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探度制免罢询质大人与度制济救法宪国中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宪法救济制度与人大质询罢免制度探析陈武能杨勇近年来,学界热衷于讨论在我国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可能性,如因受教育权被侵害而寻求宪法救济的齐玉苓案,公务员录用中的乙肝歧视和身高歧视案,高考录取不同省份不同分数标准的有关教育平等权案等等即是例证。
针对每一个案件,学者们都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天益最近网刊登的一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章认为:诸如“经过民主改革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请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第一条读起。
”这种注重宪法文本的思考问题的思路,我们认为是十分可取的。
该文亦认为:“中国未来的民主改革并不需要太多的制度创新,最需要的是制度落实。
这可能就是中国后奥运时代民主改革最为迫切的任务。
”这样的观点,我们也持赞同态度,认为这一判断切中要害、一语中的。
据此,逐条解读《宪法》文本,实属味在其中,富有哲理,值得深思。
在走访了该文作者后,笔者一致认为,其实我国1982年宪法现有的各项基本制度是符合国情的,是实事求是的。
现在的关键问题并不在于宪法文本的完善,而在于怎样正确地、完整地实施宪法;怎样用好,落实好宪法的相关规定;怎样以符合国情民情的方式保障宪法权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宪法至上。
否则,不考虑这些问题,宪法规定将沦为一纸空文,既定制度将成为无源之水。
换句话说,把目前的制度落实好,才是当务之急,“创新”不能离开“本”。
即使创新,也是在落实原有基础文件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而不是凭空捏造。
阎连科先生在他的小说《风雅颂》中开篇提出,“每个人无论你最初沿着人生的新途走到哪里,但最终都只能沿着老路走回去。
”同理,宪法更应该讲的是“落实”,“落实”就是在原有老路的基础上向前进步,既尊重成规,又富有创新意识,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去研究、实践宪法。
人大曾经给人以“橡皮图章”之印象,但现在的一些事实说明,人大的作用举足轻重,其所起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个案监督、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工作报告的审查,对官员的质询和罢免等等,都是其他机关无法取代的。
2022上半年司法考试(试卷一)模拟考试试卷D卷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A、限期淘汰B、强制拆除C、限期治理D、强制关闭2、俄罗斯公民萨沙来华与中国公民韩某签订一份设备买卖合同。
后因履约纠纷韩某将萨沙诉至中国某法院。
经查,萨沙在中国境内没有可供扣押的财产,亦无居所;该套设备位于中国境内。
关于本案的管辖权与法律适用,依中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中国法院没有管辖权B、韩某可在该套设备所在地或合同签订地法院起诉C、韩某只能在其住所地法院起诉D、萨沙与韩某只能选择适用中国法或俄罗斯法3、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种关于诋毁商誉行为的表述是正确的?()A、新闻单位被经营者唆使对其他经营者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可与经营者构成共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B、经营者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发布影响其他同业经营者商誉的信息,只要该信息是真实的,不构成诋毁行为C、诋毁行为只能是针对市场上某一特定竞争对手实施的D、经营者对其他竞争者进行诋毁,其主观心态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4、宋体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确保该家庭至少有几人就业。
()A、1人B、2人C、全家D、没明确规定5、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关于我国行政区划变更的法律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县欲更名,须报该县所属的省级政府审批B、乙省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应由全国人大审议决定C、丙镇与邻近的一个镇合并,须报两镇所属的县级政府审批D、丁市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国务院授权丁市所属的省级政府审批6、依照《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号)的规定,下列哪一种情况发生时,银行可拒绝付款?()A、货物的数量与合同的规定不符B、货物的质量与合同的规定不符C、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台风灭失D、发票与提单不符7、依《航道法》规定,编制航道规划应当征求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并依法进行()A、环境影响分析B、环境影响评估C、环境影响预测D、环境影响评价8、甲国人柯里在甲国出版的小说流传到乙国后出现了利用其作品的情形,柯里认为侵犯了其版权,并诉诸乙国法院。
