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词及其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77.51 KB
- 文档页数:2
理解中的借词和同源词的意义在语言学中,借词和同源词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词汇量,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文化背景。
通过深入理解借词和同源词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一、借词的意义1. 借词的定义借词是指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用词汇的现象。
这种借用可以是因为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相似的词汇,也可以是受到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借词是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 借词的意义借词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扩大词汇的范围。
通过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我们可以为语言增添新的含义和概念。
同时,借词还有助于促进各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3. 借词的特点借词通常会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以适应借入语言的音系和词汇特点。
比如,英语中的“piano”是从意大利语的“piano”借入的,但发音和拼写都发生了变化。
二、同源词的意义1. 同源词的定义同源词是指不同语言中源于同一个词根的词汇。
这些词汇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它们有着共同的语源和意义。
2. 同源词的意义同源词的存在表明了各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渊源。
虽然在不同语言中的形态和发音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意义和基本构词方式是相似的。
通过理解同源词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的词汇。
3. 同源词的分类同源词可以分为直接同源和间接同源。
直接同源指的是两个语言中的词汇形态和发音基本上是一致的,如英语中的"water"和德语中的"Water"。
间接同源指的是通过中间语言的转换和演变而形成的同源词,如英语中的"father"和拉丁语中的"pater"。
三、借词和同源词的意义对语言学习的影响1. 扩大词汇量借词和同源词可以帮助我们扩大词汇量,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借词和同源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语言中的词汇。
2. 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借词和同源词的存在反映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渊源。
古代汉语同源词
所谓同源词,即音义皆近、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的词。
同源词都有同一来源,它常常以某一概念为中心,通过读音或字形的细微差别来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种概念。
比如: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
卷的本义为膝曲,捲是捲起来,拳是捲起来的手,鬈是头发捲曲。
马惊为驚(惊),引申为警觉。
警是警戒,儆是使有所警戒,都与驚义近。
敬是做事严肃认真,警惕自己,免犯错误。
同源词的性质及确定
语言中的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在语言产生的初始阶段,音和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
用什么样的语音来记录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所以,同一个语音可以表达多种无关的意义,语言中因此产生了大量意义无关的同音词;同样,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音来记录,语言中因此又产生了大量的同义词,语言中的同音词和同义词都反映了词的音义联系的偶然性。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语言中的词汇不断丰富。
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产生新词时,有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原词的意义引申到距本义较远以后,远引申义脱离原词而独立成为新词,这就是词的派生。
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新词。
通过同源词看汉语词语的造词理据摘要:汉语中大量存在同源词,同源词展现着汉语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探析同源词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造汉字的依据,对同组同源词的辨析有助于对每个词的意义有更加透彻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同源词辨析造词依据一、同源词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所谓同源词,就是“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词”〔1〕。
