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1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43
视听语言绪论一、视听语言是语言吗学习视听语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把它当成一门语言来学习,像语言那样把影视作品划分为‘字、词、句’,再学习写出完整文章。
这的确是一种学习思路,却并不严谨和实际。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视听语言的理论框架建立在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之上,即认为任何作品都有一定的结构,因此在研究文本时,需要将整体拆分为元素和部分,如拆分为画面造型的元素构图、景别、角度,或按照由小及大的组成单位分为画格、镜头、场戏、段落,这是电影电视镜头语言的体系。
从另一角度分析视听语言。
人类在认识世界时,有很多有趣的规律,比如我们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我们的注意力会突然被某个声音打断。
这是视觉和听觉的认知规律。
当影视制作者将这些规律运用于电影电视时,这些规律便成为视听技巧,对观众心理和视觉、听觉进行控制,这是视听语言的一个基本功能,以基本视听规律实现导演对观众的控制。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视听语言也属于视觉传播的研究体系,即视听元素和技巧是用以实现媒介沟通并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联系的工具。
此外,视听元素、技巧和人类的认知能力、习惯、文化养成有着必然的联系。
追根究底,视听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
近年来,认知神经学科进入视觉传播研究的视野,对图形影像声音与人的注意力的及保持规律,对观看时的认知规律等内容的研究,使视听语言的研究走向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学科领域。
此外,和所有艺术语言一样,视听语言可以传达情感和情绪,具有感性和直觉性。
综上所述,视听语言不仅仅是刻板的技巧指南,它是一个研究分支和艺术语言,具有研究的精确性、深度和美学价值。
视听语言作为电影电视艺术的表达媒介,是为了和观众实现沟通,正如语言的功能一样。
视听语言的‘语言’是一种对影视艺术的技术表现方式的功能性比喻,它与文字语言相比,有不同的编码方式和解码方式,不能完全按照文字语言的研究和学习方法来看待。
视听语言的‘非语言性’体现为下列几方面。
1.非线性这是视听语言最不同于语言的特征,在表意方式和接受方式上,视听语言都不按照线性方式展开,而是有多元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名词解释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
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
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
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17:柔光: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视听语言(感性语言概念)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包括影像、声音、剪辑等方面内容。
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
视听语言英文名称:Audio-visual language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的。
用一句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用担心没有共同的意义区间,因为这些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于人的本性和长期的研究积累。
视听语言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随着着这门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比如,谷克多认为“电影是运用画面写的书法”,而亚历山大.阿尔诺认为“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名型,修辞,语型变化,省略,规律和语法”,爱普斯坦人认为“电影是一种世界性语言”。
综合这些理论,我们认为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
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完整概念1、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3、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
应用编辑在中国的文化环境当中,有文化的人或者说读书人更爱一种曲折,一种东方的、儒教的委婉。
这一点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决定着西方的视听语言在语境的营造上同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