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评级管理实施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7
设备评级管理办法规定一、引言设备评级是在多个设备之间加以区分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基于设备的技术特性、质量、性能等因素,通过一个系统化的评估方法,逐步给出一个合适的评级结果。
设备评级的目的在于方便用户或者消费者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并且简化与设备有关的交易流程。
本篇文档将讨论设备评级管理办法的规定,详细说明设备评级的流程和方法,并介绍评级结果的标准和标记。
二、设备评级流程一项有效的设备评级需要一个可靠的评估流程,下面是一个基本的流程框架:1.确定评级目的:明确设备评级的目标和范围。
例如,是为了方便用户比较同类产品,还是为了指导订购决策?2.确定评估标准:根据评级目的,制定适当的评估标准和指标,这些标准和指标应该基于设备的使用场景、技术特性、质量、性能等因素,并尽量规范化、量化化。
3.收集数据:采集与评估标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目的是对设备的各个方面进行测量和比较。
通常,数据可以从官方文档、实验数据、用户评价和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的数据等渠道获取。
4.进行评估:结合评估标准和收集的数据对设备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给出成绩或分数。
5.制定标准:将评估结果转化为可行的评级标准。
用可视化的方式表示不同配额的评级。
例如,将得分100分的设备标记为“A+”,90-99分的设备标记为“A”,80-89分的设备标记为“B+”,以此类推。
6.公开评级结果:将评级结果公开,让用户或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的优劣。
三、设备评级标准设备评级标准应该基于设备的使用场景、技术特性、质量和性能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考虑的标准和指标:1. 产品特性•设备大小和重量•设备的电源类型,比如蓄电池或助推器•支持的操作系统•运行软件的性能•设备的连接性,如Wi-Fi,蓝牙等2. 设备功能•设备是否配备相应的保护功能•设备可靠性和耐用性•设备所提供的通信接口,如LAN,USB,CAN等•设备的安全性3. 设备质量•设备外部材质和质量•设备内部材质和组件的品质•设计的一致性和重现性•设备的故障率和寿命4. 设备性能•设备的处理器速度和内存容量•设备的图形和声音表现•设备的定位和导航能力•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和数据处理速度四、评级标记为了让用户或消费者更方便地了解一个设备的评级结果,在设备上贴上相应的标记非常重要。
设备等级评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设备等级评估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等级评估的质量和效益,加强设备等级评估管理,保障设备等级评估工作的公正、公开、科学和规范进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对单位设备等级评估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评级依据、评定程序、评审机构、评审人员、评审程序等内容。
第三条设备等级评估是指对单位设备进行评定、分级的一项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确定设备的质量、性能、使用寿命等方面的等级,并据此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设备等级评估应遵循公平、公正、科学、客观、独立的原则,实现设备等级评估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设备等级评估应当充分尊重单位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确保设备等级评估工作的公开和透明。
第六条进行设备等级评估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保证设备等级评估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七条设备等级评估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高效的原则,不断完善设备等级评估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等级评估管理水平。
第二章设备等级评估的依据第八条设备等级评估的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设备的技术规格;(二)设备的技术性能;(三)设备的制造工艺;(四)设备的使用寿命;(五)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六)设备的安全性能;(七)设备的环保性能;(八)其他相关信息。
第九条设备等级评估的依据应当充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要求,保证设备等级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十条进行设备等级评估的单位应当根据评估的具体目的和需求,确定设备等级评估的依据和要求,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第三章设备等级评估的程序第十一条设备等级评估的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一)设备等级评估的申请;(二)设备等级评估的受理;(三)设备等级评估的审查;(四)设备等级评估的作业;(五)设备等级评估的报告;(六)设备等级评估的登记与备案。
第十二条设备等级评估的申请应当由设备的所有者或经营者提出,递交相关资料和申请表格,经评审机构审核后方可受理。
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电站主要设备的评级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提高电站的生产效益。
本制度适用于电站内所有主要设备的评级管理工作。
二、设备评级分类1. 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和贡献度,将设备分为A、B、C、D四个等级。
2. A级设备:对电站连续、稳定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电站的生产效益。
3. B级设备:对电站正常运行有一定的影响,但故障不会严重影响电站的生产效益。
