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4
神经解剖学习-大脑半球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定位诊断(病变部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病因诊断)两个部分。
临床医师根据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及辅助检查结果对症状进行分析,推断其发病部位,称为定位诊断;在此基础上确定病变的性质和原因,这一过程称为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第一步,正确完成定位诊断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对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和病理的理解,二是对这些结构病损后症状的掌握,三是临床基本功的扎实运用。
本章主要讨论神经结构病损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定位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症状,按其表现可分为四组,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和断联休克症状。
①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例如一侧大脑内囊区梗死时,破坏了通过内囊的运动和感觉传导束而出现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缺失;面神经炎时引起面肌瘫痪等。
②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例如大脑皮质运动区受肿瘤、瘢痕刺激后引起的癫痫;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③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加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出现的锥体束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基底核病变引起的舞蹈症和手足徐动症等。
④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如较大量内囊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肌张力减低、深浅反射消失和病理征阴性,称脑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性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表现弛缓性瘫痪,称脊髓休克。
休克期过后,多逐渐出现受损结构的功能缺损症状或释放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us system,CNS)包括脑和脊髓,脑分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等部分,脊髓由含有神经细胞的灰质和含上、下行传导束的白质组成。
不同的神经结构受损后,其临床症状各有特点。
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的表面由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脑沟和脑回,内部为白质、基底核及侧脑室。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大脑半球分为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和皮质下基底神经节。
其中,大脑皮质为高级中枢,它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构成。
细胞分为分子层、外颗粒细胞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细胞层、内锥体细胞层和多型细胞层等六层。
(1)灰质:尾状核、豆状核和屏状核。
尾状核+壳核为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
(2)基底神经节:由纹状体、杏仁核及屏状核组成,它位于大脑白质深部。
(3)嗅脑:包括嗅球、嗅束、嗅三角、前穿质、海马、齿状回等部分。
(4)白质:联合纤维为连接两侧大脑半球新皮质的纤维,主要是骈体。
联络系为连接同侧半球不同部位的皮质纤维,有沟束、上下纵束和扣带束等。
(5)内囊:内囊是位于豆状核的内侧、丘脑和尾状核的外侧的白质板,为投射纤维(联络皮质和丘脑、脑干及脊髓的传入、传出纤维)所组成。
内囊的前肢位于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内囊的后肢位于豆状核和丘脑之间。
前、后肢连接的地方为膝部。
(6)外囊:位于屏状核和豆状核之间,主要由皮质被
盖纤维组成(岛盖及脑岛至中脑被盖)。
(7)极外囊:位于屏状核与脑岛之间,主要是皮质联络纤维,联络额叶及颗叶的皮质,对听觉中枢、言语运动中枢起联络作用。
大脑的结构组成组织结构编辑外部结构cerebrum大脑(brain)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
大脑结构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人类为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
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质、大脑髓质和基底核等三个部分。
大脑皮质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
皮质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
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端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
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以前的观点是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但现代科学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早期的研究者无法研究体积很小的局部神经元,而误把它当成了神经系统中备用的“储存库”。
),人类对自己的脑使用率是100%,脑中并没有闲置的细胞。
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血液,血液占到80%,大脑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脑的血液为2000升。
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约相当于25瓦。
因为有80%是血液,所以它就有些像豆腐。
但是它不是方的,而是圆的;也不是白的而是淡粉色的。
端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器官。
