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24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一:为政以德复习目标:(1)背诵并理解重要语录。
(2)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深刻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贫富”的含义。
一、重要语录摘抄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要思想陈述(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
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
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为政以德知识点总结一、为政以德的基本含义1.1 定义为政以德,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强调政治领袖应该以德行来治理国家,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行为规范来影响和引导人民。
在现代社会,为政以德也可以理解为政府在治理国家时应该注重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以德来服人,提升政府的合法性和治理效果。
1.2 特点为政以德的特点主要包括: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强调政治领袖应该做一个有德之君;通过德行来影响和引导人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提升政府的合法性和治理效果,增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1.3 意义为政以德的意义在于,能够提升政府的合法性和治理效果,增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方式和手段,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繁荣稳定。
二、为政以德的思想渊源2.1 古代儒学思想为政以德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仁政、德治,认为政治领袖应该以德行来治理国家,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行为规范来影响和引导人民,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
2.2 哲学思想为政以德也有着深厚的哲学渊源,哲学家们认为德行是人生的根本,政治领袖应该以德行来治理国家,以诚信和正义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3 社会治理理论在现代社会治理理论中,为政以德也被广泛提及,认为政府在治理国家时应该注重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以德来服人,提升政府的合法性和治理效果。
三、为政以德的现实意义3.1 提升政府的合法性为政以德能够提升政府的合法性,因为政治领袖以德行来治理国家,是符合人民的期待和意愿的,能够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3.2 增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通过为政以德,政府能够增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因为政治领袖以德行来治理国家,能够引领人民向善向上,培育社会和谐稳定的氛围。
3.3 实现国家繁荣稳定为政以德有助于实现国家繁荣稳定,因为政治领袖以德行来治理国家,能够提升国家的治理效果,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推动国家向前发展。
四、为政以德在中国的实践4.1 历史经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为政以德的传统,历代帝王都重视德行和仁政,如孝文帝、文宣帝等,都以德治国,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第一课“为政以德”知识点整理第一课 “为政以德”知识点整理基本要求1、背诵篇章:2.1、2.3、13.6章和1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重点掌握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
3、理解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共、道、齐等。
4、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譬.如( ) 冉.有( ) 千乘.之国( ) 颛臾..( )( ) 社稷.( ) 虎兕.( ) 柙.( ) 椟.( ) 近于费.( ) 盍. ( ) 偃. ( ) 南宫适.( ) 羿.( ) 奡.( ) 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通 ,释作 。
2、道之以政……道之以德: 通 ,释作 。
3、道千乘之国: 通 ,释作 。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 活用方式 解释 活用方式 解释1、富.之:2、足.食,足.兵 3、则修文德以来.之 4、既来之,则安.之 5、如杀无道.. 6、以杀有道.. 7、君子之德风. 8、小人之德草. 9、举善.而教不能 四、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1、为2、政为.政以德、子为.政为政.以德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道之以政.何以伐为. 3、足后世必比为.子孙忧足.食,足.兵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年饥,用不足.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百姓足.,君孰与不足.4、必5、相必.不得已而去则将焉用彼相.矣后世必.为子孙忧今由与求也相.夫子6、是7、过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是过.与是.社稷之臣也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是谁之过.与五、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句中与现代意义有区别的字词,并解释)1、民免而无耻: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4、既来之,则安之:六、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1、为政以德:,译:2、道之以政:,译:3、齐之以刑:,译:4、使民以时:,译:5、临之以庄:,译:6、既富矣,又何加焉:,译:7、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译:8、无乃尔是过与:,译:七、固定句式(翻译下列固定句式的意思)尔是过与.?1、无乃..伐为.?2、何以..3、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八、其他重点字词(解释)1、齐.之以刑2、有耻且格.3、子适.卫4、冉有仆.5、敬.事而信6、节用.而爱人7、使.民以时 8、是社稷之臣也..10、丘也闻有国.有家.者9、陈.力就列..11、非吾徒.也 12、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3、年.饥,用不足 14、草上.之风,必偃.而有天下15、使民敬、忠以劝. 16、禹、稷躬稼..九、背诵自测1、子曰:“为政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