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简易方程知识点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一些简易的方程,掌握方程的基本知识对我们解题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简易方程的几个知识点。
一、方程的定义和组成在数学中,方程是由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式构成的等式。
方程中通常包含一个未知数(常用字母表示)和已知数(常用数字表示)。
例如:3x + 5 = 17就是一个方程,其中的x就是未知数,3x + 5是代数式,17是已知数。
二、方程的解解方程是指找到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我们可以通过反向运算来解方程。
例如:对于方程3x + 5 = 17,我们需要找到使得等式成立的x的值。
首先,我们可以将等式两边都减去5,得到3x = 12,然后再将3x除以3,得到x = 4。
所以,方程的解是x = 4。
三、常见的方程类型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类型,其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例如:2x + 3 = 9就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2. 两步方程两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扩展,解这类方程需要多个步骤。
例如:5x - 2 = 13 就是一个两步方程,我们可以首先将等式两边都加上2,得到5x = 15,然后再将5x除以5,得到x = 3。
所以,方程的解是x = 3。
3. 含括号的方程含括号的方程需要先通过分配律展开,然后进行求解。
例如:2(x + 3) = 10 就是一个含括号的方程,我们可以首先将括号内的式子展开,得到2x + 6 = 10,然后继续解一元一次方程2x + 6 = 10,得到x = 2。
所以,方程的解是x = 2。
四、方程的应用方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物品价格、年龄等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件衣服,打了8折之后价格是120元,原来的价格是多少?我们可以设待求价格为x,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0.8x = 120,然后解方程得到x = 150。
所以,原来的价格是150元。
数学五年级上的简易方程是指具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解方程的目的是确定未知数的值。
在五年级上,主要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接下来,我将对五年级上的简易方程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指的是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如下:ax + b = 0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与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主要有逆运算法、解方程三大性质法以及方程图法。
下面是逆运算法的步骤:1.对方程两边采取相反的运算,使含有未知数的项变为零;2.化简式子,得到未知数的值。
三、逆运算法逆运算法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逆运算指的是对方程两边采取相反的运算。
1.加减法逆运算:对于a+b=c这个方程,如果想求出a的值,只需要对两边同时进行减法运算即可,即a=c-b。
2.乘除法逆运算:对于a*b=c这个方程,如果想求出a的值,只需要对两边同时进行除法运算即可,即a=c/b。
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对方程进行加减法逆运算,使含有未知数的项变为零;2.化简式子,得到未知数的值。
五、解方程三大性质法解方程三大性质法是指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使用的三个性质:等式两边交换位置后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后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非零数后仍然成立。
1.等式两边交换位置后仍然成立的性质:例如,对于方程a+b=c,如果将a和b交换位置,得到b+a=c,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后仍然成立的性质:例如,对于方程a+b=c,如果两边同时加上d,得到a+b+d=c+d,仍然成立。
3.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非零数后仍然成立的性质:例如,对于方程a+b=c,如果两边同时乘以d,得到a*d+b*d=c*d,仍然成立。
六、方程图法方程图法是通过绘制方程的解所在的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来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首先,将方程的解表示为坐标图上的点,再根据点的特征绘制图形。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总结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1、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5、数量关系式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知识点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中位数:(1)按大小排列;(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3)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3、平均数的求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小数乘小数)知识点一: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2、用计算器来验算五年级数学知识点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简易方程知识盘点知识点1:等式和方程的意义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从形式是看,含有“=”的式子就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知识点2: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知识点3:等式的性质①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知识点4:解方程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2、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
3、用等式的性质可以直接解形如x ±a=b 、a x =b 、x ÷a=b 的方程。
4、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 x ±b x =c (a±b≠0)的方程的具体解法及书写格式如下:a x ±b x =c解: (a ±b )x =c(a ±b )x ÷(a ±b )=c ÷(a ±b )x =c÷(a ±b )5、解形如a x +ab =c (a≠0)的方程的方法。
(1)解形如a x +ab =c 的方程时,把ax 看作一个整体,先求a x 的值,再求x 的值。
(2)解形如a (x +b )=c 的方程时,把小括号内的x +b 看作一个整体,先求x +b 的值,再求x 的值。
⭐注意 方程具备的特征:①就含有未知数;②等式知识点5: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 表示, ④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⑦作答。
2、已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或少)几和数量甲,求数量乙的实际问题, 可设数量乙为x ,根据数量乙×倍数±几=数量甲,列出形如a x ±b=c 的方程 进行解答。
