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
- 格式:pdf
- 大小:633.80 KB
- 文档页数:10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大道之行也》的文本内容,领悟作者的理想社会蓝图。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感受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内容,领悟作者的理想社会蓝图。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文章所表达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大道之行也》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目,思考“大道之行也”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味。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生字词,解释重点词语。
三、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骈散结合、排比修辞等。
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二、深入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事例,领悟作者的理想社会蓝图。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所表达的社会责任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践行大道。
三、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实现大道理想而努力奋斗。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名句。
2.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大道之行也》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大道之行也》,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语言特点,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大道之行也》的作者及背景:这篇文章是战国时期孟子所作,是他晚年思想的结晶,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目,思考“大道之行也”的含义:这里的“大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大道之行也”?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味。
大道之行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比较阅读7 大道之行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与:)(2)女有归.(归:)【答案】(1)与:通“举”。
(2)归:女子出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与:通“举”。
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路不拾遗。
译文:。
【答案】(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型题,要对原文言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写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答案】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
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答:。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能够翻译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3)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课文所传达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3.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翻译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运用。
3. 文言文的翻译。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和儒家思想。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
4. 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和儒家思想。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
5. 朗读背诵: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翻译课文,查找与儒家思想相关的资料,思考如何运用儒家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朗读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4.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大道之行也》的文本。
2. 参考资料:与儒家思想相关的资料。
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鳏同:矜)翻译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是理想社会。
简介《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其中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大道之行也》赏析【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xxxxxx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大道之行也》赏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包括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出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即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府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为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其内容可归纳为二个方面: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共用,人尽其力。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为第三层,是全文的总结。
尽管这个大同计会齐小生产的基础上小可能实现,但两干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它是我国社会思想交亡的一份宝贵财富以上是xxxxxx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大道之行也》赏析全部内容。
(《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自主预习(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概括本诗的主旨.乡愁自主预习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拓展延伸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
《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出那些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用上锁,这就是“大同”社会。
【注释】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与(jǔ):通“举”。
故:因此。
归:指女子出嫁。
是故:因此。
谋:奸邪之心。
作:兴起。
【段析】①“道之行也”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②从第二层来看,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③第三层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⑤文中“大道”“大同”各指什么? ⑥“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⑦“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消除欺诈。
全文共分三层,以上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男有分,女有归”是说男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担子,女人相夫教子,以达到家庭和睦,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是说社会的财物,都能用到公众事业上,而不被私人无偿占有,没有不劳而获现象;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事业竭尽全力,不为个人谋私利。
《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
《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共四十九篇。
《礼运》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五部经典之一。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二、文章背景资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
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
三、课文内容概括。
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之行也”是总提,以下分述:①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
在与现实社会的对比中突出"大同"社会的特点。
四、字音字形天下为(wéi)公,选贤与(jǔ)能,矜(guān)、寡、孤、独,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为(wèi)己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翻译及解析《大道之行也》礼记〔两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儒家推荐的政治制度施行时,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成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不一定是为自己的私利。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因此,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1.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为:是。
2.大道之行:大道:指儒家推荐的政治制度。
之:主谓之间。
行:施行,动词。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贤:品德高尚,能:才干出众。
与:通“举”,选举。
修:培养。
4.故人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以…为亲人,敬爱,动词。
后一个亲:亲人,父母,名词。
5.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以…为子,疼爱,动词。
后一个“子”:子女。
6.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
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
废疾:残疾人。
者:…的人。
7. 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守。
归:女子出嫁。
8.货恶(wù)其弃于地也,恶:厌恶。
9.是故:因此,所以,10.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作乱害人,作:兴起。
11.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大道:儒家的理想政治制度。
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而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亦要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去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也有职务,女子亦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只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晚上睡觉)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注释】:《大道之行也》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父母,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大道之行也》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仿佛..若有光仿佛:___________(2)货恶.其弃于地也恶:___________(3)故外户.而不闭户:___________(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_2、《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了古人对人类__________的追求,不同的是,前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__________,后文则是__________。
(3分)3、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句与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3分)4、[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5分)1、(4分)(1)好像(2)憎恶(3)门(4)类2、(3分)理想社会具体的想象理论纲领3、(3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5分)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