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典型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33.75 KB
- 文档页数:31
第1篇案情简介:张某,男,45岁,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审批科科长。
2019年,张某在审批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项目时,利用职务之便,擅自修改规划审批条件,为该公司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该公司贿赂10万元。
张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构成受贿罪。
一、案件背景2018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在某市郊区开发一片住宅区。
为了顺利获得规划审批,该公司负责人找到了张某。
张某在了解到该公司的情况后,表示可以帮忙加快审批流程,但需要一定的“辛苦费”。
二、张某滥用职权的行为1. 擅自修改规划审批条件:张某在审批过程中,擅自将原本规定的绿化面积、建筑密度等规划条件进行修改,使得该住宅区的实际建设标准低于规划要求。
2. 为开发商谋取不正当利益:张某在修改规划条件后,示意该公司负责人支付“辛苦费”。
该公司负责人在张某的暗示下,于2019年春节期间,将10万元现金送到张某家中。
3. 收受贿赂:张某收受该公司贿赂后,未将此事告知任何人,也未采取任何措施阻止该住宅区的违规建设。
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四、法院判决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
根据张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十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张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本应廉洁奉公,依法行使职权。
然而,他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贿赂,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
张某的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 滥用职权:张某在审批过程中,擅自修改规划条件,为开发商谋取不正当利益,其行为已构成滥用职权。
司法部发布行政复议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司法部,司法部,司法部•【公布日期】2024.06.12•【分类】其他正文第一批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1.某酒店不服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申请行政复议案2.李某不服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答复申请行政复议案3.某生物技术公司不服区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申请行政复议案4.某医院不服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解除行政协议申请行政复议案5.何某不服交通警察大队行政处罚申请行政复议案6.杨某不服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未核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行政复议案案例一某酒店不服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申请行政复议案【关键词】行政复议变更市场监管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基本案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要求,申请人某酒店应当于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报送2022年度企业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由于申请人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并公示2022年度报告,被申请人内蒙古自治区某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先后下达了《询问通知书》和《行政处罚告知书》,之后作出罚款8000元并责令改正的案涉行政处罚决定。
申请人不服该决定,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复议办理】行政复议机构审查认为,双方当事人主要争议焦点在于案涉行为是否属于不予行政处罚情形以及处罚幅度是否适当。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2022版)》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或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或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
此规定关于“及时改正”是指在市场监管部门发现违法行为线索之前主动改正,或发现违法行为线索之后、责令改正之前主动改正,或责令改正后按要求、按时限改正。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申请人《营业执照》均提示申请人应在法定期限内报送并公示年度报告,且报送时间长达6个月,而其在案涉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前始终未进行年度报告,具有主观过错且明显不符合上述“及时改正”的构成要件,不属于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
靳某某诉鲁山县公安局、鲁山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及行政复议案【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政府信息公开【审理法院】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3.09【案件字号】(2020)豫04行终7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宋忠海李新保李占永【审理法官】宋忠海李新保李占永【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靳某某;鲁山县公安局;鲁山县人民政府【当事人】靳某某鲁山县公安局鲁山县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靳某某【当事人-公司】鲁山县公安局鲁山县人民政府【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权责关键词】行政复议合法拘留不予答复证明行政复议驳回起诉维持原判改判抗诉政府信息公开【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历审文书】[{"CategoryNew":["005""005001""005001001""005001001001""005001001001004""005002"" 