见义勇为中救助人求偿问题探析—《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和第九百七十九条之适用——□娄逸骅(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266000)摘要:我国为保护见义勇为救助人的利益制定了双轨并行的救助人求偿规则,但在适用《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和第九百七十九条时在责任性质和法律后果上存在不同。
适用第一百八十三条,受助人承担的是公平责任,救助人可以向受助人请求适当补偿;适用第九百七十九条,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管理人可以向受益人请求适当补偿。
本文认为,基于在救助人救济的问题上第一百八十三条发挥着兜底的作用,应区别第一百八十三条与第九百七十九条的法律效果;法官应采取内部控制和外部酌减相结合的方式协调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如无必要不得行使外部酌减权;应加大公力救济力度,以补充现有求偿规则的不足。
关键词:见义勇为;无因管理;二元救济;公平责任;类案异判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22)06-0065-07收稿日期:2022-03-25作者简介:娄逸骅,山东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一、我国见义勇为求偿规则概述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惩恶扬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力弘扬社会正气,不让救助人流血又流泪,我国出台了相应的救助人求偿规则:远缘见义勇为专门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由条文可见,受助人享有顺序利益。
当其所受损害是由第三人侵权行为造成时,由侵权人承担对救助人的赔偿责任。
只有在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侵权人无力支付赔偿的情况下,受益人才应当给予救助人适当补偿。
司法实践中,法官通常会将受助人的过错作为衡量救助人求偿范围的重要参考。
无因管理条款《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规定:“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
⼀、法经:
魏国李悝作法经,封建法典第⼀部,盗贼囚()捕杂具,六篇法律在其中。
具律本是总则名,*狡城(禁)嬉徒⾦,六禁之规在杂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
1.魏律
明帝《新律》18篇,具改刑名置律⾸,⼋议此时⼊法律,等级特权昭昭然。
2.晋律
司马代魏西晋⽴,泰始年间做法律,律名晋律或泰始,此律⼀共20篇,刑名之后法例加,五服制罪是⾸创。
张裴杜预疏法律,解释与律同效⼒,此律还名张杜律。
3.北齐律
承前启后北齐律,刑名法例⼆合⼀,名例之律始出现。
此时法律定期型,篇⽬⼀共⼗⼆篇,唐宋承之不改变,重罪⼗条北齐创,隋律开皇改⼗恶。
4.官当制度
北有北魏南有陈,官职抵罪律中明。
5.废除宫刑制度
北朝南朝废宫刑
6.“准五服制罪”
⾎缘近,尊犯卑,处罚轻;卑犯尊,处罚重。
三、唐律
1.⼗恶
重罪⼗条北齐创,《开皇律》中变⼗恶。
2.区分公、私罪的刑罚原则
公罪从轻,私罪从重。
3.类推原则
减轻处罚举重明轻,加重处罚举轻明重。
4.化外⼈原则
国籍相同属⼈主义,国籍不同属地主义。
四、宋朝法律
1.宋刑统
刊印颁⾏宋刑统,篇下分门体例新。
2.继承制度
家⽆男⼦称绝户,绝户也需继承⼈。
夫忘妻在是⽴继,夫妻俱亡命继称。
继⼦地位不如⼥,若有⼥⼉未出嫁,四分财产占其三,独留⼀份给继⼦。
若有⼥⼉已嫁男,⼥、⼦、官府三三三。
五、清朝法律
《⼤清律例》
《⼤清律例》乾隆定,最后⼀部集⼤成。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司法资格考试(试卷一)题库练习试卷C 卷 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西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事契约关系的发展。
《周礼》载:“听买卖以质剂”。
汉代学者郑玄解读西周买卖契约形式:“大市谓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券;小市为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 、长券为“质”,短券为“剂”B 、“质”由买卖双方自制,“剂”由官府制作C 、契约达成后,交“质人”专门管理D 、买卖契约也可采用“傅别”形式2、8岁儿童甲在学校不慎将同学乙眼睛弄伤,双方父母因赔偿问题诉至法院。
请问本案如何确定被告?( )A 、甲、甲父母为共同被告B 、甲父母为被告C 、甲为被告D 、甲父或甲母为被告3、国家安全机关对用于间谍行为的工具和其他财物,以及用于资助间谍行为的资金、场所、物资,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国家安全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依法查封、扣押( ) A 、财产保全 B 、追缴 C 、没收D 、冻结4、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下列哪个部门行使?( )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关于强奸罪及相关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欲强奸某妇女遭到激烈反抗,一怒之下卡住该妇女喉咙,致其死亡后实施奸淫行为。
