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赴美国农作物种业的考察报告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29.54 KB
- 文档页数:18
美国农作物探究报告近年来,随着举世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农作物探究成为各国农业进步的重要课题之一。
美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一直致力于农作物探究,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和抗逆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起首,美国农作物探究报告指出,遗传改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通过选育具有高产、抗病虫害和逆境能力的新品种,可以有效提升农作物的生产力和抗逆性。
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精确编辑农作物基因组,加快了新品种的培育速度。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科学家成功开发出抗病毒的马铃薯品种,有效缩减了作物受病毒感染的风险,保障了马铃薯产量。
其次,美国农作物探究报告强调了农作物种植管理的重要性。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种植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作物的潜力。
例如,合理施肥可以提供丰富的养分供应,增进农作物进步和发育。
另外,科学家们还探究了农作物的浇灌管理,通过合理的浇灌量和浇灌时机,提高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此外,科学家们还通过农药和生物防治手段,有效控制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最后,美国农作物探究报告还强调了农作物品质的探究。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关注不息增加,科学家们致力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优化种植环境和接受科学的后期加工技术,改善了水果和蔬菜的口感和储存性能。
同时,探究人员还研发了富含营养物质的农作物品种,如富含维生素A的金黄色玉米,以解决举世营养不良问题。
综上所述,美国农作物探究报告指出,遗传改良、种植管理和品质探究是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抗逆能力的重要途径。
美国的农作物探究不仅在提高农作物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举世农业进步提供了有益的阅历和借鉴。
将来,随着科技的不息进步,信任美国农作物探究会取得更多冲破,为举世农业可持续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XX美国农业种植报告【XX年07月】一、从小农到现代化:信息化催生农业经营模式变革1、农业信息化开启美国农业现代化征程,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广农业信息化,至今生产信息化覆盖率达七成。
1960s,美国政府开始大力研发推广农业生产领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生产端主要体现在精确农业和而销售端则体现在农业电子商务。
农业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
本质上,农业信息化是精确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的重要呈现载体。
信息化始终是世界农技最尖端的水平,能够显著提升作物单产。
产量监测技术、GPS制图技术和精确变量施作技术是目前主流的农业信息化技术。
农业信息化技术代表着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农技水平,各类技术对单产均有提升效应。
纵观美国1960-XX年间的农业部门与所有部门的增长贡献结构,技术进步是绝对的增长驱动力,而农业信息化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根据美国经验,国内农业信息化衍生的设备和服务具有千亿市场空间土地流转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建立扫清障碍。
经营规模较低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土地流转政策的开启,将真正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建立扫清最后一道障碍。
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农业信息化的各类技术才能顺利推广,让经营主体真正提升生产效率。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要素,国内较大的基数支撑起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中,农业信息化在中枢决策、网络连接、农用设施等方面均起到核心作用。
未来国内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需求将逐步产生。
鉴于我国农业生产的总体规模较大,农业信息化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XX年3月目录一、从小农到现代化:信息化催生农业经营模式变革51、农业信息化开启美国农业现代化征程,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52、根据美国经验,国内农业信息化衍生的设备和服务具有千亿市场空间63、农业信息化带来农业产业链全新的商业模式变革,万亿产业整合空间巨大8二、美国经验之谈,以物联网为载体的农业服务企业蓬勃发展101、物联网是农业生产信息化的灵魂102、种植户的转型带来生产管理平台企业的需求爆发123、各种规模形式的精确农业带来不同领域技术服务的需求14完整的精确农业技术体系:从信息采集系统到量化施作14初级形式:产量与土壤监测15大规模的高级形式:露天、机械化程度高的生产系统15小规模的高级形式:封闭、高度精确的物联网温室大棚16各类技术成为重要补充:自动化施作机械174、Farmlogs、天宝和约翰迪尔的商业模式探析18基于云平台下的生产管理平台类公司:Farmlogs18高新技术企业转型成为精确农业解决方案供应商:天宝导航20传统农机巨头搭载信息化技术:约翰迪尔22三、信息化时代,美国农业产业链各领域经营模式发生深刻变革241、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更倾向于流量的收费模式242、电商颠覆传统渠道体系,经销渠道层级缩短,类直销模式盛行26信息化将电商引入传统销售体系,构建新型网上直销渠道26由于位于产业链中上游的特征,农业领域的电商将采取B2B与B2C将结合的模式263、农资生产巨头为加大定价优势,加快农资一体化整合进程26供给端产生的分离26需求端主导的整合:综合服务的需求形态决定了大农资一体化的趋势26四、我国农业信息化时代的商业模式:农资服务平台运营商261