4. C级设备:对电站运行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在发生故障时较快地进行修复。
5. D级设备:对电站运行影响不大,故障修复可以延迟或不进行。
三、设备评级原则1. 依据设备的运行重要性和贡献程度进行评级,并按照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评级标准。
2. 评级工作要根据设备性能、技术状况、维护保养历史、故障频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 设备的评级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评级结果应经过电站管理层的审核和批准。
四、设备评级管理流程1. 设备评级计划制定:电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设备评级计划,明确评级的范围、时间和人员等相关要求。
2. 评级数据收集:收集和整理设备相关的性能、技术状况、维修记录等数据,并进行分类和归档。
3. 评级标准制定:根据电站实际情况,结合设备的性能要求和维护保养要求,制定评级标准。
4. 设备评级评估:根据评级标准,对设备进行评估,得出设备的评级结果。
5. 评级结果审核:评估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确保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评级结果批准:评估结果由电站管理层进行批准,作为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7. 评级结果通报和落实:评估结果通报给设备管理人员,并根据评级结果制定相应的设备维护保养方案,确保设备状态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8. 定期评估和修订:定期对设备的评级结果进行评估和修订,及时反映设备的状态变化,调整管理工作。
五、设备评级管理要求1. 设备评级结果应作为设备维护保养、故障处理、备件管理等工作的依据,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机具设备管理制度实施细则一、目的和背景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机具设备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背景是根据公司现有机具设备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提升设备维护保养的效果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机具设备的管理,包括生产设备、实验设备、办公设备等。
三、责任和权限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和监督机具设备的购置、验收、登记、调拨、维修、报废等工作。
2. 各部门负责相应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管理,并配合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
3.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包括设备的保养、维修、清洁、安全等。
4. 设备维修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
四、设备的购置1. 设备的购置需提出书面申请,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和使用的必要原因。
2. 设备的采购需进行招标或询价,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评标和采购。
3. 购置的设备需进行验收,验收标准由设备管理部门制定,并与供应商进行确认。
五、设备的登记和管理1. 购置的设备需进行登记并在设备台账上记录设备的重要信息,包括设备编号、型号、规格、购置日期、厂家、供应商、资产状态等。
2. 设备的使用部门需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
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的分类管理,制定设备使用计划,并确保设备的有效利用和调配。
六、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 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由设备管理员负责,需建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维护保养。
2. 设备维护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试、校准等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3. 设备管理员需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进行记录,并汇总上报设备管理部门。
七、设备的维修和报废1. 设备的维修工作需由设备维修人员负责,对设备发生的故障进行维修,及时解决设备故障。
2. 对于无法修复或维修费用过高的设备,需报废处理。
报废的设备需由设备管理部门审批,并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理。
设备设施评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设备设施评级管理,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和管理效率,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转,满足工作需要,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评级管理1.设备设施评级的依据(1)设备设施的性能指标:包括设备设施的技术参数、使用状态、性能表现等方面的指标。
(2)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包括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记录、保养周期、保养费用等方面的情况。
(3)设备设施的使用频率:包括设备设施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长、使用范围等方面的情况。
2.评级管理流程(1)设备设施评级申请:用户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设备设施评级申请。
(2)设备设施评级审核: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设施的性能指标、维护保养情况、使用频率等进行审核,确定评级标准。
(3)设备设施评级结果: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审核结果,对设备设施进行评级,并通知用户。