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B 、乙为迫使妇女王某卖淫而将王某强奸,对乙的行为应以强奸罪与强迫卖淫罪实行数罪并罚C 、丙在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强奸了被组织的妇女李某。
屈原列传司马迁〔两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代法律职位任免升降(精心整理,非常全面)古代法律职位任免升降(精心整理,非常全面)引言:古代社会的法律系统发展了许多不同的法律职位,这些职位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古代法律职位及其任免升降的相关内容。
一、古代法律职位的分类1. 官员职位:包括宰相、尚书、大理寺卿等。
2. 司法官员:包括判官、提刑官、州县法官等。
3. 律师:代表当事人进行辩护和诉讼代理的职位。
4. 文书官员:负责文书记录和审查的职位,如奏议院参议等。
二、古代法律职位的任免升降1. 任免方式:法律职位的任免通常由皇帝或封建统治者进行,通过命令、册封等方式来进行任命或免职。
2. 选拔标准:古代法律职位的选拔通常以人才为基础,考察其能力、才德和学识等方面。
3. 升降制度:古代法律职位的升降制度相对灵活,一般根据官员的表现和皇帝或封建统治者的意愿进行任免。
表现优异的官员有机会得到晋升,而不称职的官员可能会被贬职或免职。
4. 免职程序:古代法律职位的免职一般经过一定的程序,如公告、官府调查等,以确保正当性和公平性。
三、古代法律职位的影响和意义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职位的设立和运作有助于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和社会稳定。
2. 保障公正审判:古代法律职位的存在可以保障司法公正,避免个人恶意干预和权力滥用。
3. 促进法律发展:法律职位在执行职责的过程中,对法律的发展和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彰显统治者威信:通过任命和免职法律职位,统治者可以显示其权威和威信,加强统治的合法性。
结论:古代法律职位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司法公正和推动法律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其任免升降的方式灵活,通过选拔标准和升降制度来衡量官员的能力和表现。
同时,法律职位的设立和运作彰显了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信。
注:本文所述内容为根据古代法律制度的常见情况总结而得,具体细节和地区差异请参考史书和研究文献。
本文引用的内容经确认可信。
法制史简答题法制史简答题一1论述中国法律的起源和特点起源:1、夏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因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国家。
2、原始习惯到奴隶制习惯法的转变,是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质变的过程。
3、习惯法的产生伴随着夏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制习惯法同事产生。
4、法源于礼5、刑起于兵特点:1、礼法结合2、形成时具有早熟性3、形成时带有维护专制王权的特点4、刑事法规发达但民事法规相对落后5、法律在形成时带有氏族社会浓厚色彩以及贵族宗法统治的显著特点2简述夏朝刑事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皋陶之刑:昏、墨、贼出现了赎刑制度3夏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1、习惯法2、制定法,禹法3、誓(1)战争时期发布的紧急命令(2)最早的军法记载于《尚书甘誓》4商代的主要法律有哪些1、严格军法,保证伐夏2、刑法:a沿用五刑,死刑更加残酷b徒刑,流刑c已出现鞭,杖之刑3、行政法:依法治吏,“三风十衍”4、商代的主要法律有哪些民法a物权:土地所有权归王,之外的物归家庭b婚姻:一夫一妻c继承:兄终弟及,无弟子继,商后期出现了嫡长子继承制。
5什么是宗法制,它的原则特点是什么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的,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制度。
基本原则是: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兄长。
特点:1、以血缘为依据,周天子为中心的家天下。
2、嫡长子继承制(身份继承,财产男女均分)6请分析礼与刑的关系从形式上看:刑是礼制的一部分从内容上看:互为表里,出礼则入刑反映的内容原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相同点:两者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规则,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构成西周社会完善的法律体系,不同点;礼,积极,主动的规范,禁恶于未然形,消极处理,惩恶已然1、礼总是从正面主动地提出要求,对人们的言行做出正面的指导,明确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里的功能重在教化2、刑则是相处于被动状态,对于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刑罚处罚凡是礼所禁止的行为也必然为刑所不容,所以,谓之“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已渗透在社会层面。