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
半球内的腔隙称为侧脑室,它们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每个半球有三个面,即膨隆的背外侧面,垂直的内侧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
背外侧面与内侧面以上缘为界,背外侧面与底面以下缘为界。
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之间的隆起称为脑回。
大脑的结构特征大脑是人类神经系统的核心,掌控着我们的思维、感知和行为。
它的结构特征是多样而复杂的,由不同的区域和功能组成。
本文将介绍大脑的主要结构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奇妙的器官。
大脑可以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们通过一条称为胼胝体的纤维束相互连接。
每个半球都被外部的皮层覆盖着,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薄膜,负责高级认知功能。
皮层可以分为四个叶状区域: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每个叶状区域又包含多个细分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额叶位于大脑前部,是人类大脑功能最复杂的区域之一。
它包括额叶皮层和海马体等结构。
额叶皮层负责决策、情感和社交行为,是人类高级认知的基础。
海马体则与记忆相关,帮助我们存储和提取信息。
顶叶位于大脑上方,主要参与感知和空间认知。
它包括顶叶皮层和脑回等结构。
顶叶皮层负责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并参与空间定位和运动控制。
脑回则增加了皮层的表面积,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
颞叶位于大脑侧面,包括颞叶皮层和杏仁核等结构。
颞叶皮层参与语言理解、记忆和情绪控制。
杏仁核则与情绪和记忆的加工密切相关,对于情绪体验和情绪记忆起着重要作用。
枕叶位于大脑后部,主要参与视觉处理。
它包括枕叶皮层和视觉皮层等结构。
枕叶皮层负责分析和解释视觉信息,帮助我们识别物体、颜色和运动。
视觉皮层则是大脑的第一视觉处理区,接收和初步加工来自眼睛的视觉输入。
除了这些主要的叶状区域,大脑还包括一些深层结构,如丘脑、基底神经节和脑干。
丘脑是大脑中枢的一部分,参与调节意识和觉醒状态。
基底神经节则参与运动控制和习惯形成。
脑干则负责调节呼吸、心率和消化等基本生理功能。
大脑的结构特征不仅仅是各个区域的划分,还包括它们之间的连接。
大脑中有数十亿的神经元,它们通过突触连接形成庞大的神经网络。
这些神经网络负责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使得大脑具备高级的认知和行为功能。
尽管我们已经了解了大脑的一些结构特征,但对于大脑的工作原理仍然知之甚少。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运作涉及到许多细节和机制。
大脑结构组成
大脑是中枢神经中最大以及最复杂的结构,包括左大脑半球和右大脑半球,每个半球包括大脑皮层和白质。
大脑的主要成分包括灰质、白质及脑室。
灰质主要由大脑皮层、大脑深部的神经元细胞核等组成,包括丘脑底核、红核、黑质豆状核、尾状核,还有壳核等。
大脑皮层是思维的器官,主导机体内一切活动过程,并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白质由神经纤维连接而成,主要是由神经细胞通过突触连接而形成的神经纤维组成的。
脑室是大脑内部组织的间隙,分为大脑半球的侧脑室、间脑内的第三脑室,小脑、延髓及脑桥间的第四脑室等,每个脑室内含脉络丛,能产生脑脊液滋养神经细胞。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大脑的书籍或者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人体结构与功能61.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不包括:[单选题]*A.皮质B.髓质C.基底核D.第四脑室(正确答案)E.侧脑室2.运动中枢位于:[单选题]*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正确答案)B.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C.颞横回D.角回E.距状沟周围皮质3.感觉中枢位于:[单选题]*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B.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正确答案)C.颞横回D.角回E.距状沟周围皮质4.听觉中枢位于:[单选题]*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B.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C.颞横回(正确答案)D.角回E.距状沟周围皮质5.视觉中枢位于:[单选题]*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8.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C.颞横回D.角回E.距状沟周围皮质(正确答案)6.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是:[单选题]*A.联络纤维B.联合纤维C.内囊(正确答案)D.角回E.边缘系统7.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是:[单选题]*A.硬膜、软膜、蛛网膜8.软膜、蛛网膜、硬膜C.外膜、中膜、内膜D.硬膜、蛛网膜、软膜(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对8.硬膜外麻醉是将麻醉药注入:[单选题]*A.硬脊膜8.硬脊膜外隙(正确答案)C.蛛网膜D.蛛网膜下隙E.侧脑室9.腔内充满脑脊液的是:[单选题]*A.硬脊膜B.硬脊膜外隙C.蛛网膜D.蛛网膜下隙(正确答案)E.软脊膜10.脑的血液供应来自:[单选题]*A.颈外动脉B.颈总动脉C.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正确答案)D.脑膜中动脉E.锁骨下动脉11.关于脑脊液,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无色透明8.充满脑室和蛛网膜下隙C.约300ml(正确答案)D.具有营养脑和脊髓的作用E.可调节颅内压力B.18 对C.24 对D.31对(正确答案)E.35 对13.关于脊神经,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连于脊髓B.共31对C.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而成D.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14.脊神经前支形成的结构中,不包括:[单选题]*A.颈丛B.胸丛(正确答案)C.腰丛D.骶丛E.胸神经前支15.全身最粗大的神经是:[单选题]*A.正中神经B.桡神经C.坐骨神经(正确答案)D.尺神经A.12对(正确答案)B.18 对C.24 对D.31 对E.35 对17.