同源词由同一根词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因而有音近义通关系的词叫同源词。
同源词包括根词和同源派生词,形成一个词族。
词族是一个有系统的音义关系群。
任何两个词语,只要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渊源承袭关系的,都是同源词。
客观上表现为:它们读音相近,意义也相近。
二、同组同源词的辨析同源词分为音近同源词和音同同源词两类。
同组同源词如:“囱、葱、聪、窗”这四个词,就是音近同源词。
“囱”字,是“烟囱”之意,是走烟的通道;“葱”,是一种调味的菜,其叶中空;“窗”,表示墙孔,室中通空气所用;“聪”,闻审谓之聪,表示接收事物通达。
刘熙在他的《释名》:中说:“窗,聪也。
于内窥外,为聪明也”,可见,这一组同源词共同的核心义素是“中空”,因而构成了一组同源词。
通过对这组词的辨析,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这些词读的是跟“囱”相近的读音而不是其他读音了,我们的祖宗在造这些字的时候也一定是有对其意义的了解,然后根据已经有的词,若与该词意义中的核心义素相近,就采用与该词相近的读音。
我们再看另一组同源词:才、材、财。
这三个字的差异相当大,但其实是音同字异的同源词,都读“cai”音。
人有用叫做“才”,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才的“才”也常写作“材”。
”《说文解字》“材,木挺也〔2〕。
”段玉裁注:“材谓可用也。
”又《说文解字》“财,人所宝也〔3〕。
”因而,它们的核心义素都是“有用”。
三、通过同源词的系联以及语素分析可以确定汉语词语的造词理据我们看一组同源词:稍,苗末。
可以看做是禾类+叶末端渐小处;秒,麦芒。
可以看做是禾类+叶末端渐小处;艄,船尾。
第四节同义词和同源词同义词和同源词是古代汉语中两种常见的词汇现象。
掌握同义词和同源词的概念,了解同义词的辨析和同源词的判断方法,对于读懂古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同义词1 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指语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同义词的本质特性,就是“有同有异”,即在其指称意义(概念意义、理性意义)或附加意义(语意轻重、感情色彩、语体风格等)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学习同义词,我们既要明其“同”,更要求其“异”。
例如:饥、饿——这两个词都有“吃不饱”、“肚子饿”之义,《说文》:“饥,饿也。
”“饿,饥也。
”但两者在“馁”(不饱)的程度上,却有不同。
《正字通》:“饿,饥甚。
”“饥”是一般的吃不饱,“饿”是完全没有食物吃。
例如,《韩非子·饰邪》:“语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左传·宣公二年》:“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贫、穷——这两个词都有“贫穷”之义。
“贫”的本义是缺少钱财,《说文》:“贫,财分少也。
”“穷”的本义是“极”、“尽”,常用以指仕途不得志。
“贫”的反面是“富”,“穷”的反面是“达”。
“穷”的引申义是“贫穷”、“穷困”,与“贫”同义。
但“穷”在程度上高于“贫”。
《左传·昭公四年》:“分贫振穷。
”孔颖达疏:“大体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
贫者家少财货,穷谓全无生业。
”《荀子·大略》:“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
” 等等。
2 怎样辨析同义词辨析同义词,主要是分清它们之间的“同”、“异”情况,特别要紧扣“异”字,搞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很多,下面,我们介绍六种最常用的方法:(1) 搞清词义所指对象的差异。
商、贾(gǔ)——这两个词都指做买卖的行为和做买卖的人,但所指对象并不完全相同。
第四节同义词和同源词同义词和同源词是古代汉语中两种常见的词汇现象。
掌握同义词和同源词的概念,了解同义词的辨析和同源词的判断方法,对于读懂古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同义词1 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指语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同义词的本质特性,就是“有同有异”,即在其指称意义(概念意义、理性意义)或附加意义(语意轻重、感情色彩、语体风格等)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学习同义词,我们既要明其“同”,更要求其“异”。
例如:饥、饿——这两个词都有“吃不饱”、“肚子饿”之义,《说文》:“饥,饿也。
”“饿,饥也。
”但两者在“馁”(不饱)的程度上,却有不同。
《正字通》:“饿,饥甚。
”“饥”是一般的吃不饱,“饿”是完全没有食物吃。
例如,《韩非子·饰邪》:“语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左传·宣公二年》:“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贫、穷——这两个词都有“贫穷”之义。
“贫”的本义是缺少钱财,《说文》:“贫,财分少也。
”“穷”的本义是“极”、“尽”,常用以指仕途不得志。
“贫”的反面是“富”,“穷”的反面是“达”。
“穷”的引申义是“贫穷”、“穷困”,与“贫”同义。
但“穷”在程度上高于“贫”。
《左传·昭公四年》:“分贫振穷。
”孔颖达疏:“大体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
贫者家少财货,穷谓全无生业。
”《荀子·大略》:“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
” 等等。
2 怎样辨析同义词辨析同义词,主要是分清它们之间的“同”、“异”情况,特别要紧扣“异”字,搞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很多,下面,我们介绍六种最常用的方法:(1) 搞清词义所指对象的差异。
