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中主位推进理论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系统功能语言学之主位推进模式作者:李秀坤来源:《大观》2016年第07期摘要:主位推进模式是语篇功能的实现方式之一。
本文从主位推进模式的基础,主位的定义开始,详细讲解了主位的分类,以及主位推进模式的四种类型。
最后简要介绍了主位推进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主位;分类;主位推进模式一、主位的定义较早关注主位结构的是布拉格学派的其创始人马泰休斯。
为了研究语言交际过程,他将一个句子划分为“主位”,“述位” 和“连位”三个部分。
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或起始点;述位是围绕主位开展的话语,是话语的核心内容;连位指将主位和述位链接在一起的衔接成分。
随后,有一些语言学家提倡将主位,述位,连位合并为主位和述位两大部分,将连位纳入述位中。
二、主位的分类韩礼德根据主位的结构,把主位分为“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一)单项主位单项主位是指只包括概念功能成分而不包括人际成分和语篇成分的主位。
单项主位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使用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者介词词组充当主位,词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如:1)The girl in the yard (T) similes at me.(R)2)Quickly and correctly(T)he finds the answers.(R)3)From person to person(T) he asks for help (R)第二种是使用小句充当主位,这样的主位也称为“句项主位”如:4)Throw away the rubbish (T) if you go downstairs.(R)当主位是由一个小句充当是,小句本身也可以包含主位和述位结构.(二)复项主位复项主位由多种语义成分构成,但它总是包含一个表示概念功能的概念成分,此外还可以包含表示语篇和人际意义的成分。
如果这三种同时出现在一个主位中,它们的排列顺序是语篇成分,人际成分,概念成分。
下面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复项主位包含了上文提到的成分:5)Well but then Ann surely wouldn’t the b est idea(T) be to join the group(R).在这个例子中, well, but和then 表示语篇意义;Ann, surely 和wouldn’t 表示人际意义;the best idea 表示概念意义。
论语篇功能中的主位结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语篇功能是通过主位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来实现的。
主位是信息的载体,也是组织语篇的重要手段。
分析小句的主位结构。
有助于了解语篇的组织形式及作者向读者清楚表达本意的方式。
一、主位结构概念主位结构是句子的语义结构。
包括主位和述位。
主位是指句子的第一个成分,说明谈论的主题,从而成为句子其余叙述内容的起始点。
一个小句划出主位后,余下的成分便是述位。
述位是围绕主题所说的话,是对主位的叙述、描写和说明,是讲话者将谈论的内容。
了解主位结构理论有利于把握说话者的思想,从而对整个语篇的信息作出快速准确的解读,使说话者能更好地传达所要传达的信息和听话者更好地理解信息。
二、主位结构的分类(一)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
从主位的功能结构分类,Halliday 把主位分成三类: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
单项主位包含一个结构成分,这个成分由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短语充当。
例如:Martin and Janet were walking toward the gate. 。
在例中,充当主位的“ Martin and Janet ” 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可以分成更小的功能单位,因此是单项主位。
复项主位指的是由多种语义成分构成的主位。
这种主位除了包含一个表示经验意义的成分外,还可能有表示人际意义和(或)语篇意义的成分。
我们根据这些语义成分在句中的意义和功能,把它们分为经验主位、人际主位和语篇主位。
如果这三种成分同时出现一般的排列顺序是语篇成分、人际成分,然后是经验成分。
(二)无标记主位与有标记主位。
根据Halliday (1985/1994)的观点,主位有标记性与无标记性之分。
在陈述句中。
当小句的主位同时又是小句的主语时。
这样的主位就是无标记主位;如果主位不是小句的主语,那么该主位就被成为标记性主位。
在祈使句中,通常是句首的动词充当主位,但如果动词前面有加强成分(如do)或否定成分(如do n't ),那主位由这个成分和动词构成;如果动词前有let's ,则let's 单独充当主位。
主位推进模式及其在英语语篇翻译中的作用作者:张青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1期摘要:首先介绍了主位、述位和主位推进模式等基本概念,然后将主位推进模式作為参考依据,分析了几则英语语篇及其译文,最后得出结论:主位推进模式对于英语语篇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对主位和述位的准确理解是影响翻译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译者应认真研读原文,准确把握其推进模式,然后在译文中选择相应的模式予以再现。
关键词:主位推进模式;英语语篇;翻译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306-04一、主位推进模式1939年,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修斯(Mathesius)提出了功能句子观(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s)。
他把小句实义切分为主位(theme)、述位(rheme)和连位( transition)。