005002009""005002028"]"Gid":"1970324938648353""Category":["005""00502""0050228"]" IsHaveEng":"0""LastInstanceDate":"2020.03.09""CaseFlag":"(2020)豫04行终7号""Title":"靳雯晰与鲁山县公安局等政府信息公开及行政复议上诉案""CaseGrade":["06""0603"]"TrialStep":["002"]"LastInstanceCourt":["18""1805""18050 0"]"DocumentAttr":["002"]}{"CategoryNew":["005""005002""005002028"]"Gid":"1970324 937293226""Category":["005""00502""0050228"]"IsHaveEng":"0""LastInstanceDate":"20 19.11.15""CaseFlag":"(2019)豫0403行初40号""Title":"靳雯晰与鲁山县公安局、鲁山县人民政府公安行政管理:其他(公安)一审行政裁定书""CaseGrade":["07"]"TrialStep":["001"]"LastInstanceCourt":["18""1805""180503"]"Do cumentAttr":["002"]}]【更新时间】2022-02-16 10:55:08靳某某诉鲁山县公安局、鲁山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及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中滥用诉权行为的判定与规制关键词:行政;信息公开;滥用诉权;驳回起诉[裁判要旨]行政相对人基于同一事实先后多次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人民法院要结合所涉争议具体性质、请求权基础,与其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以及提起行政诉讼的目的,对其必要性与实效性进行审查,对不以保护合法权益为目的,长期、反复提起大量诉讼,滋扰行政机关,扰乱诉讼秩序的,依法不予立案,已经立案的裁定驳回起诉。
全国政务服务数字化典型案例
近年来,中国政务服务数字化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不少地方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下面就是一些全国政务服务数字化典型案例:
1. 上海市自贸区数字政府:上海自贸区数字政府采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让政务服务更加简便,提高了群众获得感。
同时,数字政府还支持企业在线办理各类业务,提高了办事效率。
2. 北京市“一网通办”:北京市“一网通办”实现了政务服务的网上办理。
市民和企业只需要通过一台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完成多项政务服务,同时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
3. 广东省“阳光政务”:广东省“阳光政务”是一个旨在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政府与民众互动平台的数字化服务平台。
该平台提供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4. 浙江省“掌上通”:浙江省“掌上通”是一个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政务服务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该应用程序集合了浙江省政务服务的各类信息和资源,方便居民和企业高效地办理各类政务业务。
5. 四川省“阳光政务”:四川省“阳光政务”是一个提供政府服务和数据共享的数字化平台。
该平台提供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和在线投诉等功能,实现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和信息共享。
这些典型案例展示了数字化政务服务的优势和成效,为其他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的推进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1 -。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务员考试成为众多有志之士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公务员考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公务员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本案即是一起典型的因不履行法定职责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原告:李某某,男,25岁,汉族,大学本科毕业,某市居民。
被告: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社局”)。
(二)案件起因2019年,李某某参加了某市公务员考试。
在考试过程中,李某某发现部分考生存在抄袭、作弊等违规行为。
李某某认为,市人社局在考试过程中未履行监管职责,导致作弊行为发生,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正性。
于是,李某某向市人社局提出举报,要求其对作弊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然而,市人社局在收到举报后,未及时进行调查,也未对举报人李某某作出任何答复。
李某某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市人社局履行法定职责,对作弊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二、法院审理(一)原告诉求1. 判决被告市人社局在法定期限内对原告的举报进行调查处理;2. 判决被告市人社局对举报人李某某给予书面答复。
(二)被告答辩被告市人社局辩称,原告李某某的举报内容涉及他人隐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被告不能直接对举报内容进行调查。
同时,被告表示,已对举报内容进行了初步审查,认为举报内容缺乏事实依据,故未进行调查。
被告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公务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公正廉洁,勤政为民。
”市人社局作为公务员主管部门,有责任对公务员考试进行监管,确保考试的公正性。
原告李某某的举报内容涉及公务员考试作弊行为,属于市人社局的监管范围。
被告市人社局在收到举报后,未及时进行调查,也未对举报人作出书面答复,违反了法定职责。
据此,法院判决如下:1. 被告市人社局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六十日内对原告李某某的举报进行调查处理;2. 被告市人社局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对举报人李某某作出书面答复。