中国宪法救济制度与人大质询罢免制度探析陈武能杨勇近年来,学界热衷于讨论在我国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可能性,如因受教育权被侵害而寻求宪法救济的齐玉苓案,公务员录用中的乙肝歧视和身高歧视案,高考录取不同省份不同分数标准的有关教育平等权案等等即是例证。
针对每一个案件,学者们都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天益最近网刊登的一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章认为:诸如“经过民主改革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请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第一条读起。
”这种注重宪法文本的思考问题的思路,我们认为是十分可取的。
该文亦认为:“中国未来的民主改革并不需要太多的制度创新,最需要的是制度落实。
这可能就是中国后奥运时代民主改革最为迫切的任务。
”这样的观点,我们也持赞同态度,认为这一判断切中要害、一语中的。
据此,逐条解读《宪法》文本,实属味在其中,富有哲理,值得深思。
在走访了该文作者后,笔者一致认为,其实我国1982年宪法现有的各项基本制度是符合国情的,是实事求是的。
现在的关键问题并不在于宪法文本的完善,而在于怎样正确地、完整地实施宪法;怎样用好,落实好宪法的相关规定;怎样以符合国情民情的方式保障宪法权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宪法至上。
否则,不考虑这些问题,宪法规定将沦为一纸空文,既定制度将成为无源之水。
换句话说,把目前的制度落实好,才是当务之急,“创新”不能离开“本”。
即使创新,也是在落实原有基础文件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而不是凭空捏造。
阎连科先生在他的小说《风雅颂》中开篇提出,“每个人无论你最初沿着人生的新途走到哪里,但最终都只能沿着老路走回去。
”同理,宪法更应该讲的是“落实”,“落实”就是在原有老路的基础上向前进步,既尊重成规,又富有创新意识,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去研究、实践宪法。
人大曾经给人以“橡皮图章”之印象,但现在的一些事实说明,人大的作用举足轻重,其所起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个案监督、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工作报告的审查,对官员的质询和罢免等等,都是其他机关无法取代的。
现今,人大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橡皮图章”,而是一定意义上的“金图章”、“银图章”。
鉴于此,本文围绕在依法治国的时代,如何提高人大监督的权威,如何落实人大的质询和罢免制度等议题,根据律师工作的实际经验,提出自己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官员引咎辞职现象之反思从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河北“三鹿奶粉事件”,到山西“临汾溃坝事件”,再到贵州瓮安事件、深圳事件等等,引发了一批官员的撤职、免职、辞职现象。
依据《宪法》的规定,官员辞去、被撤销或者免去的行政职务,如县长、区长、省长等,都来源于由同级人大的选举或者任命。
但是,细究起来,在免职的时候,却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即我们都不能看出是由人大做出罢免的决定。
对于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好现象,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必然要求。
但同时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在任命一位官员时,往往是依照宪法,由人大选举产生,有着非常严格的程序要求。
为什么在官员被免职的时候程序就显得不严格了呢?我们认为,在官员任职和免职的时候都应当非常严格地遵守相关程序。
过去我们重视产生,轻视免除,这是不科学的。
最终的结果都是行政机构控制了人大。
人大选举和罢免都是有严格条件的,如果不尊重选举结果,如果责任分不清楚,则不是良性的选举和罢免,是不合乎规定的。
这种带有随意性的做法,由于程序不清,责任不清,条件不清,最终并没有给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
造成人民猜疑众多。
在事实上,这种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我们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等,都有原则规定。
二、人大质询罢免制度与宪法诉讼制度比较在我国,一般的宪法争议如选举权的争议等问题,属于民法和民事诉讼法调整范畴,通过一审、二审民事审判程序予以解决。
而监督权,任免权等,则应当通过质询、罢免制度解决。
质询对提高科学决策是有好处的。
目前,我们还不具备宪法诉讼条件,在走向宪法诉讼的过渡过程中,最好方法就是落实人大的质询和罢免程序。
相比较而言,两者存在如下区别:第一,启动程序不同。
宪法诉讼以公民或者法人为诉讼主体而启动,质询罢免程序以人大作为主体启动。
第二,工作程序不同。
宪法诉讼当以特别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程序进行,质询罢免程序是以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进行。
第三,效果效力不同。
宪法诉讼的结果是由法院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以判决书或裁定书的形式进行法律上的判定,具有法律执行力。
而质询罢免程序由大作出针对某官员的质询罢免书,更多的是从资格任免角度出发。
第四,法律渊源不同。
宪法诉讼一般建立在法律明文规定之上,讲纯法律多过讲政治。
