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2.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3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实际问题中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
2. 新课讲解:(1)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举例说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3)引导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3. 课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讲评,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后应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3. 实际问题中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 教学方法的改进,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过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细节: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准备1. 黑板与粉笔:黑板是教师进行教学演示的重要工具,粉笔则是书写和擦除黑板上内容的主要设备。
教案: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重点讲解计算法则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
6. 拓展提高:教师出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运用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意见。
3.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4.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正、合理。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导入环节(5分钟)1. 复习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让学生回顾并巩固相关知识。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环节(10分钟)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方法。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解题心得。
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二、探索新知1、抢答六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
1、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2、自主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3、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1、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2、崇左市正在创建卫生城市,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3、引入关于垃圾的小知识。
1、采集信息:从课件上的扇形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2、处理信息:针对纸张和废金属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何列式?3、引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4、探索方法:请先观察这道算式,你能想办法把它转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怎么变成学过的知识。
5、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适当引导:为什么这么做?根据的是什么知识?同时教师板书,强调答题格式。
6、请学生进行二次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练习卡第一题的两道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7、收集学生的计算方法,引导方法择优,总结出通分的方法最简便。
1、进行快乐抢答活动;2、创卫城市,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1、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2、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如何将转变成学过的知识计算;3、汇报讨论结果;4、完成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让学生经历自己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课标提倡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知三、应用拓展四、课堂小结进行智慧大闯关:安排四个梯度的练习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8、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异分母减法 -,并完成练习卡第二题的两道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
8、引导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1、组织学生完成智慧大闯关;2、适当引导学生分析题目;3、适当进行总结、评价、鼓励。
1、引导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赠送学生关于分数的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习卡第一题,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方法择优;5、自学异分母减法,并完成相应练习;6、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的算理。
3、情感目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要先通分,后加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1、激发学习热情师:同学们,我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愿意接收挑战吗?生:“愿意”师:好,同学们都很勇敢。
老师昨天碰到小红和小明在家折纸,可是到后面他们碰到了一个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
那今天看一下我们班的同学能不能齐心协力的把这个难题解决呢?这个难题到底是什么呢?2、提出悬疑问题丫丫用了一张彩纸的1/2折了一朵花,红红用一张纸的2/3折了一朵小花?这个时候小红突然想知道总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可始终不知道怎么计算。
你能帮他们计算吗?能先列出算式吗?引入课题: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同学们自己先拿一张纸试试,可以同桌合作。
想一想总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1、自主探索算法师:同学们心里都大概有了自己的认识,那就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得数也可以运用我们刚刚开始做的纸片帮助解决,算完后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并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
2、讨论交流算法师:谁能说说是怎样解决的呢?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典型的算法:方法一:利用折纸直观的感觉算法教师说明:把数置于图形中去理解,往往事情会变得简单,这就是数形结合思想。
(板书:数形结合思想) 方法二:)(6764633221张=+=+ 1、学生代表板书。
(1/2+2/3这是未学过的)2、观察算式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
①先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 ,即: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探究过程。
2.借助画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通过分类探究,引导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会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教学重点:正确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学习单、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学的怎么样。
出示复习题,1/3+1/3= 1/5+3/5= 5/6-1/6= 3/7-1/7=生交流。
看来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大家学的不错,你知道吗?学校要进行折纸花比赛,丫丫和红红代表五年级参加了比赛,一起来看一下。
二、理解算理。
1.说说你从图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3.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丫丫和红红一共用了多少张纸?怎么列式呢?为什么用加法?4.1/4+1/2等于多少?他说的对吗?我们不着急回答,请大家拿出答题纸在第一题的图上画一画,看看1/4+1/2究竟是多少?5.学生画图。
6.学生交流。
学生在交流时质问两个问题:为什么要把1/2转化为2/4?怎么把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7.整理算理。
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把1/2和1/4合起来,同样大的圆平均分成四份中的一份儿,和平均分成两份中的一份是不能直接合起来的,它们的大小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我们要把它转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也就是把1/2转化为2/4。
也就是说,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分类探究算法,掌握算法。
(一)分母为倍数关系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来看这两个分数的分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那通分后的公分母是多少?2.当两个分母为倍数关系,通分的公分母就是这两个数中的大数。
3.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问题。
4.指明板书,并讲解。
(二)分母为互质关系的异分母分数加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之间的异同。
4.发扬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带分数与真分数的加减法。
