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1
- 格式:pdf
- 大小:865.61 KB
- 文档页数:9
七、《大道之行也》阅读及类文精练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女有归.()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赏析【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xxxxxx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大道之行也》赏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包括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出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即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府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为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其内容可归纳为二个方面: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共用,人尽其力。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为第三层,是全文的总结。
尽管这个大同计会齐小生产的基础上小可能实现,但两干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它是我国社会思想交亡的一份宝贵财富以上是xxxxxx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大道之行也》赏析全部内容。
(《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自主预习(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概括本诗的主旨.乡愁自主预习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拓展延伸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
《大道之行也》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说明:①“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
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
②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
③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出那些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用上锁,这就是“大同”社会。
【注释】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与(jǔ):通“举”。
故:因此。
归:指女子出嫁。
是故:因此。
谋:奸邪之心。
作:兴起。
【段析】①“道之行也”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②从第二层来看,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③第三层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⑤文中“大道”“大同”各指什么? ⑥“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⑦“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消除欺诈。
全文共分三层,以上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男有分,女有归”是说男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担子,女人相夫教子,以达到家庭和睦,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是说社会的财物,都能用到公众事业上,而不被私人无偿占有,没有不劳而获现象;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事业竭尽全力,不为个人谋私利。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鳏同:矜)
翻译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是理想社会。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要点及考题汇集《礼记》两则译文虽有佳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可以有养老送终的处所,青壮年可以有被任用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地方,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一定不是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一定不是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选贤.(用法:解释:)与.能() (2)不独亲.其亲(用法:解释:)(3)不独子.其子()(4)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 (5)男有分.,女有归.()()(6) 是故..()谋闭而不兴 (7) 盗窃乱.( )贼.( )而不作.( ) (8)故.( )外户..( )而不闭 (9)是.()谓大同..() (10)货恶.其弃于地也()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集注一、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1.昔者:从前,以往,过去。
2.仲尼:孔子的字。
3.与(yù):动词,参加,即“与会嘉宾”的“与”。
于:介词,到。
4.《现代汉语词典》:“蜡zhà:古代一种年终祭祀。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蜡zhà:古代年终合祭百神。
《礼记·郊特牲》:‘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
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蜡宾:蜡祭的助祭者。
)”5.宾:宾客,客人。
王力《古代汉语》:“宾,指陪祭者。
”6.“蜡宾”即蜡祭的陪祭者,“蜡”是“宾”的定语。
介宾短语“于蜡宾”作动词“与”的补语。
7.事:事情,这里指蜡祭之事。
毕:动词,结束,完了。
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观:⑤guàn。
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又>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列观:一般的台观。
)”王力《古代汉语》:“观,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
又名阙。
”9.而:连词,连接“喟然”和“叹”,表示前后二者之间的修饰关系,可不译。
朱振家《古代汉语》:“喟然:叹息的声音。
”10.王力《古代汉语》:“盖,大概。
”11.富金壁《王力<古代汉语>注释汇考》:“张永言谓当读为‘宾事毕’。
宾,傧也,孔子执傧相事。
按,伪《孔子家语·礼运》:‘孔子为鲁司寇,与于蜡,既,宾事毕,乃出游于观之上。
’正作如此读。
蜡,郑玄注:‘岁十二月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亦祭宗庙。
’陆德明释文:‘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腊。
’如此释,初学者方知‘蜡’与《宫之奇谏假道》‘虞不腊矣’之‘腊’为一事。
”按:陈澔《礼记集说》亦读为“与于蜡宾”。
二、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要点及考题汇集《礼记》两则译文虽有佳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可以有养老送终的处所,青壮年可以有被任用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地方,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一定不是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一定不是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选贤.(用法:解释:)与.能() (2)不独亲.其亲(用法:解释:)(3)不独子.其子()(4)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 (5)男有分.,女有归.()()(6) 是故..()谋闭而不兴 (7) 盗窃乱.( )贼.( )而不作.( ) (8)故.( )外户..( )而不闭 (9)是.()谓大同..() (10)货恶.其弃于地也()二.翻译下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