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胚胎发生总论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4
人体胚胎学-总论人体胚胎学是一门研究人体从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学科。
它是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许多领域的重要学科。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人体胚胎学的研究方式和研究内容都有所变化。
其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显微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
人类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卵子和精子结合后,形成了受精卵。
受精卵随后开始分裂,逐渐形成越来越复杂的细胞结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细胞类型。
这些细胞类型在不断分化和细胞增殖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器官系统,最终形成出完整的人体。
人体胚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胚胎的形态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有时也包括先天性疾病和妊娠问题的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人胚胎学家通常使用显微镜技术,观察胚胎的微观结构和器官发育,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细胞分子过程。
人体胚胎学的研究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了解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胎儿特别是妊娠期胎儿的发育和生长的状况,并为婴儿出生前和出生后提供更好的医疗和保健服务。
此外,对于先天性畸形的研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科学家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在体外受精技术的发展也是对胚胎学和人类健康做出的重大贡献。
例如,经过体外培养和筛选,单精子注射和胚胎移植技术成功地让很多不能够正常受孕的夫妻实现了生育愿望。
人体胚胎学的研究与探究也产生了一些伦理和道德上的问题。
例如,许多国家纠结于如何授权为了研究目的而使用人类胚胎。
近年,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已经提出了一些多方面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人类的尊严和安全。
总之,人体胚胎学在现代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了解人类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研究领域。
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我们健康和幸福的生活水平。
人体胚胎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到了人体发育的所有阶段和方面,包括人类胚胎的形态、生理、感觉、运动、代谢、免疫、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育毒理学等等。
人体胚胎学总论人体胚胎学总论或称人体早期发生,是指从受精至第八周末的发育时期,即胚前期和胚期。
此时期的胚胎发育变化甚大,并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人体胚胎学总论的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和受精,卵裂和胚泡形成,植入和胚层形成,胚体形成和胚层分化,胎膜和胎盘。
本章还简述各期胚胎的外形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多胎和联胎,以及胚胎发育的某些机理。
一、生殖细胞和受精(一)生殖细胞生殖细胞(germ cell)又称起配子(gamete),包括精子和卵子,均为单倍体细胞,即仅有23条染色钵,其中一条是性染色体。
它们的发生概况见图20-1(详见第16、17章)。
图20-1精子与卵子发生1.精子的获能精子中的半数含Y染色体(23,Y),半数含X染色体(23,X)。
射出的精子虽有运动能力,却无穿过卵子周围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能力。
这是由于精子头的外表有一层能阻止顶体酶释放的糖蛋白。
精子在子宫和输卵管中运行过程中,该糖蛋白被女性生殖管道分泌物中的酶降解,从而获得受精能力,此现象称获能(capacitation)。
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内的受精能力一般可维持1天。
2.卵子的成熟从卵巢排出的卵子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并随输卵管伞的液流进入输卵管,在受精时才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若未受精,于排卵后12~24小时退化。
(二)受精受精(fertilization)是精子穿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它始于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的接触,终于两者细胞核的融合。
受精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应用避孕套、输卵管粘堵或输精管结扎等措施,可以阻止精子与卵子相遇,从而阻止受精。
当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它首先与卵子周围的放射冠接触。
这时精子顶体的前膜即与表面的细胞膜融合,继而破裂形成许多小孔,顶体内含的酶(酸性水解酶)逐渐释放出来。
精子顶体的这种变化为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图20-2)。
释放的顶体酶先解离放射冠的卵泡细胞,继而分解透明带,形成一个精子穿过的通道,精子则与卵子直接接触,是受精的开始。
人体胚胎人体胚胎学总论或称人体早期发生,是指从受精至第八周末的发育时期,即胚前期和胚期。
此时期的胚胎发育变化甚大,并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人体胚胎学总论的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和受精,卵裂和胚泡形成,植入和胚层形成,胚体形成和胚层分化,胎膜和胎盘。
