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资料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24.45 KB
- 文档页数:9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由于肌酐是内源性物质,如无外源性大量摄入肉食、剧烈运动或肌肉疾病,它每日的生成量为20mg/kg或1mg/min,血浆中浓度与尿中排出量都较为恒定,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
临床上Ccr的正常值:男性为140±27.2ml/min,女性为112±20.3ml/min;矫正后清除率(即国内以标准体表面积加以矫正)为80~100ml/min。
Ccr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每长10岁下降4ml/min。
Ccr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它的降低程度基本上反映肾实质损害程度。
一般认为,当降到正常值的80%时,表示肾小球滤过的功能已有减退,如降至51~70ml/min时示轻度损伤,降至31~50ml/min时示中度损伤,降至20ml/min 时即可出现尿毒症的症状。
(2)血尿素氮(BUN):过去多采用血浆非蛋白氮(NPN)测定,NPN是指血浆蛋白以外的所有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氮、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谷胱甘肽、铵等,其中,一些物质与肾功能无关或受肾外因素影响大,故目前已很少应用。
BUN占NPN中的绝大多数,为50%以上,肾功能不全时其较迅速地明显增加,虽然也受一些肾外因素影响(如蛋白摄入量、胃肠道出血、高分解代谢、肝脏代谢能力以及尿量的多少等),但方法简便,临床仍在广泛应用。
BUN的正常值为 2.9~7.5mmol/L(8~21mg/dl),NPN的正常值为14.3~25mmol/L(20~35mg/dl) 。
BUN 和NPN的高低取决于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与肾脏的排泄功能,当血中这两种物质分别超过7.5mmol/L和25mmol/L时,提示肾小球滤过率(GFR)已至少降到60%以下。
(3)血清肌酐(Scr):其生成、代谢与排出受肾外影响因素很少,是较为理想的指标。
红细胞中也含有肌酐。
其肾功能正常值:苦味酸法为44~133μmol/L(0.8~1.5mg/dl);酶法男性为53 ~106μmol/L(0.6~1.2mg/dl),女性为44~97μmol/L(0.5~1.1mg/dl)。
康康体检网,中国人的健康体检服务平台,提供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体检机构套餐预约,检后结果查询。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做肾功能检查能及时地发现肾病是否对肾功能造成了影响,疾病是否进展,肾功能检查是肾病患者了解疾病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对疾病的治疗也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但是面对肾功能检查结果很多朋友都看不懂,不知道个性数据代表什么意思?下面康康体检网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对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临床上一般把肾功能分为四期:1.正常期检测结果均正常;2.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肝酐清除率降至正常值的50%,肌酐和尿素氮正常;3.失代偿期肌酐清除率常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肌酐大于132.6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尿素氮增高;4.尿下期尿毒氮大于28.6微摩尔/升(80毫克/分升)。
下面分别给大家做出介绍:血清尿素氮的浓度受食物蛋白质的影响,因此必须空腹抽血。
引起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大面积烧伤、高热、甲状腺机能门进等也可使尿素氮增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蛋白质吸收增多,也常见尿素氮增高。
血清肌酐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极小部分来自食物。
血清肌酐浓度实际上取决于肾的的排泄功能的好坏。
由于肾的代偿能力很大,在肾疾病的初期,血肌酐浓度一般不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一半或更多时,血肌酐浓度才见增高,所以其灵敏性较差。
一旦出现肌酐增高,常提示预后严重。
需要指出,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正常值并不随年龄改变。
由于老年人体内的脂肪增国,肌肉养活,蛋白质分解减少,尿素氮、肌酐亦随之减少。
所以当老年人的尿素氮或肌酐增高时,说明肾脏损害已比较明显,应进一步检查发病原因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1)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测定:正常的血尿素氮为9~20毫克/公升,血肌酐为1~2毫克/公升。
各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时全增高。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时,均可使血尿素氮暂时升高。
血肌酐浓度受饮食等因素影响比较少,明显升高时,提示预后差。
肾功能检验结果解读1.尿素(英文缩写UREA/BUN)尿素又名尿素氮。
【参考区间】以尿素计算:2.86~8.20mmol/L(17.2~49.2mg/dL)。
以尿素氮计算:2.86~8.20mmol/L(8.01~22.96mg/dL)。
【解读要点】(1)血液中尿素所含的氮称为尿素氮。
尿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它在肝脏合成,经肾小球过滤后排出。
测定血液中的尿素可以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
