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经济闭关锁国 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7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解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导致我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我国近代历史的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结合史料阐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教材,总结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
2. 阐述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了我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侧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史证素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六、教学内容:1.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1)了解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繁荣,商帮的出现;(2)掌握货币制度的变化,金银币的流通。
2. 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1)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措施,如海禁、边禁等;(2)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内外贸易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认识到当时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 使学生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认识到这一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1.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认识这一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
一、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 农业生产的提高2. 手工业的发展3. 商业贸易的繁荣4.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二、明清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的位置1. 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2. 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3. 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三、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1. 国内原因2. 国际原因四、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1. 对外贸易的限制2. 海禁政策3. 禁教政策五、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1. 国内影响2. 国际影响3. 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作用六、明清时期的农业发展1. 耕作技术的提高2. 农作物的新品种引进3. 土地制度的变革七、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发展1. 纺织业的发展2. 瓷器业的发展3. 矿业的发展八、明清时期的商业贸易发展1. 市场体系的形成2. 货币制度的变化3. 商帮的兴起九、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2.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 资本主义萌芽的限制十、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与我国历史的发展1. 鸦片战争的爆发2. 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3. 我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六、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闭关锁国政策1.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状况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瓷器、丝绸等商品的出口与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国的贸易往来2. 闭关锁国政策对海外贸易的影响限制海外贸易的原因海禁政策的实施闭关锁国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影响七、明清时期的国内经济结构变化1.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相互关系农业对经济的基础作用手工业的发展与商业的互动2. 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技术进步与生产效率的提升市场需求的变化八、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1.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专卖制度的建立2.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影响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九、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影响1. 文化交流的途径贸易往来移民与留学宗教传播2. 文化交流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传播文化观念的变化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作用1. 明清经济发展的历史评价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 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意义对国内社会经济的影响对国际关系的制约3. 反思与启示开放与封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历史经验的借鉴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难点解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我国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初步转型。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分析,探讨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及其后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认识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树立开放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闭关锁国政策背后的历史原因;(2)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2)提问:明清时期我国经济有哪些发展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讨论:闭关锁国政策是如何形成的?3. 课堂讲解:(1)讲解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2)讨论: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现代化的阻碍作用。
5. 总结提升:(1)总结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2)强调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倡导开放意识。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教材,总结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 阐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3. 谈谈你对闭关锁国政策的态度及其原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开放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的理解和掌握;2. 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的认知程度;3. 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背后历史原因的分析能力;4. 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反思和批判思维。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
2.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之前学习了古代的经济繁荣,那么大家知道明清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吗?(2)引导学生回顾古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为学习明清经济发展做铺垫。
2.知识讲解(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a.农业生产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b.手工业的繁荣:明清时期,手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纺织、陶瓷、冶金等行业。
c.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活动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区逐渐形成,市场经济初步发展。
