化疗药物分类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911.50 KB
- 文档页数:31
精心整理肿瘤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除了影响机体正常的增殖细胞外,还会引起一些特殊的毒性。
为了一旦发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特制定本处置预案。
1.2.失。
3.胃肠道反应Ⅱ级: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imtid。
②5-HT3受体拮抗剂(用药前半小时)格拉司琼3mgivqd/bid或恩丹西酮8mgivqd/bid。
③地塞米松5mgivbid。
④配合镇静剂:地西泮10mgqd或异丙嗪25mgimqd。
⑤口腔黏膜炎可漱口水漱口、氟康唑外用或青霉素800万uivdripqd至口腔炎消失。
⑥腹泻可应用洛哌丁胺(易蒙停)2mgqd或蒙脱石散剂3袋tid至腹泻停止。
同时,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大量输液和补充电解质、维生素,每日液体量保证在2500ml 以上,并复查肝功、电解质,必要时停药。
4.胃肠道反应Ⅲ、Ⅳ级:失。
大5.②清淡、易消化饮食。
③大量饮水。
④大剂量水化治疗。
二、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最常见、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的明显下降,可引发致死性感染与出血,并限制了化疗的进程,直接影响预后,因此对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骨髓抑制应予以积极的预防和处理。
(一)骨髓抑制程序按WHO毒性评定标准确定,根据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分级如下:(二)处理措施:1.骨髓抑制0度:不需任何处理。
2.骨髓抑制Ⅰ度:①利可君20mgpotid。
地榆生白片0.4potid。
复方阿胶20mlpotid。
②血小板减少者:氨肽素1.0gtid3.骨髓抑制Ⅱ度:①利可君20mgpotid。
地榆生白片0.4potid。
复方阿胶20mlpotid。
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00ugihqd升至10.0×109/l停药。
③每周查血两次。
④床边隔离、消毒、预防外伤。
⑤血小板减少者:氨肽素1.0gtid。
重组人白介素—11(巨和粒)75ugihqd×7—14。
常用化疗药不良反应试题及解析一、试题以下是一道关于常用化疗药不良反应的试题:题目:请简述常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
二、解析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然而,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下面,我们将针对常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进行解析。
1.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处理措施包括:饮食调整,如分次进食、避免油腻食物等;药物治疗,如使用止吐药等。
1.骨髓抑制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
处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血常规,根据病情调整化疗药物剂量;使用升血药、升白细胞药等。
1.脱发部分化疗药物会导致头发脱落。
处理措施包括:使用温和的洗发产品,避免过度梳理头发;佩戴假发或帽子以减轻心理负担。
1.口腔黏膜炎化疗药物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炎,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疼痛等。
处理措施包括: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漱口;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使用口腔黏膜保护剂。
1.肝功能损害部分化疗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处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饮酒等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根据病情调整化疗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1.肾功能损害部分化疗药物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表现为尿量减少、血尿等。
处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根据病情调整化疗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1.神经系统毒性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手足麻木、震颤、记忆力下降等。
处理措施包括:定期评估神经系统功能;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根据病情调整化疗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1.心脏毒性部分化疗药物可能对心脏产生毒性作用,表现为心悸、气短、心电图异常等。
处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心脏功能;使用保护心脏的药物;根据病情调整化疗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总之,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个体差异和药物种类而异,处理措施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化疗后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分级标准是评估化疗副作用的重要依据,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毒性分级标准使用最为广泛。
根据WHO毒性分级标准,化疗后不良反应可分为四级,具体如下:1. 轻度:这类不良反应程度较轻,通常不需要治疗。
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通常不会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2. 中度:中度不良反应需要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重度恶心、呕吐、脱发、疲劳、感染风险增加等。
