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 格式:ppt
- 大小:935.00 KB
- 文档页数:60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6·巴中零诊]某村民今年将自己承包的50亩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村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担任技术员,合作社按每亩地800元的标准给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并按月支付劳动工资。
土地经营权向合作社流转的做法有利于()①转变经营方式,完善所有制结构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④解决分配不公,实现社会的和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B解析土地经营权向合作社流转的做法,可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②正确;此举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③正确;此举并没有改变我国的所有制结构,①排除;此举只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但并不能解决分配不公问题,④排除。
2.[2016·洛阳期中]目前,中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多来自于房地产、银行理财、存款、股票和信托、基金和保险等。
这种经济现象说明,在我国()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②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化③经济建设资金充足④居民投资方式多样化且风险不断降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中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多来自于房地产、银行理财等,这些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①正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多元化,说明我国居民财产配置多元化,②正确;个人收入增加并不能说明国家经济建设资金充足,③排除;居民投资方式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投资风险不断降低,④排除。
3.[2016·遵义联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得到国家保护和社会认可。
下列选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①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②股票持有人获得的股息、红利、股票交易收入③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年终奖金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除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之外,其他的收入都属于非劳动收入,①②当选;③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④属于按劳分配,排除。
课后限时集训(七) 个人收入的分配(限时:45分钟)(对应活页卷第285页)一、选择题1.小张一家三口,父亲在国企工作,月工资2 200元;母亲自己开了个小店,月收入1 600元;小张在外企工作,月收入2 6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3 000元。
该家庭月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有___________元、劳动收入有________元、财产性收入有_________元。
( )A.2 200 4 200 3 000 B.2 200 6 400 3 000C.3 800 7 200 0 D.5 200 6 400 4 600B[小张父亲在国企工作的工资所得为按劳分配收入,为2 200元;小张父亲、小张母亲、小张在外企工作所得均为劳动收入,劳动收入总计为2 200+1 600+2 600=6 400元;小张一家的财产性收入为股票收入所得,为3 000元,故本题选B。
]2.村民崔某用自己承包的3亩地入股,成为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和员工。
崔某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2017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
崔某一年的收入(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属于按劳分配③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崔某在农业科技公司获得的土地租金收入、土地入股分红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而获得的收入,故①符合题意。
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故②与题意不符。
分红的收入依据是自己的土地入股,红利收入主要是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故③符合题意。
材料中并未涉及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故④与题意不符。
] 3.(2017·眉山中学5月考试)微信“打赏”是读者在微信订阅号上阅读完原创文章后,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点击文章下方的“打赏”链接,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作者的行为。
微信公司在汇总“打赏”后,会把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
这样的“打赏” ()①变革了原有支付模式,能够提高作者的收入②增加了读者的支出,会降低读者的消费体验③增加了微信公司的收入,提高了其经营效益④体现了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微信“打赏”是对原有的支付方式的创新,能够增加创作者的收入,也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①④符合题意。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最新考纲]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考点1| 我国的分配制度 (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1.生产决定分配提醒 生产决定分配,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提醒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只有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其他如股票、技术入股等所得,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还存在着发放福利等平均分配形式。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形式:劳动、资本、⑥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意义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⑦合法性的确认。
b.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c.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⑧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提醒劳动收入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两部分,而按劳分配只针对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问题导引]2017年12月李冰一家的月收入为26 000元。
李冰的父亲是国有企业职工,月工资4 000元;李冰的母亲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6 000元;李冰本人是私营企业的老板,月投资税后利润收入10 000元;李冰之妻是外资企业会计,月收入6 000元。
(1)李冰一家的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的收入?(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提示](1)李冰父亲的收入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李冰母亲是按技术要素分配;李冰本人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李冰的妻子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2)体现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规律总结]1.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1)分配形式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点拨]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都属于劳动收入。
更多查阅
更多查
阅
更多查
阅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导向和减税政策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结构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当前,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和熟练劳动力出现了短缺,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不得不通过增加工资留住劳动力,这使居民收入增加。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经济意义有哪些?)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更多查阅。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一 第三单元 No.7 收入与分配245 242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下列行为与这一分配制度相悖的是( )A.很多企业根据企业家对企业的贡献以其独立的市场价格参与分配B.某村党支部书记把自己创建的企业和资产交给村集体带领村民致富C.某地为防止收入悬殊引发社会动荡对全体劳动者和经营者实行等额工资制D.某国有控股企业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对职工实行浮动工资制3.国务院公布201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实行。
条例指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目前,济南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基本完成。
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确定的工资,实施绩效工资( )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 ②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所有劳动者的收入③实现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 ④能够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A .②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考点二 收入分配对公平、效率的影响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含义(2)关系: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两者具有一致性,……公平与效率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两者存在矛盾。
2. 为什么要实现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发展,效率提高。
(3)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4)公平的收入分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5)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政治认同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这一制度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多种分配方式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我国的扶贫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法治意识依法保护各类产权,调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公共参与复习集成块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基础自修快通关]1.我国的分配制度[1](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2]①生产决定分配。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怎么办: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2.按劳分配[3]阐释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只有在公有制经济或者公有制性质的经济中,才存在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4]内容要求[5]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必要性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重要性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3.按要素分配(1)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资本要素、劳动要素[6]、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土地要素[7]。
诸城一中高三政治复习巩固课学案(007)《必修I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宏观展示】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认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3.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4.理解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自觉树立效率和公平意识。
【自主学习】学习要求:1.请同学们阅读经济生活第七课P58-63,至少读一遍。
2.先用蓝笔默写,不会的内容再看书,然后用红笔默写!3.不会的内容进行标注,小组交流后仍不明确的请填写在【问题反馈】栏。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二)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三)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原则的地位:是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理解:①分配范围:②分配对象:③分配尺度:④分配结果:(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A.客观必然性:(1)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2)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3)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B.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
(体现了效率)(2)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体现了公平)重要提示:1.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2.公有制经济内部并非全部是按劳分配,也有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所得不一定是按劳分配说得。
劳动所得除了按劳分配收入:工资、奖金、津贴、联产计酬,还包括其他分配方式中的个人劳动所得,如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