(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a.限制对外贸易:明清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少数沿海地区的商人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
b.封锁海疆:明清政府加强海防,禁止民间私自出海,严惩私自下海者。
c.推行海禁政策:明清时期,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沿海居民私自与外国商人接触。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a.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经济,避免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b.消极影响: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3.课堂讨论a.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b.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小组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拓展: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在当今世界,我国应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5.课后作业(1)熟记教材内容,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与古代经济的联系和区别。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精选6篇)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篇1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习目标1. 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相符,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却使中国无法和他国交流,而更加落后与世界。
3.思考“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闭关锁国”政策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原产南美洲的、等高产粮食作物,自明朝传入我国,明朝还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还有、和。
2、手工业棉纺织业:丝织业:瓷器:3、商业:4、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明朝中后期,、等丝织业中,出现了,他拥有资金机器,开设厂房,他们雇机工工作,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这种“,”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政策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2、政策:禁海政策→开放政策→闭关政策清政府规定只开作为对外通商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合作探究】阅读教材119页的动脑筋题,并回答问题【当堂检测】1、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中西方文化的差异b.长期的闭关锁国c.中西方人种的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2、清朝统一中国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下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a、广州b、漳州c、宁波d、云台山3、学完中国古代史后,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了基本的了解。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成因及影响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重点】“闭关锁国”政策的成因及影响【难点】“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自学指导】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从国外引进了哪几种粮食作物并推广种植?3、手工业: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制瓷中心是哪里?哪种瓷器畅销海外?4、商业: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哪些?5、资本主义萌芽:何时何地出现机户?他们以生产什么为目的?早期的资本家及雇佣工人是指什么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哪些?2、清初40年,在海外贸易方面实行什么政策?后又规定统一经营管理贸易的机构是什么?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精讲透析【思维拓展】结合清朝的闭关政策说一说我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由。
【自我评价】掌握的很好好一般【学习心得】2019-03-30【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成因及影响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重点】“闭关锁国”政策的成因及影响【难点】“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自学指导】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从国外引进了哪几种粮食作物并推广种植?3、手工业: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制瓷中心是哪里?哪种瓷器畅销海外?4、商业: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哪些?5、资本主义萌芽:何时何地出现机户?他们以生产什么为目的?早期的资本家及雇佣工人是指什么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哪些?2、清初40年,在海外贸易方面实行什么政策?后又规定统一经营管理贸易的机构是什么?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精讲透析【思维拓展】结合清朝的闭关政策说一说我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由。
【自我评价】掌握的很好好一般【学习心得】2019-03-30【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成因及影响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重点】“闭关锁国”政策的成因及影响【难点】“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自学指导】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从国外引进了哪几种粮食作物并推广种植?3、手工业: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制瓷中心是哪里?哪种瓷器畅销海外?4、商业: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哪些?5、资本主义萌芽:何时何地出现机户?他们以生产什么为目的?早期的资本家及雇佣工人是指什么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哪些?2、清初40年,在海外贸易方面实行什么政策?后又规定统一经营管理贸易的机构是什么?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精讲透析【思维拓展】结合清朝的闭关政策说一说我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由。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设计上传: 钟良更新时间:2012-6-14 20:34:43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大家还记得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吗?(西域)知道唐朝引进了什么农作物吗?(唐朝从波斯引入胡椒,从尼泊尔引进菠菜等。
波斯枣等.宋朝从越南引入占城稻。
)问:大家吃过番薯吗?知道哪里番薯吗?那知道我们中国番薯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吗?(越南)说一说它被引进中国的经过。
(参考p115导入框,由学生讲述)问:明朝还大量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板书:1.农业:明朝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这些作物传入中国后得到明朝和清朝统治者的大力推广。
过渡:为什么统治者会大力推广这些外来作物?这些新作物的引进对明清时期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便参考以下材料,边解决问题。
小黑板出示:(1.明清时期,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及人口的增长速度。
这会带来粮食危机。
2.外来作物的引进,一方面缓解了明清时期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页促进了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而花生、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
)2.手工业:请同学们说出明清时期的手工业都有怎样的发展?(p115第二段)板书:1.棉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这样子,南北方都涌现出了一批棉纺业基地。
可是北方在用棉花纺纱织布却遇到了问题-----经常断纱,织不出高质量的棉布。
问:后来北方劳动人民想到了什么办法(半地窖式的房屋)为什么这种房屋能织出紧实细密的棉布?(因为北方比较寒冷、干燥,纺纱布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更重要的要求一定的湿度。
半地窖式的房屋既有利于保持一定的湿度,也有利于维持常温,所以可以织出好棉布。
)问:那么,明代跟清代的丝织业中心分别是哪里呢?板书:2.丝织业中心:明代苏州;清代南京我们前面学过了郑成功七下西洋,最受外国人欢迎的是丝绸跟瓷器,刚才的丝织品方面的我们已经说过了,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瓷器方面的,当时郑成功的瓷器有许多青花瓷。