(4)设备设施评级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设施评级进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进行整改或淘汰。
3.评级标准(1)设备设施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为优秀设备设施,B级为良好设备设施,C级为一般设备设施,D级为较差设备设施。
(2)评级标准包括设备设施的技术指标、维护保养情况、使用频率等方面的指标。
4.评级管理周期设备设施每年进行一次评级管理,评级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三、管理责任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全公司设施设备的评级管理工作,对各部门设施设备的评级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3.用户应按照规定使用设施设备,做好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
四、附则1.本管理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以上为设备设施评级管理制度,望各部门认真执行,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管理效率。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淮阴电厂管理制度HNH-ZD08-SB02 C/1 设备评级管理规定2010-09-09修订2010-09-13实施华能淮阴电厂发布设备评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设备管理,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按照部颁“发电厂检修规程”中规定的技术标准,对发供电主、辅设备定期进行检查、鉴定和评级,以促进管好、用好、修好设备,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安全经济多发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华能淮阴电厂(以下简称“电厂”)生产设备评级管理的职能、管理内容与方法。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华能淮阴电厂主设备、重要辅助设备和其它设备的的评级管理工作。
第四条设备评级应贯彻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设备主人点检员的作用,既要听取汇报,又要现场察出。
评级时应从实际出发,以运行考验为主要依据,全面反映设备的技术状况。
第五条主要设备评级时应以设备本身的技术状况及运行考验为主,其辅助设备技术状况和运行情况良好,能保证主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和出力。
个别仪表或自动装置的准确度或可靠性较差,可以不作为三类设备的条件。
第六条对设备制造上存在的某些关键问题,国内尚无解决办法时,只要不限制出力,能安全运行的,可以不评为三类设备。
第七条在提高设备完好率的工作中,必须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分清层次,分轻重缓急,对重大缺陷和隐患要有计划重点的列入检修或更改工程。
第二章设备评级的范围和职责分工第八条主要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的评级由生产厂长主持。
策划部、检修部、运行部、燃料部及有关部门可靠性专职、九项监督专职参加。
检修部各专业点检应根据主要设备评级参考标准(附录二)进行预评,评定情况应输入本企业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填好相关主设备评级网络管理系统设备评级表栏目,评级时,应汇报设备状况及预评意见,对二、三类设备提出升级意见,列入检修或更改工程项目,然后由策划部各专业专工或缺陷专职、九项监督复评确定等级。
“江山犹故物,百变生清光”——施闰章的山水诗浅论【内容摘要】施闰章以气格清峻、韵味悠长的诗歌风格在清初诗坛独占风骚,他的诗歌成就与诗史地位被诸多论家所确认,王士祯认为“康熙已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者,陈文述等人则认为国朝诗人,施闰章堪为第一。
施闰章的山水诗体制庞大,内涵丰富,根据诗人的宦游踪迹,他的山水诗主要由京师、湘桂粤赣、鲁豫、江浙皖闽等四大板块构成。
通过施闰章无南无北的山水诗简析,我们即可洞见“宣城体”或“闰章体”的创作风格,平和冲澹、幽深绵远,工笔勾勒加大气渲染,使所历山水形神兼备,韵味如丝,且绵绵不绝。
诸多学者论“宣城体”特点时基本有主学、有物、醇厚的观点,但考察施闰章的大部分诗作,尤其山水诗作却无书卷气,虽然身处“孤村百战后,存亡双眼泪”的万象凋敝时代,可他把悲悯苍生、感叹时艰,意欲为民请命的儒者情怀寄寓到那些写实的诗篇中传达出来,而将一颗感受自然之美的敏锐诗心沉浸到自然山水里,让诗魂飘飏游荡在无挂无碍的自由境界,由之创造了清初山水诗别开生面的新格局。
如果单以山水诗意境营造而论,即使力倡神韵的王士祯未必是施闰章的敌手。
【关键词】施闰章山水诗内涵概览艺术简析【作者简介】时志明(1958——),甘肃天水人。
苏州职业大学教授,文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明清诗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清初诗坛风卷云舒,名家荟萃,大家迭起,不同心态、不同风度的诗人交相唱和,遂推动了顺康间诗界新格局的形成。
随大清一统江山的渐次稳固,尤其康熙朝大国气象的出现,诗文化也相应调适到与现统治者需要的审美焦点上。
王士祯倡“神韵”而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力的歌手,围绕这股冲澹圆融、蕴藉和谐的诗坛旋律,众多优秀诗人脱颖而出,思欲奋翮远翔,以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和诗界名望,施闰章就是在这个大潮涌动的诗史长河里踏浪而来的弄潮者。
本文选取施闰章的山水诗为论述基点,旨在通过这个特殊诗体来观照施闰章在清初诗坛被论家拔为第一的诗史地位和其“神骨俱清,气息穆静”的“宣城体”的风格特征。
设备评级管理办法2019年6月27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设备管理,及时掌握和分析设备技术状况,通过设备评级工作,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和鉴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水电站设备的评级工作。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第三条生产与安全环保监察部(一)是设备评级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设备评级的组织、检查、认定、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考核工作。
