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病人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36
止血和包扎方法介绍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疗,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止血{一}出血的种类:血液按照损伤血管的不同,可分为:l、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二}出血的临床表现: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三}止血的方法:一般止血法:创口小的出血,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周围用75%的酒精涂擦消毒;涂擦时,先从近伤口内处向外周擦,然后盖上无菌纱布,用绷带包紧即可;如头皮或毛发部位出血,应剃去毛发再清洗、消毒后包扎;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布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此种止血方法,多用于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当伤口在肘窝、腋窝、窝、腹股沟时,可在加垫后屈肢固定在躯干上加压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上下肢、肘、膝等部位的动脉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宜使用此法;2、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于指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部、颈部、四肢的动脉出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1头顶出血压迫法:方法是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额关节上方,用拇指压迫颞动脉见图5; 2头颈邯出血压迫法:方法是用拇指将伤侧的颈总动脉向后压迫见图6,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否则会造成脑少血坏死;3面部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见图7;4头皮出血压迫法:头皮前部出血时,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见图8;头皮后部出血则压迫耳后突起下方稍外侧的耳后动脉见图9;5腋窝和肩部出血压迫法:在锁骨上窝对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压迫锁骨下动脉见图10;6上臂出血压迫法:一手将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7前臂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伤侧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末端;8子掌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动脉、挠动脉;9下肢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重叠向后用力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10足部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母长肌腱外侧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3、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是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它只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方法是用橡皮管或布条缠绕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度以摸不到远端动脉的搏动,伤口刚好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易损伤神经,造成肢体坏死;上止血带的伤员,必须在明显的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二个小时,要每隔一个小时放松一次,每次8分钟,为避免放松止血带时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可改用指压法临时止血;1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一条长1米的橡皮管,先用绷带或布块垫平上止血带的部位,两手将止血带中段适当拉长,绕出血伤口上端肢体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见图16;2布条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缠绕在加有布垫的肢体上,拉紧或用“木棒、筷子、笔杆”等拧紧固定;见图17{四 }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的伤员,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有条件的可先输液,应迅速将伤员送到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包扎一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二包扎的材料 :1.三角巾:用一块边长l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即为两条三角巾;将三角巾的顶角折向底边的中央,再根据包扎的实际需要折叠成一定宽度的条带;若将三角巾的顶角偏折到底边中央偏左或偏右侧,则成为燕尾巾,其夹角的大小可视实际包扎需要而定;2.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3、4、5、6、8、10厘米6种规格,供包扎实际需要选用;绷带的一头卷起为单头带,从两头卷起则为双头带;其长度可视包扎部位的需要而定;现场救护没有上述常规包扎材料时,可用身边的衣服、手绢、毛巾等就便材料进行包扎;三包扎的方法:1.头部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指宽,干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头顶,将两底边沿两耳上方往后干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又压住顶角绕至前额打结固定见图18;2.头、耳部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一个结,置于前额中央,头部套入风帽内,向下拉紧两底角,再将底边向外反扎2--3指宽的边,左右交又包绕兜住下颌,绕至枕后打结固定见图19;3.三角巾眼部包扎法:包扎单眼时,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斜置于伤侧眼部,从伤侧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另一端交叉反折绕头一周,于健侧耳上端才丁结固定见图20;包扎双眼时,将带状三角巾的中央置于枕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在鼻梁处左右交又各包一只眼,成“8”字形经两耳上方在枕部交又后绕至下领处打结固定见图21;4、三角巾胸部包扎法:将三角巾的顶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才丁结固定见图22;5、三角巾下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固定,顶角内两腿间拉至腰后与底角打结固定见图23;6、燕尾巾肩部包扎法:单肩包扎时,将三角巾折成约80度夹角的燕尾巾,夹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向前的角,放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绕上臂在腋前方打结固定,将燕尾两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包扎双肩时,则将三角巾折叠成两尾角等大的双燕尾巾,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左右双燕尾由前向后分别包绕肩部到腋下,在腋后结固定;7、三角巾手、足部包扎法:包扎膝、肘部时,将三角巾扎叠成比伤口稍宽的带状,斜放伤邯,两端压住上下两边绕肢体一周,在肢体内侧或内侧打结固定;包扎手、足时,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踝部,手掌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足背,两底角交又压住顶角绕肢体一圈,反折顶角后打结固定;8、三角巾臀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放在伤侧腰部,一底角包绕大腿根部与顶角寸丁结,另一底角提起围腰与底边打结固定;9、绷带手腕、胸、腹部环形包扎法:包扎手腕、胸、腹部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时,可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每一环均将上一环的绷带完全复盖,为防止绷带滑脱,可将第一圈绷带斜置,环绕第二或第三圈时将斜出圈外的绷带角反扎到圈内角重叠环绕固定;10、绷带四肢螺旋包扎法:包扎四肢时,将绷带作一定间隔的向上或向下螺旋状环绕肢体,每旋绕一圈将上一圈绷带覆盖1/3或2/3;此法常用于固定四肢夹板和敷料;11、绷带螺旋反折包扎法:包扎粗细差别较大的前臂、小腿时,为防止绷带滑脱,多用包扎较牢固的螺旋反折法,此法与螺旋包扎法子法基本相同,只是每圈必须反扎绷带一次,反扎时用左手拇指按住反扎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拉紧绕缠肢体,但绷带反扎处要注意避开伤口和骨突起处;四处理骨折的注意事项:1. 