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近年来山东汉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63.81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山东汉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邹卫平 崔大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230026;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进入新世纪的五六年间,是山东地区汉代考古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尤其是为了配合基本建设所进行的考古发掘,取得一系列重大收获。

关键词:山东地区;汉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839(2006)05-0047-08 Recent Archaeological D iscoveries i n Shandong

and the Study of the Han Dynasty

Z OU W e-i p i n g CU I Da-yong

(C 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Universit y,Hefei230026,P.R.Chi n a;

Cent er for Archaeol o gicalResearch of the C ity of Jinan,Jinan250014,P.R.China) Abstract:The recent five to si x yearsw it nessed t he rapi d develop m e nt in t he arc hae o l og ical study of the

H a n Dynasty in Shandong P r ovi nce.A rc hae o l og ical evacuat i ons for i nfr astructural constr uctions have led

to great progress i n this area of research.

K ey wor ds:Shandong Pr ov i nce;the Han dynasty;ne w disc overies a nd r esearches

进入新世纪以来短短的五六年间,山东地区的汉代考古发现和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其特点是,为了配合基本建设而进行的发掘工作多,而重大发现也大多与此有关。这些发现主要集中于各条高速公路附近及大型工程项目周围,在地域分布上显得相对集中。从发现对象来看,遗址类较少而墓葬类较多。现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材料,就山东省近年来汉代考古的主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分述如下,供学界参考。

一、城址与聚落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山东汉代郡国城址的调查与研究以往注意较少,近年来取得一些突破。勘探与发掘表明,这些城址多为早期城址的延续。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章丘东平陵城和费县的两处城址。

收稿日期:20060620

作者简介:邹卫平(1954),男,山东济南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工程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考古学。

章丘东平陵城保存较好,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做过多次调查工作,先后采集到不少有价值的遗物,大体了解到城内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等的相对位置[1]。为了较深入地了解东平陵城的情况,2001年对其进行了一次普探和南北城墙的解剖,取得了重要成果。东平陵城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这次勘探130万平方米,发现城门、排水道口、道路、冶铁、宫殿区等遗址的线索。解剖结果显示,城墙建造过程可分为7期,其中1、2期城墙约属于战国时期,其余各期应属于汉代[2]。郑同修、胡常春还对东平陵城的一些新发现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指出了该城址在汉代郡国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3]。

费县防城遗址的第四期为秦汉时期的城墙,在防城南发现大片汉代遗址,应是一处重要的汉代城址,整个城址的面积估计约有50万平方米。除确定了汉代的城墙外,还发现有较丰富的汉代文化层堆积,出土大量砖、瓦等,以往的考古调查中还曾采集到西汉时期的铜三足提梁壶、莽币 一刀平五千 等。发掘者认为,该城址应当是文献中所记载的汉代华县县城所在地[4]。

费县故城的岭子顶部城墙与南、东、本城墙组成周代城圈,北城墙与其他三侧组成汉代城圈。在故城区的西部发现古代道路2条,及边沟护坡等,年代可至东汉。在南部发现少量灰坑及窖穴,并出土陶器生活用品,时期属春秋晚期到汉代。北部则发现大量建筑用瓦及空心砖等,应为建筑分布密集区[5]。

与汉代城址和聚落相关的发现还有以下几处。

2001到2005年济南老城区内进行了大小5次发掘,其中在高都司巷、旧军门巷、按察司街、运署街等遗址中均发现一些汉代地层和遗物,特别是在后两处遗址中发现的陶范、铁器和炼渣等汉代冶铁遗存,是冶铁考古的重要发现。通过这几次发掘,证明济南市老城区(明城墙及护城河以内的地区)从商代晚期开始即有先民居住生活,以后历代一直延续至今。济南无论是作为郡县州府,其中心城区一致未有大的变动,从几次的发掘可大致看出这座古城历代的功能分区等情况[6]。

两城镇一带进行的拉网式普查,在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大汶口文化到汉代的遗址和文物分布点近1000处,极大地丰富了对两城镇地区各个时期的聚落结构及其变迁的认识[7]。这种调查与研究方法不仅对于史前时期聚落布局的了解有好处,而且对于认识特定区域内聚落形态的演变规律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值得效法与推广。

龙口市埠下王家汉代遗址的试掘成果应引起重视。发掘者在一条面积为50平方米的探沟内出土了大量白陶器,器形有瓮、钵、罐等,其中的白陶小罐数量很多,为其他地区所少见。尤为重要的是还发现了两处陶窑和制陶遗存,其中的灰坑H1,底部残存白膏泥,应是制作陶器的原料。这里既有制作陶器的场地,又有烧制陶器的窑炉,发掘者认为这是一处专门炼制白陶的窑址,这在山东地区还是首见[8]。

此外,临沂朱家斜坊[9]、临沂化沂庄[10]、五莲董家营[11]等地发现的汉代房基和灰坑等遗迹,对于了解汉代山东地区的聚落也有所帮助。

二、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墓葬的考古发掘主要是为了配合了基本建设工程而开展的,其中几座诸侯王墓的发现比较引人注目。

章丘洛庄汉墓虽然只发掘了36座陪葬坑,[12]但因出土遗物数量巨大且制作精致,而入选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3]刘庆柱、白云翔就洛庄汉墓的发现及学术意义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洛庄汉墓的发现对于推动汉代诸侯王陵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14]。崔大庸对9号坑出土的当卢进行初步探讨[15],乔梁也对9号出土的多件马饰进行较集中的讨论,认为其有浓厚的北方草原地区的文化因素,说明早在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之前,我国内陆地区就通过北方草原之路同西方发生着联系[16]。崔大庸还对9号坑出土的纯金马饰从风格、来源、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讨论;[17]郭物也着重从艺术主题、艺术风格、制作技术特点和时代背景几个方面对这批重要的出土文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为金质格里芬头节约等文物的艺术主题,表现了秦汉文化对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以及汉代早期欧亚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密切复杂的关系。[18]王子初、[19]王清雷[20]对洛庄14号出土的乐器进行较全面介绍,并就其重要性和学术价值作了阐述。

章丘危山汉墓共发现两座陪葬坑、10座墓葬和3座陶窑。陪葬坑内埋藏着总计约200余件排列整齐的彩绘陶兵马俑和陶车、侍女俑等。三座陶窑位于危山半山腰,从出土的大量车马俑的残片及少量陶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