第五对脑神经是:[单选题]*A.嗅神经B.视神经C.动眼神经D.滑车神经E三叉神经(正确答案)18.内脏神经分布于:[单选题]*A.内脏B心脏C血管D.腺体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19.内环境是指[单选题]*A.组织液B.细胞外液(正确答案)C.细胞内液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A.神经调节(正确答案)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口.自身调节E.免疫21.机体内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单选题]*A.反射(正确答案)B反应C.反馈D.适应E.前馈22.对机体功能活动和内环境稳态起重要调节作用的是[单选题]*A.神经调节B.负反馈调节(正确答案)C.正反馈调节D.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E.体液调节23.下列生理功能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单选题]*A.血液凝固B.排尿反射C.排便反射D.减压反射(正确答案)E.分娩活动A.阈电位B.时值C.阈强度(正确答案)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E.刺激的频率25.葡萄糖进出红细胞膜主要是通过[单选题]*A.单纯扩散B.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正确答案)C.主动转运D.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E.胞吐26.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单选题]*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入膜内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正确答案)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27.人体0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单选题]*A.单纯扩散(正确答案)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口.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A.神经组织B.骨骼肌C.骨组织(正确答案)D.腺组织E心肌29.可兴奋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一个最先出现的共同特征是[单选题]*A.分泌活动B.收缩活动C微音器效应D.动作电位(正确答案)E神经冲动30.兴奋通过神经一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单选题]*A.对Nat,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对Nat,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正确答案)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3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物质是[单选题]*A.钠离子B.镁离子C.钾离子D.钙离子(正确答案)E.氯离子A.发生叠加或总和B.不发生叠加或总和(正确答案)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E.频率变低33.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是[单选题]*A.与Ach竞争受体B.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正确答案)C.抑制Ca2+内流D.抑制Na+内流㈤抑制K+外流34.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稳态是一种相对的稳定状态B.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C.内环境各项指标可以在生理范围内波动D.内环境一直保持不变称为稳态(正确答案)E.内环境的稳态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3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单选题]*A.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B.反应速度慢C.作用迅速、短暂和准确(正确答案)D.作用范围广泛E.作用持续时间较长A.膜电位B.阈电位C.静息电位(正确答案)D.局部电位E.动作电位37.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有全或无”现象B.呈不衰减性传导C.是细胞兴奋的标志D.有总和现象(正确答案)E.脉冲式发放38.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主要化学递质是[单选题]*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正确答案)C.去甲肾上腺素D.钠离子E.钙离子39.筒箭毒作为肌肉松弛剂的作用机制是[单选题]*A.与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正确答案)B.抑制钙离子进入接头前膜C.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D.增加接头前膜对镁离子的通透性E.灭活胆碱酯酶A.高(正确答案)B.ffiC.稳定D.为零E.先高后低41.兴奋产生的标志是[单选题]*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正确答案)C.阈电位D.局部电位E.以上都是42.维持细胞膜外高钠膜内高钾是主要靠:[单选题]*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钠一钾泵(正确答案)口.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43.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接头后膜主要对什么离子通透:[单选题]*A.钠离子(正确答案)B.镁离子C.钾离子D.钙离子E.氯离子A.白蛋白(正确答案)B.球蛋白C.珠蛋白D.血红蛋白E.纤维蛋白原45.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单选题]*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地中海贫血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E.溶血性贫血46.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单选题]*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正确答案)D.血浆中特异性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47.人体主要造血原料是[单选题]*A.铁、维生素B12C.蛋白质、维生素B12D.维生素B12、叶酸E.铁、蛋白质(正确答案)A.纤溶酶B.草酸钾C.枸檬酸钠(正确答案)D.维生素KE.草酸钠49.外科手术时,用温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是使[单选题]*A.组织释放激活物增多B.加速酶促反应(正确答案)C.血浆中的抗凝血物质减少D.凝血因子减少E.血浆中的钙离子增多50.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单选题]*A.0.09%NaClB.2%NaClC.5%葡萄糖(正确答案)D.10%葡萄糖E.0.9%KCI。