第1篇一、引言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行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本文将通过以下案例,详细阐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特点以及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某市A区人民政府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场环境整治行动。
该行动包括拆除违章建筑、清理乱堆乱放、整治道路两侧市容市貌等。
在整治过程中,A区人民政府要求全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政府工作。
三、案例描述1. 案例一:拆除违章建筑(1)基本情况某市B区居民张某在自家院落内私自搭建了一座违章建筑,用于存放杂物。
A区人民政府在环境整治行动中发现此情况,要求张某拆除违章建筑。
(2)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①行政主体:A区人民政府②行政相对人:张某③行政法律规范: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④权利义务:A区人民政府有权利要求张某拆除违章建筑,张某有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拆除违章建筑。
(3)案例分析A区人民政府作为行政主体,有权依法对违章建筑进行查处,张某作为行政相对人,有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拆除违章建筑。
此案例体现了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2. 案例二:清理乱堆乱放(1)基本情况某市C区居民李某在自家门口乱堆乱放杂物,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A区人民政府在环境整治行动中发现此情况,要求李某清理乱堆乱放。
(2)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①行政主体:A区人民政府②行政相对人:李某③行政法律规范: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④权利义务:A区人民政府有权利要求李某清理乱堆乱放,李某有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清理乱堆乱放。
(3)案例分析A区人民政府作为行政主体,有权依法对乱堆乱放行为进行查处,李某作为行政相对人,有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清理乱堆乱放。
此案例同样体现了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3. 案例三:整治道路两侧市容市貌(1)基本情况某市D区居民王某在自家店铺门前摆放了大量广告牌,严重影响了道路两侧的市容市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报送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案例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报送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案例的通知(陕政办函〔2014〕156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业务交流,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通知要求,拟对各地区、各部门近年来制定印发的有关制度规定、处理的依申请公开典型案例等材料进行收集汇编。
请各地、各部门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收集整理本地区、本部门近年来在处置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过程中,有一定典型性和参考借鉴价值的案例,于8月10日前报省政府办公厅(后附参考样式)。
省政府办公厅将对各市(区)、各部门近年来处置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案例进行收集汇编,并精选部分案例上报国办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
附件: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典型案例参考样式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7月24日附件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典型案例上海居民杨宏伟申请公开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个人报名身份信息及评审会议记录一、基本案情:2013年2月16日,上海市民杨宏伟向上海市政府申请公开上海市政府下属事业编制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萌芽》杂志社于1999年发起组织的“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一等奖获得者韩寒参赛报名填写的个人身份信息以及该届比赛评审专家委员会评选获奖名单的会议纪要。
二、办理过程和答复结果:接到申请后,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有关程序办理。
在规定时限内,充分听取相关各方意见后起草了给申请人的书面告知书,并于2013年2月26日电话向申请人说明了情况。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我国某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收到市民李某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市政府关于某重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文件。
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在收到申请后,认为该申请事项涉及国家秘密,不属于应当公开的信息,因此作出了不予公开的决定。
李某不服,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市政府维持了信息公开办公室的决定。
李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是否正确适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以及市政府是否合法行使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力。
三、案件审理过程1.一审法院审理一审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政府信息公开应当遵循“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
李某申请公开的信息不属于国家秘密,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应当依法公开。
因此,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作出的不予公开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撤销。