、国内基础资源尚待完善,但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将刺激业态进步27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资源不完善,急需进一步建设27农业生产信息化使用率与层级较低27社会资本的力量:阿里带动下的农村电商已初具规模27阿里、京东与苏宁在今年同时大力开展农村电商战略272、愈发稀缺的优质劳动力,带来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爆发增长283、食品可追溯系统提升农产品差异化定价,带来农业信息化需求增长284、农资服务平台运营商蔚然成型,农资千亿市值公司呼之欲出28五、重点公司简况281、大北农:以互联网为杠杆,打造全方位的智慧服务平台292、金正大:强势布局销售信息化,大农资一体化的先行典范293、芭田股份:模式领先,信息化时代最具竞争力的平台型公司29一、从小农到现代化:信息化催生农业经营模式变革【XX年07月】一、从小农到现代化:信息化催生农业经营模式变革1、农业信息化开启美国农业现代化征程,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广农业信息化,至今生产信息化覆盖率达七成。
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报告 (2) 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报告 (2)精选2篇(一)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的背景和目的。
2. 参访单位:列出所参观的美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节水农业相关的单位,包括政府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
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介绍美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农药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 节水农业实践:介绍美国在节水农业方面的先进实践和技术,包括滴灌技术、精确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等。
5. 培训考察成果:总结本次培训考察的主要成果和收获,包括对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节水农业的理解和认识的提升,对于实践经验和技术的掌握等。
6. 建议和展望:提出对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节水农业发展的建议,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7. 结束语:总结全文,表达对本次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的感想和对农业发展的期望。
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报告 (2)精选2篇(二)标题: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报告一、背景介绍我作为某农业公司的员工,应公司要求前往美国参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以提升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节水农业的水平。
本次考察的目的是了解美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节水农业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以及学习并引进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
二、考察活动安排1. 考察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2. 考察时间:2021年6月1日至6月15日3. 考察内容:- 参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了解其管理经验和技术应用情况;- 参观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学习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与美国农业专家和学者进行交流,探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学习美国相关政策法规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佳实践;三、考察收获1. 对美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有了深入了解,包括农药使用控制、土壤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2. 学习到了多种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如滴灌、喷灌、雨水收集等,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 了解到美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可以借鉴和参考;4. 通过与美国农业专家和学者交流,了解到了国际前沿的农业科技动态,思路更加开阔;5. 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学习到了美国相关政策法规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佳实践,可以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赴外考察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经验考察报告
报告摘要:
本次考察旨在学习外国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以期为国内农业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考察团共前往多个国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美国、荷兰、以色列等。
通过对这些国家的调研和学习,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美国以及以色列等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投资研发和推广科技成果,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作物品质的提升。
我国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科研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
