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构及其组织系统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内含13个课件)最新版
- 格式:ppt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9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还表现在国家机关内部关系方面,人大及其常委会实行集体领导体制,强调民主;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更强调集中,追求效率。
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每个民族在全国人大中都有自己的代表,参与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凡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的人大中也要有该民族的代表。
全国人大设民族委员会,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民族事务方面立法或者作出决定;国务院设民族事务委员会作为管理全国民族事务的机关。
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设立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在有一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还设立了民族乡。
《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在诉讼过程中应尊重少数民族使用本民簇语言文字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3、社会主义法治原则:①国家机关的组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
②国家机关的职权由法律规定。
③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程序由法律规定。
4、责任制原则:责任制,是指我国的每一个国家机关行使职权,都要承担责任。
责任制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的表现方式有两种:①集体责任制或集体负责制。
②个人负责制。
5、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①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一切立法和决策活动都要从最大多数人的最高利益出发,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②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开辟各种途径,广泛地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④倾听人民群众的批评和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一、引言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
这些原则旨在保障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行,确保相关部门和各级机关能够有效履行职责,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
二、公正、公平、公开1. 公正公正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公正意味着对所有人平等对待,不偏袒任何一方。
这一原则体现在各级相关部门部门对待民众、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时都应做到公平合理,并依法处理各种事务。
2. 公平公平是指对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同等权利和机会,并接受同等待遇。
在我国,各级相关部门部门要确保资源分配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并依法作出决策。
3. 公开公开是指相关部门机构在行政决策、制定和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要确保信息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
在我国,相关部门机构要依法公开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这一原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增强相关部门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三、依法治国、依宪治国1.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这一原则强调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行政机关和官员都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并接受监督。
同时,各级相关部门部门要加强对行政行为的规范管理,并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2. 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指我国各级相关部门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必须遵循宪法规定,并确保宪法的实施。
这一原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党领导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要求。
四、民主集中制1. 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中的具体体现。
这一原则强调党对国家机构的领导,同时也强调在党内对决策进行民主集中,充分发扬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