本章还简述各期胚胎的外形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多胎和联胎,以及胚胎发育的某些机理。
编辑本段生殖细胞和受精(一)生殖细胞生殖细胞(germ cell)又称起配子(gamete),包括精子和卵子,均为单倍体细胞,即仅有23条染色钵,其中一条是性染色体。
1.精子的获能精子中的半数含Y染色体(23,Y),半数含X染色体(23,X)。
射出的精子虽有运动能力,却无穿过卵子周围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能力。
这是由于精子头的外表有一层能阻止顶体酶释放的糖蛋白。
精子在子宫和输卵管中运行过程中,该糖蛋白被女性生殖管道分泌物中的酶降解,从而获得受精能力,此现象称获能(capacitation)。
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内的受精能力一般可维持1天。
2.卵子的成熟从卵巢排出的卵子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并随输卵管伞的液流进入输卵管,在受精时才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若未受精,于排卵后12~24小时退化。
(二)受精受精(fertilization)是精子穿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它始于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的接触,终于两者细胞核的融合。
受精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应用避孕套、输卵管粘堵或输精管结扎等措施,可以阻止精子与卵子相遇,从而阻止受精。
当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它首先与卵子周围的放射冠接触。
这时精子顶体的前膜即与表面的细胞膜融合,继而破裂形成许多小孔,顶体内含的酶(酸性水解酶)逐渐释放出来。
精子顶体的这种变化为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
释放的顶体酶先解离放射冠的卵泡细胞,继而分解透明带,形成一个精子穿过的通道,精子则与卵子直接接触,是受精的开始。
受精开始时,精子头侧面的细胞膜与卵细胞膜融合,随即精子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进入卵内。
第十一章 胚胎学概要
重点:受精的概念及其意义;植入的部位和条件;三胚层的形成及分化;胎膜的 构成及主要功能;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三胚层的形成及分化;胎盘的血液循环。
分析:人胚胎在母体子宫中的发育经历了38周(266天),可分为两个时期:胚期和胎期。
胚期发育最复杂,是三胚层形成与分化时期,各组织、器官从无到有,胚胎初具人形。
此期胚胎受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也最敏感,受到致畸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先天性畸形的几率也最大, 因而是学习的重点。
胚胎的发生与发育处于动态变化中,这是胚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因此,在学习某一时期胚胎的三维结构时,也要掌握在不同时期这些结构演变的来龙去脉,即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变化。
解决方法:列表归纳,明确概念
一、人胚早期发生时间表
二、人胚早期发育概况
人胚早期发生时间表 时间 事件 第1周
第1-4天 第5天
受精、卵裂 胚泡形成,植入开始 植入(第5~6-11~12天) 胚内-二胚层胚盘
胚外:滋养层分化 初级绒毛干
胚内-三胚层胚盘 胚外-3级绒毛干 胚内-胚体形成 胚外-胎膜胎盘
-三胚层分化
第2周
第3周 第4-8周
配子受精卵精子
卵子
受
精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
滋养层
胚泡腔
内细胞群
胚盘
桑
椹
胚
胚
泡
三胚层
内胚层
中胚层
外胚层
蜕膜
壁蜕膜
包蜕膜
基蜕膜
丛密绒毛膜
胎盘
平滑绒毛膜
绒毛膜
羊膜
卵黄囊
尿囊
脐带
胎膜
先天性畸形的原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人
胚
早
期
发
育
概
况
胚外中胚层
三、胚层形成与分化
1.二胚层胚盘
第2 周
内细胞群→二胚层胚盘
上胚层:单层柱状细胞
下胚层:单层立方细胞
羊膜腔、卵黄囊
2.三胚层胚盘
第3 周
上胚层→原条→原沟→中胚层和内胚层,上胚层改称外胚层
上胚层→原结→原凹→脊索
口咽膜、泄殖腔膜
3.三胚层的分化
第4~8周,三胚层逐渐分化成各种器官的原基。
神经管→脑、脊髓、神经垂体、视网膜等
外胚层→表皮及附属器、角膜、腺垂体等
神经嵴→周围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等
轴旁中胚层→真皮,脊柱、骨骼肌等。
中胚层→间介中胚层→泌尿生殖系的主要器官
三胚层的分化侧中胚层→体壁和肢体的骨骼、肌肉、血管和结缔
组织;消化管和呼吸系统肌肉组织、血
管和结缔组织等;心包腔、胸膜腔和腹
膜腔。
内胚层→消化管、消化腺、呼吸道和肺上皮及甲状腺、胸腺、
膀胱等上皮
四、胎盘的血液循环
1.两套血液循环系统
母体:子宫螺旋动脉→绒毛间隙→子宫静脉
胎儿:脐动脉→绒毛毛细血管→脐静脉
2.胎盘膜(胎盘屏障):
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基膜,(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
五.相关概念
1.受精成熟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卵裂受精卵不断进行的细胞分裂。
3.胚泡受精第4天整个胚呈囊泡状,称胚泡。
由滋养层、胚泡腔、内细胞群三部分构成。
4.植入胚泡全部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5.三胚层胚盘第3周末,内细胞群形成由内、中、外三个胚层构成的扁平梨形胚盘,称为三胚层胚盘。
6.体蒂胚盘和滋养层之间的少部分直接相连的胚外中胚层,是构成脐带的主要成分。
7.原条受精后第3周初,上胚层细胞在胚盘尾侧中轴线上增殖形成的一条纵行的细胞隆起。
原条的出现确定胚盘的中轴和头、尾方向。
8.脊索原条头端的细胞团在内、外胚层之间沿胚盘中轴向头端增殖形成的一条细胞索,能诱导外胚层的增厚为神经板。
9.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对胚胎有保护、营养、呼吸和排泄等重要功能。
10. 胎盘圆盘状,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蜕膜构成。
11. 胎盘屏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和基膜、绒毛膜内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