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北半球高低压中心
- 格式:ppt
- 大小:8.73 MB
- 文档页数:39
课时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识记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2.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3.理解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自主预习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3.影响中国的高、低气压中心1.影响机理:大气环流把和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和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
2.案例、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等。
[自主诊断]1.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
( )2.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程度相同。
( )3.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 )4.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最大的是印度低压。
( )5.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 )6.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 )合作探究探究点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夏威夷高压是活跃在太平洋的高压中心,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
在不同季节其中心所在的纬度位置会发生变化。
夏季高压中心气压值高,控制范围大,中心附近约位于37°N 附近。
同时其高压脊控制范围还向西扩大,我国东部沿海受其影响,气旋活动频繁。
冬季气压中心气压值低,控制范围小,中心附近约位于30°N附近。
『思考交流』1.夏威夷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2.夏威夷高压中心为什么会发生季节移动?3.冬季我国东部为何盛行西北季风?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归纳总结]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
(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2.1.1太阳,大地,大气三者热辐射关系:太阳烤暖大地,大地考暖大气,大气还给大地。
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大气还大地)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表示太阳辐射强弱,昼长表示太阳辐射时间。
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地面辐射----导致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递减。
2.1.2热力环流:受热若均匀,大气较稳定,大气稳定天气晴。
受热不均匀,上升下沉频,上升阴雨下沉晴。
受热气上升,近地低压成;冷却气下沉,地面高压成;水平气压差(力),高压向低压;气流水平移,热力环流齐。
----海陆和山谷,热力环流出。
2.1.3三力作用下形成的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始运动,偏转力加盟。
阻力使风小,风(向)压(等压线)成夹角。
2.1.3.风向作图法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南左北右会偏转,确定半球可完毕。
2.1.4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气压差,每千米有几百帕。
同图线密距离近,气压梯度肯定大。
异图比较须计算,单位统一就简单。
2.2.1.1副高压形成原因高空气流赤道来,30纬度上徘徊;不断堆积向下沉,(近地面)空气密集高压成。
2.2.1.2中国锋面雨带受副高压推进影响四五月份南岭南,六月静止江淮间。
七八跳到华东北,长江中下是伏旱。
九月又退江南岸,十月撤出南海边。
2.2.1、地球气压带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赤道低气压(中间),南北各有三。
高压气下沉,性质多燥干;低压气上升,遇冷雨易成南北十度间,高温气上翻,赤道低气压,对流雨两千;回归三十间,气流下偏转,副热带高压,炎热又干旱;极地高气压,靠近两极点;两极冰雪天,酷寒烈风干。
南北六十度,副低压其间。
气流多上升,较多阴雨天。
18、地球风带高低压相间,六风带出现: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吼,(东南信风东南极风,东北信风东北极风)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间东风信风干,西风多雨天。
,2.2.2风带气压带性质:低压湿润高压干,上升湿润下沉干。
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天气特征天气变化多端,常常受到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影响。
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作为大气环流中的两种基本状态,对天气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那么,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天气特征是什么呢?一、高压中心的天气特征高压中心是指大气压力在某一区域内最高的地方,是一种稳定的气象形势。
高压中心的天气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晴天多:高压中心的大气下沉,降水较少,因此晴天多。
2. 温度低:高压中心的气压较高,大气密度较大,温度相对较低。
3. 风向顺时针转:在北半球,高压中心的风向为顺时针方向,即从东北方向吹向南方。
4. 空气稳定:高压中心的大气下沉,空气相对较为稳定,不易产生气象灾害。
二、低压中心的天气特征低压中心是指大气压力在某一区域内最低的地方,是一种不稳定的气象形势。
低压中心的天气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多云雨天:低压中心的大气上升,降水较多,因此多云雨天多。
2. 温度高:低压中心的气压较低,大气密度较小,温度相对较高。
3. 风向逆时针转:在北半球,低压中心的风向为逆时针方向,即从南方吹向东北方。
4. 空气不稳定:低压中心的大气上升,空气相对较为不稳定,容易产生气象灾害,如暴雨、龙卷风等。
三、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相互作用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相互作用是产生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相遇时,会形成气压梯度,从而产生风。
风的强弱和方向取决于气压梯度的大小和方向。
如果气压梯度较大,风速就会很快;如果气压梯度较小,风速就会很慢。
此外,风向也会受到气压梯度的影响,从高压中心吹向低压中心。
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对于天气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它们的天气特征不同,产生的效应也不同。
因此,我们在预测天气和制定防灾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作用。
北半球高低压中心和季风(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半球高低压中心和季风(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半球高低压中心和季风(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课时北半球高低压中心和季风右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8.有关M点所在地区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图中此时的M点所在地区季风能带来高温多雨的天气D.图中阴影所示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是M点所在地区季风的源地右侧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
据图回答11~12题。
11.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A.③气流比较湿润 B.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12.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和风向图(图L225),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13~14题.13.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14.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右下图为北半球某时刻海洋、陆地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分析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
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和海陆分布差异,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得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和海陆高低压形势季节性转换现象,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
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极地、赤道冷热大势-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判断-风带命名),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在冬、夏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标示高低气压中心。
根据气压带风带性质对判定气候的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3、四季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南、北纬30度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
因为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在船上,等待顺风的到来,结果由于经常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
人们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
无风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呢?【讲授新课】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输送和交换热量。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2.2.2大气的运动学案(含答案)课时课时22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学习目标1.绘制简单示意图,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
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力及风向等。
3.学会判读等压线与等压面图。
一.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如图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如图中箭头标出的空气的运动方向。
判断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1风的形成过程地表受热不均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2风的形成原因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本原因地表受热不均3受力分析北半球近地面符号F1F2F3类型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与风向相反总是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4.力的作用效果1在高空,风向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
2在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
判断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探究点一热力环流图A中,乙地有一团废纸,废纸被点燃后图B,甲.乙两地的冷热状况发生了变化,并且发生了系列现象。
注意观察灰烬的运动状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废纸团后,灰烬是怎样运动的答案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并下沉到甲地,从地面附近的甲地被风带进火堆。
2通过灰烬的运动轨迹,你认为近地面受热和冷却不均匀时,空气在垂直方向会如何运动答案受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却的地方,空气下沉。
3垂直运动后,近地面的气温和气压之间有没有对应关系答案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近地面大气减少,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
全球高低压中心板书
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分布:
1、1月份:冰岛低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2、7月份: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二、特点:
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三、季风:
1、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分布地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
2、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分布地区: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
刚才活动中分析了北半球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中心大概位于外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所以我们把这个高压叫做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也可以叫做亚洲高压。
而保留在洋面的低压中心,其中一个低压中心位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附近,我们把它叫做阿留申低压;另外还有一个低压中心位于北大西洋的冰岛附近,因此我们把它叫做冰岛低压。
请同学们在图上相应的位置把它找出来并做笔记。
全球高低压中心分布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2.会解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假设的方法论证问题,提高学习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分布;季风环流。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上节课三圈环流是在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下的理想模式,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问题】1.海陆热力性质有什么差异?2.冬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哪的气温低,哪的气温高?夏季呢?【学生回答】1.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2.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同纬度的大陆冬季气温低于海洋,夏季气温高于海洋。
【教师总结】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快,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教材P36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36活动,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为什么?(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为什么?(3)从海陆分布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那个气压带上?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4)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学生回答】(1)冬季大陆形成高压。
因为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压。
(2)夏季大陆形成低压。
因为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