2. 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升级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荷兰是农业生态系统整合的典范,他们通过垂直整合,实现了农业资源和流程的高效利用。
我国应该在发展农业产业链上加大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们注重土壤保护、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废弃物处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农业发展中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4. 农民参与决策和农业技能培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以色列通过农民合作社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农民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同时,他们还注重农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的从业水平。
我国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并推动农民组织建设。
通过本次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机遇。
我国应借鉴外国的经验,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整合、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参与决策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农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美国考察报告4篇*目录.美国考察报告.美国、加拿大两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美国小企业服务体系考察报告.关于美国、阿根廷种子检疫情况考察报告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考察报告6月30日-7月21日,全国农技中心"赴美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考察团"参加了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的农业推广技术培训,访问了密西根州万比伦县推广站、马里兰大学推广站,参观了两家综合农场和芝加哥谷物期货市场,最后拜访了美国农业部负责推广工作的研究教育推广局。
一、美国的农技推广工作(一)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
1855年美国国会通过"赠地法",根据该法案,每个州均设立有赠地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即是全国第一所根据赠地法成立的大学。
1887年第43届国会通过汉奇法案,在赠地大学建立农业试验站(相似于农科院),主要开展动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研究、试验作物和果树对气候、水土条件的适应能力;分析土壤、水份、天然和人工肥料的化学成分;研究各种草及饲料作物的适应性和价值;研究各种家禽饲料的成分和可消化性;开展有关奶油、奶酪生产的科学和经济学研究等。
1914年美国农业部提请第63届国会通过史密斯和勒沃尔法,规定在州立大学建立合作农业推广站,通过田间示范、发行出版物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农业和家政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以上三个法案,形成了美国以州立大学为依托,教育、科研、推广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推广模式。
(二)健全的推广体系和高素质的推广队伍。
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县政府都设有专门的推广机构。
联邦政府推广机构设在农业部,有500多人从事推广工作;州一级的推广机构设在州立大学的农学院,由农学院院长或副院长任站长,设副站长3-4人,并设立主席、副主席、秘书等职。
同时州推广站一般都设有专家顾问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推广项目进行决策,对推广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对下一年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美国州一级有推广专家4000多名,均为大学的博士或教授;州立大学在各县均设立有农业推广站。
美国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孙鹃贵州省畜牧局畜禽品种改良站)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牧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农业部组织了这次全国畜禽品种改良赴美国培训团,其成员由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及内蒙古、辽宁、吉林、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西、四川、贵州等10个省区组成,全团共14人,于20GG年11月13日至12月2日进行了为期3周的赴美培训考察活动。
通过对美国的农牧业生产、畜禽品种改良、行业(专业)协会、畜产品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情况的实地考察,大家一致认为:美国的农牧业高度发达,其经验的可取之处归纳起来为“四个意识,一个精神”。
“四个意识”即:一是农牧业经济的高度市场化,畜产品通过市场进入流通环节,市场意识强;二是竞争意识强,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优质优价扩大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三是服务意识强,小政府大服务的体制已经形成,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主要靠行业(专业)协会或专业公司来完成,专业化分工明确;四是法制意识强,美国农牧业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国民的守法意识相对较强,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畜产品的生产销售,如出现畜产品安全卫生问题,企业自愿让政府管理部门回收处理。
同时,美国人的敬业精神强,我们所到之处,从公务员到协会组织,从公司老板到农场工人,个个尽职尽责,认认真真,精心做好本职工作。
这“四个意识,一个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此次培训考察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美国农牧业的了解,拓宽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圆满完成了培训考察任务。