(2)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随着饮食中的蛋白质多少而成比例地改变。
高蛋白饮食可能引起尿素轻微升高,如果肝肾功能都很好,只是尿素轻微的升高,一般来说饮食上的原因可能性较大。
(3)病理性血液尿素增高与如下疾病有关。
①肾前性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是失水,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会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引起血液尿素增加;②肾性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等;③肾后性疾病:所有可能使尿路阻塞的因素。
(4)血液尿素降低:除孕妇以及低蛋白、高糖饮食者以外,常见于肝功能衰竭者。
2.血清肌酐(英文缩写CRE)【参考区间】连续监测法:男性:59~104μmol/L(0.67~1.18mg/dL);女性:45~84μmol/L(0.51~0.95mg/dL)。
终点法:男性:62~115μmol/L(0.70~1.30mg/dL);女性:53~97μmol/L(0.60~1.10mg/dL)【解读要点】(1)肾病初期,血清肌酐通常不升高,直至出现肾脏实质性损害,血清肌酐才开始升高。
所以若是尿素升高伴随着肌酐升高,一定要尽快向肾内科医师求助。
(2)血清肌酐主要应用于晚期肾脏疾病的判断与评估。
3.尿酸(英文缩写UA)【参考区间】男性:210~420μmol/L(3.5~7.0mg/dL);女性:150~350μmol/L(2.5~5.9mg/dL)。
【解读要点】(1)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饮食中的嘌呤会影响尿酸,若在短时间内大量地摄入嘌呤含量高的海鲜和啤酒,可能导致尿酸的快速升高。
教你看懂肾功能化验结果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怀疑自己的肾功能会出现异常,或者在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之后就会怀疑自己的肾功能是否会出现异常,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会患上什么疾病,于是人们就会到医院进行检查,但是很多人对于最后得到的肾功能检测的化验单都很陌生,上面有很多的数据以及专业的名词,很多人都看不懂,而对于医生的讲解也不能够完全的听懂,所以检验之后仍然会有一定的疑虑。
基于此,本文针对肾功能化验结果的看法进行以下相关的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一、肾脏疾病的5期观看法很多的患者在感觉自己的神功而过出现异常之后,都会到医院进行肾常规的检查,但是在检查之后会因为医生的草草讲解,使得患者并不能够真正的理解肾常规的监测结果,如果患者的能够遇到一个讲解十分详细的医生,那还很幸运,否则就要自己懂得怎样看肾功能的化验单才真正的掌握自己肾功能的具体的情况,患者要想自己能够看懂肾功能的化验结果,那么一定要增加自己对于医学常识的储备,不能够久病之后成良医,至少也要做到对肾功能的监测结果能够真正的看懂。
因此,能够看懂肾功能化验单不仅仅是医生专有的职责,同时也是患者必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就以肾脏疾病为例,在医学上通常会将肾脏疾病分成5期,数字越大则代表患者的肾脏疾病月严重,当患者被诊断为肾炎5期的时候,那么患者基本上就是肾衰竭的晚期。
1期至5期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以患者的肾丝球在每分钟总共过滤掉多少的血液为基本的准则,更加严谨的说法就是患者肾脏这能够肾丝球的过滤率。
通常情况下来说,健康的肾脏在每分钟都可以过滤掉120cc的血液,假如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了异常或者一些问题,那么肾脏过滤的血液量就会根据患病的级别而逐渐的开始减少。
大致可以将过滤的标准分为:1期:肾丝球只能够过滤90cc,患者的肾脏储备功能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期:肾丝球只能够过滤60-90cc,患者的尿液中会出现蛋白尿;3期:在3其中又分成; 3A和3B两大类,其中3A中患者的肾丝球只能够过滤45-60cc,患者的血清功能不全面(血清肌酸干呈现上升的趋势);3B中患者只能够过滤30-45cc。
肾功能化验单解读1.肌酐: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代谢的产物。
在肉类食物的摄入量达到稳定,体内肌肉的代谢又没有太大变化是,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稳定。
1.1偏高:测定血中肌酐浓度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害的标之一。
肌酐检测值增高主要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
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中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
血肌酐和尿素氮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两者同时增高,表示肾功能已严重受到损害。
偶尔一次检查发现肌酐轻度升高,不一定有临床意义,可以动态观察,定期复查,积极内科就诊。
1.2降低:肌酐偏低一般多见于运动量少、肌营养不良的患者,建议适量运动,加强营养支持,定期复查。
2.尿素氮2.1偏高:生理性增高见于高蛋白饮食、剧烈运动、高龄因素等;病理性增高可见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多囊肾等所致的慢性肾衰,严重脱水、长期腹泻、剧烈呕吐、心力衰竭等所致的肾前性少尿,也可见于高热、严重创伤、大手术后、甲亢等;偶尔一次检查发现尿素氮轻度升高,不一定有临床意义,可以复查,如果连续多次升高,应引起重视。
2.2降低:多见于蛋白质摄入量少、妊娠、肝衰竭等,建议复查。
3.尿酸3.1偏高:血尿酸增高对痛风的诊断最有帮助,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有核酸代谢增加的疾病中血尿酸值亦见增高,肾功能减退、四氯化炭中毒、铅中毒、子痫及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等均可引起血尿酸值增高。
建议饮食上应避免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沙丁鱼类、浓鸡汤及鱼汤等;适量运动,忌剧烈运动,以免关节过劳。