需要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调整化疗方案等,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重度:重度不良反应威胁生命,但可恢复。
这类不良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器官功能损害、免疫力降低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然而,通过积极的治疗,如药物治疗、支持疗法等,患者通常可以恢复。
4. 严重:严重不良反应直接致死或促进死亡。
这类反应极其严重,可能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不可逆的损伤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或加速死亡。
除了WHO毒性分级标准,白细胞下降程度也是评估化疗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白细胞下降程度,化疗后不良反应可分为四级:1. 一级:白细胞计数在3000-4000之间,属于轻度不良反应。
2. 二级:白细胞计数在3000-2000之间,属于中度不良反应。
3. 三级:白细胞计数在2000-1000之间,属于重度不良反应。
4. 四级:白细胞计数低于1000,属于严重不良反应。
通过这些分级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化疗副作用,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提到的分级标准,化疗后不良反应还可以根据其他因素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反应的时间效应关系,不良反应可以分为急性不良反应和延迟性不良反应。
急性不良反应通常在给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而延迟性不良反应则可能在给药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如骨髓抑制、肺部毒性等。
此外,根据不良反应对器官系统的损害程度,也可以将其分为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
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常用化疗药物主要副作用及处理原则(附WHO 分级标准)由于近年来肿瘤化疗的患者急剧增多,各种化疗药物均对生长活跃的组织有毒性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等。
为了临床医师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处理这些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笔者概况出下表需要特别注意的副作用及防治方法(附WHO分级标准),仅供同行参考。
2、博莱霉素BLM;•毒副作用:肺毒性:肺炎样症状、肺纤维化,皮肤反应:指趾关节皮肤肥厚,色素沉着。
发热:38度左右,可自行消退。
3、新一代铂类,包括:奥沙利铂、络铂、奈达铂高发生率不良反应有:周围神经毒性、骨髓抑制、腹泻经对症处理、减量、停药,基本可控制4、长春瑞宾NVB:从外周静脉给药时,刺激大,静脉炎发生率高,切勿外渗。
周围神经毒性:腱反射消失、指、趾麻木、四肢疼痛、肌肉震颤。
骨髓抑制: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无剂量累积毒性。
5、依立替康:1)急性反应:乙酰胆碱综合征,表现为多汗、多泪、唾液分泌增多、视物模糊、痉挛性腹痛、“早期”腹泻;在用药24小时内出现,多可自行缓解,严重者给阿托品治疗;恶心呕吐常见。
2)亚急性反应:延迟性腹泻,剂量限制毒性,用药24小时后出现,水样便,可带血,发生率80%~90%,严重者占39%;大剂量易蒙停有效;骨髓抑制明显,亦为剂量限制毒性。
6、托泊替康:骨髓抑制明显;4度血小板降低发生率达26%,中位持续时间为5天,血小板降低至最低中位发生时间为15天。
7、草酸铂L-OHP:外周神经毒性:感觉迟钝、异常,遇冷加重,偶见可逆性急性咽喉感觉异常。
与依立替康合用可发生胆碱能综合征(腹痛、唾液分泌过多等)危险,阿托品可以预防。
护理措施:------四禁•禁止用N.S稀释•禁止用冰水漱口和冷食•禁止与碱性药物或溶液配伍输注•制备药液及输注时避免接触铝制品、避开离子8、掌握化疗药物的正确溶酶,保证药物有效性用N.S稀释的药物:氮芥、CTX、VDS、BLM、喜树碱、VP-16、DDP用G.S稀释的药物:MTX、CBP、草酸铂、秋水酰碱、THP、光辉霉素、抗癌锑等。
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增生活泼的骨髓、胃肠道黏膜、生殖细胞、毛发和肝肾等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为了一旦发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响能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特制定本处置预案。
全院使用肿瘤药物临床科室?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那么?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响处置根本原那么如下。
4.1.1病区应具备氧气供应系统,配置有心电监护仪、吸痰器和抢救车等预防及救治严重化疗不良反响的相关设备。
4.1.2做好化疗前的预处理,化疗前各中药器官功能和身体状态是否调整到适宜状态,对常见严重化疗杜甫反响进展预防处理。
4.1.3使用化疗药物相关科室的医生、护士对各种化疗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响。
包括药物过敏、药物外渗、化疗后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等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准确执行各种对症处理。
4.1.4化疗迁建不良反响监测:化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必要时监测心脏B超等。
4.1.5护士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响。
4.2恶心、呕吐的处理:按照化疗相关性呕吐严重程度分级处理,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方案如下。
注:常用的5HT3RA:昂丹司琼、帕洛诺司琼、托烷司琼。
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PPI〔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NK-1RA:阿瑞匹坦〔我院无药〕。