四、教法及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结合练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通过讲解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然后通过具体例子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最后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1.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上节课的回顾,引导学生认识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区别。
2. 新知讲解1.讲解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解释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和异分母加减法运算法则。
2.通过具体计算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练习1.用练习题辅助讲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特别针对带分数与真分数加减法的情况进行练习,解决学生在这方面的难点。
4. 课堂互动1.安排小组互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讨论和检查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2.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互相配合,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课堂总结教师在课堂上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重新明确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结合讲授和练习,并通过小组互动加深了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练习环节,由于学生对于带分数与真分数加减法的搞混,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解决并加强后续的练习。
在评价方面,教师应该注意约束学生个别表现过于突出的情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团队意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2.熟练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准确计算数学题目;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及其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3.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4.通过练习题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掌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1.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学习异分母与同分母的区别。
2.介绍异分母分数的概念,解释它的定义和含义。
2. 讲解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方法1.讲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并演示计算;2.讲解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方法并演示计算。
3. 小组讨论和练习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和练习;2.给学生一些练习题,以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掌握;3.辅导学生完成练习。
4. 总结和归纳1.回顾本课时的内容;2.概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异分母分数加法标题数值1数值2结果分数分数分数分数异分母分数减法标题数值1数值2结果分数分数分数分数六、教学反思本课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定义和加减法的方法。
教师在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中,注意以生动的方式引入,使学生能够留意讲解和演示内容。
此外,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探究解题思路,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思考、合作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掌握异分母分数的运算方法。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连加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实例,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连加的计算过程。
2. 会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异分母分数连加。
教学重点:能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连加。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分数与小数的比较,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连减。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一)计算:师:我们前面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二)计算:1. 师:异分母分数怎么计算呢?2. 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红红买了一只钢笔3元,买了一支铅笔7角,问红红一共花了多少钱? 花了3+7元还是3+7角?学生:不能这样计算,单位不同,要统一成同样的单位,所以可以把7角化为0.7元,或者把3元化为30角再进行计算。
3. 师: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当单位不同时要统一成同样的单位计算,这里53是3个51单位,72表示2个71,所以不能直接相加。
4. 师:要统一单位,我们可以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加减,也就是先通分,再计算。
5. 学生汇报结果:(三)丫丫和红红一起折彩纸,丫丫用了1/2张纸,红红用了2/3张,她俩一共用了多少张?1. 师:实际上是要计算21+32的大小。
2. 学生独立思考。
3. 学生汇报结果:答:她两一共用了67张纸。
4. 师:做的很好,现在我们来看另外一个问题:红红比丫丫多用了几分之几?5. 师:这里实际上是计算32-21,在这里我们通过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减法,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四)某市实施三年“退耕还林”工程,第一年完成了计划的52,第二年完成计划的103,第三年完成计划的52。
三年共完成计划的几分之几?1. 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2. 学生汇报结果:3. 师:3年完成了计划的1011是什么意思呢?4. 师:这里指超额完成了101。
5. 师:这是一个关于异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我们同时把三个分数的分母化为同一分母统一计算,也可以分部通分计算。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2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教学。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不同分母的分数进行加减运算,掌握通分、约分等基本技能,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通分和约分的技巧,能够准确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3. 能够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通分和约分的技巧掌握。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规则。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意义和应用场景。
2. 讲解:详细讲解通分和约分的技巧,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规则。
3. 示例: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让学生跟随示例进行练习。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 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通分和约分的技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规则实际应用案例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基础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综合练习:布置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挑战练习: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挑战自己的能力。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通分和约分的技巧上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应用。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知识点。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通分和约分的技巧掌握”。
《异分母分数加减》教案 第一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会进行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经历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或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设计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72+73 85-82 109-103125+123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法则。
2.通分。
41和53 52和31 83和41 65和103 (1)学生自主通分,将结果与同学交流。
(2)说一说通分的依据、过程。
(3)求分母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及具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同学们都掌握了计算法则。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教学例题。
实物投影出示教材例题1情境图。
问题:她俩一共用了多少张纸? (1)根据题意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32 (2)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老师巡视课堂进行个别启发,引导。