商、贾(gǔ)——这两个词都指做买卖的行为和做买卖的人,但所指对象并不完全相同。
同源词背诵单词方法一、act(行动)相关同源词。
1. actor ['æktə(r)] n.(名词)演员。
- 解释:-or是表示人的名词后缀,从事“act(行动)”的人,即演员。
2. actress ['æktrəs] n.女演员。
- 解释:-ress是表示女性的名词后缀,女性的“actor”就是女演员。
3. active ['æktɪv] adj.(形容词)活跃的;积极的。
- 解释:-ive是形容词后缀,表示具有“act(行动)”的性质,爱行动的,就是活跃、积极的。
4. activity [æk'tɪvəti] n.活动。
- 解释:-ity是名词后缀,“act(行动)”的名词形式,表示行动的事情,即活动。
二、vis(看)相关同源词。
1. visible ['vɪzəbl] adj.可见的;看得见的。
- 解释:-ible是形容词后缀,表示能够“vis(看)”的,能够被看见的。
2. invisible [ɪn'vɪzəbl] adj.看不见的;无形的。
- 解释:in - 是否定前缀,invisible就是不能“vis(看)”的,看不见的。
3. vision ['vɪʒn] n.视力;视觉;幻想。
- 解释:这是“vis(看)”的名词形式,表示看的能力或者脑海中的视觉景象(幻想)。
三、port(携带;运)相关同源词。
1. portable ['pɔːtəbl] adj.便携式的;手提的。
- 解释:-able表示能够,能够被“port(携带)”的,就是可以携带的,便携式的。
2. porter ['pɔːtə(r)] n.搬运工;门卫。
- 解释:-er表示人,从事“port(搬运)”工作的人,就是搬运工;在一些场所,搬运东西同时负责看门等工作的人,也叫porter(门卫)。
3. import [ɪm'pɔːt] v.(动词)进口;输入;引进 ['ɪmpɔːt] n.进口;进口商品。
第六单元:同源词探求[臤、堅、鋻、緊、掔]这一组同源词有一个共同的意义:坚固、坚硬。
臤(qian1)。
《说文》:“臤,堅也。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说:“按持之固也,与掔略同。
”堅。
《说文》:“刚也。
”《墨子·备梯》:“杂而深埋之,堅築,毋使可拔。
”鋻(jian4)。
《说文》:“刚也。
”《集韵》:“刚铁也。
”《艺文类聚·人部》引晋杨泉《物理论》:“在金曰鋻,在草木曰緊,在人曰賢。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土部》:“堅者,土之臤;緊者,丝之臤;鋻者,金之臤。
”緊。
《说文》:“缠丝急也。
”纏丝急则坚固。
《管子·问》:“戈戟之緊,其厉何若”掔(qian1)。
《说文》:“固也。
”《庄子·徐无鬼》:“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
”从语音上看,这一组字都属真部。
“堅、鋻、緊”是见母,“臤、掔”是溪母。
它们同属喉牙音,发音部位相同。
[暗、闇、黯、窨、霒(侌)、陰、蔭、廕]这一组词都有光线不足、阴暗的意思。
暗。
《说文》:“日无光也。
”闇。
《说文》:“闭门也。
”闭门则为幽暗,这是“暗”的区别字,本指房间暗。
先秦时多用来表抽象意义,是昏暗、糊涂的意思。
《荀子·君道》:“彼不能而主使之,则是主闇也。
”黯。
《说文》:“深黑也。
”这是颜色暗。
窨(yin4)。
《说文》:“地室也。
”即地窖。
地窖当然是不亮的。
霒(侌)。
《说文》:“云覆日也。
”这是天阴。
又写作“霠”。
阴。
《说文》:“闇也。
水之南山之北也。
”水南山北是太阳晒不到的一面。
荫。
《说文》:“草阴也。
”从语音方面来看,这组词古音都同是影母,又都属侵部。
[句(勾)、钩、笱、痀、軥、朐、傴]这一组都有弯曲的意思。
句(勾)。
《说文》:“曲也。
”《礼记·乐记》:“倨中矩,句中钩。
”钩。
《说文》:“曲钩也。
”《庄子·马蹄》:“曲者中钩,直者应绳。
”笱(gou3)。
《说文》:“曲竹捕鱼笱也。
”痀(gou1)。
同源成语1. 同心协力意思:众志成城,同心同德,一心协力,共同努力。
2. 同舟共济意思: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协助,守望相助。
3. 同甘共苦意思:共同承受困苦、艰辛,共患难。
4. 同声同气意思:口气和声音都是一样的,形容心意合一,志同道合。
6. 同流合污意思:比喻与坏人一起做坏事,跟着坏人做坏事。
7. 同床异梦意思:共同生活,看到的却不一样。
比喻各自立场、看法相异。
8. 同气连枝意思:同属于一条茎上。
比喻志同道合,共同进退。
9. 同仇敌忾意思:仇敌相对,心情激愤,情绪相同。
10. 同病相怜意思:相同的疾病或遭遇引起共鸣,互相同情。
11. 同化异食意思:不同如何也要相互适应。
比喻在互不相同的条件中相互容忍和合作。
12. 同舞一曲意思:一致协调地行动或者目标相符。
13. 同类相妒意思:同样的群体相互竞争,妒忌。
14. 同归于尽意思:一同死亡,共谋死亡。
15. 同日而语意思:同时说话,一致发言。
16. 同案犯罪意思:共同犯罪的人。
17. 同流合璧意思:将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美好的结果。
18. 同声相应意思:响应相同的呼声,表示相同的意见。
19. 同门师兄弟意思:同一门派学习的兄弟姐妹,相互关爱,互相帮助。
20. 同心合力意思:不同的人或机构结合在一起,以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合作。
21. 同流合注意思:汇聚为一,形成巨大的力量和影响。
23. 同体共命意思:有同样经历或遭遇,共同生死与共。
25. 同室操戈意思:同居在一个房间,互相争斗。
27. 同心渐进意思:大家让步,同心协力,逐步取得进展。
30. 同舟共处意思:共同在一艘船上生活和庇护。
33. 同气相求意思:志趣相同,让人渴望互相交流和合作。
34. 同德同心意思:相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一致协作。
35. 同病相怜意思:共同陷入困境,互相照顾、理解和支持。
36. 同仇敌愾意思:遇到敌人,一致抵抗和仇视。
38. 同机声振意思:两个或多个发声的机器需要调节和同步。
39. 同此凉热意思:相同的命运和遭遇,共同经受寒冷和痛苦。