出现外伤后尽可能少搬动病人,如须搬动必须动作谨慎、轻柔、稳妥,以不增加病人痛苦为原则;疑脊椎骨折必须用木板床水平搬动,绝对禁忌头、躯体、脚不平移动;2. 注意保暖及现场抗休克,有创口应包扎及止血;患者骨折端早期应妥善地简单固定;一般用木板、木棍、树枝、扁担等,所选用材料要长于骨折处上下关节,做超关节固定;3. 固定的松紧要合适,不能太紧或太松;固定时可紧贴皮肤垫上棉花、毛巾等松软物,外以固定材料固定,以细布条捆扎;4. 经上述急救后即送医院进行伤口处理;五创伤病人的搬运护送:转送病人的体位:1. 对急症病人,应该以平卧为好,使其全身舒展,上下肢放直;根据不同的病情,作一些适当的调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头部可适当垫高,减少头部的血流;2. 昏迷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或痰液污物顺着流出来,不致吸入;3.对外伤出血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可将其头部适当放低些;4. 至于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者可采取坐位,使呼吸更通畅;转送病人的方法:1.简易担架2.单人徒手搬运--背负法3.单人徒手搬运--扶行法4.单人徒手搬运—下梯法5.单人徒手搬运—下梯法6.单人徒手搬运--拖行法7.双人--椅托式搬运法8.双人--轿扛式搬运法9.拉车式搬运法10.双人扶行法。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止血编者的话: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都需要尽快处理。
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
本版邀请急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一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外伤出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的大面积出血。
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15%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
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
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渗出,呈鲜红色。
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法。
此外,创伤后还存在“内出血”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
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均可使用。
操作方法分为三步:1."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5—10分钟;3."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然后用绷带包扎。
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住伤口止血。
指压动脉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使血管被压在骨头上,从而阻断血流。
急救护理实验外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四大技术)hemostatic bandaging fixation carrying 【实验简介】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
其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急救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在发生损伤的现场着手实施。
急救的基本技术主要有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5项,是抢救病人和进一步治疗所必需的基本技术,其中通气一项在经口气管插管实验中涉及(详见实验一经口气管插管术),本实验课主要介绍的其余4项操作技术。
通过围绕现场对一位车祸伤现场的病人进行急救护理,来学习四大技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理论知识简介1.止血(1)适应证:凡是出血的伤口均需止血。
(2)方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结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
2.包扎(1)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药品和骨折位置;压迫止血及减轻疼痛等。
(2)方法:环形包扎法、蛇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回返包扎法。
3.固定(1)适应证:所有的四肢骨折均应进行固定,脊椎损伤和骨盆骨折在急救中应相对固定。
(2)目的: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减轻疼痛;防止再损伤;防治休克,便于搬运。
4.搬运基本原则:及时、安全、迅速,防止再次损伤。
【实验类型】基础型实验【实验目标】1. 了解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术目的。
2.掌握现场快速评估外伤危重病人的方法。
3. 掌握止血(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动脉止血带止血法)、包扎(卷轴绷带包扎法)骨折(长骨骨折、颈椎骨折)、搬运的操作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情景模拟。
4.通过对外伤病人情景模拟急救,学生的快速应急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
5. 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爱伤观念、人文关怀精神。
【实验准备】1.模拟病人(模型教具病人)病人为青年男性,车祸伤,神志清楚,诉颈部疼痛下肢感觉障碍,全身多处伤。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方法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实施现场外伤救护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一、伤口止血出血的种类:可分为:l、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
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
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
出血的临床表现: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
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止血的方法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布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
2、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于指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的大出血应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地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止血。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布制止血带,紧急情况下可用三角巾、绷带、手绢等。
不可应用质硬的绳索、金属丝、电线等止血。
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的伤员,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有条件的可先输液,应迅速将伤员送到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二、伤口包扎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