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往往是主位的核心内容;连位是连接主述位的过渡成分。
一般来说,主位表示已知信息,述位表示新信息。
捷克学者丹尼斯(F.Danes,1969)指出:从句子成分的叙述价值来看,述位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传达新信息。
但从篇章结构来看,重要的还是主位。
主位担负着少量的信息负荷,是语篇重要的构造手段。
每个篇章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主位的序列。
篇章的主位结构指的是主位的连接和衔接,它们的相互关系和领属层次,以及跟段落、整个语篇和情景的关系。
(黄国文,1998)。
丹尼斯把篇章中的所有这些复杂的主位关系称作“主位推进程序”(thematic progression)。
他在分析了大量篇章后提出四种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类型:线性推进模式(the simple linear thematic progression)、连接主位推进模式(thematic progression with a continuous theme)、派生主位推进模式(thematic progression with derived themes)和分裂述位推进模式(the split rheme pattern)。
主位推进模式理论简述(全文)AA Brief Review of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WANG Na(Teachers' School of We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Weinan,Shanxi 714026)Abstract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which can show the frame of textual structure clearl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the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It can also reflect the information flow in the text and help the reader understand the author's thoughts and the context the text exits. The paper will give a brief review of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and show its importance in the textual analysis.Key words theme;rheme;thematic progression0 引言主位结构理论最早由布拉格学派创始人马泰休斯提出,马泰休斯将句子划分为“主位”(Theme)“述位”(Rheme)和“连位”(Transition)。
受布拉格学派的影响,韩礼德将主位结构理论纳入系统功能理论,认识到“主位化”是语篇的一个显著特征。
“主位化”描述了在句子层次到语篇层次,写XX按照“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来安排句子结构或者语篇结构,尽量突出主题。
“已知信息”被放置在主位的位置上,而“未知信息”被放置在述位的位置上,从主位结构的安排上能够分析语篇的语义传递。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主位推进模式摘要:我国传统阅读教学难以做到把整个文章作为语篇进行分析、阐释。
本文拟在对已有阅读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探讨主位推进模式与篇章内容的关系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主位推进模式篇章内容体裁阅读教学一、对阅读教学理论回顾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更需要广泛而有效的阅读,因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
早在19世纪许多西方心理语言学家和语言学家就开始系统的研究阅读理解过程。
在这些理论主要有自下而上型,即遵循从音、词、句到章的信息处理过程;自上而下型,读者先假设将要阅读的内容,边读边检验预测是否正确,证实之后再进行新的预测、检验;交际模式,即阅读理解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读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来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图式理论,即激活记忆中的相似经历以理解阅读中遇到的新经历。
作者认为上述模式各有各的局限,主要是过于强调零碎的语言知识和抽象的理解能力,忽视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
auderman在how do i teach reading一书中把可能对一篇文章产生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次,释义理解层次和批评理解层次。
著名神经语言学家卢尼亚在《神经语言学》中指出,“理解言语的前两个阶段多半是在语言规则的范围内进行的,然而在分析整篇话语的理解时,我们越出语言学的范围,转而研究言语思维的心理过程,或总的认知活动。
”他还指出,“分析语篇暗示意义是理解的主要环节。
”“运用前四种阅读理论分析语篇仍停留在理解语言的前两个阶段,对语篇的隐含意义即意识形态挖掘不够,以至学生对语篇的社会文化意义理解不深从而对语篇中的意识形态敏感不够,理解意义层次较低。
而我国当今正在实行“素质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语篇分析模式—篇章的主位推进模式进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二、关于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及其与语篇内容的关系马泰修斯曾从功能句法的角度提出大多数句子可以被切分为两个基本成分:主位和述位。