英语高考同源词在英语高考中,同源词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同源词是指具有相同词根、不同词性的单词,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英语高考同源词,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
这两个单词都来自拉丁语词根,表示“创造”的意思。
create是指创造某物或某事物,而creature则是指被创造出来的生物或事物。
例如,人类是被上帝创造的,因此可以说人类是上帝的creature。
这两个单词都来自拉丁语词根,表示“覆盖”的意思。
discover是指揭开覆盖物,发现或揭示某事物,而cover则是指覆盖某物或某人的表面。
例如,考古学家在挖掘遗址时需要不断揭开覆盖物,才能发现隐藏在底下的文物。
illustrate与illuminate这两个单词都来自拉丁语词根,表示“照亮”的意思。
illustrate是指用图示或其他方式解释或说明某事物,使其更加清晰易懂;而illuminate则是指照亮某物或某人的表面。
例如,注释可以用来解释文本的含义,使其更加清晰易懂;而灯光可以用来照亮房间的每个角落。
这两个单词都来自拉丁语词根,表示“学习”的意思。
parent是指父母亲,是孩子学习的榜样;prentice则是指学徒或实习生,需要向师傅学习技能。
例如,父母亲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而学徒需要认真学习技能才能成为师傅。
这两个单词都来自拉丁语词根,表示“开始”的意思。
origin是指某事物的起源或由来;original则是指原始的、最初的、未经过修改或改变的。
例如,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而原始艺术品是未经过修改或改变的艺术品。
高考英语考试中,词汇词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们是构成英语语句的基础元素。
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词,对于提高英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词汇词,也称为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能够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词组合使用的词语。
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等。
汉语同源词探析作者:胡虹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8期内容摘要: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同源词现象早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同源词的产生、演变及其意义的研究也为数甚多。
研究同源词,了解同源词的含义、研究历史,辨析“同源词”与“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加深对同源词问题的认识,有助于丰富已有的语言学理论。
关键词:同源词同义词意义一.同源词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所谓同源词就是“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词。
”关于同源词的产生,人们普遍认为是由引申造成的。
从语言的产生来说,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无疑是约定俗成的。
但汉语词汇中意义相关的词常常读音相同相近,且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对于这种事实和理论相矛盾的情况,陆宗达先生认为:“在语言发生的起点,音与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发展,在原有语词的基础上产生新词。
新词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旧词引申到距离本义较远之后,在一定条件下脱离原词而独立。
有的音虽无变,已成他词。
也有的音有稍变,更为异语。
”由此构成了同源词。
二.“同源词”和“同义词”的辨析“同源词”是指一种语言内部在发生学上有共同来源的词,它们的核义素,即词源意义相同,而类义素不同。
同时,它们必须有很近的声音关系。
而“同义词”是指两个或多个词有不同的来源、不同的词义引申系列,同时这组词一定在声音上无关。
还有一个不同于同源词的特点,即同义词因为在某一项上意义完全相同、可互相替代而往往形成并列式双音合成词。
下面举例来具体阐释同源词和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例如:“长”同源词:长(生长)、长(长短)、张、涨、帐、掌、胀有共同的核义素“打开”、“鼓起”。
它们从上古时代至今都有明确的声音关系、上古都在阳韵、声纽为定母、章母,是一组音近义通的同源词。
“生长”的“长”与“长短”的“长”是一组同形的同源词,前者为过程,后者为结果。
“张”,《说文》为“施弓弦也”,后来由“拉开弓弦”引申为广泛义意义上的张开,与“合”相对。
汉语同源词一、同源词的定义同源词是指音义相关、由同一语源孳生的词。
这些词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联系,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声符,在意义上也存在着或近或远的联系。
例如“长”(cháng,长短)和“长”(zhǎng,生长),它们读音相近,意义上有引申关系,是同源词。
二、同源词形成的原因1. 语音演变-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语音会发生变化。
由于地域差异、时间推移等因素,同一个语源的词在不同的发展分支中可能会有语音上的差异,但仍然保留着一定的语音相似性。
例如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的许多方言中发生了不同的演变,但同源词之间的语音联系仍然可以通过历史语音学的研究方法找到线索。