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
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包扎的材料1.三角巾:用一块边长l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即为两条三角巾。
2.医用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3、4、5、6、8、10厘米6种规格,3、现场救护没有上述常规包扎材料时,可用身边的衣服、手绢、毛巾等就便材料进行包扎。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1、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
2.熟悉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目的及注意事项。
3、操作中工作认真、严谨,爱伤观念强。
二、实训内容止血、包扎、搬运技术三、实训用物治疗盘:弯盘、绷带1~2卷、胶布、生理盐水棉球、药碗2只、镊子2把、纱布、剪刀1把,录像、临床病例、记录单和笔四、实训方法1、复习相关理论(结合临床案例,讲述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目的及注意事项)。
2、展示实训用物,设置情景,学生12~13人一组,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技术演练。
3、组织学生讨论。
4、师生共同评价练习情况。
5、教师小结。
6、布置写出实训报告。
五、操作流程准备用物———核对解释———观察伤口———清洗伤口————覆盖纱———包扎———固定———搬运———观察————整理用物、记录六、分析讨论外伤止血、包扎现场救护技术目的及注意事项。
一、实训目的1、掌握呼吸机使用操作技术。
2、熟悉呼吸机应用参数的调节。
3、了解呼吸机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适应症、禁忌症、脱机指标及常见的报警原因及处理措施。
二、实训内容1、呼吸机使用操作技术。
2、呼吸机应用参数的调节;呼吸机的适应症、禁忌症、脱机指标及常见的报警原因及处理措施。
三、实训用物1、呼吸机、模拟肺、连接管、氧气桶、氧气减压表、扳手、电源转换器等2、护理训练模拟人。
3、临床案例、监护记录单和笔。
四、实训方法1、复习相关理论(结合临床案例,讲述呼吸机使用操作技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2、展示实训用物。
3、教师讲解并同步示教(在护理模拟人身上进行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并演示呼吸机应用参数的调节。
)4、学生6~8人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师生共同评价练习情况。
6、教师小结。
7、布置写出实训报告。
五、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备物→核对、解释→摆体位。
2、检查呼吸机性能:连接呼吸机管道→接模拟肺→接电源→开主机开关→开氧气阀→开温化、湿化器开关→检查呼吸机性能。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第一节:止血出血是创伤的突出表现,现场及时有效地止血,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病人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的重要技术。
对于创伤而致的出血,掌握简单的止血方法和技术,就能在现场派上用场,就能缓解出血之急,就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一、失血的表现:(一)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 即4000〜5000ml。
(二)如果出血量占总量的20%( 800〜1000ml )时,会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
(三)如果出血量达总量的40%( 1600〜2000ml)时,就有生命危险大出血伤员拖延几分钟就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出血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症之一,止血术是急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二、出血类型(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1)皮下出血;(2)内出血(指血液由破损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和器官);(3)外出血(是指血液由破损的血管流向体外)。
(二)根据损伤血管分为:(1)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压力高,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出血,危及生命。
(2)静脉出血:血液色暗、不间断,缓慢向外流出,危险性较动脉性出血小。
(3)毛细血管出血:创面外渗不易找到出血点,常自行凝固,危险性小。
三、止血方法(主要是指外出血)1.包扎止血: 适用于:表浅伤口出血或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
⑴粘贴创可贴止血:将自粘贴的一边先粘贴在伤口的一侧,然后向对侧拉紧粘贴另一侧⑵敷料包扎:将足够厚度的敷料、纱布覆盖在伤口上,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周边至少3 厘米(图3-1)⑶就地取材可选用三角巾,手帕,清洁的布料包扎止血。
2. 加压包扎止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清洁的毛巾,绷带,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的目的。
外伤止血、缝合、包扎、固定、转运一、止血(一)出血部位的判断根据出血部位分类内出血:血液流向体腔或组织间隙外出血:血液自创面流出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随心脏的收缩而大量涌出,呈喷射状,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缓慢流出,出血速度较缓慢,出血量逐渐增多。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呈渗出性,可自行凝固止血。
若伴有较大的伤口或创面时,不及时处理,也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二)常用止血方法|1 指压法是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经过骨骼表面的部位,阻断血液流通,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适用于中等或较大动脉的出血,以及较大范围的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
常用压迫止血点(1)头顶部、额部、颞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颌关节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
(2)颜面部出血颜面部血供来自两侧动脉,对准伤侧下颌角前约1cm凹陷处,用拇指向内向上压迫面动脉。
(3)头面部、颈部出血(4)肩部、腋部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搏动点,对准第1肋骨面,压住锁骨下动脉。
.(5)上臂出血:外展上肢90度,在腋窝中点用拇指将腋动脉压向肱骨头。
(6)前臂出血:抬高患肢,压迫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中部,向外对准肱骨,压迫肱动脉。
(7)手掌出血:抬高患肢,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尺、桡动脉。
(8)下肢出血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对准强搏动点,压迫股动脉。
(9)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足腕处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2 加压包扎法体表及四肢伤出血,大多可用加压包扎和抬高肢体来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
此方法适用于小动脉和小静脉出血。
3 填塞止血法将无菌敷料填入伤口内压紧,外加敷料加压包扎。
应用于腋窝、肩部、大腿根部出血,应尽快行手术彻底止血。
4 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多用于肘或膝关节以下的出血,在无骨关节损伤时可使用。
5 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加压包扎或其他方法不能有效止血而有生命危险时,可采用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