3、解决涉及两个未知量的问题时,一般设其中的一个未知量为x (通常设标准量 为x ),另一个未知量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求解。
简易方程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数 生活中的字母下面每行图中的数,都是按照规律排列的。
例1、想一想,字母表示什么数?(1)0,1,2,m ,4,5 m= (2)2.1,2.3,2.5,a ,2.9,3.1 a=(3)152,154,156,b ,1510,1512b=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常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1、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 表示,周长用c 表示,面积用s 表示。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吗?例2、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当a=16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我比小红大30岁我来试一试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b= X×5=a×c= 1×X=例3、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面上的6倍。
你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的质量吗?1、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1)48与b的差:()(2)6.4减去x的3倍:()(3)比x的8倍少5:()(4)m与n的和的9倍:()(5)a与b的和除以他们的差:()2、说一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1)一天早晨的气温是12℃,中午比早晨的气温升高了x℃,12+x表示:()(2)五年级二班订阅了35本《少年文艺》杂志,每本单价b元,35b表示:()3、当a=3.6,b=5.8,x=1.5时,求下列各式的值。
(1)36x+a (2)ab÷0.24(3)8(b-a)(4)b-x²知识点二:解简易方程100+x=250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相等从上面你能得出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两个条件:①等式;②含有未知数)练习:1、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①35-X=12 ( ) ⑥0.49÷X=7 ( )②Y-24 ( ) ⑦35+65=100 ( )③5X+32=47 ( ) ⑧X-14>72 ( )④28<16+14 ( ) ⑨9b-3=60 ( )2、想一想“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这句话对吗?例1、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列出方程吗?3X=36 X+0.5=2.5例2、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2)知识点三: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简易方程的所有知识点总结一、方程的定义方程是指数学表达式中出现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等式,它通常用来描述某种数学关系。
方程通常表示为A(x) = B(x),其中A(x)和B(x)是关于未知数x的表达式。
方程的解就是满足方程的所有符合条件的x的值。
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的方程。
例如:2x+3=7就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整理方程、移项、通分、两边加减同一个数等步骤,最终得到未知数的值。
三、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方程。
例如:x^2 + 3x + 2 = 0 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包括配方法、公式法、直接代入求解等。
四、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是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一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
例如:{2x + y = 7; x - 3y = 5}就是一个线性方程组。
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法等。
五、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是指包含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方程。
例如:x^2 + y^2 = 25 就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解二元二次方程通常需要用到代入法等方法。
六、方程的性质(1)等式性质:如果一个等式的两边都加(减)同一个数(或者两个式子相加,或者相减)仍相等;(2)应用分配率:即对于任意的实数a、b、c,有a(b+c) = ab + ac;(3)等式乘法: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也相等,即a = b,则a^2 = b^2。
同理,如果两个实数不等,那么它们的平方也不等,即a ≠ b,则a^2 ≠ b^2。
七、方程的解法(1)代入法:将解得的值代入原方程,验证是否成立;(2)消元法:通过加减或者乘除操作,使未知数相消或抵消,从而求解出一个未知数的值;(3)配方法:将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再利用平方公式求解;(4)公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来求解方程;(5)逆运算:利用减法逆运算来消去未知数的系数,从而求解出未知数的值;(6)图解法:将方程转化为图形,通过图形求解。
简易方程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方程的定义数学中,若一个式子中含有未知数,并要求使该式子成立的未知数的数值,则这一式子称为方程。
2、方程的分类方程的种类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等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对于一个方程,如果存在使该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数值,这些数值称为方程的解。
方程的根据解的个数可以分为无解、有限解和无限解。
4、方程的性质方程的解的性质是方程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包括方程的解的个数、解的范围、解的存在性等等。
二、一元一次方程1、定义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其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来说,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写成ax + b = 0的形式,其中a和b为常数,a≠0。
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直接解法、倒代法、加减法、代入法、合并同类项法等等。
其中直接解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4、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各种代数问题、利润问题、工程问题、经济问题等等。
5、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组是指由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一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用消元法、代入法等方法求解。