①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②用2和3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计算比较简便。
(3)汇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板书。
21+32 =63+64 (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以6作公分母)=67(张) 答:他们一共用了67张纸。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红红比丫丫多用了几分之几张纸? ①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2-21 ②说一说: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通分后再相减)32-21 =64-63 =61(张) 答:红红比丫丫多用了61张纸。
三、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下列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板演。
1.填空。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每小组准备两个圆片或两个长方形纸片,一把剪刀,3支彩笔。
教学过程:一、 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一) 课件出示口算: 师:谁来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分母不变,就是分数的什么没变呢?(二) 课件出示: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师:通分时,我们要找分母的什么做公分母呢?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还是不错的,希望本节课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好吗? 2 3 2 1 和 12 8 3 5 和 3 2 10 5 和 =+8183=-7275(设计意图:通过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和通分的复习,为学习本节课的新知打好基础。
)二、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一) 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学校这两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体育艺术“21”活动(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师:老师也对一些活动的项目进行了调查,同学们请看。
1课件出示:我校参加啦啦操的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 ,参加武术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参加啦啦操和武术操的同学共占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2学生齐读题目,找数学信息,列出算式。
板书: 师:观察这个算式的分母,跟我们以前学的分数加法有何不同?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从学生熟悉的体育活动出发,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 探究异分母分数的的加法师: 到底等于多少呢?请你在小组中探究一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教材地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在同分母分数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的学习,启下是和同分母分数一起为分数混合运算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通分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思维特点:学生己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运用通分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理解算理。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同分母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强调计数单位以及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
师: 通过画圆折纸表示出3/4和1/4并比较大小,复习分数单位。
师: 3/4+1/4=?(合并3/4和1/4的阴影部分结果等于4/4也就是1,强调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
)3/4-1/4=?(利用直观演示结果等于2/4 强调分数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1/2 )【引导学生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二、探索新知1.顺势迁移师: 3/4+1/2=?(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员之间互换交流算法,最后派代表汇报算法。
)生1:利用分数化为小数进行计算,3/4+1/2化为0.75+0.5=1.25师: 0.75中的7为何和0.5中的5相加?生1:因为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生2:我知道了,小数里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
分数也是如此,相同的分数单位才能相加!师:真棒!3/4和1/2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生:3/4的分数单位是1/4,1/2的分数单位是1/2。
课题:异分母分数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实例,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 会进行异分母分数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能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进行异分母分数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连加,我们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加减运算。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一)计算:(二)妈妈从超市买回苹果、香蕉和梨三种水果,苹果占51,香蕉占32,梨占几分之几呢?1. 师:这三种水果的总数可以用1来表示,现在请大家计算下梨占几分之几呢?2. 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3. 学生汇报结果:4. 师:梨占的量等于整体1减去苹果和香蕉占的量,可以先减去苹果占的量,再减去香蕉占的量;也可以用整体1直接减去香蕉和苹果总共占的量。
(三)冷饮店有可乐、杏仁露和苹果醋三种饮料。
可乐占三种饮料的31。
杏仁露占三种饮料的52,苹果醋占这三种饮料的几分之几呢?1. 师:我们可以设这三种饮料的总体为1,那么苹果醋占的量怎么计算呢?2. 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3. 学生汇报答案:(1)用整体1减去可乐占的量,再减去杏仁露占的量。
(2)用整体1减去可乐和杏仁露总共占的量。
4. 师:在这个问题中涉及到异分母分数的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我们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再计算。
5. 师:对于异分母分数的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一样,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
(四)计算1. 师:在计算有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对于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可以通过统一通分,也可以分步通分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三、试一试(一)计算:(二)甲、乙、丙一起完了一项工程,甲完成了31,乙完成了41,丙完成了多少呢?四、课后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4.3 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异分母分数的通分方法。
2.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原理,能够使用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3.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类似问题中找到规律,从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异分母分数的通分方法,通分后相加或相减。
2.混合数与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1.混合数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处理复杂问题时的解题思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课前,出示两份不同分母的分数,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它们加在一起。
2.引导学生讨论,在将两数相加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找出通分的方法。
2. 学习重点1.教师板书异分母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讲解异分母分数的通分方法。
3.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原理。
3. 学习难点1.怎样处理混合数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让学生从实例中找出思路,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4. 练习1.教师布置一道课堂练习题。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拓展1.针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1.让学生自行总结本课重点难点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和概念上的纠正和补充。
四、教学效果评估1.通过上课布置的作业,检查学生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2.考试前进行调研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建议1.整个教学过程应注意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2.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的地方,可以通过练习以及实例的引导来强化练习和思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设计说明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相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而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得更普遍。
