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一组有4篇课文。
课文从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
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叙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二、学生分析:
这一组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理解上比较容易,学生读一遍课文就知道说了一件什么事,但课文中有些词语难度比较大,需要教师帮助理解。
第一组教材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第一组课文。
首先要考虑衔接问题。
通过本组学习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3.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各民族的了解。
(编写:希望小学杜自霞)。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早晨、汉族、艳丽、服装、装扮、飘扬、朗读、宁静、摔跤、粗大、凤尾竹、雪白”等词语,摘抄描写窗外宁静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宠爱之情,初步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华蜜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骄傲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化。
5.体会描写窗外非常宁静和小动物凑喧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华蜜的学习生活,体会作者的骄傲、赞美之情。
资料库课前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早晨、汉族、艳丽、服装、装扮、飘扬、朗读、宁静、摔跤、粗大、凤尾竹、雪白”等词语。
教学环节一、导入环节(一)新课导入导入语:同学们,经过一个暑假,你们又长高了,变得更懂事了。
今日走进学校时,你们细心视察过我们熟识的校内了吗?久别的校内给你怎样的感受?谁来夸一夸我们的校内?我们的校内到处充溢了朝气,光明的窗户、宽敞的教室、美丽的花坛,还有我们在操场上留下的欢声笑语……多么美丽的校内啊!今日,我们一起走进另一所小学,这是一所可爱的、边疆的小学。
(二)板书课文题目过渡语: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感受这所学校的美丽。
(板书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三)资料共享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资料。
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清单一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注音大声朗读三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共几个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共有八个单元,其中第四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
第一单元:校园生活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花的学校》
3.《不懂就要问》(略读课文)
习作:猜猜他是谁
第二单元:金秋时节
4.《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
6.《秋天的雨》
7.《听听,秋的声音》(略读课文)
习作:写日记
第三单元:童话
8.《卖火柴的小女孩》
9.《那一定会很好》(略读课文)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1.《一块奶酪》(略读课文)
习作:我来编童话
第四单元:预测
12.《总也到不了的老屋》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略读课文)
14.《小狗学叫》(略读课文)
习作:续写故事
第五单元:留心观察
15.《搭船的鸟》
16.《金色的草地》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第六单元:祖国河山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9.《海滨小城》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习作:这儿真美
第七单元:我与自然
21.《大自然的声音》
22.《读不完的大书》
23.《父亲、树林和鸟》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第八单元:美好品质
24.《司马光》
25.《灰雀》
26.《手术台就是阵地》
27.《一个粗瓷大碗》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第一单元1、多音字(1)假:假装、假日(2)好:问好、好奇(3)发:发现、白发(4)晃:晃眼、摇晃2、学写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小儿垂钓》(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二)第二单元1、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平铺直叙式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语言在动作之前“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强调话语)(3)话语分隔式“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注意不同方式里,标点符号的不同使用方法)2、积累、讲述名人故事(表达的完整性)3、积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4、写人记事作文训练(通过事情反映人物性格)5、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的句子,简单分析人物性格(三)第三单元1、古诗积累与翻译(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夜书所见》(1)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我们可以看出是什么时节?①梧叶、江、篱落②秋叶(2)诗中笼罩着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静寂、凄冷②思乡之情;客居、漂泊、居无定所的孤寂、落寞;童年的留恋、怀想(3)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④虚实结合,以实映虚⑤传情达意,暗用典故⑥拟人、通感,增辉添彩(4)举出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和诗篇3、文章情感的把握:《风筝》(1)把握《风筝》一文里感情的变化过程,依据相关字句,进行简要归纳(2)积累表现人物心情或感情的词语、字句(3)写作:写作一篇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表现人物(或字句)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4、理解文中的字词句依据课文里的描写或叙述,理解文中的字句,或推断出陌生字词句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结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结构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组织,每个单元都包含有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板块,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材的总体结构清晰,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识字与写字:学生能够掌握200个左右的生字,并能够正确书写其中150个左右的汉字。
同时,学生应能够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等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阅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思考。
同时,学生应能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文章等,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3.写话: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能够写出简短的日记、作文等。
同时,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语文素养: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初步了解汉语拼音、标点符号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学生应能够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本册教材共包含有24篇课文,内容涵盖了寓言、童话、科普、历史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2.语文园地:本册教材共包含有8个语文园地,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综合性学习:本册教材安排了2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材特点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性:本册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
同时,每个单元的主题鲜明,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生字词Píng bày?u xìzhāo yǐnhuān chàngzhāo hūjìng lǐ(坪坝)(游戏)(招引)(欢唱)(招呼)(敬礼)piāo yánghú di?hào qífang wěi zhú chuān dàidǎ bàn(飘扬)(蝴蝶)(好奇)(凤尾竹)(穿戴)(打扮)yáo huàngt?ng zhōng cū zhuàngkǒngqua wǚ ji? báira nào(摇晃)(铜钟)(粗壮)(孔雀舞)(洁白)(热闹)jiǎ zhuāngzha xiēshang kāi r?ng máowán shuǎh? lǒng(假装)(这些)(盛开)(绒毛)(玩耍)(合拢)yìběn zhang jīngyǐn r?n zhù mùshǐ jìnyǒu qùshǒu zhǎng(一本正经)(引人注目)(使劲)(有趣)(手掌)huā bàndiào yúguān chábái fà cāng cāng sì hūzán m en(花瓣)(钓鱼)(观察)(白发苍苍)(似乎)(咱们)ju? xīnjū rán biàn zi yǒng qìfēng dǐngfan lìlì liàng (决心)(居然)(辫子)(勇气)(峰顶)(奋力)(力量)zhōng yúpá shānyáng qǐ(终于)(爬山)(仰起)二、复习课文: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结构图
【单元教学内容】:《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
《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
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
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
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
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
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三年级的学
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
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
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
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
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会独立识字,认识12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和46个词语。学
会正确的用钢笔写字,把字写准确写美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
的学习生活。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3.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
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
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
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体会
“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培养自读能力,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单元教学策略】
参与性是学生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参与其中,学生才能真切感受
到己是主人,是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所以,三年级上册教材
在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意引导
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第一
单元“多彩的生活”,在学习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后,以学生的口
吻自主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提示
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让学
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接着学习两篇分别表现孩子在草地
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
因为是初次安排综合性学习,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
合性学习提示”,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
样,并提示示范、加以引导,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参与,
激励学生愿意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