(二)负责审核设备升级计划,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上报。
(三)负责每年三月、九月份进行设备评级工作。
第四条各生产车间(一)负责配合进行所管辖范围内设备、设施的评级、资料收集上报工作。
(二)提出设备、设施升级计划,报生产与安全环保监察部审核。
第三章设备评级要求第五条设备评级是技术管理方面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每个设备应结合职责分工落实到人,设备专责人应经常了解管辖设备的技术状况,不断进行维护和检修,并结合安全大检查、等级检修、更新改造及各项季节性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鉴定和评级,并提出设备升级方案,力争消灭三类设备,减少二类设备,提高一类设备。
第六条主要发供电设备和水工建筑物每年进行二次评级工作,主设备及水工建筑物评定结果应报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上报。
第七条遇特殊情况(如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建筑物发生严重异常和重大缺陷),须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单位进行鉴定、重新评级。
第八条新设备在投运前,公司生产与安全环保监察部应组织有关部门与施工、安装单位和设备使用管理部门,对新设备进行评级。
设备达到完好设备(一类)的,才允许移交使用管理部门投入运行。
第九条大坝等重要水工建筑物由水工车间组织专业人员每年汛前汛后分别进行一次评级。
评定建筑物安全级,并计算工程完好率及缺陷消除率。
评级结果报生产与安全环保监察部。
第十条大坝等重要水工建筑物,按照《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每5至l0年在上级部门的主持下,协同水库管理部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第十一条设备评级范围包含机电设备和水工建筑物设备。
设备评级管理制度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搞好设备评级定级工作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长期坚持设备评级定级工作是实现电力生产技术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督促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为加强同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全面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用好、修好、管好设备,特制定本制度.1.2设备评级工作是掌握和分析设备技术状况,加强设备管理,有计划地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设备评级工作,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和鉴定,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使设备经常保持在无缺陷情况下运行.1.3设备评级是技术管理方面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每个设备应结合职责分工落实到人头,设备专责人应经常了解管辖的设备的技术状况,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并结合安全大检查、大小修、更新改造及各项季节性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鉴定和评级,并提出设备升级方案,力争消灭三类设备,减少二类设备,提高一类设备.2.设备评级内容及要求2.1设备评级时间2.1.1主要设备A/B级检修后及设备技术状况有明显变化时如经过检修消除了重大设备缺陷或异常运行所引起的设备技术状况的改变等.2.1.2每年年底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评定.2.1.3新设备正式交接前,由生产单位和基建单位共同评定.2.2 设备评级要求2.2.1设备按一、二、三类评级.其中一、二类设备统称为完好设备.完好设备即一、二类设备之和与参与评级设备即一、二、三类设备之和的比例称为设备完好率.2.2.2本公司设备完好率按台数计算.要求: 主设备完好率达到100%,一类率达95%;辅助设备完好率达95%.主设备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其余的均为辅助设备.2.2.3设备评级必须实事求是,以运行状况好坏作为评价设备的主要依据,准确地反映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地考虑主机和附属设备的技术状况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及其对机组安全运行和出力的影响.仅当机组个别仪表或非主要自动装置准确程度或可靠程度较差,而且对安全、经济运行没有显着影响者,可以不评为三类设备.3. 设备评级办法3.1各维护单位总负责人统一组织评级工作,评级前应使每个班组和设备专责人,明确所分管设备的评级标准.3.2设备评级前,每个设备专责人首先查阅检修记录,设备档案及上次设备评级记录以及设备缺陷记录簿,并到现场对设备实际观察复核,必要时要进行测试,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3.3评级过程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事求是进行评定,设备评级后,各维护单位应对设备存在的重大问题和一般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规划,并限期整治,使设备上等级.3.4设备评级由维护单位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专责人、维护班长等,对分管设备逐一进行鉴定评级,填写“设备评级明细表”.在此基础上对本单位所管辖设备按机组、系统进行评级并由专业工程师整理填写“设备评级汇总表”及设备升级整改规划,报设备管理部.3.5设备管理部在维护单位评级的基础上,主持召集维护、发电部和设备管理部专业工程师、审定维护单位评级意见,确定设备升级规划,报总工程师批准.4.设备评级标准4.1设备评级分为一、二、三类,其中一、二类设备为完好设备.4.2一类设备是经过运行考验,技术状况良好,能保证安全、经济、满发的设备.主要条件为:4.2.1能持续达到铭牌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4.2.2热效率能达到设计水平或国内同类型设备的平均先进水平;4.2.3各种主要运行指标及参数符合设计或有关规程的规定;4.2.4设备本体没有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部件和零件完整齐全,腐蚀、磨损轻微;4.2.5附属设备技术状况及运行情况良好,能保证主要设备安全运行和出力、效率;4.2.6保护装置、信号及主要测量仪表等完整良好,指示正确,动作正常;4.2.7主要自动装置能经常投入使用;4.2.8主要的标志、编号能满足生产要求;4.2.9设备及周围环境清洁,“七漏”基本消除.4.3达不到一类设备标准,个别部件有一般性缺陷,但能经常安全满发的设备为二类设备.4.4 三类设备是有重大缺陷的设备,不能保证安全出力,出力降低,效率差或“七漏”严重.5.设备评级领导组设备评级领导组由公司总工程师,设备管理部、发电部、各维护单位的经理、经理助理、专业主管、专业工程师组成,定期开展设备评级工作.附录: 主要设备评级参考标准附表一设备评级明细表附表二设备评级汇总表附录: 主要设备评级参考标准设备评级明细表设备评级汇总表。