英语语篇分析中的主位推进模式作者:李娜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2期摘要:文章依据主位、述位理论和语言学家对主位推进模式的分析,提出了英语中的四种主位推进模式,并对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以及在语篇生成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主位;述位;主位推进模式[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043-01主位推进模式理论在语篇分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揭示语篇的连贯、语篇的要旨和结构等方面都有相关的研究,文章从主位推进模式理论的历史和发展出发,分析了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在语篇生成中所起的作用。
一、主述位理论主述位理论是由捷克语言学家Mathesius发现的,他认为语言表达中的一句话可以分为主位和述位。
处于句首的成分称为主位,剩余部分称为述位。
主位是已知的信息,述位是围绕这个主位所说的话,是话语的核心内容。
受布拉格学派的影响,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发展了其理论,他认为主位是整个句子的起点,当一个句子独立存在时,其主位和述位是确定的,但是我们接触语篇时会发现绝大多数语篇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前后句子的主位,述位之间就会发生一些联系和变化。
这种联系和变化称为推进,随着各句主位的向前推进,整个语篇会逐步展开,最后会形成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义的整体。
二、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Halliday本人并没有对主位推进进行详细论述,主位推进理论最早由捷克的旦尼斯提出,他在1970年提出了常见的5种主位推进程序:简单线型推进程序、连贯主位类型、派生主位推进程序、分裂述位和跳跃主位的推进程序。
在我国徐盛桓在分析了大量英语语篇的基础上,于1982年提出了英语语篇中四种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平行性发展、延续性发展、集中性发展和交叉性发展。
我国的黄衍在1985年又补充了另外三种模式。
主述位结构的研究对于语篇分析有着重要作用,从主位推进模式分析可以看出语篇发展的具体过程,可以帮助读者掌握语篇的句际联系,能够更好地把握语篇发展的脉络。
主位-述位及语篇功能宋雅智(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150001)提 要:语篇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旧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
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也就是主位-述位在语篇组织中的排列组合;主位-述位的排列组合主要是以主位推进模式展开的。
在谋篇中,主位推进模式与主位-述位有着直接的连带关系,主位-述位的正确使用,有助于语篇的连贯,语篇的推进展开;可产生不同的效果。
本文根据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功能理论,探讨了主位与述位在语篇中的结构组成及语篇功能。
关键词:主位-述位;复项主位;推进;信息;语篇功能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8)04-0085-3Them e-Rhem e and Textua l Functi onSong Ya2zhi(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It is due t o the interacti on bet w een ne w and old inf or mati on that a text comes f or ward in a great degree.The interacti on is the constituti on of the me and rhe me in the text,t oo.The arrange ment of theme and rhe me is mainly carried out in the pattern of the2 matic p r ogressi on.And in the f or mati on of a text there is als o a cl ose relati on bet w een the pattern of the matic p r ogressi on and tex2 tual functi on of the me and rhe me.The p r oper use of The me-Rhe me structure can make the text consistent,p r ogress for ward s moothly and engender a different effe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of Theme-Rhe me and its textual functi on in a study of W estern linguists’theories.Key words:the me-rheme;multi p le the me;p r ogressi on;inf or mati on;textual functi on 1 理论背景及发展早在篇章语言学形成之前,布拉格学派根据语句中的信息分布情况以及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对全句意义的不同作用把每个句子分成三个部分,即主位、述位和连位(Transiti on)。
2019年45期总第485期ENGLISH ON CAMPUS主位推进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李亚敏 姚可云 马亚鸿本文利用主位推进模式对大学英语四阅读实例进行分析,旨在使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结构,更好地把握语篇发展的脉络,从而提高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
一、主位推进模式1939年,Mathesius首先提出句子可分为主位和述位两部分,主位是指听话人已知晓的信息,而述位则是对该话题陈述的新的事实。
Holliday(1985)发展了这个理论,将“主位”定义为消息出发点的一个成分,也是小句关心的那个成分,是小句信息中要提到的对象。
Halliday还把语篇的主位分三种:话题主位、人际主位和语篇主位。