结合培训考察情况和我国各省区的工作实际,将此次学习了解的先进经验、管理措施等情况报告如下。
1美国农牧业基本情况与特点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
国土面积937万km2,人口总计为2.848亿。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农业人口在1870年为52%,1910年为32%,20GG年已经下降到了3.2%。
关于美国精准农业考察报告篇一:关于美国精准农业考察报告篇一:关于美国农作物种业的考察报告关于美国农作物种业的考察报告关于美国农作物种业的考察报告中国种子协会赴美考察团XX年9月20日至30日,中国种子协会考察团赴美国衣阿华、密苏里等地考察该国农作物种业及跨国种子企业,先后访问了美国种子贸易协会(asta)及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公司和部分中小企业,了解美国种业科研最新进展,参观跨国公司商业化育种实验室、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种子生产加工机械及田间品种展示,并与种子企业及其育种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取得了一些考察成果和体会。
1.美国农作物种业基本情况美国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种植业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高,有著名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作物生产带,产业集中度,优势明显,农产品出口贸易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农业及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与其拥有发达的现代化种业密不可分。
1.1种业发展历程美国种业有200多年历史。
早在十八世纪末期,北美第一家经营蔬菜种子的公司在费城成立,到1850年全美有种子公司40多家,主要经营蔬菜、花卉和牧草种子。
1883年美国种子贸易协会(asta)成立,将种子企业和经销商联系起来,开始关注种子进出口关税、邮寄收费等具体问题,并在其后的100多年中不断呼吁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参与开拓国际市场,对促进美国种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种业乃至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十世纪初,随着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成功应用于农作物育种,1926年华莱士创办了世界第一家杂交玉米种子公司(即先锋公司),一批私营种子企业也应运而生,并陆续由蔬菜、花卉种子拓展到粮油作物。
这些种子企业多数是规模较小的家庭经营企业,鲜有育种研究,品种选育主要由公共科研机构、农业大学承担。
随着美国植物专利法(1930年)、联邦种子法(1939年)、植物品种保护法(1970年)等法律的颁布,很多种子公司开始增加育种投资,随之引发了多次企业兼并扩张的热潮。
2019年赴美考察报告2019年赴美考察报告农业部农机实验鉴定总站组织的赴美考察团一行17人,于2019年8月11日--30日赴美考察,团组成员分别来自于上海、XX、XX、XX、XX、宁夏等省、市、区的农机部门及部属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专家,考察主要目的是了解美国农业生产及农业资源利用管理方法,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农机生产企业情况等。
在美期间,先后拜访了国际农业生命科学发展教学所、美国农业部经济局、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john-deere公司、农场主—ricknolan先生及洛山矶工业市商会等单位,所到之处受到各拜访单位的热情接待并得到详细的介绍。
通过考察使我们对美国的农业生产、管理、科研教育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美国农业概况在美国,农业生产总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农、林、渔业部门就业人数不足2019年代末,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平均550亿美元。
美国在研究和推广农业和农机技术时,非常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耕地资源,重视发展可持续农业。
二、主要考察内容农业资源利用管理方法,农业科技发展动态1、考察团拜访了位于华盛顿的instituteofinternationaldevelopmentandeducationinagricultureandlifescien ces、美国农业部的经济局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foodpolicyresearchinstitute简称ifpri,考察了解他们在农业资源利用管理方法,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国际农业生命科学发展教学所ideals是一个独立的、非政治性的、非营利的组织,向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团体提供管理上的、技术上和概念上的服务。
它在60个专业中保持包括超过300个专家的人才资源。
近期,ideals正致力于农业生产资源、增加农产品产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
并关于中国应该发展什么类型的农业,既可维持农业经济增长,又可以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进行了交流。
赴美国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考察报告赴美国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考察报告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许世卫研究员曾多次受邀访问过美国农业部,对美国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现将考察报告主要内容刊出,供参考。
一、美国的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情况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是美国政府管理农业的一个重要抓手。
迄今为止,美国农业部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体系:在机构设置上,专门成立了世界农业展望局,由该局牵头协调开展农业短期展望和中长期展望研究;在工作机制上,建立了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组成的跨部门整合研究的协调方式;在技术支撑上,拥有强大的数据、先进的模型分析工具和高素质的分析人才。