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摘要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是指针对电站中的重要设备,通过对设备的重要性、技术状态、安全隐患等方面的评估,对设备进行等级划分,从而建立起设备日常管理、维护和更新的规范。
本文将围绕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主要内容、实施流程、应用意义等方面。
内容1. 主要内容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是根据电站各类重要设备的作用、技术状态、维护状态、安全等级等因素,将设备划分为A、B、C、D四个级别,以便明确设备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
具体的设备评级标准如下:•A级:设备对电站工作、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障可能导致设备停机或影响电站正常工作和安全。
如汽轮发电机、变压器、高压开关柜等;•B级:设备对电站工作、安全有一定的影响,故障可能导致限制设备可靠性或影响正常工作和安全。
如给水泵、鼓风机、空气压缩机等;•C级:设备对电站工作、安全有一定的影响,故障可能导致设备停机缩短寿命或影响正常工作和安全。
如冷却水泵、除尘器等;•D级:设备对电站工作、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小,故障不太可能影响电站正常工作和安全。
如办公设备等。
在划分设备等级后,还需要对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更新进行规范。
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设备运行记录、维护保养记录、设备检查记录、设备性能评价、设备更换计划等。
2. 实施流程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分为以下几个具体步骤:•第一步,明确重要设备,确定设备的初始评级;•第二步,进行现场检查,收集设备运行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等资料,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评估;•第三步,综合分析设备的评估结果,对设备进行重新评级;•第四步,制定设备管理计划,包括设备日常管理、维护和更新计划;•第五步,定期评估设备运行状况,调整设备等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备更换计划的制定。
3. 应用意义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对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维护保养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通过评级确定设备的重要性,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维护;•促进设备管理规范化,制定具体的设备管理计划和细则,以提高设备的运转效率;•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规范的管理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换成本;•提高电站的整体效益,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规范化后,能够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电站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设备评级管理办法发布日期: 2006年9月18日点击次数:29设备评级管理办法设备评定级是供电所生产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供电所应根据设备评定级标准,按10kV电力线路、配电设备、配电室(箱)、低压线路、接户线、集表箱为单元的基本统计单位,定期进行设备评定级,全面掌握设备运行状况,保证配电设备安全运行。
一、设备定级的级别界定1、一类设备:设备符合运行标准要求,标志及运行、检修、试验等基础资料齐全并与实际相符。
2、二类设备:设备存在一般缺陷,但不影响安全运行,基础资料基本齐全。
3、三类设备:设备存在重大缺陷,直接影响运行和人身安全,必须尽快处理的设备。
二、设备评定级周期1、10kV线路及10kV配电设备、配电变压器及台架,评级周期为一季度一次,季度初对上一季度进行设备评定级工作,由生产技术部组织,乡村电管部、客户中心及各供电所配合实施。
2、对农村低压电力设施(配电室、低压线路、接户线、集表箱),评级周期为每年一次,在秋季或冬季进行。
由乡村电管部、客户中心组织,供电所负责实施。
三、设备评定级的原则1、设备评定级单元划分原则1.1 10kV配电线路条为单元(包括支线),双回线路应按二个单元计数,但双回路公用一个出线开关者按一个单元计数。
1.2配电变压器(台架)以台为一个单元。
1.3配电室(箱)以个为单元。
1.4农村低压电力线路以条为单元。
架空线路的条数是指从配电室(箱)外,第一基电杆的出线回路数。
同杆架设的多回路线路,以每一回路为评级单元。
地埋线路的条数是指从配电室(箱)直接引出的回路数。
按公里计算完好率。
1.5接户线:以条(回路数)为单元,按公里计算完好率。
1.6集表箱:以只为单元。
对每个单元按照标准进行评价。
2、一个单元内重要设备元件同时有一、二类者应评为二类设备。
1、一个单元内重要设备元件同时有二、三类者,应评为三类设备。
4、下列主要元件均属评级范围4.1电杆和基础以基为单位。
4.2、导线以公里为单位。
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是对电站主要设备进行评级管理的一套规定和制度。
电站主要设备是指对电站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的设备,包括发电机组、锅炉、汽轮机、变压器等。