问:青花瓷主要产自那个地方?(景德镇),景德镇在当时在全国的地位怎样?(全国制瓷中心)3.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青花瓷)(介绍青花瓷:青花瓷又称青花,是以钴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在施透明釉,经1300摄氏度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瓷器,被国外称为中国的“国瓷”。
如,2005年在英国伦敦拍卖的“鬼谷下山”元青花瓷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价可以买两吨黄金。
2004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明永乐青花内外底龙戏珠级棱口”受到市场追逐,以43303元高价拍出。
)回顾唐代、宋代都有哪些比较有名的瓷器?(唐:青瓷、白瓷、唐三彩;宋:哥窑冰裂纹瓷器)过渡: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很多物品在满足了自身消费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就被投入到市场中去买卖,这就使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3.商业:全国性贸易城市:北京和南京。
(引导学生看p117《皇都积胜图》(局部)(这幅图以北京城为代表展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众多商业城市的空前繁荣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一个突出表现,而商人数量增多,则是另一突出表现。
)问:明清时期哪里的商人最有名?(山西的晋商和皖南即今江西、安微的微商)过渡: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从而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使它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之下,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悄然而生。
4.出现新的经济现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讲述(表演或阅读)p117小字最后一段“施复夫妇”的故事。
问题:施复夫妇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成为大机户的原因有哪些?(自己织丝、善于经营、再投资、扩大规模、雇佣工人等。
)这在当时并不是个别现象。
这种现象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萌芽。
请看课本p117正文部分。
回答以下问题(时间3分钟):问: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明朝中期以后。
苏州、松江等地。
纺织业。
)板书:时间:明朝中期以后。
地点:苏州、松江等地。
问: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机户出钱购买原料和织机,机工出卖力气为机户干活。
)问:机工在什么地方为机户干活?(机房。
机房是进行纺织生产的场地。
)而机户就可以在家里数钞票,也就是说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实质,划起来,注明“实质”)板书:实质: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问:男耕女织本就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生活,那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带的纺织业中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1.明朝农业的发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也使江南地区剩余的务农劳动力转而专门从事棉纺织业;2.唐宋以后,江南已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来就是中国的纺织基地,有从事纺织生产的优良技艺、专门人员和销售市场。
)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工场手工业,它是从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过渡,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且从涉及的地域、行业等来看,它还只是在封建社会内“孕育”着;即使到了清代有所发展,就全国范围而言,资本主义萌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当时仍占主要地位。
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因素的出现及其长期的缓慢发展状态却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衰弱时期,它已不可能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了。
过渡:14~16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意大利、英国等也相继出现了工场手工业性质的资本主义萌芽,且发展相当迅速,这与其政府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中国政府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采取的是怎样的对策呢?请阅读课文118—119页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一目,思考并讨论第5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①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②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知道同一时期的欧洲政府最关注、热衷的是什么事情吗?③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④“闭关锁国”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问:清朝前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
“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
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
)问:那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政策呢?板书:1.原因:(划线)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战国时李悝﹑商鞅和韩非等人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
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根本原因: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固步自封、虚骄自大的浅见陋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③直接原因:当时西方地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问: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不可能。
)问:那“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板书:2.表现:第一步:(海禁)清初的40年,(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反清势力)实行最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第二步:(设关)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作出了严格的限制;第三步:(闭关)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板书:清朝闭关后唯一对外港口:广州。
统一经营管理贸易的机构:广州十三行。
问:当清政府的海禁使中国船队在东南亚海面销声匿迹时,欧洲各国政府却大力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掠夺,其中英国屡挫强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
19世纪中期,英国又将殖民侵略的矛头对准了哪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中国。
)问: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板书:3.影响: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
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滞和倒退。
比如,海禁的施行,使中国的商品失去了广阔的海外销售市场,也因此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迟缓, 19世纪末,当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却仍处在工厂手工业的时代!)②消极: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中国因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更不能及时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p119动脑筋:现请联想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辉煌,谈谈对闭关锁国的看法。
结束语:正是基于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毫无畏惧地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中。
古今对比,我们更深切的感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等封建政策、制度导致了中国各方面的落后,尤其是决定国家综合实力的经济发展的落后,所以从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历史的发展趋势看,封建专制统治已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而必须、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