大脑半球的组成大脑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
每个大脑半球又分为多个叶片(lobe),以下是大脑半球主要的组成结构:1. 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大脑半球的外部灰质层,负责感知、思维、记忆和意识等高级认知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顶叶(parie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和枕叶(occipital lobe)四个主要叶片。
2. 白质(White Matter):大脑半球内部由神经纤维组成的白色物质。
白质主要负责传递信息和连接不同的大脑区域,使各个部分能够协调工作。
3. 基底核(Basal Ganglia):位于大脑半球深部,包括尾状核(Caudate nucleus)、壳核(Putamen)、球状核(Globus pallidus)等结构。
基底核与运动调节、习惯形成和情感调节等功能有关。
4. 海马体(Hippocampus):位于颞叶内侧,对于学习和记忆起着重要作用。
海马体参与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5.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包括杏仁核(Amygdala)、海马体、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等结构。
边缘系统在情绪调节、记忆和行为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 脑室系统(Ventricular System):大脑内部存在四个脑室,包括两个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脑室内含有脑脊液,起到保护和支持大脑的作用。
这些是大脑半球的主要组成结构,各部分相互连接并协同工作,完成复杂的神经活动和认知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左右大脑半球在一些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侧化,例如语言和运动控制等。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文)大脑半球的深部为白质,称髓质。
在大脑半球的基底部,包埋于白质中的灰质团块,称基底核。
半球内的室腔称侧脑室。
(1)基底核位置靠近脑底,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灰质团块的总称,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尾状核呈马蹄铁形,全长与侧脑室的前角、体部和下角伴行。
尾状核的前端膨大部称尾状核头,背面突入侧脑室前角。
尾状核中部向后行,稍细称尾状核体。
尾状核体的后部很细,弯向腹侧,在侧脑室下角的顶上前行。
豆状核位于岛叶的深方,分为3部,外侧部称壳,内侧两部称苍白球。
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和壳之间。
杏仁体位于海马旁回钩处。
基底核(2)大脑髓质位于皮质的深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囊。
内囊模式图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板,属于投射纤维。
在大脑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形,可分为3部,通常把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前肢(脚),有额桥束及丘脑前辐射的纤维通过;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后肢(脚),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纤维通过;前、后肢的结合部称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
(3)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交通。
侧脑室形状和大脑半球形状相适应,分为前(额)角、中央部(体部)、后(枕)角和下(颞)角4部。
前角自室间孔向前,伸向额叶内,短而宽,额状面上呈三角形;中央部位于顶叶内,是一狭窄的水平裂隙,额状面上呈三角形;前角与中央部的内侧壁为透明隔,两透明隔之间有一窄小间隙称透明隔间腔。
中央部的后端与后角和下角相连接的部分为三角区,是侧脑室最宽之处;后角自三角区伸入枕叶,两侧可不对称,额切面上呈圆形;下角自三角区向前下伸入颞叶,最长,向前略宽扁,额切面上呈半月形。
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并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脉络丛相连。
大脑的解剖与功能区划大脑是人类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在了解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区划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脑的整体构造。
大脑位于头骨内,由左右两半球组成。
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和感知,而右半球则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和感知。
两个半球通过一束纤维束——胼胝体相连通。
大脑皮质是大脑的最外层,呈现出灰色的外观,因此也被称为灰质。
它含有大量的神经细胞和突触,负责控制思维、记忆、感官和运动等功能。
大脑皮质的表面有许多沟回,形成了复杂的脑图,增加了大脑皮质的表面积,使得神经元的密集程度更高。
大脑的功能区划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而划分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大脑功能区域:1. 运动区:位于大脑皮质的顶部,包括中央前回和前中央回。
这个区域负责控制身体的运动,协调肌肉活动,参与动作的规划和执行。
2. 感觉区:位于大脑皮质的顶部和侧面,包括中央后回和顶下回。
这个区域接收和处理身体的感觉信息,包括触觉、痛觉和温度等。
不同部位对应不同感官输入。
3. 语言区:位于大脑半球的左侧,主要包括布洛卡区和沃尼克区。
这个区域与语言的理解和产生相关,协调咀嚼、吞咽、发音和阅读等语言相关的活动。
