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1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43
视听语言绪论一、视听语言是语言吗学习视听语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把它当成一门语言来学习,像语言那样把影视作品划分为‘字、词、句’,再学习写出完整文章。
这的确是一种学习思路,却并不严谨和实际。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视听语言的理论框架建立在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之上,即认为任何作品都有一定的结构,因此在研究文本时,需要将整体拆分为元素和部分,如拆分为画面造型的元素构图、景别、角度,或按照由小及大的组成单位分为画格、镜头、场戏、段落,这是电影电视镜头语言的体系。
从另一角度分析视听语言。
人类在认识世界时,有很多有趣的规律,比如我们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我们的注意力会突然被某个声音打断。
这是视觉和听觉的认知规律。
当影视制作者将这些规律运用于电影电视时,这些规律便成为视听技巧,对观众心理和视觉、听觉进行控制,这是视听语言的一个基本功能,以基本视听规律实现导演对观众的控制。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视听语言也属于视觉传播的研究体系,即视听元素和技巧是用以实现媒介沟通并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联系的工具。
此外,视听元素、技巧和人类的认知能力、习惯、文化养成有着必然的联系。
追根究底,视听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
近年来,认知神经学科进入视觉传播研究的视野,对图形影像声音与人的注意力的及保持规律,对观看时的认知规律等内容的研究,使视听语言的研究走向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学科领域。
此外,和所有艺术语言一样,视听语言可以传达情感和情绪,具有感性和直觉性。
综上所述,视听语言不仅仅是刻板的技巧指南,它是一个研究分支和艺术语言,具有研究的精确性、深度和美学价值。
视听语言作为电影电视艺术的表达媒介,是为了和观众实现沟通,正如语言的功能一样。
视听语言的‘语言’是一种对影视艺术的技术表现方式的功能性比喻,它与文字语言相比,有不同的编码方式和解码方式,不能完全按照文字语言的研究和学习方法来看待。
视听语言的‘非语言性’体现为下列几方面。
1.非线性这是视听语言最不同于语言的特征,在表意方式和接受方式上,视听语言都不按照线性方式展开,而是有多元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名词解释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
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
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
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17:柔光: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视听语言(感性语言概念)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包括影像、声音、剪辑等方面内容。
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
视听语言英文名称:Audio-visual language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的。
用一句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用担心没有共同的意义区间,因为这些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于人的本性和长期的研究积累。
视听语言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随着着这门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比如,谷克多认为“电影是运用画面写的书法”,而亚历山大.阿尔诺认为“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名型,修辞,语型变化,省略,规律和语法”,爱普斯坦人认为“电影是一种世界性语言”。
综合这些理论,我们认为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
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完整概念1、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3、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
应用编辑在中国的文化环境当中,有文化的人或者说读书人更爱一种曲折,一种东方的、儒教的委婉。
这一点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决定着西方的视听语言在语境的营造上同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
视听语言(1~8讲)第一讲人的视听感知特性一.视觉暂留现象人眼观看物体时,感觉到物体的像.当物体移去时,是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一段时间,人眼的这种特性称为”是觉暂留现象”.1825年英国人帕里斯”幻影”转盘.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拉托的发现:视觉暂留现象的时间为0.1-0.4秒(具体值因人而定)(一)电影的工作原电影中图像的基本单位为格,摄影机的拍摄频率和放映机的放映速率均为24格画面/秒(二)电视的工作原理重要概念:1帖:视频影像中最小单位的单幅静态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一格画面2帧率:即画面更新率,是指视频格式每秒钟播放的静态画面数量(中国电视25帧/秒)3像素:任何一帧图像都可以划分成许多大小相等而明暗、色调不等的最小单位,这些构成视频画面的最小单位称为像素二.似动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三.心理补偿机制心理补偿是指银幕上没有完成的形象,观众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在他心里上把它完成了,这就是观众的“参与”心理补偿机制让观众看到了屏幕上没有的东西。
实现方式之一:情感认同库里肖夫实验实现方式之二:省略运动(1)常规运动(2)创造性运动实现方式之三:利用声音实现方式之四:镜头队列第二讲镜头一.镜头的三种含义1 物理学中的“镜头”2拍摄的谈到的镜头3摄影机每一次从开机到关机之间所摄取的那一段连续画面二.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三.分镜头剧本导演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构思,将需要表现的内容分切为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第三讲景别一、景别的概念被摄主体在画面框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五分法: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广阔空间、开阔场面(乡村田野)全景:人物全身或场景的全貌中景: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近景: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特写:肩部以上或被摄对象细部注:1景别所划分的对象应该是被摄主体2中近景:腰部以上,俗称“半身像、半身镜头”二、各种景别的作用(一)远景的作用:1表现较开阔的场面,如群众集会、战争场面等2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3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4用在影视段落开头和结尾,形成舒缓的节奏。
名词解释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
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
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
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11焦距12景深:13甩:14主观镜头:15空镜头:.16硬光:17:柔光:18轮廓光:光: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所以主光又称“塑型20副光:22场面调度:(摄影机)调度。
23轴线:线规则:反拍:26内反拍:29画同步画分离: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声画对位从特定的艺术目的出发,在同一时间让声音与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有意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气氛、情绪、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相互对立,从而深化主题。
太奇”:“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它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本是建筑学上的术语,意思是构成、引申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即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34蒙太奇节奏:节奏可以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
名词解释:①影调:影调是由光来构成的,形成影调有3个因素,即光的强弱、光的方向、光的性质。
光的强弱左右画面影像、影调高低的不同、光的方向形成影调规定情景气氛不同。
光的性质是指形成不同光线色温的效果不同。
(元老师原话:了解色温和我们感官正好相反)②简述环境创作中,绿色产生的电影联想。
绿色是一种养眼的颜色,看到绿色视网膜不会扩张和收缩,在色彩群中它不前进也不退缩,它是生命色彩,绿色可以使人联想到幸福、有爱、自然、幼稚、公平。
②文开篇:一般是指影片开端时,运用冷静、平静,去除动作以及激烈矛盾冲突的开篇方法,推出片头。
文开篇从形象造型上显得温文尔雅,娓娓道来。
多从交代事件背景展现人物关系,环境关系等引导观众循序渐进,进入到情节中来。
③对抗:是戏剧最本质的因素,电影即如此,电影编剧和导演通常是利用对抗手法揉搓调控观众情绪,这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对抗是情节的发动机,是戏剧的核心娱乐元素。
没有对抗,情节就会停滞不前,对抗一般分为三种,一般分为三种:主角与对手对抗,主角与超自然力和环境对抗(《大白鲨》和《天外来客》),主角与心理对抗。
④未见悬念电影是直观动作、造型艺术、视和听、形和动作是其整体传播的重要元素,利用这种视听优势和动作特性来传达叙事、表现人物是它最大的特点。
未见悬念正是规避凯视觉造型优势将本应该可以看到的具体动作、只管造型特写,用藏的手法进行隐蔽处理以达到使观众产生猜想的悬念目的。
未见悬念一般是以剧中人物的主观交代(《二次曝光》:宋琦交代了刘健)主观交代为代表方法,做到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只闻其人未见其声。
只闻其声未见其形的猜想的悬念效果。
客观的旁述或剧中人物主述也是违建悬念的一种。
尤其是让剧中人物主述引起观众对幕后人物的期待。
择机先生,也是隐蔽悬念的常见方法之一。
(《黎明之前》)⑤追逐技术:早期电影导演经常使用的宣泄情绪技巧之一,同时也是导演用来拖延时间的一种技巧,追逐一般用于某一蒙太奇片段的高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