禁食动物内脏、啤酒、茶、咖啡、辣味品等;多喝水,劳逸结合,控制体重,注意睡眠,放松心态。
一分钟教你读懂肾病检查报告您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去医院做完体检,可是当肾功能检查结果出来后,您却一点也看不懂;您希望询问医生,可是患者排的长队让医生们的时间很紧迫;您即使问了,也无法得到详细的答案,或者虽然得到回答,但是您却怎么也听不懂。
这该怎么办呢?怎样看肾功能化验单?1、血尿素氮(BUN)它的参考值在正常情况是:二乙酰-肟显色法1.8~6.8mmol/L,尿素酶-钠氏显色法3.2~6.1mmol/L。
若此项指数升高,则说明可能是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以及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尿素它的参考值在正常情况下是3.2~7.0mmol/L。
临床意义与血尿素氮相同。
3、血肌酐正常情况下成人男性79.6~132.6μmol/L,成年女性70.7~106.1μmol/L,小儿26.5~62.0μmol/L,全血88.4~159.1μmol/L。
指数增加,则可能是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症状的出现。
指数减少,则可能是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4、血尿酸正常情况下成人男性男149~417μmol/L,女89~357μmol/L;>60岁男250~476μmol,女190~434μmol/L。
指数增加可能是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症状的出现。
肾功能四项化验单如何看?肾功能四项检查主要包括:肌酐(CREAT),尿素氮(BUN-@),尿酸(UAL)和葡萄糖(GLU)。
其中前三项是用于检查肾功能的,而第四项主要查的是病人的血糖情况。
它们相对应的参考值分别为:44~115Umol/L,2.1~7.9Umol/L,142-416Umol/L,3.89~6.11Umol/L。
这四项都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如果四个指标都正常的话就说明肾功能没有问题,若不正常那就说明肾出问题了,此时病人则需尽快寻找相关治疗。
教你读懂肾功能检查化验单肾功能检查是临床评估患者肾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医学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以血液和尿液样本检查为主,依据不同的应用可以分为常规检查和特殊功能检查。
如何正确开具肾功能检验申请单?如何读懂各类肾功能检验报告单结果?常规检查一般指临床不可忽视的初步检查,也可以作为健康人群筛查。
1. 尿液检查(1)尿常规干化学检查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检测项目一般有10-12 项不等,根据不同的仪器可以用「+」、「-」或数字表示,其中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和蛋白质(PRO)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也可反映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也有筛查意义。
当有明显血尿时,须检查尿红细胞的形态及计数,当出现显性蛋白尿时,应及时检查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1)。
(2)尿液形态学检查主要包括传统的尿液显微镜检查和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查。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并计数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结晶的类型和数量,尤其是相差显微镜能比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更加精细的尿沉渣成分结构的改变。
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采用流式分析技术,配合快速荧光染色和电阻探测技术,达到直接检测和计数尿中有形成的目的,可定量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形和细菌,并报告红细胞形态。
(3)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 24 小时内排出的所有尿液,对尿液中蛋白质进行定量检测的一种可反映肾功能情况的尿液检测方法。
正常人范围小于150 mg/24 小时。
(具体留尿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见「尿蛋白」那点事儿)2. 血液检查(1)肾功能检查通常是生化分析中的一部分,常用的项目有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等,各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时全增高。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时,均可使血尿素暂时升高。
血肌酐浓度受饮食等因素影响比较少,明显升高时,提示预后差。
关于「尿素氮(BUN)」和「尿素(Urea)」:由于检测方法的进步,目前医学实验室都是直接测定样本中的尿素含量,1997 年《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明确要求「不论在临床检验报告中,还是在质量控制工作中,一律使用尿素(Urea),不再使用尿素氮(BUN)一词」。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肾功能检查是用于评估肾脏的正常功能和疾病的工具,主要通过检查尿液和血液中的指标来判断肾脏是否正常。
本文将对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肾功能检查的主要指标有肌酐、尿酸、尿素氮、尿液检查和血液检查。
首先,我们来谈谈肌酐的检查结果。
肌酐是一种代谢物,由肌肉产生,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进行排泄。
肌酐的浓度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能力。