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电站主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评级标准:制定明确的设备评级标准,根据设备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因素对设备进行评级。
2. 设备评级责任:明确设备评级的责任主体,通常由电站的管理部门负责。
设备评级的责任主体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对设备进行准确评级。
3. 设备评级程序:制定设备评级的具体程序,包括设备资料的收集、评估、评级结果的确认和备案等环节。
评级程序要严格、科学,确保评级结果准确可靠。
4. 设备评级结果的应用:评级结果应用于电站设备的管理、维护和运行中。
不同评级的设备应有不同的管理措施和维护要求,以确保设备能够按照其评级要求进行管理和维护。
5. 设备评级的监督和检查:建立设备评级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定期对设备评级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对于评级结果存在争议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整改。
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电站设备的管理水平,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确保电站的安全生产。
同时,通过
设备评级的管理,可以合理安排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设备检查评级及完好率管理制度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评级,确保设备的完好率是正确了解和掌握设备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保证设备经处于完好状态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将专业管理与现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好设备的检查评级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一、检查评级的范围
凡属在用的(包括备用的)生产、辅助生产机械、动力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厂房、建筑物、构筑物等均参加检查评级。
正在检修的设备,按检修前的技术状况定级,停用三个月以上的设备,可不参加检查评级。
二、设备设施完好标准
(一)设备完好标准
1.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3.仪表、计器、信号联锁和各种安全装置、自动调节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4.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紧固,齐整,符合技术要求;
5.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符合要求;
6.防腐、保温、防冻设施完整有效,符合要求。
(二)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
设备评级管理规定Q/WHXGD 11303-2006设备评级管理规定1. 总则1.1 本制度根据(80)华东供电字857号文颁发的《华东电网供电设备评级标准》而制定。
1.2 设备评级工作是设备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设备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由设备评级所确定的设备完好率是企业管理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1.3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鉴定、按照设备评级标准定级,对掌握技术状况,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设备评级的原则2.1 设备应按照配电装置的回路组合划分单元。
每个单元的评级等级依单元最低的元件等级确定。
2.2 每个单元的评级从如下几个方面评定:2.2.1 绝缘定级2.2.2 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级;2.2.3 缺陷情况2.2.4 技术管理情况2.3 设备的评级划分为三类:2.3.1 一类设备:技术状况全面良好,外观整洁,技术资料齐全正确,能保证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绝缘定级和继电保护二次设备定级均为一级,重大反事故措施己完成。
2.3.2 二类设备:个别次要元件或次要试验结果不合格,但暂时尚不致影响安全运行;主要技术资料具备。
检修和预防性试验超周期,但不超过半年者。
2.3.3 三类设备:有重大缺陷,不能保证安全运行;三漏严重,外观很不整洁;主要技术资料不全;检修预防性试验超过周期达半年以上者;上级规定的重大反措施示完成者。
2.4 设备完好率和一类设备率:一类设备单元数+二类设备单元数设备完好率= ×100%设备单元总数一类设备单元数一类设备率= ×100%设备单元总数3. 评级的单元划分3.1 送电路线3.1.1 架空线路:以条(公里)为单元,支接线应包括在内,双回线应按二个单元计数,但双回路公用一个出线开关者按一单元计数。
评级内容包括杆塔及基础导地线,绝级子、金具,接线和接地装置等。
3.1.2 电缆线路:有单独出线的开关的电缆线路和其附件为一单元。
3.2 变电设备3.2.1 变压器:以每一台为单元(包括附属设备)3.2.2 以开关为主要元件的回路应包括从母线闸刀(属母线回路)下椿头所连接的小母线,闸刀、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抗器、电缆(指设备与设备之间联接电缆,如是线路应另列单元)、藕合电容器、线路避雷器及构架等。