三、一元二次方程1、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其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的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来说,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写成ax² + bx + c = 0的形式,其中a、b和c为常数,且a≠0。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等等。
其中求根公式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4、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问题、物体抛射问题、图形的面积问题等等。
5、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当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讨论它的根的情况,包括有无根、有一根或两根等情况。
四、方程的图形1、方程的图形一般来说,方程的图形是指包含该方程所有解的点的集合,可以用来直观地表示方程。
简易方程所有的知识点总结1. 方程的定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数学关系,它可以表示为两个表达式之间的相等关系。
方程通常用字母表示未知数,通过代数方法可以求解出未知数的取值。
2. 未知数在方程中,未知数通常用字母表示,表示未知的数量或者大小。
在求解方程时,我们通过代数运算来确定未知数的值。
3. 方程的解解方程就是要找出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值,使得方程左边的表达式等于右边的表达式。
解方程的过程就是求出这些未知数的取值。
二、一元一次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x+b=0,其中a和b为已知常数,x为未知数。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加减消去法、配方法、代入法等。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通过变换方程的形式来求得未知数的值。
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物品的购买和销售、工程问题、金融问题等。
三、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的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x^2+bx+c=0,其中a、b和c为已知常数,x为未知数。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因子分解和二次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如物体自由落体运动、抛物线运动、建筑中的拱形结构设计等都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建模和解决。
四、一元三次方程1. 一元三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三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三的方程。
2. 一元三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三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x^3+bx^2+cx+d=0,其中a、b、c和d为已知常数,x为未知数。
浅谈简易方程中的几个知识点简易方程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初步的代数运算。
解方程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如初等变形,定理运用与解法等。
在学习解方程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方程的基本性质方程是数学中的一种符号语言,描述了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方程的基本形式为“等式左边=等式右边”,等式左右两边的元素一一对应,满足对等性。
当方程的等式左右两边不对称,或者不符合等式的基本规则时,该方程就不成立或不是方程。
2.初等变形初等变形是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对方程进行加、减、乘、除等操作,将方程转化为等效的形式。
初等变形的基本原则是在等式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操作,并保持等式的一致性。
比如,我们可以用加减法来进行初等变形,将方程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或一个未知量,使方程的形式更加简洁。
3.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b=0的方程,其中a和b是常数,x是未知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很多,如用加减法、利用移项法、消元法、公式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移项法,即将方程中的项移到另一边,使未知量x单独出现在一边,然后进行化简和求解。
例如,对于方程ax+b=cx+d,我们可以将方程变形为ax-cx=d-b,再将变形后的方程化简为(x=a-b/(a-c)),求出x的值。
4.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by=c和dx+ey=f的方程,其中a、b、c、d、e和f是常数,x和y是未知量。
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如代入法、消元法、配方法等。
其中最基础的方法是代入法,即将其中一个未知量用另一个未知量代入或将一个未知量表示成另一个未知量的函数,代入方程中求解。
5.特殊方程特殊方程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方程,可以用一些特殊方法来求解。
如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用雅各比行列式法求解。
总之,解方程是数学中的基本技能之一,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希望本文介绍的一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简易方程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之一,它是形如 ax+b=0 的方程,其中 a 和 b 是已知的常数,x 是未知数。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能够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直接解法、移项解法、等价变形法等。
另外,一元一次方程还可以表示成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也会用到一元一次方程,比如搭公交车费用问题,搭出租车问题等。
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1)时间、速度、距离问题(2)人物老问题(3)货币问题(4)工程问题等等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直接解法、移项解法、等价变形法等。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解法。
二、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是形如 ax+by=c 和 dx+ey=f 的方程,其中 a、b、c、d、e、f 都是已知的常数,x 和 y 是未知数。
解二元一次方程就是找出能同时满足两个方程的 x 和 y 的值。
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直接消元法、替换法、等价变形法等。