如果肌酐浓度偏高,说明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可能存在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情况,通常可以提示肾脏功能的损害。
其次,尿酸的检查结果也很重要。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而出。
如果尿酸浓度过高,说明肾脏无法很好地排泄尿酸,可能出现尿酸结晶导致痛风、尿酸性肾结石等问题。
另外,尿素氮也是肾功能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通过肾脏排泄。
如果尿素氮浓度升高,可能表示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肾小管对尿素的重吸收增加,通常见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除了这些指标外,尿液和血液检查也可以提供肾功能的其他方面信息。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性及尿沉渣检查。
尿常规可以检测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等,尿蛋白定性则是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排出,尿沉渣检查主要观察尿液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细胞或物质。
血液检查主要包括血尿素氮、肌酐以及血尿酸等指标,通过血液检查,我们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和代谢情况。
综上所述,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需要综合考虑肌酐、尿酸、尿素氮、尿液检查和血液检查等多个指标。
如果这些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肾脏存在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同时,还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断肾脏问题的严重程度,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健康、保持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及合理使用药物,以保护和维护肾脏的健康。
肾功能检查报告怎么看
肾功能检查包括多项指标,常见的有肌酐、尿素氮、尿酸、尿微量蛋白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肾功能指标及其参考范围和解读方法:
1. 肌酐(Cr):正常范围为0.6-1.2 mg/dL(毫克/分升)。
肌酐是体内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受损。
2. 尿素氮(BUN):正常范围为7-20 mg/dL。
尿素氮是由肝脏代谢产生的尿素,在肾脏中排出。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减退或水分摄取不足。
3. 尿酸(UA):正常范围男性为2.1-7.1 mg/dL,女性为2.0-6.0 mg/dL。
尿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由肾脏排出。
高尿酸水平可能提示尿酸盐在肾脏中沉积,导致痛风等疾病。
4. 尿微量蛋白:正常范围为阴性(< 150 mg/dL)。
尿微量蛋白是检测肾脏损伤的指标。
阳性结果可能表示肾脏功能不全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尿液常规、尿沉渣、血尿素氮/肌酐比值(BUN/Cr)等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肾功能检查结果仅作为一个参考,最好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如有任何疑问或异常结果,请及时咨询医生。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在日常体检中,肾功能检查通常包括血肌酐和尿素氮,它们可以较好地反映肾功能状况,而且检验方便、实用,可作为初筛肾功能的指标。
这些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检查数据正常就说明肾功能良好?血尿素氮超出正常范围就是肾功能出问题了?且听店铺为您详细说说。
血肌酐:结果正常也不能大意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
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
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中肌酐的浓度反映肾小球滤过能力。
当肾实质损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人的1/3~1/2时,血肌酐浓度才会明显上升,故测定血肌酐浓度可作为肾小球滤过率损伤的指标。
看到体检报告中血肌酐值在正常范围内,很多人会认为肾脏没病。
其实,若血肌酐值在正常高限附近,就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是尿常规出现蛋白尿或血尿时,更应当进一步找专科医生检查。
血肌酐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
肌肉健壮的人血肌酐水平可能会在正常值范围内达到上限,这种情况不需过分担心,定期随诊即可。
而老年人、消瘦者或营养不良者的血肌酐水平偏低,因此一旦血肌酐偏高,就要警惕了。
血尿素氮:升高或许与蛋白质摄入过多有关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尿素的生成量取决于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及肝功能状况。
尿素主要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当肾实质受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血浓度增加,因此目前临床上通过测定尿素氮,粗略观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但单纯这一项升高不一定就是肾功能减退,需对照肌酐值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增高大致有如下原因:1.肾实质病因: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药物性肾损害、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
