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教研室
- 格式:doc
- 大小:208.00 KB
- 文档页数:30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教学部门科级机构及教研室设置表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独立科研机构表表10—10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表表10—11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领先学科、重点学科表
表10—12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重点学科(专业)表
1956~1965年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医学专业入学和毕业生表
注:1.1960年医学专业招预科班93人,以后并入本科。
2.护校(护训班)学生未列入。
1966~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医学专业入学和毕业生表
1977~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医学专业入学和毕业生表
注:各种计划外大专班、进修班未统计在内。
1996~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本科专科生入学和毕业表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表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及学生人数表。
全国五大药学院系简介(四)——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作为一个专门性的学校,其所有专业都和药学有关,在此只介绍他的药学院:药学院是沈阳药科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二级教学管理机构,从1932年10月起即开始招收调剂班学员;1940年将调剂班改为药科班;1948年成立药学专科;1949年将药剂专科改为药剂系; 1958年正式更名为药学系;2001年4月,在原有药学系的基础上,并入了物理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仪器测试中心、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室,正式组建药学院。
药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49人,下设三个系——药剂系、药分系和药理系,共15个教研室,其中,药剂系包括5个教研室——药剂Ⅰ室、药剂Ⅱ室、药剂Ⅲ室、物理化学教研室、药剂实验室;药理系包括5个教研室——药理教研室、生理教研室、机能实验室、GLP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药分系包括5个教研室——药物分析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室、分析化学中心实验室和仪器测试中心。
经过顾学裘等老一代药学专家的数十年的辛勤建设和发展,我院如今已成为基础坚实、实力雄厚、居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药学院,在药物制剂的理论与实践、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及新药安全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各类课程均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荟萃着众多的药学专家、教授和学者,老中青人才济济,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研究方向十分广泛。
药学院现有教授27人,副教授33人,高级工程师11人,硕士生导师33人,博士生导师17人。
教师中获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43人,占教师总数的77.6 %,现正攻读博士学位26人。
学院有30余人分别担任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评委、卫生部医药科学委员会药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际和国内学术团体的领导以及国际性、全国性期刊杂志的正副主编或编委,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分析化学研究岗位职责分析化学研究岗位的职责主要是针对样品或化学物质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开发等工作,一般需要掌握各类分析仪器的使用、数据处理、实验室维护等知识。
下面是一个的分析化学研究岗位职责分析:分析化学研究岗位职责分析化学研究岗位的职责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 用分析方法确定样品中化合物的含量及种类这是分析化学最基本的职责。
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处理分析数据、分析原始数据并生成报告等。
2. 维护实验室分析化学研究工作需要使用各种分析仪器以及试剂,因此需要对实验室进行维护和管理。
例如,保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妥善保存有毒有害试剂,及时维护分析仪器等。
3. 设计实验分析化学研究岗位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在实验设计方面有时需要从头开始构思和设计实验,以达到精准的分析结果和高质量的数据。
4. 理解和处理分析数据分析化学研究岗位需要掌握化学数据分析方法,对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学方法,例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5. 报告编写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是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可以根据实验部门的要求,调整形式并准备相关的图表。
6. 研究新分析方法和应用分析化学研究人员需要跟踪分析化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并研究新分析方法和技术。
还需要了解不同样品类型及其相关的化学物质,以开发新的应用和测试新的样品。
总体而言,分析化学研究职位要求掌握分析仪器操作技能、化学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等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教案2013~2014学年课程名称分析化学院(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研室(实验室) 化学系授课班级主讲教师职称副教授使用教材华中师大等编《分析化学(上册)》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制教案(首页)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分析化学的任务分析化学是研究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化学组成及测定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定性分析的任务:就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
定量分析的任务:就是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2.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化学本身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
化学上的基本定律都是依靠大量的分析实验数据才得以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而其它各门学科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分析化学的发展。
分析化学对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化学在高等学校理、工、农、医、师范各有关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课。
三、定量分析的方法1.按对象分2.按操作方法分类3.按试样用量分类4.根据被测组分含量分类5.其它专有名词四、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一)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二)当前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定性分析教学内容:§2-1 概述一、定性分析的任务和方法1.任务:鉴定物质中所含有的组分。
2.方法⑴干法:指分析反应在固体之间进行。
⑵湿法:指分析反应在溶液之间进行。
(主要学习湿法分析)二、定性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共5点三、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1.鉴定方法的灵敏度鉴定反应的灵敏度常用“最低浓度”和“检出限量”来表示。
⑴最低浓度⑵检出限量⑶检出限量和最低浓度之间的关系2.鉴定反应的选择性四、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空白试验:用配制试液用的蒸馏水代替试液,用同样的方法和条件重做试验进行鉴定,就叫做空白试验。
对照试验:用已知溶液代替试液,用同样方法进行鉴定,就叫做对照试验。
2024年化工技术教研室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化工技术教研室是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技术教研部门,负责开设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承担学生的实验实践和科研项目。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工作1.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项目。
结合行业前沿和专业需求,更新相关实验内容,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和质量。
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制定更严格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指导,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提供更多实际工程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4.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研讨和实践,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科研项目1.积极参与行业合作科研项目。
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争取参与行业重大科研项目,提高教研室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2.开展应用研究项目。
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开展应用研究项目,探索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3.推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组织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四、教师培养和职称晋升1.建立教师培训计划。
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包括教学方法、科研技能、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
2.推进教师职称评定工作。
通过定期组织职称评定工作,激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
五、教研室建设1.改善实验室设施条件。
针对实验室设备和设施的不足,提出改善措施,争取经费支持,提高实验室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和培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研室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3.开展学生实践基地建设。
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训环境。
六、其他事项1.加强与校内外合作交流。
积极参与学校和学科组织的活动,加强与其他学院和教研室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发展。
厦大化院分析化学中期答辩一、历史沿革厦门大学自1921年建校之后,曾在不同时期先后开设过一些与分析化学有关的课程,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有机分析》、《矿物分析》、《工业分析》和《仪器分析》等。
1952年,时任化学系系主任的著名分析化学家陈国珍教授开设了分析化学学科,成立了分析化学教研室,确立了仪器分析专业方向,成为中国高校最早的分析化学专业之一。
到20世纪50、60年代,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分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电化学分析、色谱和分离分析等多个实验室。
仪器设备和科研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仪器分析专业基地,既能进行理论研究,又能开发分析仪器。
已成为我国分析化学领域一支基础好、实力强、成果多的新生力量。
其分子和原子光谱分析的现代水平处于国内前列,电化学分析也处于较高水平。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分析化学学科的科研人员在陈国珍先生的倡议和指导下,紧密结合各分支学科的科研工作开始了《海水分析化学》一书的编写。
在此书中,逐一介绍各种常量元素和营养盐在海水中的含量、形态及其在海洋学上的意义,对文献中所载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综述评论,推荐出2至3种较好的方法并进行验证实验,最后列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此书于196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海水分析书籍中进行验证实验以供读者参考,这在国内外尚属创举。
此书的出版对我国海洋化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979年,分析化学学科的大部分科研人员又参加了仍由陈国珍先生任主编的《海水痕量元素分析》一书的编写工作。
此书的体例大致与《海水分析化学》相同,可谓该书的续篇。
书中列述海水中25种痕量元素的分析方法,还介绍了五项多元素联合测定的方法。
此书于1983年完成,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对我国海洋化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978年,由杨孙楷等研制的“75-3A型快速极谱议”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0年,由张荣坤等研制的“Sy -1型溶解氧测定仪” 获国家科技发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