4.3口腔黏膜炎的处理:4.3.1持续而彻底的口腔护理,防止刺激性食物。
4.3.2轻度口腔溃疡时用氯己定或3%双氧水漱口。
4.3.3中重度口腔疼痛可局部使用利多卡因。
4.3.4出现霉菌感染以制霉菌素液漱口。
4.3.5口服维生素A、E可保护黏膜,促进愈合。
4.4腹泻的处理:4.4.1腹泻次数1日超过5次以上或有血性腹泻者应停用有关化疗药物。
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给予止血治疗并补充营养。
4.4.2非感染性分泌性腹泻,可选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止泻、蒙脱石散保护肠道黏膜。
4.4.3及时检查大便常规或培养,如提示感染,立即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肿瘤科病人的化疗药物管理与不良反应处理肿瘤科病人的化疗药物管理与不良反应处理是癌症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化疗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就肿瘤科病人的化疗药物管理与不良反应处理进行探讨。
一、化疗药物管理1. 化疗药物的选择针对不同类型和分期的肿瘤,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是关键。
在制定化疗方案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特点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进行权衡。
同时,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化疗药物一般可通过口服、静脉输注、皮下注射等多种途径给药。
给药的方法和途径会因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此时可以优先考虑静脉输注。
3. 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也是化疗药物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肿瘤的分期和其他因素来调整药物剂量,以尽可能达到最佳疗效。
同时,化疗药物通常会分为周期用药,具体的用药时间也需要根据不同方案来确定。
二、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1. 恶心、呕吐恶心和呕吐是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症状:- 饮食方面,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进食;- 注意休息,保持舒适的环境;-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恶心、止呕药物。
2. 脱发脱发是一些化疗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脱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选择适合的发型,减轻脱发的外观影响;- 注意头皮的清洁和保湿;- 妥善使用洗发护发产品,选择温和无刺激性的产品。
3. 免疫抑制化疗药物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加感染的风险。
在处理免疫抑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治疗措施:- 注意手部卫生,并定期洗手;- 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及时就医并按医嘱使用免疫增强剂。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意外情况处理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
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更换液体和输液器,并通知主管医生。
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同时,应保留换下的液体和输液器,送相关部门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抢救过程。
及时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化疗过程中,药物从静脉注射的部位外渗。
一旦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给药,并回抽静脉血局封。
根据化疗药物性质,可以选择冷、热敷,或者湿敷或贴敷。
观察疗效并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化疗药物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建议使用24小时持续湿敷、局封或局部帖敷等方法进行处理。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并正确使用药物。
如果病人出现不适主诉或症状,应及时处理。
药物使用说明书上提到的不良反应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处理。
如果症状轻微,病人能耐受,则可以继续观察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病人不能耐受,则需要减慢滴速或减少口服剂,甚至停药。
如果需要静滴,则需要更换输液器量,并配以能减轻副作用及液体,并保存原输液器及液的药物,继续观察症状体。
如果症状及生命体征重趋向物不良反应处理,则需要进行护理记录,并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员或直接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物后出现的各种治疗不需要的甚至有害的反应。
在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方面,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都可以进行报卡登记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不良反应上报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新的或者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填写《药品不良反应/实践报告表》的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
转入住院号上报:在患者住院期间,医生需要将患者的信息及时上报到住院号系统中,以便于医院管理和医生之间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