因此,它是分数加减法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整册教材的学习重点。
本小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了只有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学生自主尝试体验教学。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比大小等相关知识,这些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
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过程,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异分母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因此要先通分。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先通分,再加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即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要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力图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开放教学全过程,以两道例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建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发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
1.同学们,我们为了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旧知识。
2.通分:出示通分的习题,指明学生回答。
这些题大家会做吗?这是我们什么时候学的什么内容?同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呢?二、探究新知。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又该如何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揭题并板书)1.教学例1异分母分数加法:(1)出示。
(2)这道题怎样计算呢?能不能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那样直接计算呢?为什么?(3)问题就在这了,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就没办法计算,我们能不能开动脑筋想想办法,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把这道题算出来呢?同学们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后桌同学说说。
小学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
(1)2
1
+3
2
〔2〕32—2
1
=
6
3+
6
4
=64-
6
3
=67〔张〕=6
1
〔张〕
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为什么要化成同分母分数?这里,我先让学生猜想1/2+1/4=?,然后,通过这纸验证,学生通过折纸发现:同样大小的两张纸,1/2局部就相当于1/4,所以
1/2+1/4 =3/4 。
也就是1/2+1/4 只有分母一样即他们分的份数一样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接着,我又出现1/2+1/3 让学生再次折纸探究。
最后,从探究过程中,归纳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学生经历这样的探索与感悟,对算理的理解十分深刻。
当然,由于课前对学生操作能力估计缺乏,加之在教学中本人对一些教学细节处理欠妥,这里花费了太多时间,这需要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改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和计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一、一分钟口算冲关二、教学新课1、导入新知1(1)出示:学校占地面积示意图:生:绿化占地和教学楼占地的面积一共是几分之几?绿化占地和其他占地的面积一共是几分之几?绿化占地比教学楼占地的面积多几分之几?其他占地比教学楼占地的面积少几分之几?你能根据这些问题列出算式吗?生:1/2+2/51/2+1/101/2-2/52/5-1/10(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征,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探究新知(1)先解决第一个问题:1/2+2/521/2+2/5=3/7对吗?能分子分母直接相加吗?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2)用你已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画一画找到答案,再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展示:学生通过比较,第三种方法最好,最通用(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想用第三种方法来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目,得先会运用以前的哪些基础?讨论:1.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2.每类知识的具体解题方法又是什么呢?生:需要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小公倍数短除法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约分等知识,由学生进行讲解复习(4)找学生充当小老师上台讲解1/2-2/5(5)总结方法:34 (6)学生自主完成剩余两个算式,并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011015)(=- 2161) (=+ 4176) (=- 2、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1211) () () ()(=+,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想想还有其他的结果吗?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运用转化的思想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利用本节课知识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连加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实例,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连加的计算过程。
2. 会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异分母分数连加。
教学重点:
能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连加。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分数与小数的比较,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连减。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一)计算:
师:我们前面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二)计算:
1. 师:异分母分数怎么计算呢?
2. 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红红买了一只钢笔3元,买了一支铅笔7角,问红红一共花了多少钱? 花了3+7元还是3+7角?
学生:不能这样计算,单位不同,要统一成同样的单位,所以可以把7角化为0.7元,或者把3元化为30角再进行计算。
3. 师: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当单位不同时要统一成同样的单位计算,这里
3/5是3个1/5单位,2/7表示2个1/7,所以不能直接相加。
4. 师:要统一单位,我们可以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加减,也就是先通分,再计算。
5. 学生汇报结果:
(三)丫丫和红红一起折彩纸,丫丫用了1/2张纸,红红用了2/3张,她俩一共用了多少张?
1. 师:实际上是要计算1/2+2/3的大小。
2. 学生独立思考。
3. 学生汇报结果:
答:她两一共用了7/6张纸。
4. 师:做的很好,现在我们来看另外一个问题:红红比丫丫多用了几分之几?
5. 师:这里实际上是计算2/3-1/2,在这里我们通过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减法,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四)某市实施三年“退耕还林”工程,第一年完成了计划的2/5,第二年完成计划的3/10,第三年完成计划的2/5。
三年共完成计划的几分之几?
1. 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2. 学生汇报结果:
3. 师:3年完成了计划的11/10是什么意思呢?
4. 师:这里指超额完成了1/10。
5. 师:这是一个关于异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我们同时把三个分数的分母化为同一分母统一计算,也可以分部通分计算。
三、试一试
(一)计算:
(二)一条公路,第一个月铺了全程的1/5,第二个月铺了全程的2/9,第三个月铺了全程的4/27,求这三个月一共铺了多少?
四、课后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而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首先,让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数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分数组成加法算式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已有经验,并让学生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另一组分数加法的特点,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
在教学时,重点突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
让学生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不足: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
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
如:在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后,可让学生猜一猜异分母分数加法可以怎样计算,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由于学完通分这个知识已有一段时间了,有部分学生已经遗忘了,不知怎样进行通分,另外在通分时,老师应强调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这样计算时会比较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