1、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其中最常见的是利用两个方程求解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比如:(1)生产销售问题(2)进货销售问题(3)五角星和六角星问题(4)计算股票投资问题等等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直接消元法、替换法、等价变形法等。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问题中方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解法。
三、多元一次方程多元一次方程是形如 a1x1+a2x2+...+anxn=b 的方程,其中 a1、a2、...、an、b 都是已知的常数,x1、x2、...、xn 是未知数。
解多元一次方程就是找出能够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1、多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多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1)线性规划问题(2)最小二乘法问题(3)半数值计算问题(4)矩阵方程问题等等2、多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多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可以通过矩阵法、直接消元法等。
一、方程的概念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的解就是能够使得方程成立的数值。
二、一步方程一步方程是指只需要一步运算就能求得未知数的方程。
例如:x+3=7,x-5=9三、积均差商1.积的意义:设一个数为x,另一个数为a,它们的积是m,那么可以用方程表示为:x*a=m。
2.均的意义:设一个数为x,另一个数为a,它们的均值是m,那么可以用方程表示为:(x+a)/2=m。
3.差的意义:设一个数为x,另一个数为a,它们的差是m,那么可以用方程表示为:,x-a,=m。
4.商的意义:设一个数为x,另一个数为a,它们的商是m,那么可以用方程表示为:x/a=m。
四、二步方程二步方程是指需要两步运算才能求得未知数的方程。
例如:2x+3=9,3x-5=7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1.通过算式变形等式两边进行等式两边的运算,使得方程等式的形式更简单,进而求得未知数的值。
例如:x-5=10,可以通过加5得到x的值为152.通过倒运算等式两边进行倒运算,得出未知数的值。
例如:2x+3=9,可以通过减去3、除以2来得到x的值为3六、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二元一次方程是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可以通过联立方程组的方法求解。
例如:x+y=5,2x+3y=10。
七、方程的解的判断在解一元方程或二元方程时,解的唯一性可以通过检验等式两边是否相等来判断。
综上所述,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的知识点包括方程的概念、一步方程、积均差商、二步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以及方程的解的判断。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解决简单的数学方程问题,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1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3、我们学过的一些典型的数量关系:(用s—路程、v—速度、t—时间)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s=vt速度=路程÷时间v=s÷t时间=路程÷速度t=s÷v(用c—总价、a—单价、x—数量)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c=ax单价=总价÷数量a=c÷x数量=总价÷单价x=c÷a(用c—工作总量、a—工作效率、t—工作时间)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c=at工作效律=工作总量÷工作时间a=c÷t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t=c÷a4、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6、各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7、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8、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9、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
简易方程有几个知识点总结一、简易方程的定义简易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等式,这个未知数称为方程的未知数。
简易方程的基本形式为:ax+b=0,其中a和b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在解简易方程时,我们要找到一个值,代入未知数x,使得等式成立。
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二、简易方程的性质1. 解的唯一性:简易方程的解是唯一的。
即使方程的系数a和b不同,方程的解也是唯一的。
这是因为方程的解是由系数a和b决定的。
2. 方程的变形:简易方程可以通过变形,将其转化为等价的方程。
这样可以使得其解更易于求得。
例如,将方程ax+b=0两边同时减去b,得到ax=-b,然后除以a,得到x=-b/a,这就是方程的解。
又如,将方程ax+b=0两边同时乘以一个常数k,得到k(ax+b)=0,这也是方程的解。
3. 方程的两边加减:简易方程的两边都可以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得到等价的方程。
例如,将方程ax+b=0两边都减去b,得到ax=-b,这也是方程的解。
4. 方程两边同时乘除:简易方程的两边都可以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得到等价的方程。
例如,将方程ax+b=0两边都乘以一个常数k,得到k(ax+b)=0,这也是方程的解。
5. 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简易方程的解与系数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例如,当a=0时,方程的解是-x/b;当b=0时,方程的解是 0;当a和b都等于0时,方程的解是任何数。
三、简易方程的解题步骤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步骤如下:1. 观察并判断方程的类型:首先要观察方程的类型,确定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还是一元高次方程。
然后根据方程的类型采取相应的解题方法。
2. 移项整理方程: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到一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另一边,使得方程化为标准形式。
3. 化简方程:将方程进行化简,将系数约去,使得方程更易于求解。
4. 解方程:找到方程的解,并检验是否符合原方程。
5. 给出结论:根据方程的解,给出相应的结论。
以上就是对简易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题步骤的总结。
五年级简易方程知识点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3χ表示χ的3倍是多少或3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2:1.5χ表示χ的1.5倍是多少或1.5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这叫做积不变性质)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商不变性质)4. 乘法分配律: a×(b ± c) = a×b ± a×c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简记“.”,也可以省略不写。