质询罢免程序主要是除法律之外,涉及到党纪国法等政治性较强的内容,更多具有的是强烈的政治倾向。
讲政治多过讲法律。
三、律师执业的经验当前,司法实务界承认质询和罢免程序存在的合理性及重大意义,但具体运用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的难处;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如如何立案,如何处理,如何判定?其结果是这类案件最终基本都交由当地政法委协调处理了事。
我们认为,人大之所以存在难言之隐,不是人大不热情,也不是不想处理,而是目前没有详尽的程序规定,导致人大没办法开展工作。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司法诉讼尚能按照诉讼程序一步一步走,该起诉的起诉,该申诉的申诉。
而对于人大,相比之下依据质询罢免的原则对个案进行处理就比较困难。
过去,我们把法院审判案件视为审委会或合议庭的集体行为,行政案件看作是集体决策,刑事案件认为是公检法机关的整体行为,所谓“认章不认人”。
现在看来,司法实践中,还是存在许多法官的个人因素。
这种现象包括作出的判决基于人情考虑,基于不正常的与一方当事人交往,故意制造法律上的障碍等等。
这样的现象既损害了司法的权威与尊严,也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
因此,切实落实人大的质询罢免制度,必须做到有章可循。
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作为对法官、检察官以及官员的监督,人大的质询罢免程序,是对司法腐败、行政腐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反腐倡廉的好制度,一定要予以具体实施,用以指导实践。
四、制定和完善人大质询和罢免程序的法律思考理论上,任何案件都是宪政案件,当然包括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也当然包括日常发生的政治事件。
在中国,目前所出现的错案冤案,恐怕与政治部门官员滥用公权侵害私权而造成的利益冲突,法官、检察官、警官滥用权利、枉法裁判,从而引发更多的政府资源加入,最终出现利益矛盾,公权与私权打仗有很大关系。
在法律上,私权有理,在政治上,公权有理,在实际力量上,公权永远强于私权。
目前发生的大量土地权属纠纷、房屋拆迁纠纷、官员醉酒打架乃至触犯刑法、包庇造假走私、纵容滥开发、造假数字欺骗上级案件等等,大都由于此种原因产生。
如何制定和完善人大质询罢免制度,我们认为应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启动质询和罢免的具体条件。
这里包括申请人的资格条件,即公民和法人申请启动质询和罢免的前提条件,类似于诉讼程序中的原告资格条件。
第二,程序性规定。
主要明确负责质询人员由人大常委或者人大代表组成,如质询人员以五人组成,强调绝大多数原则,而不是大多数原则,并签字以表明负责任;申请人委托代理律师的授权委托;质询听证程序细则;质询听证程序完毕后所作出评议的法律效力,应当是终局性一次性,不能起诉;罢免听证程序细则;罢免听证程序后作出的罢免决定的法律效力;质询和罢免程序的公开公正、透明原则;避免浪费国家公共资源和司法资源原则;处理结果或决定公示原则;等等。
第三,质询和罢免程序应具有权威性。
除质询和罢免程序的原则、规则外,还应当重点强调程序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如规定人大质询和罢免小组作出决定后,被质询和罢免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大申请复议,但不可以起诉;任免的官员和选举的官员应区别对待,任免产生的官员由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复议,选举产生的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投票决定。
第四,建立第三人调查报告制度。
由同级人大临时任命调查官,包括律师、法官、检察官和与事件无关的官员作为独立第三人进行独立调查,以寻求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同时,应建立针对第三人的相应的回避制度。
第五,人大质询和罢免制度,克服了现在信访制度和诉讼制度的缺陷,在现实看来,是完全必要的补充,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举措,符合党中央十七大的精神。
由于我国没有前章可循,对于人大质询和罢免制度的建立,不妨摸着石头过河,如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深圳、上海、北京作试点。
在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之时,在进行完善之后,全国推广,这样有利于人大监督权的落实,对于防止官员、司法人员权利滥用,建立道德规范以及“媒体审判”会起到屏障的作用。
长久以来,官场封建遗风往往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又往往是“新官不理旧事”,做好好人,任人唯亲,腐蚀了人大的权力,弱化了政府集体决策的权威,降低了政府治理的能力。
因此,制定人大质询和罢免制度,实现人大的有效监督,打通宪法监督的血脉,这是实现民主共和的良方。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省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省人民政府定期将监测、预报情况予以公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执法监督体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水土保持监督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证件,并佩带执法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