2. 语义引申- 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对词语的意义进行引申。
一个词的原始意义可能会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认知的发展等原因产生新的意义。
当这种意义的引申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分化出不同的词,这些词由于有着共同的语义源头,就成为了同源词。
比如“朝”,本义是早晨(zhāo),因为古代臣子早晨要上朝拜见君主,所以又引申出朝廷(cháo)的意思,“朝”(zhāo)和“朝”(cháo)就成为了同源词。
三、同源词的判定方法(人教版相关内容)1. 语音方面2. 语义方面- 要分析词的意义关系。
同源词的意义可能是相同、相近或者有引申关系。
比如“顶”和“颠”,都有物体的最高部位的意思,是意义相同的同源词;“亡”(逃亡)和“无”(没有),意义相近,也是同源词;而像前面提到的“长”(cháng)和“长”(zhǎng)则是意义引申关系的同源词。
3. 文献例证- 从古代文献的使用情况中寻找证据。
如果在古代文献中,两个词在语义和语音上都有联系,并且经常有类似的用法或者出现在相关的语境中,那么它们很可能是同源词。
例如“景”(yǐng,影子)和“影”,在古代文献中,“景”较早出现,后来“影”逐渐取代了“景”表示影子的意思,从文献的使用演变过程也可以证明它们是同源词。
词源的名词解释词源是研究词汇起源和演变的学科领域,通过探究词汇的构成、发展和意义变迁,可以揭示出人类语言和文化的深层次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关于词源的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而重要的领域。
一、词源词源即词汇的起源。
在语言学中,词源是研究语言词汇的起源、发展和变迁的学科领域。
通过追踪单词的来源,可以了解词汇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词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词汇与其他语言的关系、词素的变化、词语的历史演变等。
二、派生词派生词是指由一个词或词根变形、缩写、合并、生成等方式形成的新词。
人们常常通过将词根与前缀、后缀相结合,或者通过改变词性、时态等手段来创造新的词汇。
例如,英语中的"unhappy"(不快乐)就是由前缀"un-"(不)和词根"happy"(快乐)组成的派生词。
三、借词借词是指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借用词汇的现象。
由于语言间的交流和文化影响,借词在词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语言都存在借词现象,如英语中的"coffee"(咖啡)是源于阿拉伯语的借词,在历史上由于贸易和文化交流而传入了英语中。
四、同源词同源词是指源自相同词源的词汇。
同源词具有形态上的相似性,并且在不同语言中的词义和用法也常常有着相关性。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中的同源词,可以揭示出语言间的亲缘关系和历史变迁。
例如,英语中的"mother"(母亲)与德语中的"Mutter"、荷兰语中的"moeder"等都是同源词,源于原始印欧语中的词根"mater-"。
五、词义迁移词义迁移是指词汇在使用过程中,由原本的某一特定意义衍生出其他或更广泛的意义。
词义迁移是语言演变的重要现象,也是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反映。
通过研究词义迁移,可以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语义变化的规律。
同源词名词解释同源词是指在不同语言中具有相同词根的词语。
这些词语可能有着不同的意思和拼写,但是它们的词根是相同的,源自同一个单词。
同源词的存在是由于不同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同的词根,并且这些词根在不同语言中经历了不同的演变。
同源词的出现反映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的起源。
举个例子,英语中的 "mother" 和德语中的 "Mutter" 就是同源词。
它们的词根都来自古印欧语言中的词语 "mater",意思是"母亲"。
虽然英语和德语的发音和拼写不同,但它们的词根是相同的。
同源词不仅存在于印欧语系的语言中,也存在于其他语言中。
比如,中文和日语中的许多词语都有同源词。
比如,中文的 "书" 和日语的 "本" 就是同源词,它们的词根都来自古汉语的词语"本",意思是"书籍"。
虽然中文和日语的发音和拼写不同,但它们的词根是相同的。
同源词的存在使得学习不同语言变得更容易。
如果我们学会了一个词语在自己的语言中的意思,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同源词在另一个语言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
这样,我们可以更快地理解和学习另一个语言。
同源词也可以帮助我们探究不同语言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研究同源词,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共同起源和演变过程。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同源词是指在不同语言中具有相同词根的词语。
它们的存在反映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的起源。
通过学习同源词,我们可以更快地学习和理解不同语言,并且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同源词词源意义考查语言应用研究同源两两源惠义考查口欧阳连香摘要本文论述了何为“同源词的词源意义”及其在同源词判定中的作用并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历史和方法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价在肯定立足于语言“因声求义”来研究同源词这一传统方法的同时对其表现出来的局限性作出简单阐述关键词同源词词源意义音近一、引言同源词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