4. 记忆区:位于大脑的内部,包括海马体、额叶和颞叶等结构。
这个区域在记忆的形成和存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保持和回忆信息。
5. 视觉区:位于枕叶和顶叶的后部,包括视觉皮层和视觉处理中心。
这个区域负责接收和处理视觉信息,帮助我们感知和理解视觉世界。
以上提到的功能区域仅是大脑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极为复杂,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区域值得研究。
通过神经科学的研究,我们不断深入了解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区划,为人类认知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总结起来,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区划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过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感知和行为的背后机制,同时也为神经科学的发展和临床领域的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启示。
大脑的结构副本范文大脑是人类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器官,由各种不同结构和区域组成,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征。
了解大脑的结构对于理解人类的认知、行为和思维过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首先介绍大脑的整体结构,然后分别探讨大脑的两个主要部分:大脑半球和大脑皮质。
大脑的整体结构:大脑位于头骨中,由大脑半球、大脑干和小脑组成。
大脑半球是大脑的最大部分,其表面覆盖着灰质,而内部由白质构成。
大脑半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这与人类的双侧性大脑组织相关联。
大脑半球通过大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干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许多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消化。
大脑的主要部分:1.大脑半球:大脑半球是大脑的主要部分,控制着我们的智力、感知、情绪、思维和行为。
每个半球都与对侧身体的运动和感觉有关,即左侧大脑半球控制右侧身体,右侧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
大脑半球还具有受限的特定功能。
例如,左侧大脑半球主要负责语言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右侧大脑半球主要负责空间感知、直觉和艺术创造。
2.大脑皮质:大脑皮质是大脑最外层的一层薄薄的组织,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组成。
大脑皮质是大脑的执行器,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意识、学习、记忆、决策和思维。
它还包含大量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特定功能区,如视觉皮质、听觉皮质和运动皮质。
大脑的内部结构:大脑的内部结构包括脑室、白质纤维束、丘脑和杏仁核等。
脑室是大脑内部的一系列腔隙,包含着脑脊液,提供了对大脑的保护和支持。
白质纤维束是大脑内连接不同区域的神经纤维束,它们传递信息和信号,使得不同区域能够相互沟通和协作。
丘脑是大脑的一部分,控制和调节睡眠、觉醒和注意力等功能。
杏仁核是大脑中的一个小结构,参与情绪的处理和调节。
总结:大脑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之一,由不同结构和区域组成,每个区域都承担着独特的功能和特征。
大脑半球是大脑的主要部分,控制着智力、感知、情绪、思维和行为。
大脑皮质是大脑的执行器,负责高级认知功能。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分区_详解人脑构造与功能大脑结构详解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
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
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
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1、额叶:也叫前额叶。
位于中央沟以前。
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
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
额叶前端为额极。
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
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
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
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
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
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
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
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
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
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
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6、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在行为方面与情感有关。
大脑的总结构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
大脑结构图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控制和协调人体各种活动的中枢系统。
它由大脑脑叶、大脑脑室、脑干和小脑组成,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大脑的结构图,并对其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解析。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称为大脑半球。
每个大脑半球分为四个叶,分别是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每个叶下面有一片受到大脑半球皮层支配的脑区。