同时,市政府在行政复议中维持了信息公开办公室的决定,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相关规定。
2.二审法院审理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和市政府在处理李某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和实体违法的情形,依法应予撤销。
四、判决结果二审法院判决:撤销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作出的不予公开决定和市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责令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依法重新处理李某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行政法律监督案例,具有以下特点:1.案件涉及信息公开制度,体现了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
信息公开是现代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
本案中,李某依法申请信息公开,体现了公民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参与。
2.案件反映了行政机关在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
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和市政府在处理李某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过程中,未能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存在程序违法和实体违法的情形。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某,男,汉族,某市居民。
2019年,张某某发现某市政府在其辖区内建设了一座大型公共设施项目,但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并未公开相关信息。
张某某认为,政府有义务公开此类信息,以便公众了解和监督政府行为。
于是,张某某向某市政府提出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该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施工、验收等全过程信息。
然而,某市政府以涉及国家秘密为由,拒绝了张某某的申请。
张某某不服,向某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委员会提出行政复议。
某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委员会经审查,维持了某市政府的决定。
张某某再次不服,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1. 某市政府是否应当公开该项目的相关信息?2. 某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委员会的行政复议决定是否合法?三、法院判决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政府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
本案中,该大型公共设施项目涉及公共利益,政府有义务公开相关信息。
2. 某市政府以涉及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信息,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相关信息涉及国家秘密。
因此,某市政府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3. 某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委员会的行政复议决定维持了某市政府的错误决定,属于违法。
综上,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1. 某市政府应当在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公开该项目的相关信息。
2. 某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委员会的行政复议决定予以撤销。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公民权利保障与司法救济案例,具有以下特点:1. 公民权利意识增强。
张某某主动向政府提出信息公开申请,表明了其强烈的公民权利意识。
2. 法院依法保护公民权利。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判决政府公开相关信息,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
张某某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过程中,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各单位以通报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各单位在工作中逐渐重视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通过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各单位以通报的典型案例:
1. 企业通报:某企业发现一名员工违反公司规定私自泄露了公
司重要机密,该企业立即通报了此事,并进行了严肃处理,以警示员工不得泄露公司机密。
2. 政府通报:某市政府通报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该通报详细
介绍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并公布了事故中涉及的人员伤亡情况,以提醒公众安全行车。
3. 学校通报:某学校通报了一名学生在校内违规行为,该通报
公布了学生的姓名和违规情况,并采取了适当的纪律处分,以警示全体学生遵守校规校纪。
4. 医院通报:某医院通报了一起医疗事故,该通报详细介绍了
事故的经过和原因,并公开了医院的整改措施,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是各单位以通报的典型案例,通过通报典型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公开性,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和制止,同时为公众提供了及时的信息和警示。