2.肾前性病因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由于肌酐是内源性物质,如无外源性大量摄入肉食、剧烈运动或肌肉疾病,它每日的生成量为20mg/kg或1mg/min ,血浆中浓度与尿中排出量都较为恒定,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
临床上Ccr的正常值:男性为140±27.2ml/min,女性为112±20.3ml/min;矫正后清除率(即国内以标准体表面积加以矫正)为80〜100ml/min。
Ccr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每长10岁下降4ml/min。
Ccr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它的降低程度基本上反映肾实质损害程度。
一般认为,当降到正常值的80%时,表示肾小球滤过的功能已有减退,如降至51〜70ml/min时示轻度损伤,降至31〜50ml/min时示中度损伤,降至20ml/min时即可出现尿毒症的症状。
⑵血尿素氮(BUN):过去多采用血浆非蛋白氮(NPN)测定,NPN是指血浆蛋白以外的所有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氮、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谷胱甘肽、铵等,其中,一些物质与肾功能无关或受肾外因素影响大,故目前已很少应用。
BUN占NPN中的绝大多数,为50%以上,肾功能不全时其较迅速地明显增加,虽然也受一些肾外因素影响(如蛋白摄入量、胃肠道出血、高分解代谢、肝脏代谢能力以及尿量的多少等),但方法简便,临床仍在广泛应用。
BUN的正常值为 2.9〜7.5mmol/L(8 〜21mg/dl), NPN 的正常值为14.3 〜25mmol/L(20 〜35mg/dl) °BUN 和NPN的高低取决于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与肾脏的排泄功能,当血中这两种物质分别超过7.5mmol/L和25mmol/L时,提示肾小球滤过率(GFR)已至少降到60%以下。
(3)血清肌酐(Scr):其生成、代谢与排出受肾外影响因素很少,是较为理想的指标。
红细胞中也含有肌酐。
其肾功能正常值:苦味酸法为44〜133卩mol/L(0.8〜1.5mg/dl);酶法男性为53〜106 卩mol/L(0.4 1.2mg/dl),女性为44〜97 卩mol/L(0.5- 1.1mg/dl)。
在肾功能不全时,血肌酐水平增高。
血中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量很少,所以,血肌酐浓度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呈反比关系。
血肌酐的倒数值或对数值与GFR有线性相关。
定时检查Scr,以其倒数值或对数值作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可描出肾功能变化的斜率,可供判断病情进展状况与预后,观察药物疗效或制订治疗计划如安排造痿透析时间等。
实验证明,当GFR降低至35%左右时,虽NPN仍有低于25mmol/L者,而Scr则已全部超过正常范围。
肾脏不仅是一个排尿器官,而且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在全身和肾脏局部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及尿B 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等。
肌酐(CRE正常参考范围:0〜159卩mol/L。
肌酐是人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一种废物,由肾脏排出。
由于肾脏可通过肾小管排泄肌酐,故在肾脏疾病初期时血肌酐值通常不高,直至中等度或严重的肾实质性损害时,血清肌酐值才增高。
所以血肌酐测定对中晚期肾脏疾病临床意义较大。
尿素氮(BUN正常参考范围:2.6〜8.3mmol/L。
尿素氮是血浆非蛋白氮的最主要成分。
尿素氮增高的原因可分为肾前、肾脏、肾后三个方面。
肾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血液中水分的减少如摄入水分太少或丢失水分过多,以及循环障碍,如心力衰竭等。
肾后的原因为泌尿道的梗塞,如前列腺梗阻、尿路结石、泌尿道肿瘤等。
肾脏的原因是由于各种肾脏疾患所引起,且尿素氮增高的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平行关系,如尿毒症患者血尿素氮较正常值可增高数倍。
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BUN/CRE正常参考范围:15〜24: 1。
BUN/CRE:匕值升高,即血清尿素氮增高比肌酐更显着。
常见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蛋白质摄入过多,胃肠道出血引起尿素氮滞留等。
BUN/CRE:匕值降低,见于严重肾小管损害,尿素氮生成减少,腹膜透析,人工肾患者等。
BUN/CRE:匕值呈比例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泌尿道阻塞,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
血B 2—微球蛋白(B 2—MG正常参考值:1.615 ± 0.335mg/L。
尿B 2—微球蛋白正常参考值:0.091 ± 0.068mg/L1、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查这在肾功能检查肾小球受损程度时较为经常见到.试验前和试验日摄低蛋白吃饭问题共三天,不能吃肉类,尽量避开剧烈运动;试验日晨8时排光尿,再于此后至次晨8时的24钟头将尿液收入加入有甲苯防腐剂的洁净容器内;试验日抽取静脉血2-3ml ;将血、尿同时送检;平常值范围为109-148升/24钟头(或80-120ml/分),平均值为128升/24钟头(或100ml/分);清除率小于平常值的80%,提醒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清除率在70-51ml/分为轻度下降,在50-31ml/分为中度下降,小于30ml/分为重度下降;清除率在20-11ml/分为提前期肾功能不全,在10-6ml/分为晚期肾功能不全,小于5ml/分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检查项目1、血尿素氮(BUN)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