(注意: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字母与数字相乘简写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在多字母的相乘简写时,应该数字在前,字母按26个字母顺序排列。
)6、特别注意:a×a可以写作a·a或a²,a²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
2a表示a+a7、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8、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1)、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运用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式解方程【比较简便】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9、常用数量关系式:【运用常见数量关系式进行找条件、找等式,从而列出方程】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几倍量÷一倍量=倍数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10、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
如:20+30=50 a+20=30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如:X+Y=40,30+b=50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如:20+30=5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它不含有未知数。
4、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如x=30是20+x=50的解,不能说30是20+x=50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式。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检验)⑦写答句。
注意书写应规范: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的x的值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9、找等量关系的方法:①根据条件想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②根据计算公式确定等量关系。
③稍复杂的条件可以画出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简易方程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数1、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写在字母前面。
(教育部审定2013数学53页)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教育部审定2013数学54页)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教育部审定2013数学54页)4、5个运算定律(教育部审定2013数学54页)(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c+bc5、图形公式(1)长方形周长:c=2(a+b) 面积:s=ab(2)正方形周长:c=4a 面积:s=a×a(3)平行四边形面积:s=ah(4)三角形s=ah÷2(5)梯形面积:s=(a+b)h÷2二、解简易方程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教育部审定2013数学63页)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教育部审定2013数学64页)(2)等式两边同乘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想等。
(教育部审定2013数学65页)3、方程的解(教育部审定2013数学67页)(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找出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5、相遇问题(教育部审定2013数学79页)(1)速度和×时间=路程(或 ) 甲车速度×时间+乙车速度×时间=路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公式表示下列各题:①长方形的周长:②长方形的面积:③正方形的周长:;④正方形的面积:应用: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cm,宽是5cm,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⑤在奇数a前面的两个奇数分别是、2、省略乘号表示下列各题:①a×a= ②b×1= ③1×h×3.6=④3.2×m+1.8= ⑤ 7×a×b= 4.8-1.2×y=3、王红每分钟打字50个,利用表中的公式计算她1小时打多少个字?4、在右图中,①的长为a,②的长为b,宽为c。
①的面积是②的面积是。
整个图形的面积是。
5、当a=1.8,m=0.6,x=2.5时,求下列各式的值。
4x+a5-m x(a-m)x a x-㎡6.(1)、一大杯果汁一共1200g,倒了3小杯,还剩下g。
(2)、仓库里有货物96吨,运走了12车,每车运b 吨。
①用式子表示仓库里剩下货物的吨数:②根据这个式子,当b=5时,仓库里剩下的货物有多少吨?③这里的b能表示哪些数?(3)、写出下列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小明每天坚持背诵5个英语单词,比小红少a 个。
①5+a表示:②5+5+a表示:(2)王叔叔每小时能打字x个,他上午打字3小时,下午打字2小时。
①3x表示();②(3—2)x表示()。
(4)王阿姨和李阿姨到水果店买香蕉,香蕉每千克b 元。
王阿姨买了3k g,李阿姨买了4k g。
王阿姨和李阿姨买香蕉一共花了()元;李阿姨比王阿姨多花了()元。
7、重庆到宜昌的水路长648千米。
游轮以每小时36k m的速度从重庆开往宜昌。
(1)开出t小时后,游轮离开重庆有多远?如果t=10,离重庆有多远?(2)开出t小时后,游轮到宜昌还有多远?如果t=12,离宜昌有多远?8、a+a=a×a a=();a×a=a-a a=()a÷a=a+a a=();a÷a=a×a a=()(二)解简易方程1、判断(1)x=8是方程0.4+x=8.4和0.6x=4.8的解。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a×a可以写作a·a (或2a) ,2a读作a的平方,表
示两个a相乘。 2a表示a+a
2、数字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前面。(如b×4写作4b )
3、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如2+3=5
是等式,但不是方程。此类题如乐园第1页,第一题。注意:X=3此类也是方程。
5、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每天坚持练习)
(1)一定要写‘解’字。
(2)等号要对齐。
(3)两边乘除相同数的时候,这个数不要为0.
典型例子:3.8x-x=0.56 3.8-x=0.56 7x+3x+26=74 2x-4×2.5=3.6
6、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
解。
7、列方程解应用题
总结几种情况:
(1)比字句。(如课本20页第7题,根据比字句找出关系式,列方程)
(2)找总量。(如课本19页第3、4题,根据总量找关系式,列方程)
(3)相遇问题(如课本21页第9题,根据总路程列方程)。
(4)根据公式列方程(如15页第3题,根据公式列方程)。
(5)根据不变量列方程。(如:如果每个房间住6人,有20人没床位;如果每房间住8
人,正好住满。有多少房间?根据两种方案的不变量“总人数”列方程)。
请根据几种情况,找题练习。
注意:问题为两个未知量时,一般根据有关倍数的句子,写设。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如x=3,不加单位名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如30-3x=21,这类-x或÷x的方程的解法小学阶段没有学习,因此,列方程时,尽
量不要列成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