(一)信息分析预警在美国农业管理中的作用美国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的最终目的是为农民、农业企业等提供较为充分的决策支持信息,稳定农业生产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研究和判别农产品总体贸易形势,指导农业生产。
美国是世界上人均粮食占有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贸易量的13,其中玉米和大豆出口量占50%以上。
因此,美国农业部的战略计划框架之一就是要为本国农产品开拓市场。
国内市场供求的情况、政府农业政策的调整、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以及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等信息,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场主、经营者和需求者的决策,也影响世界期货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
发布官方的权威信息,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美国农业部认为,如果大量的生产和市场信息不能由政府部门来收集、分析与发布,就无法保证信息使用的公平性、及时性和真实性。
尽管美国有很多私人公司也向社会发布市场信息,但农业部仍然在全国建立了庞大、完整、规范的农业信息体系,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和发布官方的权威信息。
分布在全国50多个州的农业公司、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场的用户只需要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计算机,便可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
第47卷第1期2019年2月陕西林业科技Shaanxi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47 No.1Feb.2019 收稿日期:2018-08-10 作者简介:王锐(1975-),男,宁夏贺兰人,大学,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核桃等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核桃栽植与加工考察报告王 锐1,王根宪2,封斌奎3,董兆斌2,乔如柏3(1.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西安710082;2.洛南县盛大农副产品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洛南726103;3.陕西大统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西安710065)摘 要:美国是世界核桃生产大国和强国,核桃种植面积约为11万公顷,集中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全部良种建园,品种少而精,主栽品种突出,主要品种有强特勒“霍华德”“图莱尔”,一般株距5~6m,行距8~10m,不间作套种,定干较高(1.5~2.0m),3a内人工定干,修剪,水肥一体化管理,生产加工过程全采取机械化作业,一般单位面积年产值9.0万~10.5万元·hm-2,是陕西省的9倍;针对陕西省核桃产业栽植面积大、品种混杂、管理粗放、投入少、单产低、效益差等问题,参照美国经验,可采取嫁接改造现有低产园以实现一园一品,适当降低新建园栽植密度以利机械作业,强化土肥水等管理以提高单产等措施。
关键词:美国;核桃;栽植与加工;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326.2;S75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117(2019)01-0109-04Inspection Report on Walnut Cultivation and Processingin California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WANG Rui 1,WANG Gen-xian2,FENG Bin-kui 3,DONG Zhao-bin2,QIAO Ru-bai 3(1.Shaanxi Forestry Extension Station,Xi'an,Shaanxi 710082;2.Shengda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Limited,Luonan,Shaanxi 726103;3.Datong Eco-Industry Development Limited,Xi'an,Shaanxi 710065)Abstract:The Unite States is a country with walnut cultivation area about 110,000hm2,all with im-proved varieties and main varieties to be Huoerde and Tulaier,and most concentrating in California.The spacing between lines are 8to 10mand between plants are 5to 6mand set stem height is 1.5to2m,and the whole operation is done by machine.Per hm2output ranges from RMB 90,000to 105,000,9times of the unit output of Shaanxi.The shortcomings of Shaanxi walnut cultivation are regar-ded to be big in area but too many varieties mixed,non-intensive management with less input,loweroutput and poor effectiveness.Considering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Shaanxi walnut industryshould narrow the varieties,reduce the density of planting,improve the efficiency by machine oper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irrigation with fertilization to increase the unit output.Key words:The United States;walnut;cultivation and processing;experiences;implication 为了解和学习美国核桃产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促进我省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陕西省核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成考察团,于2017年6月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展了核桃专题考察。