其中,语篇主位表达语篇的组织形式和逻辑结构,人际主位表达讲话者的态度和判断,而话题主位是表达讲话者的主题思想。
他进一步指出:直到句中第一个话题主位出现后,才能穷尽其主位意义。
当三种主位同时并存时,它们的排列顺序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话题主位。
三个主位和一个述位,表达语篇结构、说话者的态度和主题思想。
因而,从语篇组织的角度来看,主位是语篇的重要构造手段,篇章的结构就可以指主位之间的连接和衔接,语篇的主体框架可以看成是主位的序列。
国内外不少学者研究过主位推进模式,最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有以下几种(徐盛桓,1982):1.平行型:平行型又被称为主位同一型,指的是语篇中每句的主位相同,而述位不同。
2.集中型:集中型也被称为述位同一模式,即语篇中每句的主位不同,而述位相同。
3.延续型:延续型指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充当后一句的主位,这个主位又引进一个新的述位,该述位又充当下一句的主位,如此延续下去。
4.交叉型:交叉型也被称为主位述位链接型,指的是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
以上所列举的几种基本模式,由于思想表达具有复杂性,语篇的发展往往需要不止一种推进模式,而是多个模式相结合。
二、主位推进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本文以2018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第3套)阅读部分Section C的Passage 2 为例。
主位语篇分析主位与语篇分析陆彦(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2001级研广州 510275)1.引言: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的概念最早是由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 of linguists)提出的,后来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在他写的《功能语法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1994)中指出,任何句子或话语从交际功能角度出发均可分为主位和述位。
本文首先简述主位、述位,主语、主题的基本含义,然后试就一篇文章的片段进行主位分析并略对主题主位和主语加以对比。
2.主位与述位主位是小句的第一个成分,是小句表达信息的起点,即韩礼德(1994:38,37)认为的小句除主位以外的剩余部分(remainder), 即围绕主位加以叙述发展的部分,统称为述位,the Theme is the starting-point for themessage. It is the ground from which the clause is taking off. the remainder of the message, the part in which the Theme is developed,is called the Rheme。
主位述位结构中,有一点值得强调,那就是主位总是在述位前面出现,这是主位的“起点”功能所决定的。
The structure is expressed by the order — whatever is chosen as the Theme is put first.(1994:37,53)2.1 主位、主题和主语2.1.1主位和主题韩礼德(1994:52-53)的观点是,就主位和主题(topic)而言,前者的含义大于后者。
主题是一种专指句子话题的主位,仅仅标示主位概念的部分内容。
论主位结构在英语语篇分析中的运用对英语句法的传统研究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一一找出句子的主谓结构。
这种分析方法往往停滞于单句结构层面,无法阐释其与所要表达的功能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而系统功能语法是按照语篇的功能将小句划分成主位和述位,突破了传统语法中主语概念的局囿。
本文主要通过解释主语和主位划分的异同,论述主位结构在英语语篇分析中的运用。
主位语篇传统语法功能语法语法比较按照传统语法的研究方法,通常采取对主谓结构的分析来划分一个句子的结构。
系统功能语法则将小句划分为“主位”和“述位”。
“主语”和“主位”的差别在哪?两者的意义又体现在何处?本文将通过分析其各自的划分方法,探讨其异同,以及主位在语篇分析中的运用。
一、主语(subject)按照传统语法,通常使用诸如“主语”“谓语” 等概念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
一个句子的主语是必要的句子元素,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Father has given my sister these tools. (“father”决定助动词第三人称单数“has” );(2)These tools have been given to my sister by father. (“these tools”决定助动词第三人称复数“have”);(3)These tools my sister has been given by father.(“my sister”决定助动词第三人称单数“has”)这三个有着不同主语的句子居然能表达相同的含义。
这是传统语法无法阐释清楚的,甚至无法界定第三个句子结构的规范性。
而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主位”概念则弥补了传统“主语”概念的局限性。
二、主位(theme)主位-述位理论是马泰休斯(Mathesius)于1939年提出。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多方位研究。
新闻语篇的主述位分析作者:骆薇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03期[摘要]主位和述位是功能语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主要对句子层面的主位结构及其种类,以及语篇层面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了论述,并以新闻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分析为例,得出以下结论:作为叙述语篇,新闻报道倾向于以主位同一型的主位推进模式为主。
