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 格式:docx
- 大小:26.42 KB
- 文档页数:2
1.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关系?答:(1 )经济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人们不能消灭、废除、改造和创造经济规律。
(2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3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2.简述市场机制及其内容。
答:(1 )市场机制,就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
(2 )市场机制的内容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3.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答: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4.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有什么区别?答: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不同。
首先,二者所表示的涵义不同。
剩余价值率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则为年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其次,二者的数量一般也不相等,年剩余价值率通常要高于剩余价值率。
因为流动资本一年的周转次数通常要大于1 的。
只有n =l 时,M‘与m’才相等。
5.马克思是怎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答:(1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 )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①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工人的劳动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资本家。
②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归根结底是由工人创造的,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的。
③工人的个人消费不断再生产出供资本家剥削的劳动力,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6.为什么说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答:(1 )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一)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确定)、安排、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探讨动身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定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定趋势。
(探讨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详细形式必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运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②运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意他人须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详细劳动创建③价值: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建④商品是运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运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担当者,价值是运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详细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确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详细劳动,形成运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建价值.3,商品的价值及价值量(二)①商品的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②价值的质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③价值的量是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简洁商品经济的基本冲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确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困难劳动创建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洁劳动创建的价值量4,商品的价值量及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更而变更。
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商品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
(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5)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由劳动二重性决定。
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2)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
(2)商品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它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5)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内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马政经简答题论述题总结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资源原配置和经济活动。
这个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体现的。
由于价格机制决定于供求机制,供求机制决定于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反作用于价格机制。
现实生活中,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引起价格高于价值,获利较多的情况,就会扩大生产,从而使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流入该部门,反之则流出。
从而达到调节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的分配,使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比例达到平衡。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同时也产生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价值通过价格的运动来表现的,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离不开竞争机制,供求机制,还有市场机制的作用。
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则本主义的发展是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结果。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客观上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其次,生产迅速发展与市场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加深,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家单靠自己的力量已无力客服,要求国家采取反危机措施;再次,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劳动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单靠个别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也是无法解决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国家作为经济实体,在直接参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雨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全面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保证整个垄断资产阶级活的高额垄断利润。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论述题14题附答案)1、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于:第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3分)。
第二,价值规律具有以下作用:首先,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其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3分)。
第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这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由于科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获得更多的盈利,企业才能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4分)2、试运用真理绝对性和真理相对性辩证统一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一,相互区别,二者是同一真理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是有性别的。
第二,相互统一,表现为: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相互转化,人类真理性的认识过程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5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正确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和规律,正确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具有真理的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完全揭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因此,马克思主义也具有真理的相对性也需要发展。
(5分)3、试用普遍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分析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答:联系的定义。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2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内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2018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备考之马政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公基考试中的常考点,总体难度并不大。
但很多小伙伴觉得这个考点比较难懂、比较偏,而没有去认真掌握,以至于失分。
下面,我们通过经典真题,给大家讲解一下马政经。
【例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实行等价交换。
以下现象中,体现出上述价值规律的是()。
A. 某地鸡蛋价格上下浮动B. 某商场以1元价格出售洗衣机C. 某张错版邮票以1亿元价格被拍卖D. 沙俄以720万美元价格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知识点】1.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劳动的主观条件。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
【京佳解析】A。
B项错误,1元并不是洗衣机的正常价格,不符合价值规律;C项错误,错版邮票以1亿元价格被拍卖,不符合价值规律,因为生产邮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是这样的;D项错误,领土不适用价值规律。
故选A。
【例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下列对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认识错误的是()。
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平均劳动力变换的时间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着社会劳动和必要劳动两个矛盾因素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使用在所有劳动产品生产上的时间【知识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点背诵(带答案)1.商品是用来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产品。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两个因素。
3.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5.商品交换过程中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由商品的决定。
6.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在于商品经济生产目的是用于,自然经济生产目的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以为基础,围绕上下波动。
8.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下降,此时形成买方市场, ,价格上升,此时形成卖方市场。
9.商品的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 指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是商品的属性。
(2) 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属性、属性。
(3) 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
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10.资本主义地租有两种基本形式,地租和地租。
11.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Ι和级差地租II。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是。
由于在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是。
12.货币的流通公式是: 。
资本流通的公式是:。
13.是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14.是把价值增值额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和利润在数量上是的。
15.利润率公式为:利润率= (m)/ (ctv)×100%。
16.剩余价值率总是利润率。
17.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因此不具备贮藏手段。
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和的职能,某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18.货币流通量公式为: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19.货币具有职能,是因为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马政经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
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尽管商品交换依据价值进行,但是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就使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但这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这是由于:第一,在每次交换过程中,价格可以和价值不一致,但在长期内,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仍是基本一致的;第二,任何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波动的中心始终是这一商品的价值。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第二,自发地刺激生产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和促进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