大脑半球的外表被称为大脑皮层,它由许多褶皱组成,称为大脑回。
这些褶皱的作用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使其能容纳更多的神经元。
大脑回之间的沟壑称为大脑沟。
大脑沟的作用是分隔不同的脑区,使大脑皮层的结构更加清晰。
大脑半球内部的结构包括基底节、海马体和杏仁核等。
基底节位于大脑半球内部,起到控制运动和情绪的作用。
海马体位于颞叶内部,是记忆的重要场所。
杏仁核位于颞叶的内缘,与情绪的产生和表达密切相关。
大脑脑室是大脑内部的空腔系统,包括两侧的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部,分为前角、中央体和后角,负责产生脑脊液和维持脑内环境的稳定。
第三脑室位于受到腺垂体控制下方,连接两个侧脑室。
第四脑室位于脑干的上方,与中脑、脑桥和延髓相连。
脑干位于大脑半球和脑幕的下方,连接大脑和脊髓,负责传递信号和控制呼吸、心跳等生命活动。
脑干包括间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
间脑位于脑干的上方,包括视丘和下丘脑等结构,负责处理感觉信息和控制内分泌系统。
脑桥位于间脑的下方,连接大脑和延髓,负责传递运动信号和感觉信号。
延髓位于脑桥的下方,连接脑干和脊髓,负责控制呼吸、心跳和消化等功能。
小脑位于大脑后面,由两个半球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和保持身体平衡。
小脑接收大脑的指令,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控制身体的动作。
综上所述,大脑的结构复杂多样,包括大脑皮层、基底节、海马体、杏仁核、大脑脑室、脑干和小脑等部分。
它们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各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了解大脑的结构图对于深入理解大脑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系统解剖
解剖结构
大脑半球的深部为白质,称髓质。
在大脑半球的基底部,包埋于白质中的灰质团块,称基底核。
半球内的室腔称侧脑室。
(1)基底核位置靠近脑底,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灰质团块的总称,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尾状核呈马蹄铁形,全长与侧脑室的前角、体部和下角伴行。
尾状核的前端膨大部称尾状核头,背面突入侧脑室前角。
尾状核中部向后行,稍细称尾状核体。
尾状核体的后部很细,弯向腹侧,在侧脑室下角的顶上前行。
豆状核位于岛叶的深方,分为3部,外侧部称壳,内侧两部称苍白球。
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和壳之间。
杏仁体位于海马旁回钩处。
基底核
(2)大脑髓质位于皮质的深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囊。
内囊模式图
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板,属于投射纤维。
在大脑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形,可分为3部,通常把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前肢(脚),有额桥束及丘脑前辐射的纤维通过;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后肢(脚),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纤维通过;前、后肢的结合部称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
(3)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交通。
侧脑室形状和大脑半球形状相适应,分为前(额)角、中央部(体部)、后(枕)角和下(颞)角4部。
前角自室间孔向前,伸向额叶内,短而宽,额状面上呈三角形;中央部位于顶叶内,是一狭窄的水平裂隙,额状面上呈三角形;前角与中央部的内侧壁为透明隔,两透明隔之间有一窄小间隙称透明隔间腔。
中央部的后端与后角和下角相连接的部分为三角区,是侧脑室最宽之处;后角自三角区伸入枕叶,两侧可不对称,额切面上呈圆形;下角自三角区向前下伸入颞叶,最长,向前略宽扁,额切面上呈半月形。
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并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脉络丛相连。
侧脑室
4.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大脑半球表层的灰质,称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它由大量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有完成某些反射活动的相对集中区,称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运动。
身体各部在此区内的投影如一个倒置的人形(头面部不倒置)。
中央前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的运动有关,中央前回下部管理头面部骨骼肌运动。
运动区某一局部损伤,会引起对侧半身相应部位的骨骼肌运动障碍。
大脑皮质主要功能区
(2)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接受对侧半身感觉纤维。
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影如一个倒置的人形(头面部不倒置)。
传导下肢感觉冲动的纤维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传导头颈部感觉冲动的纤维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下部。
感觉区某部位受损,会引起对侧半身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
(3)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4)听区位于颞横回。
每侧听区接受双侧听觉冲动的传入。
(5)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皮质区。
其功能是能理解他人的语言、文字,也可以用说与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
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能把字、词组成有意义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书写中枢在额中回后部,紧靠手的运动区,能完成写字、绘图等精细动作;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缘上回,能调整人的语言和听取、理解别人的语言;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角回,能看到并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