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理解并熟练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除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在连除运算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理解并熟练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运算规律和简便运算方法的掌握。
2.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除的运算规律。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连除的运算方法。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讲解。
2.准备连除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连除的运算规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呈现(10分钟)讲解连除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明白连除的运算规律,并学会如何运用简便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连除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连除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连除的运算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优惠活动的计算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连除的简便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来掌握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连除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教学卡片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连除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呈现连除的运算规律和简便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简便运算的能力。
在教材中,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除法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连除的运算规律理解不深,导致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连除的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便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运算规律。
2.如何运用连除的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内容包括连除的运算规律、实例讲解、练习题等。
2.准备练习纸,用于学生练习。
3.准备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连除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5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连除的运算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连除的简便运算练习,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纸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连除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除的运算规律及简便运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P43《简便计算》例3教学目标:1、知道并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能结合除法的运算,合理选择简便方法进行简算,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掌握连除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媒体出示:749—149-380 425—139—161 856—190—256)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连减算式,那么连除算式又可以怎样简便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除的简便计算。
(媒体出示)[设计意图说明:三道不同的连减算式,既复习了运用不同的简便方法灵活解决连减计算题,又和本节课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这几道题的方法引起思考,很容易的联想到除法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规律,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新授:探究一:操作感悟(小组合作)师:请同学们拿出12根小棒,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列出算式表示你分的方法。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媒体出示:①[点击红色按钮]我们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再把每份的6根都平均分成3份,每份2根,算式是12÷2÷3=6÷3=2(根)②[点击黄色按钮]把12根小棒,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平均分成3份,其实就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了6份,算式是12÷(2X3)=12÷6=2(根)③[点击蓝色按钮]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再平均分成3份,与先平均分成3份,再平均分成2份结果是一样的,用算式表示是12÷3÷2=4÷2=2(根)师:同学们用了三种分法写出了3个连除的算式,解答了同一个问题:最后每份小棒有2根,结合大家分小棒的过程,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这三个算式都算出了最后每份小棒有2根,所以这三个算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