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3、血尿素参考值:正常情况: 3.2〜7.0mmol/L 。
临床意义: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4、血尿酸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149〜417卩mol/L女89〜357卩mol/L >60岁男250〜476mol/L 女190 〜434 卩mol/L。
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5、尿肌酐(Cr)参考值:正常情况:婴儿88〜1761 mmol・ kg-1/d儿童44〜352 mol - kg1/d成人7〜8mmol/d 。
临床意义: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6、尿蛋白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阴性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
这些蛋白的0.60(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
生理性增加: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气候等。
7、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参考值: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SPI>0.2表示选择性差。
临床意义:当尿中排出大分子IgG的量少时,表示选择性好。
相反,表示选择性差。
& B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参考值:正常情况:23〜621 l/min临床意义:增高:肾小管损害。
本试验是了解肾小管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特别有助于发现轻型患者。
9、尿素清除率参考值正常情况:标准清除值0.7〜1.1ml s-1/1.73 m2 (0.39 〜0.63ml -s-1/m2)最大清除值 1.0 〜1.6ml s-1/1.73 m2 (0.58 〜0.91ml -s-1/m2)。
临床意义见菊粉清除率。
儿童纠正清除值=1.73/儿童体表面积X实得清除值儿童体表面积与成人相差甚大,纠正公式为:最大清除值=1.73/儿童体表面积X实得清除值。
10、血内生肌酐清除率参考值:正常情况:血浆一般情况下成人0.80〜1.20ml -s-1/m2尿液成人男0.45〜 1.32ml s-1/m2 女0.85 〜1.29ml s-1/m2 50 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 s-1/m2。
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0.5〜0.6ml s-l/m2(52〜63ml/min/1.73 m2)时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0.3ml - s-1/m2(31ml/min/1.73 m2) 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减退。
注意:在慢性肾炎或其他肾小球病变的晚期,由于肾小管对肌酐的排泌相应增加,使其测定结果较实际者高。
同样,慢性肾炎肾病型者,由于肾小管基膜通透性增加,更多的内生肌酐从肾小管排出,其测得值也相应增高—11、尿素氮/肌酐比值(BUN)_参考值:正常情况:12:1〜20:1临床意义:增高:肾灌注减少(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充血性心衰等),尿路阻塞性病变,高蛋白餐,分解代谢亢进状态,肾小球病变,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降低:急性肾小管坏死。
12、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PSP)参考值:正常情况:15min0.25 〜0.51(0.53) 30min0.13 〜0.24(0.17) 60min0.09 〜0.17(0.12)120min0.03 〜0.10(0.06) 120min 总量0.63 〜0.84(0.70)。
临床意义:肾小管功能损害0.50(50%)时,开始表现有PSP排泄率的下降。
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血管硬化症,范可尼综合征,心衰,休克,重症水肿,妊娠后期,尿路梗阻,膀胱排尿功能不全等。
编辑本段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尿量(Vol )检查尿液量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一昼夜(24小时)排尿0.8〜2.0升。
但饮水量、运动、出汗、气温皆可影响尿量一昼夜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400毫升为少尿,<100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内完全无尿为尿闭,如夜尿量>500毫升,尿比重<1.018为夜尿量增多尿色(Col )检查尿液颜色]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
常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 2 __________尿崩症、糖尿病等患者多尿时几乎无色;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疸时见桔黄色或深黄色,即胆红紊尿,但如服用核黄素、复合维生紊B、呋喃类药物亦可呈深黄色,应与上述胆红素尿区别;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结核或外伤及急性炎症时(如急性膀胱炎)出现血尿,外观呈红色,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微生物、上皮细胞或有大量非晶形磷酸盐及尿酸盐时呈乳向色。
此外还可见酱油色、红葡萄酒色、黑褐色等颜色尿,除外药物影响后,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透明度(Clr)检查尿透析透明度新鲜尿清澈透明无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