- 1 -。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政府服务、管理和决策的一种新型方式。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以提高政府效率、服务水平和透明度。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电子政务案例出发,对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以中国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例。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政府服务和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提高政府服务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通过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在线办事大厅、电子证照等平台,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和在线办事,方便了民众和企业的办事需求,提高了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以美国的“数字政府”为例。
美国政府致力于推动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政府。
通过开放数据、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政府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同时,美国政府还推动政府与民众、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参与,通过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平台,实现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和沟通,增强了政府的责任感和透明度。
再次,以新加坡的“智慧国家”为例。
新加坡政府提出“智慧国家”战略,通过智能城市建设、数字化政府管理等举措,实现政府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新加坡政府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最后,以印度的“数字印度”为例。
印度政府提出“数字印度”计划,致力于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政府服务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通过推广电子支付、数字身份识别、电子治理等举措,实现了政府服务的便民化和普惠性。
同时,印度政府还鼓励科技企业和创新机构参与政府数字化建设,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了提高政府效率、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典型案例引言概述: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政府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将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探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典型案例的选择1.1 案例一:居民调查1.1.1 居民调查的目的1.1.2 调查方法和工具1.1.3 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应用1.2 案例二:社交媒体分析1.2.1 社交媒体的重要性1.2.2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1.2.3 利用社交媒体信息的实际应用2.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重要性2.1 政府决策的参考2.1.1 政府决策的需求2.1.2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作用2.1.3 典型案例的启示2.2 社会稳定的维护2.2.1 社会稳定的意义2.2.2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作用2.2.3 典型案例的启示2.3 民众参与的促进2.3.1 民众参与的价值2.3.2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作用2.3.3 典型案例的启示3.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实施方法3.1 多样化的数据收集方法3.1.1 调查问卷3.1.2 社交媒体分析3.1.3 重点群体访谈3.2 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3.2.1 数据清洗和整理3.2.2 数据分析方法3.2.3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3.3 信息应用和反馈机制3.3.1 政府决策的应用3.3.2 反馈机制的建立3.3.3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总结: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对于政府决策、社会稳定和民众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多样化的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以及信息应用和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实施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民众需求和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众参与。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只有这样,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做出贡献。
信息公开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报送稿件信息公开是一项重要的政务活动,旨在提升政府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增强广大民众的参与意识和监督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分享各地最优秀、最具扩展性的经验,近期已开展了信息公开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报送活动,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一活动的步骤和内容。
一、宣传报送要求为了让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活动,组织单位会提前在各大媒体、政务网站等平台发布宣传稿件,介绍活动的举办时间、报名要求、奖励政策等事宜。
在宣传稿件中,需要明确提出报送内容的范围,例如相关政策、制度规定、办事流程、重要统计数据等,并明确要求报送内容必须具备可复制性、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
二、筛选评审稿件提交的稿件将分别交由活动组委会进行筛选评审。
在评审稿件时,活动组委会会根据稿件的主题、完整度、可操作性、可扩展性、贡献度等因素进行评分,选出排名较高的10篇稿件,并对于所有报送单位和个人进行公示和表彰。
三、发布优秀案例在评审结束后,活动组委会会对入选的10篇稿件进行整理,形成统一的宣传版面,并在各大媒体平台、政务网站上宣传发布,引导更多政务工作者和公众学习、借鉴和运用这些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提升全社会的信息公开水平。