早期语源学是伴随着训诂学而产生的对同源词的研究是汉语语源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的同源词研究经历了汉代的声训、宋代的右文说和清代的因声求义。
这些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王力《同源字典》的出版使同源词的研究到达了一个高峰。
但是从历代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时代的研究“音”都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汉代的声训它不是一般的训释词义而主要是根据声音来推源即探求事物名称的由来而宋代的“右文说”是以“一组同声母字”为研究对象突破了声训法两两相对的局限扩大了同源词系联的规模在形声字音义关系的研究方面有所发展清代的“因声求义”则把主型字——形声字作为研究对象这就紧紧抓住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是语源研究的一大进步。
段玉裁总结出“凡某之声多有某义”的语言规律对同源词的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王力先生是同源词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因声求义”的观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对同源词的产生和确定作了系统的阐述提出“凡意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同源字。
”【】虽然上述研究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音近”的标准难以确定。
随着历史的变迁语音变化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这样何为“音近”怎样才算“音近”就越加难以确定了。
因此对同源词的研究放宽音的标准多考虑词源意义的决定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论述同源词的词源意义以“音”为前提着重考查词源义在同源词判定、同源词之间的系联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词源意义在同源词关系网中的存在方式词源意义关系的种类等。
二、词源意义的含义及其在同源词判定中的作用世纪年代以来对同源词的研究中王宁借鉴西方语义学的义素分析法把词义的内部结构分为类义素和核义素两个层次并首次给出了同源之间意义关系的公式】其中表示含词义类别的类义素表示含有词义特征的核义素。
同源词及其意义
李进立(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河南新乡453000)
摘 要:同源词音义之间有密切联系,这是汉语词汇的显著特征,也是汉语词汇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同源词研
究揭示了词汇发展的规律,纠正了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偏颇之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训诂方法,弥补了形训的不足。
本文运用同源词,对具体词义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声训;同源词;形训
中图分类号:H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13(2003)03-0049-
0249
第17卷 第3期2003年5月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 RNA L OF XIN XIAN G T EACHERS CO LL EGE Vol .17,No .3M AY .2003
收稿日期:2003-04-18
作者简介:李进立(1965-),男,河南汝阳人,新乡师专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
Paronym and Their Meanings
LI Jin -li
(Chinese Dept .Xinx iang T eachers College ,Xinxiang 453000,China )
A bstract :Paronym are close to one ano ther both in sound and in meaning ,which is a notable feature of the Chinese vocabulary ,and it is also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ement of the Chinese vocabulary .The study of it reveals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bulary and it corrects the deviation of the w estern linustic theory .I t is of g reat theo retic impportance ,in the meanw hile ,as an impo rtant w ay of interpretation ,it m akes up the inadequacy of form interpretation .Some specific meaning s are analyzed and expounded by way of parony ms in this article .
Key words :sound interpretation ;parony m ;fo rm -interpretation 50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1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