设备评级管理标准1.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以下简称电站设备评级管理内容和方法1.2本标准适用于电站设备评级管理.2.总则2.1设备评级的目的在于加强设备管理,全面掌握设备状况,促进管好、用好设备.2.2设备评级要在电站副站长的领导下,由安生办及有关人员参加对设备进行系统的评级,辅助设备评级安生办主持,有关专业参加.2.3设备评级必须实事求是,以运行状况好坏作为评价设备的主要依据,准确的反应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考虑主机和附属设备的技术状况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及其对机组安全运行和出力的影响.2.4主要设备包括:水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2.5辅助设备:除主要设备外的设备.2.6设备评级标准为一、二、三类.其中一、二类统称完好设备;完好设备数量即一、二类设备数量之和与参与评级的设备数量即一、二、三类设备数量之和之比例称“设备完好率”.设备完好率应分别按设备台数和容量计算.3.管理内容和要求3.1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评级时间:3.1.1主设备大修后或设备技术状况有明显的变化时,进行设备评级并上报公司安生部. 3.1.2主设备每季度进行一次评级,并于季末前2日向公司安生部报送.3.1.3辅助设备大修后或设备技术状况有明显的变化时应组织评级.3.1.4新设备正式移交生产前,由生产单位与基建单位共同进行评级.3.2设备评级内容:3.2.1一类设备是经过运行考验,技术状况良好,能保证安全,经济满发的设备,主要条件为:3.2.1.1能持续达到铭牌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部件和零件完整齐备,腐蚀,磨损轻微.3.2.1.2各种主要运行指标和参数达到设计或有关规程的规定.3.2.1.3设备本体没有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3.2.1.4附属设备技术状况及运行情况良好,能保证主要设备安全运行和出力效率.3.2.1.5保护装置、信号及主要测量仪表等良好、指示正确、动作正常.3.2.1.6主要自动装置能经常投入使用.3.2.1.7主要的标志、编号能满足生产要求.3.2.1.8设备周围环境清洁,“七漏”基本消除.3.2.2达不到一类设备标准,个别部件有一般性缺陷,但能经常安全满发运行的设备为二类设备.3.2.3三类设备是有重大缺陷的设备,不能保证安全运行,出力降低或“七漏”严重.3.3有下列情况时,可以考虑修改设备的铭牌出力:3.3.1经过鉴定和验算,设备已不能达到铭牌出力运行.3.3.2由于设备陈旧、部件老化或由于设计上、制造质量大问题达不到改造,达不到铭牌出力的.3.3.3修改铭牌出力,由公司审核,报甲方公司批准,在正式修改铭牌前,不能达到铭牌出力的设备一般评为三类.批准修改铭牌出力后可根据设备的技术状况重新评级.3.3.4对于设计制造、安装上的问题需进行完善而未完成,或设备运行条件与设计不符,暂时达不到铭牌出力的设备,可根据设备本身的技术状况评级,不修改铭牌出力.3.4在提高设备的完好率的工作中,必须贯彻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原则,分清主次,对新旧设备应区别对待,以消除影响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和隐患为重点,避免片面追求外观和设备升级而不惜工本,不加分析地盲目拆换部件.3.5主要设备评级参考标准主要设备评级参考标准4.检查与考核4.1本标准执行情况,由主管领导负责按月、季、年检查考核.4.2考核内容为本标准规定的职责和内容要求.4.3考核内容与月绩效工资挂钩兑现.5.附则5.1本标准解释权属电站.5.2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设备管理考核细则设备管理是一个组织运作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效益。
为了达到有效的设备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细则,以确保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维护。
本文将从设备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和更新换代情况三个方面来谈设备管理的考核细则。
首先,对于设备的使用情况,要考察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设备利用率:对于每个设备,要考核其利用率,即设备的使用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设备的利用率应当高于80%才能够保证其高效使用。
2.设备故障率:要考察设备的故障率,即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频率。
高故障率的设备需要加强维护或进行更换,以减少生产中断的风险。
3.设备运行效果:要考察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行效果,包括产量、质量等指标。
高效的设备应当能够保证高产出和优质产品。
其次,对于设备的维护情况,要考察设备的维护计划和维护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维护计划执行情况:要考察设备维护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维护频率、维护内容等。
只有按照计划进行维护,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维护记录:要考察设备的维护记录,包括故障记录、维护项目、维护时间等。
完善的维护记录可以提供给维修人员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维护工作。
3.维修效果:要考察设备维修的效果,即维修后设备的运行情况。
如果维修效果达到预期,说明维修工作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最后,对于设备的更新换代情况,要考察设备的更新换代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更新换代计划:要考察设备的更新换代计划,即设备的使用年限和更新换代时间。
及时更新换代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2.设备更新换代情况:要考察设备的更新换代情况,包括设备的更换时间、更换原因、更换后的效果等。
及时更换设备可以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的考核细则应包括设备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和更新换代情况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定期考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效益的提升。
班组设备评级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目的第一条规范班组设备评级管理工作。
第二条班组设备评级。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第三条主设备:第四条辅助设备:指主要设备以外的生产设备。
第三章职责第五条班组职责(一)参加公司组织的班组设备评级的日常工作。
(二)根据设备的评级结果组织实施班组的设备维护、检修、技改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制定三类设备监视运行(如果有)措施、整改措施并上报,且组织实施。
