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民族小学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至四课的生字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1. 坪(草坪) 组词:草坪、停机坪2. 坝(堤坝) 组词:大坝、土坝3. 戴(佩戴) 组词:穿戴、佩戴4. 招(招手) 组词:招呼、招手5. 蝴(蝴蝶) 组词:蝴蝶、蝴蝶结6. 蝶(蝴蝶) 组词:蝴蝶、彩蝶7. 孔(孔洞) 组词:孔隙、气孔8. 雀(麻雀) 组词:孔雀、雀跃9. 舞(跳舞) 组词:舞蹈、舞台10. 铜(铜钟) 组词:铜器、铜钱第2课《金色的草地》1. 蒲(蒲公英) 组词:蒲扇、蒲草2. 英(英俊) 组词:英才、英俊3. 盛(盛开) 组词:茂盛、盛开4. 耍(玩耍) 组词:玩耍、杂耍5. 而(而且) 组词:然而、而且6. 此(从此) 组词:此时、此外7. 刻(立刻) 组词:时刻、即刻8. 察(观察) 组词:观察、察觉9. 拢(合拢) 组词:合拢、聚拢10. 集(集合) 组词:聚集、集体第3课《爬天都峰》1. 都(首都) 组词:都市、都城2. 峰(山峰) 组词:峰顶、顶峰3. 挂(挂住) 组词:悬挂、挂住4. 角(山角) 组词:角落、尖角5. 链(铁链) 组词:链条、铁链6. 攀(攀登) 组词:攀爬、攀岩7. 似(似乎) 组词:似乎、相似8. 苍(苍白) 组词:苍老、苍白9. 仰(仰望) 组词:仰视、仰望10. 咱(咱们) 组词:咱们、有咱第4课《槐乡的孩子》1. 晨(早晨) 组词:晨光、清晨2. 饿(饥饿) 组词:饥饿、饿狼3. 柴(柴火) 组词:柴火、柴门4. 粉(粉色) 组词:粉丝、粉红5. 末(周末) 组词:周末、末尾6. 粒(米粒) 组词:颗粒、米粒7. 劳动(劳动者) 组词:劳动节、勤劳8. 午(中午) 组词:上午、下午。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材分析:《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课第一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学情分析: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教学策略: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
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
比如,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
“傣”读dǎi,不要读成tǎi;“昌”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āng;有些字的笔画较多,比如,“戴、舞”,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全文。
教学中可以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为线索,并将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初读课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能尽快地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并在理解课文的开始阶段,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抓民族小学的特点上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原文及教案“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锻炼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自学生字词,试读课文。
3、指导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师谈话导入。
轻声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补充资料。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