这些优秀案例在贯彻政策、落实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结语信息公开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报送活动,是推动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政务公开和互联网+政务的有益探索。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政务工作者和公众积极参与报送,分享自己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共同推动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依申请公开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小区物业费收支明细的公开风波。
话说有这么一个小区,住着几百户人家。
小区业主们总觉得物业费交得不明不白,感觉钱花出去了,但是都不知道花到哪儿去了。
于是,有几个比较较真儿的业主就想到了依申请公开这个办法。
这几个业主联合起来,按照规定向物业管理公司提出了依申请公开物业费收支明细的要求。
他们就像一群要揭开神秘宝藏秘密的探险家一样,充满期待又有点小紧张。
可这物业管理公司呢,一开始有点不太乐意。
他们觉得这是公司内部的事儿,没必要公开给业主看。
但是业主们态度坚决,还拿出了相关的法规条文,说业主有权知道物业费的使用情况。
就像一场拔河比赛,两边都不肯轻易让步。
经过相关部门的调解,物业管理公司还是得按照规定公开了物业费的收支明细。
这一公开,可真是让业主们大开眼界。
原来有些费用是花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业主们这下心里有底了,开始积极参与小区管理事务,物业管理公司也意识到以后得更加规范财务操作了。
案例二:政府部门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有个小县城,政府搞了一个美化城市的项目,在市中心修了几个漂亮的花园和休闲广场。
这本来是个好事儿,但是老百姓们就好奇啊,这么大的项目,钱是从哪儿来的,又花到哪儿去了呢?有个热心市民,就像个正义的小侦探一样,向负责这个项目的政府部门提出了依申请公开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这个部门刚开始觉得有点麻烦,毕竟整理这些资料要花费不少精力。
但是他们也知道这是公民的合法权利,必须得重视。
于是,这个部门就加班加点地把相关资料整理出来,公开给了市民。
市民们一看,发现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工程建设和购买花卉绿植上,但是也有一小部分资金的使用有点模糊。
这就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后来政府部门重新审查了那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整和规范。
这个案例就像一面镜子,让政府部门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在项目资金使用方面要更加透明,而市民也更加积极地关注和参与城市建设了。
案例三:企业环保信息的公开诉求。
在一个工业小镇上,有一家大型工厂。
政府信息公开中危及国家安全信息的司法认定—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典型案例为考察对象汪全胜,宋琳璘(山东大学,山东威海 264209)摘要:2019年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保留了2008年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8条的内容,即可能危及“三安全一稳定”的信息免予公开的规定。
该条款有一定的争议:一在于它与国家秘密信息之间的关系;二在于它在司法实践中有一定的操作困境。
危及国家安全的信息与国家秘密信息既存在一定的并列关系,也有一定的包含关系。
危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判断主体与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同一性,国家安全认定标准及程序缺失导致法院无法进行审查,从而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条款的正当、合理并有效地实施,并且能够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我国应建立国家秘密管理部门的认证制度、国家安全的标准或规范制度、国家秘密的审查制度以及国家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等。
关键词:国家秘密;国家安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司法认定;举证责任中图分类号: D922.29文献标识码:AJudicial determination of information endangering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disclosure of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aking the typical cases of Chinese referee online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Wa ng Quanshe ng Song Linl in(Shandong University, Shandong Weihai 264209)Abstract: The article 14 of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rdinance amended in 2019 retains the content of article 8 of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rdinance implemented in 2008, namely, the exemption of information that may endanger "three security and one stability".The article is controversial: on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state secret information;Second, it has certain operational difficultiesin judicial practice.The information that endangers national security and state secret information have a certain relationship of juxtaposition as well as inclusion.