赴美农技推广培训考察情况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两个月的赴美农技推广培训考察,我有幸亲自参访了美国农业发达地区,并与当地农技专家和农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学习。
以下是我对这次考察的情况报告。
1.考察地点和时间考察地点主要集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农业发达地区,包括圣地亚哥、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地。
考察时间为2024年10月至12月。
2.考察目的此次赴美考察旨在学习并借鉴美国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了解美国农业科技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民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情况。
3.考察内容和结果3.1农业科技应用:在美国,农业科技应用相当广泛,其中包括无人机、智能传感器和精准农业等技术的应用。
通过参观当地先进的农业科技企业和农场,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带来的效益。
这些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并改善农产品质量。
我们与美国农技专家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农业科技应用的关键成功因素和推广策略。
3.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美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典范之一,其严格的监管体系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我们参观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并学习了其监管和检测方法。
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加强技术培训,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3.3农民技能培训:在美国,农民们接受了系统的农业技能培训,这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
我们参观了美国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农民合作社,并与当地农民进行了座谈。
通过这些交流和学习,我们认识到培训是提高农民技能的有效途径,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并优化培训内容,以促进我国农民的专业化发展。
4.存在的问题和建议4.1农技推广不力:我国农技推广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推广手段单一、推广渠道不畅和推广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
建议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水平,并创新推广手段和渠道,将农技知识传播到农民中去。
国外引种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通过近期的调研与工作安排,我前往国外引种考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现将我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考察目的和背景
为了拓展我国农业发展的力度,提高农作物品种的质量与产量,我前往国外进行引种考察工作。
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国外农作物新品种,以便将其引入我国进行种植试验与推广,并改进我国农作物的种植技术。
二、考察地点和时间
我在去年十月到今年三月期间分别前往了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农业科研中心、大学以及农田进行实地考察。
三、考察结果
1. 在美国的考察中,我发现了一种新型玉米品种,该品种在生长速度上有较显著的优势,同时抗虫害的能力也非常强。
在核心试验阶段,该品种的产量较当地普通品种提高了20%左右。
2. 在加拿大的考察中,我注意到了一种新型小麦品种,该品种耐寒性非常好,适应能力强,可在低温环境下良好生长。
经过与当地农民的讨论和观察,该品种在产量上较传统小麦品种提高了15%。
3. 在澳大利亚的考察中,我发现了一种新型水稻品种,该品种
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并且在适应不同土壤类型上有明显优势。
该品种与当地传统品种相比在产量上可提高30%左右。
四、工作展望
根据此次考察的结果,我将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推动这些新品种的引入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种植试验,验证其在我国不同地域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
同时,我还将进行相关技术交流与合作,争取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以上就是我国外引种工作的汇报,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导和支持,谢谢!。
赴美国加拿大现代农业考察报告赴美国加拿大现代农业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快我省现代农业发展。
省委、省政府组织了以——为团长的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考察团一行——人,于20XX年9月日至日赴美国、加拿大实地参观了美国——、——庄园和——农场,加拿大、、等现代农业发展。
我有幸地参加了此次考察,通过所见所闻所感,受益和启发颇多。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考察的基本情况1、美国基本情况。
美国行政区域分十大地区,共50个州、1个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3042个县,国土面积937万平方里,人口亿,人口密度每平方里27人。
美国是世界上发达的农业大国,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世界的前列。
耕地面积18817万公顷,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左右,农业直接劳动力280万人。
全国有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经营2620亩,劳动力仅人。
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