[关键词]主述位结构主位推进模式新闻报道语篇分析[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024-04一、主位和述位的论述最早提出主位和述位这组概念的是布拉格语言学派。
该派的创始人马泰修斯在1939年发表的题为“功能句子观”一文中,谈到传统文献中的心理主语时说,不如把其称为主位更为适宜。
在此文中他提出了句子的二分法,把位于句首的成分称为主位,其余部分称为述位。
主位是语法的出发点,一般表示听话人已知的信息,述位是语法的核心内容,一般表示陈述的新信息。
韩礼德继承并发展了布拉格学派的主位结构理论,从功能的角度对主位进行了界定。
简单地说,在功能语法中主位是信息的起始点,是小句的出发点,小句就是围绕主位展开的。
韩礼德认为,主位是特定结构中的一个成分,而这个特定结构能够组织小句,使其成为信息的载体,韩礼德称这个结构为主位结构。
一个主位结构由主位和述位构成,主位一旦确定,剩下的成分便是述位。
主位可以由名词词组、副词词组、介词短语以及句子等充当。
例如:(1)[Earthquakes]are a result of that process.(名词充当主位)(2)[Only since the nineteen-sixties] have scientists begun to understand that the Earth is a great,living structure.(介词短语充当主位)(3)[When the plates move,]the continents move with them.(句子充当主位)(4)[Today],we examine the process that causes earthquakes.(副词充当主位)二、主位的种类韩礼德从不同角度对主位进行了分类。
语篇分析中主位推进理论的运用摘要:通过对《五十便士的麻烦》一文进行主位分析,探讨主位推进理论的运用对篇章理解和分析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篇,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主位推进;主位推进模式;语篇分析;连贯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0-0215-01
一、主位和述位概述
较早提出主位述位概念的是布拉格学派创始人之一马泰修斯。
马泰修斯发现位于句首的成分在交际过程中充当论述的起点。
他把这类起点成分称为主位,把其他部分称为述位,并指出,”主位一般表示已知信息,述位一般表示新信息。
”
二、主位推进模式
所谓主位推进模式,是指在组句成篇的过程中,主位、述位层层推进而构成的一种模式。
朱永生、严世清对主位推进模式进行了研究,他们总结了四种基本的主位推进模式。
(一)主位同一型
各句均以第一句的主位为主位,而各句的述位则不相同,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主位展开,呈现出平行的结构模式。
(二)述位同一型
各句均以第一句的述位为述位,而各句的主位则不相同,各句
的述位都集中为第一句的述位,呈现出集中的模式。
此模式中各句主位承载不同的新信息,述位承载相同的已知信息,起强调功能作用。
(三)延续型
前一句的述位充当下一句的主位,下一句的述位又充当再下一句的主位,一直延续下去。
其特点是以旧信息带进新信息,在深化旧信息的同时又引出新信息,如此周而复始,使语篇思想表达逐步完善。
(四)交叉型
第一句的主位是第二句的述位,第二句的主位成为第三句的述位,呈现出交叉模式。
这种推进模式在语篇行文中表现为迁回式语篇模式,句与句之间主位述位交叉进行,形成严密的信息网,语义首尾呼应。
三、《五十便士的麻烦》主位分析
当我们接触一语篇时,可以按其中语句出现的先后顺序逐个切分主位和述位,然后再按同一顺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现在按文章的顺序把各句主位列出:
t1 children t2 mum or dad t3 with some children
t4 if fifty pence pieces are not exchanged for sweets t5 only very thrifty children t6 for most of them
t7 my nephew, george
t8 very few of the fifty pence pieces and pound coins t9 i t10 instead he
t11 on his way to the sweet shop t12 george
t13 he t14 a crowd of people
t15 the fire brigade t16 george
从上面16个主位可以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这篇文章是关于孩子和零花钱的问题。
从t7到t13叙述了“我”给侄子乔治五十便士零花钱,他带着这五十便士本欲买糖果而发生了意外的经历。
然后话题转向周围群众对乔治的反应和行为。
最后,总结了乔治对这起意外麻烦的态度和心情,呼应了标题和整个文章的中心情节。
接下来我们看看它的主位结构是如何演变和推进的。
t1→r1 t2→r2(=r1)
t3→r3(=r1) t4→r4(=r1)
t5(=t1)→r5 t6→r6
t7→r7 t8(=r6)→r8
t9→r9 t10(=t7)→r10
t11→r11 t12(=t7)→r12
t13(=t7)→r13(=r6) t14→r14
t15→r15 t16(=t7)→r16
由此图解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主位推进模式比较多样,常见的四种模式涉及三种,其中,述位同一型4次,主位同一型5次,
延续型1次。
现在我们还可以从主位与主位之间的关系入手,进一步探讨句与句之间的语义联系。
t5与t1之间是下义关系;
t8与r6是下义关系;
t10,t12,t13,t16与t7之间都是等值或重现关系;
r2,r3,r4与r1之间都是就“少量的零花钱”叙述的;
r6, r13都是围绕fifty pence展开的故事情节描述。
本文运用主位述位和主位推进模式的理论分析新概念《五十便士的麻烦》一文,在进行语篇分析时,运用主位推进理论能使读者从宏观上把握语篇的整体结构框架,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行文顺序,从而有效地帮助读者了解语篇内部各个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信息的分布规律,解读语篇的内在连贯性,更好地把握语篇的整体结构和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达到阅读目的。
参考文献:
[1]姚洁.主位推进理论视角下的奥巴马就职演说[j].青年文学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