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information that endangers national security has the identity between the subject of judgment and the subject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In order to ensure the proper,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provisions and to accept the judicial review of the court, China should establish the certification system of the state secret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andards or norms system, the state secrets review system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system.Key words: state secrets;national security;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rdinance;judicial determination;the burden of proof汪全胜 等:政府信息公开中危及国家安全信息的司法认定1 引言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本文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2019年4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修订后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19年5月15日实施。
政府信息公开典型案例【篇一:政府信息公开典型案例】【导读】河南省高院2015年度八大典型行政诉讼案例,其中第八个案例涉及政府信息公开,选登于此。
案例八:张冬亮等人诉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政府行政信息公开一案金明区人民政府对张冬亮等人邮寄的信息公开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金明区政府信息公开补正申请告知书》。
张冬亮等人收到该告知书后,向金明区政府邮寄了补正材料,被金明区政府拒收。
张冬亮等人遂以政府不履行信息公开职责为由提起诉讼。
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张冬亮等人向金明区政府提出申请后,根据金明区政府的要求邮寄补充材料,但金明区政府拒收,逾期不予答复,其行为构成不履行法定职责,故判决责令金明区政府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对张冬亮信息公开的申请作出答复。
一审判决生效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
本案的典型意义在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充分肯定了公民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除法定的保密事项外,政府工作一律对公众公开。
对公民的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及时答复。
现实中,一些行政机关习惯于旧的工作模式,不愿意让群众知道行政机关的工作情况,对信息公开不积极。
本案中,政府拒收补充材料,逾期不予答复,该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法院的判决有力地监督了政府行为,为公民的知情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导读】广东省高院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行政诉讼十大典型案例当中有三个涉及政府信息公开。
案例二:秘密文件,如何公开?区少坤(“区伯”)诉广州市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案去年4月,区伯向广州市政府申请公开《广州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定为秘密的理由及依据。
市政府告知:相关文件由广州市委办公厅主办并负责定密审批。
区伯不服,起诉要求确认上述《告知》违法并责令公开相关信息。
案经广州中院一审判决,区伯不服提起上诉。
广东高院二审认为:区伯要求公开相关文件定为秘密的理由及依据,不是“政府信息”本身。
广州市人民政府作为设区的市一级机关,具有定密权限,已定密政府信息依法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综上,法院判决驳回区伯诉讼请求。
法官提醒信息形式是关键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政府信息应当是现实存在的,一般不需要行政机关进行汇总、加工或重新制作的信息。
案例六:申请内容不明确,不可一推了之陶某诉东莞市国土局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案去年9月4日,陶某向东莞国土局申请公开麻涌镇大步村东海“漰涌沙”(1200亩)地块的征地手续及复耕土地手续。
同月22日,该局答复告知其申请所涉及的地块位置信息不明确,要求提供如地块四至、宗地图、项目名称等。
陶某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国土局依法公开信息。
一审期间,陶某提交了国土局在2012年1月向其作出的《信息公开告知书》,并称本案涉及的申请是要求该局公开2012年1月份未公开的其他信息。
国土局未在法院限定时间内回复对前述《信息公开告知书》核实情况。
案经东莞第一法院一审判决,东莞国土局败诉后提起上诉。
东莞中院认为:东莞国土局于2012年曾依陶某的申请公开前述地块的征地信息,原审判决据此依法认定该局收到陶某本案信息公开申请后应当知悉该地块位置,并无不当。
国土局以申请人申请的信息不明确为理由,不予公开相关信息违法。
法官提示申请内容不专业,专业部门要释明。
申请人“申请内容不明确”,行政机关应当负有一定的说明和解释义务。
行政机关主张申请内容不明确又不作出合理说明的,依法应不予采纳其主张。
如果一刀切地采取“书面”对“书面”的方式,既不利于官民对话平台的畅通,亦易引发行政诉讼。
案例八:政府信息公开,务必找准义务机关何某诉龙川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案何某向龙川县政府申请公开《国家建设征(拨)用土地协议书》,该协议书为黄石镇政府参与签订的。
龙川县政府针对何某的申请作出答复:请向黄石镇政府提出公开申请。
何某不服,提起诉讼。
案经河源中院一审判决,何某不服提起上诉。
广东高院二审认为黄石镇政府作为签订《国家建设征(拨)用土地协议书》的主体,负有公开该政府信息的义务,何某向龙川县政府提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不当。
法官提示谁制作、谁保存、谁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是制作和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应当向有公开义务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如果收到公开申请的行政机关并非公开的义务主体,只需告知负有公开义务的行政机关的名称及联系方式即可。
【导读】2015年南通法院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当中有三个涉及政府信息公开。
案例一:陆某诉南通市发改委政府信息公开案陆某向南通市发改委申请公开“长平路西延绿化工程的立项批文”,南通市发改委作出答复并提供了《关于长平路西延工程的批复》。
陆某认为答复不准确、没有针对性,且答复的“西延工程”与“西延绿化工程”内容不同,故向港闸法院提起诉讼。
