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胚胎学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11.90 MB
- 文档页数:98
人体胚胎学总论或称人体早期发生,是指从受精至第八周末的发育时期,即胚前期和胚期。
此时期的胚胎发育变化甚大,并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人体胚胎学总论的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和受精,卵裂和胚泡形成,植入和胚层形成,胚体形成和胚层分化,胎膜和胎盘。
本章还简述各期胚胎的外形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多胎和联胎,以及胚胎发育的某些机理。
一、生殖细胞和受精(一)生殖细胞生殖细胞(germ cell)又称起配子(gamete),包括精子和卵子,均为单倍体细胞,即仅有23条染色钵,其中一条是性染色体。
它们的发生概况见图20-1(详见第16、17章)。
图20-1精子与卵子发生1.精子的获能精子中的半数含Y染色体(23,Y),半数含X染色体(23,X)。
射出的精子虽有运动能力,却无穿过卵子周围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能力。
这是由于精子头的外表有一层能阻止顶体酶释放的糖蛋白。
精子在子宫和输卵管中运行过程中,该糖蛋白被女性生殖管道分泌物中的酶降解,从而获得受精能力,此现象称获能(capacitation)。
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内的受精能力一般可维持1天。
2.卵子的成熟从卵巢排出的卵子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并随输卵管伞的液流进入输卵管,在受精时才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若未受精,于排卵后12~24小时退化。
(二)受精受精(fertilization)是精子穿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它始于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的接触,终于两者细胞核的融合。
受精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应用避孕套、输卵管粘堵或输精管结扎等措施,可以阻止精子与卵子相遇,从而阻止受精。
当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它首先与卵子周围的放射冠接触。
这时精子顶体的前膜即与表面的细胞膜融合,继而破裂形成许多小孔,顶体内含的酶(酸性水解酶)逐渐释放出来。
精子顶体的这种变化为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图20-2)。
释放的顶体酶先解离放射冠的卵泡细胞,继而分解透明带,形成一个精子穿过的通道,精子则与卵子直接接触,是受精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