美国畜牧业发达,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巨大的份额。
渔业居世界第五位。
美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很高,一个劳动力可以养活135人,以不到全球7%的耕地、%的人口,生产出占全世界农业总产值%的农产品。
美国的农民素质很高,农场主基本上接受过正规教育,大多具有大学学历,有的还有硕士、博士学位,少部分只有高中学历,而且都受过专门的农业职业教育,他们不仅熟悉田间栽培技术,能自如操作各种农业机械,了解农产品市场和精通经营管理。
美国的农业商品化和外向度很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产品年出口创汇400亿美元,是美国外汇收入主要之一。
2、加拿大基本情况。
加拿大行政区划10个省和三个地区,国土面积约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人口3161万人,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仅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南部就集中了全国人口的2/5。
加拿大农业高度发达,是世界第7大粮食生产国,耕地面积只有4600万公顷,不足国土面积的5%。
加拿大农业劳动生产率也高居世界前列,农业人口仅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左右。
美农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美农报告5篇【第1篇】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报告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报告一、概况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湖南、重庆、广东、陕西等省(市)州、县从事农业管理、科研、推广等方面19位专家、领导组成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团,于2002年8月28日至9月17日赴美国加州(californiastate)德州(teXasstate)、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d.c.)等地进行了培训考察。
赴美国农作物种业的考察报告范文20**年9月20日至30日,中国种子协会考察团赴美国衣阿华、密苏里等地考察该国农作物种业及跨国种子企业,先后访问了美国种子贸易协会(asta)及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公司和部分中小企业,了解美国种业科研最新进展,参观跨国公司商业化育种实验室、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种子生产加工机械及田间品种展示,并与种子企业及其育种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取得了一些考察成果和体会。
1.美国农作物种业基本情况美国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种植业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高,有著名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作物生产带,产业集中度,优势明显,农产品出口贸易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农业及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与其拥有发达的现代化种业密不可分。
1.1种业发展历程美国种业有200多年历史。
早在十八世纪末期,北美第一家经营蔬菜种子的公司在费城成立,到1850年全美有种子公司40多家,主要经营蔬菜、花卉和牧草种子。
1883年美国种子贸易协会(asta)成立,将种子企业和经销商联系起来,开始关注种子进出口关税、邮寄收费等具体问题,并在其后的100多年中不断呼吁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参与开拓国际市场,对促进美国种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种业乃至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十世纪初,随着杂交育种及杂交优势利用成功应用于农作物育种,1926年华莱士创办了世界第一家杂交玉米种子公司(即先锋公司),一批私营种子企业也应运而生,并陆续由蔬菜、花卉种子拓展到粮油作物。
这些种子企业多数是规模较小的家庭经营企业,鲜有育种研究,品种选育主要由公共科研机构、农业大学承担。
随着美国植物专利法(1930年)、联邦种子法(1939年)、植物品种保护法(1970年)等法律的颁布,很多种子公司开始增加育种投资,随之引发了多次企业兼并扩张的热潮。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种业市场不断增值,私营种子公司育种投入持续增加,并超过公共科研机构研发投入。
特别是一些农化、制药跨国企业涉足种业,展开了新一轮整合并购,先后形成了杜邦先锋、孟山都、先正达等一批跨国种业集团,在运作资本、经营规模、研发能力、市场营销等方面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加速了美国种业市场向几大跨国企业聚集。
与此同时,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种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有力推动了美国农作物产量成倍增长。
1.2种业市场与企业现状美国是世界种业第一大市场。
据isf统计,全美种子市场价值120亿美元,占全球种子市场价值(420亿美元)29%以上,位居世界第一。
美国种子市场主要覆盖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作物。
近十多年来,美国转基因作物种子快速发展,目前全美90%以上的大豆、85%以上的玉米和棉花都是转基因种子,但小麦、马铃薯、水稻等作物转基因种子尚未释放。
商品种子基因专利技术费占种子市值的30%-60%。
以玉米种子为例,每袋8万粒的种子售价从100至350美元不等,售价350美元的种子基因专利费(含8种专利抗性基因)为200美元,约占种子价格60%(普通种子的基因专利费也在30%以上)。
可见,美国种业市场增值主要源于基因等专利技术的应用。
据了解,目前全美涉及种子业务的企业有700多家,其中种子公司500多家,既有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陶氏等跨国公司,也有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小公司或家庭企业,此外,还有种子包衣、加工机械等关联产业企业200多家。
前几位跨国公司在美国的种子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在75%左右,许多中小企业利用大公司授权自交系或将授权基因转入自有品种,以其专业化、个性化、差异化优势,为一些农民客户提供长期服务,也占有25%市场份额。
20XX年,孟山都销售收入105亿美元,其中种子及生物技术专利业务76亿美元,除草剂业务29亿美元;杜邦先锋销售收入315亿美元,其中种子业务53亿美元;先正达销售收入116亿美元,其中种子业务销售收入28亿美元。