2013年至2015年1月期间,陆某及其父亲、伯母三人以生活需要为由,分别向市政府、市城建局、市公安局等多个机关共提起至少94次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市政府财政预算报告、拥有公车数量、牌照号码及品牌、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市拘留所被拘留人员伙食费标准等信息。
陆某等三人在收到相关政府信息公开答复后,分别向省政府、省公安厅、市政府等共提起至少39次行政复议,之后又分别以答复“没有发文机关标志、标题不完整、发文字号形式错误,未注明救济途径”等为由向市中院、如东法院、港闸法院提起至少36次行政诉讼。
港闸法院一审认为,获取政府信息和提起诉讼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接受法律及其内在价值的合理规制。
陆某提出的众多申请行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申请次数众多;二是家庭成员分别提出相同或类似申请,内容多有重复;三是申请公开的内容包罗万象。
陆某不间断地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真实目的并非为了获取和了解所申请的信息,而是借此表达不满情绪,并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施压,以实现拆迁补偿安置利益的最大化。
陆某所提起的诉讼因明显缺乏诉的利益、目的不当、有悖诚信,违背了诉权行使的必要性,因而失去了权利行使的正当性,属于典型的滥用诉权行为。
据此,裁定驳回陆某的起诉。
陆某不服提起上诉,南通中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本案的典型意义:法律保护正当、善意的权利救济,赋予公民知情权,但知情权不得滥用,少数申请人企图利用政府信息公开宣泄个人情绪,向有关部门施压,或实现其他非正常目的,则构成知情权的滥用。
同样起诉权也不得滥用,滥用诉权的行为即使符合起诉的形式要件,因不具有诉的利益,也不应进入实体审理,法院有权依法对滥用诉权行为进行规制,对此类行为进行规制符合立案登记制改革“要制裁违法滥诉,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等滥用诉权行为,明确行政处罚、司法处罚、刑事处罚标准,加大惩治力度”的精神。
案例六:刘某诉崇川区观音山街办政府信息公开案2014年11月13日,刘某向观音山街办申请公开纬十三路项目建设范围内拆迁工程民房面积补偿结果公示表。
12月24日,观音山街办作出答复称“案涉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故不予公开”。
刘某不服该答复,向港闸法院起诉。
2015年5月19日,港闸法院以“观音山街办以案涉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迳行决定不予公开,适用法律错误”为由,判决撤销该答复并责令重新作出答复。
6月4日,观音山街办重新作出答复,称案涉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因权利人不同意公开,故不予公开。
刘某仍不服,于6月15日再次起诉,港闸法院受理后向观音山街办邮寄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函。
9月2日,港闸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该案。
观音山街办于开庭当天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同时既未安排负责人出庭应诉,也未委托相应工作人员出庭应诉,且对负责人不能出庭的原因未向法院作出任何说明。
港闸法院一审认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法定期限内通过举证和答辩,证明被诉行政行为事实认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是被告的基本诉讼义务。
观音山街办逾期提交相关证据材料,且无正当理由,依法应视为被诉答复没有相应的证据,属于主要证据不足,应予撤销。
遂判决撤销被诉答复并责令观音山街办重新作出答复。
南通中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的典型意义: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内的举证义务及法律后果,这种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司法审查来确认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有效性,并获得行政相对人的服从性,如果行政机关不能积极配合法院开展诉讼活动,就会遭遇败诉风险,而无论该行政行为本身实体上是否违法。
同时行政诉讼法已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
在法治建设进程中,“依法行政”早已不只是一个口号,行政机关应当带头遵守法律规定,如果行政机关不能积极履行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法定义务,法院有权依法对这种消极应诉的行为予以规制,这也是行政诉讼法本身权威性的直接体现。
本案对于规范行政机关应诉程序、提高行政机关应诉意识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案例十:张某诉南通市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案张某对南通市政府作出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不服,向江苏省政府申请复议,江苏省政府复议维持后,张某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庭审过程中,张某的委托代理人瞿某(系张某儿媳)先是要求书记员逐字逐句记录审判人员及当事人的所有陈述内容,审判长向其释明后,瞿某又责问法庭是否向行政机关负责人发送出庭应诉通知书。
之后,瞿某不断对审判人员及书记员的工作横加干涉,并擅自发言提问。
此后,瞿某又以“审判人员在张某另案中枉法裁判,任意剥夺张某诉权,书记员未如实记录”为由申请合议庭回避,南通中院予以驳回。
在法庭陈述行政争议阶段,审判长先后三次要求瞿某陈述起诉请求、事实与理由,并告知其遵从法庭指引,否则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但瞿某仍然一意孤行,拒不陈述事实、理由和诉讼主张,致使庭审无法正常进行。
南通中院经审理认为,任何当事人都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庭审中听从法官的统一指挥,否则就应承担一定的责任或者不利的后果。
张某委托代理人瞿某的上述行为,实质上是拒绝法庭审理的表现,意味着其以明示方式拒绝法院的裁判,并主动放弃了自己的诉讼权利,该行为的效果等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
据此,裁定本案按张某撤诉处理。
本案的典型意义:法庭是提出权利主张、陈述事实和理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神圣庄严之场所,而非当事人通过各种手段试图向政府机关或者司法机关施压,谋求法外利益的地方,更不是个别当事人发泄对社会或公权力机关不满情绪、宣泄私愤场所。
不听从法庭指引的当事人,应当视为拒绝法院审判。
诉讼法理论上的直接言词原则要求原告有义务向法庭陈述诉讼主张及事实和理由,否则不产生诉讼法上“告诉才处理”的法律效力,拒绝向法庭陈述的,视同放弃诉讼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