先正在的种子业务中,玉米和大豆约占58%,其他大田作物种子占23%,蔬菜种子占10%,花卉种子种苗占9%左右。
1.3种业研发投入与分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美国种业以中小企业、家庭型公司为主,经营规模小,总体实力弱,加上品种保护不力,这些企业无力投资育种研发。
随着实用专利、植物专利、品种保护三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逐步建立,激励了私人企业投资,美国政府对育种投入也做出相应调整。
1980年《stevebson-wydler技术创新法》规定,联邦政府负责转化国家投入形成的科技成果并推动向地方政府和企业转移。
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私人企业育种研发投入增长220%以上,从1976年开始就一直超过公共机构研究投入,占全美种业研发投入的60%以上。
随着先锋、孟山都等跨国公司不断兼并整合,企业育种研发投资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提升到10%以上,种子企业在育种应用研究领域已经占主导地位。
20XX年,孟山都育种研发经费达到12亿美元,其中育种研究和生物技术各6亿美元;先锋公司育种研发投入10亿美元;先正达育种研发投入4亿美元以上。
不仅各大公司积极投资常规育种、生物技术研发,许多中小企业也纷纷增加投资,将授权专利技术转入自有品种或利用授权自交系配组选育新品种。
美国公立科研机构、大学以及农业部所属试验站体系逐步转向基础和公益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种质扩增及鉴定等基础性工作,大学重点开展遗传育种方法、基因及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研究,种质资源和技术成果一经成熟,便逐步向种子企业转移,服务于企业商业化研发,同时为企业培养研发人才。
如隶属于美国农业部的中西部农业试验站(ncrpis,)与衣阿华州立大学长期合作,建立了玉米、葵花、油菜等异花授粉植物种质库,通过实施玉米种质扩增计划,其玉米种质2万多个种群,可向全世界育种者提供。
20XX年,曾是美国乃至世界玉米育种中心的衣阿华州立大学已全面停止玉米品种选育,完全转入基础理论研究领域。
1.4主要法律制度美国种子立法最初源于1912年联邦种子进口法,该法案规定了种子净度和杂草种子容许标准,防止进口劣质种子;1926年该法案修订要求进口种子必须染色,警示进口种子可能不适合本地种植。
1939年《联邦种子法(fsa)》正式颁布,这是美国种业史上一部重要的综合性法律。
该法对农作物和蔬菜两类种子进口、州际运输和商业活动以及种子标签、种子广告、发芽测试、劣质种子损失测定及估价、杂草种子含量、质量描述和样本保存等作出规定,确立了标签真实性制度。
该法历经1956年和1960年两次修订,又增加了对违法起诉和种子处理化学药名及危害说明等规定。
除《联邦种子法》外,美国绝大多数州都结合本地实际颁布了州种子法,对本地有关种子事务增加了管理规定,如种子仲裁、销售许可等。
许多州种子法强调种子要满足本州需要的基本质量标准。
为便于协调各州种子法,美国农业部种子控制官员协会制定了“州统一种子法”,推荐各州采纳,目前已被大多数州采纳或采用大部分条款。
联邦种子法和州种子法都突出强调标签真实制度,保证农户正确选种。
此外,1930年美国颁布植物专利法案(ppa),对无性繁殖植物品种提供了专利保护,保护期为17年。
1952年普通专利法案将专利权扩展到农业领域,将其定义为实用新型专利。
1970年颁布植物品种保护法案(pvpa),对植物新品种实行品种权保护,授予育种者以品种权并给予18年保护期。
上述三部法为美国种业构建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了育种者和企业合法权益,调动了投资育种研发的积极性。
1946年农业市场法案(ama)对种子标准制定和质量认证作出要求,规定了农业部门在种子管理中的执法职责、程序以及执法部门间合作等,规范了种子管理行为。
1.5种子管理体系美国种子管理体系分政府管理和行业管理两类。
政府管理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级管理。
农业部代表联邦政府依法行使种子管理,执行机构有农产品市场服务局(ams)、动植物检验局(aphis)。
ams 负责种子出口和州际贸易质量检验(自愿收费)、种子认证(自愿收费)、新品种保护及品种名录、种质基因保存等;aphis负责种子进出口及州际贸易检疫。
政府管理特别强调标签真实性,标签注明质量必须与实际质量相符,但并不强制执行种子质量国家标准,倡导种子质量认证,对商业化推广的品种不要求审定或注册。
各州农业部门设立种子管理机构,代表州政府依法行使种子管理职责,负责监督本州生产和销售种子的质量,检查质量认证证书,规范企业生产销售行为,查验种子及标签真实性,行使违法处罚权力,并对有关种子纠纷进行仲裁等。
州种子管理工作重点是执法监督。
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不仅有管理职责,还有服务和投资等职能。
政府投资仅限于基础性、公共性、非营利性建设和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等,不投资具体企业,也不资助品种选育,政府与企业无隶属、产权及经济利益关系。
美国种子行业管理组织化程度很高,大多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销售企业都有自己的协会,协会主要职能是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强化行业自律。
最重要的行业组织是美国种子贸易协会(asta)和官方种子认证机构协会(aosca)。
asta成立于1883年,目前有700多个企业会员,主要为会员提供品种选育、种子生产销售等方面技术和信息服务,游说国会议员完善种子立法,促进国际贸易。
aosca由各州种子认证机构组成,也吸收了加、澳、新、智等国外官方认证机构,目前有50多个成员,主要制定质量最低标准和认证程序,实施种子质量认证,宣传推广高质量认证种子。
2.跨国公司商业化育种及发展趋势考察团重点考察了孟山都、先锋及先正达三大跨国公司商业化育种体系及其最新研发进展。
2.1商业化育种基本模式三大跨国公司商业化育种结构及主要流程,虽然相互区别、各有所长,但其模式基本类似,一般由育种目标决策、种质资源利用、育种技术研发、生物信息处理、田间测试评价、生产与市场反馈等模块组成。
2.1.1育种目标决策系统。
是商业化育种的中枢,决定其研发理念和发展方向,对其主要研发产品、实现途径和技术路线等进行顶层设计。
一般由少数具备丰富育种理论和经验的高层人士组成。
2.1.2种质资源利用系统。
是商业化育种材料的基础,决定商业化育种品种的遗传背景,对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种质材料进行精确鉴评和分类管理,为育种研发提供带有目标性状、特质基因等优异种质材料。
2.1.3育种技术研发系统。
是商业化育种体系的核心模块,技术含量最高,通常由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专利技术研发三部分组成。
以常规育种技术为主线,分子辅助育种可替代部分田间试验,大幅增加育种试验规模,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基因研发为常规育种定向提供目标基因性状、专利技术产品。
2.1.4生物信息处理系统。
是商业化育种遗传信息的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