(三)参与收集、整理有关设备评级资料工作。
(四)参加设备评级工作。
第四章规则第六条班组设备评级标准(一)设备评级按设备功能单元鉴定设备等级;设备的评级等级为一、二、三类。
一、二类设备统称为完好设备,完好设备与评级设备单元数的比率称为设备完好率。
(二)一类设备是经过运行考验,技术状况良好,能保证安全、经济、满发发的设备。
主要条件为:基本消除漏油,设备及周围环境整齐、清洁。
(三)二类设备是指达不到一类设备标准,个别部件有一般性缺陷,但能经常安全满发。
(四)三类设备是指有重大缺陷的设备,不能保证安全运行,出力降低(达不到铭牌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效率很低。
第七条评级间隔(一)新设备投产后一年进行评级。
(二)设备检修后或设备技术状况有明显变化时。
(三)每季度对主设备进行一次评定,半年对辅助设备进行一次评定;每年7月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评定;第八条评级前的资料准备(一)设备评级标准。
(二)设备技术台帐。
(三)设备运行异常记录。
(四)设备检修、试验记录。
(五)设备缺陷记录和缺陷消除情况记录。
(六)设备技术监督报告。
(七)拟升级设备的技术分析报告。
第九条评级人员组成(一)初评人员:公司工程部专业生产管理人员;班组相关专业人员。
(二)复评人员:公司分管生产副经理;工程部负责人;工程部各专业生产管理人员;班组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员。
第十条评定每一个设备单元的等级,应综合衡量组成设备评级单元的状况,以总的技术状况为标准。
第十一条评级工作结束后,编制并落实设备整改计划。
***开发区天业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发文号
TIAN YE RE DIAN CO.LTD
Q/TYRD-209-008-2006 **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制度
设备评级管理
实施细则
(试行)
2006--发布 2006--实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编审批页
编制:检修部2006年月日审核:各部门主管领导2006年月日批准:×××2006年月日
目次
前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管理职能 (4)
5 管理内容和要求 (4)
6 检查与考核 (6)
7 附录 (6)
前言
为加强设备评级的管理,规范设备评级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由新疆天业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检修部提出。
本细则由新疆天业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检修部负责起草。
本细则由新疆天业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检修部归口管理。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检修部
1 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检修部设备评级的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发电厂规程》SD203-87
3术语和定义
4 管理职能
4.1 职能与分工
4.1.1 检修部是设备评级的职能管理部门。
4.1.2 检修部和生产技术部根据公司下发的规定进行设备评级。
4.1.3 设备评级由检修部各专业具体负责本部门设备评级的管理工作。
4.2 责任
4.2.1 检修部对设备评级工作组织实施。
4.2.2 生产技术部应严格执行本细则。
4.3 权限
4.3.1 检修部具有组织、统计设备评级的权利。
4.3.2 检修部具有实施、监督本细则的权利。
4.3.3 生产技术部具有制定设备评级规范并参与设备评级的权利。
5 管理内容与要求
5.1 设备评级
5.1.1 在正常情况下,所有设备每年进行一次评级。
5.1.2 设备大修改后,所有参加大修设备进行一次评级。
5.1.3 设备通过小修消除了重大缺陷或经技术改造使设备技术状况改变后,相关设备进行一次评级。
5.1.4 运行中发生了事故或异常、障碍引起设备技术状况改变后,相关设备进行一次评级。
5.1.5 新设备正式投产,经过了试运和必要的试验技术鉴定后,相关设备进行一次评级。
5.2 评级方法:
5.2.1 主设备评级由副主任直接领导,部门技术员负责组织,根据设备评级标准进行预评,并填好设备评级报表报生技部。
5.2.2 主要辅助设备评级由相应班组班长或技术员负责组织,部门技术员参加,根据设备
评级标准进行评定。
5.2.3 一般辅助设备评级由相应班组班长或技术员负责组织,根据设备评级标准进行评定。
5.2.4 设备评级采取生技部、检修部、班组“三结合”的原则进行。
5.2.5 设备评级为一、二、三类,一、二类设备统称为完好设备。
5.2.6 设备完好率及一类率。
计算公式:
设备完好率=一、二类设备台数/设备总台数X100%
设备一类率=一类设备台数/设备总台数X100%
5.2.7 在设备上要有设备专责人的姓名、设备名称、规范型号及等级牌,并订在设备明显部位处,等级变动后,应及时更换。
各专业及班组应有设备评级状况表。
5.3 评级范围的划分
5.3.1 全部门所辖设备分为主要设备,主要辅助设备和一般辅助设备三种。
5.3.2 主要设备由班组、检修部两级预评,并报生技部评定。
主要辅助设备和一般辅助设备由班组评定。
主要辅助设备评级报生技部备案。
一般辅助设备汇总后留专业重查。
5.3.3 主要设备包括有:锅炉机组六台、发电机组六台、主变压器六台。
5.3.4 主要辅助设备:送、引风机、排粉机、磨煤机、给水泵、循环水泵、射水泵、凝结水泵、厂变、备用厂变、110千伏及以上的开关、蓄电池、水处理装置、电气除尘器、渣浆泵、定排扩容器、连排扩容器、除氧器等。
5.3.5 一般辅助设备:不属于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均为一般辅助设备。
5.3.6 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主变压器的评级,应包括本体及其附属设备,如自动、保护、联锁、闭锁、调节、仪表、信号等装置。
并且把经济指标及效率作为评级的条件。
5.3.7 辅助设备的评级,应包括设备本体及其附属设备。
5.3.8 一套系统应包括该系统中所属的各元件、环节。
如管道中的阀门、控制、调节、保护、流放水、仪表装置等。
5.3.9 一个压力容器应包括它的一切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液压计、水位调节阀等。
5.3.10 一套或一块仪表。
自动装置应包括感受元件、变送(变换)通道。
表记、调节、执行装置等部件或环节。
5.4 评级原则
5.4.1 设备评级时应贯彻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设备主人的作用,既要
听取汇报,又要现场查看。
评级时应从实际出发,以运行考验为主要依据,全面反映设备的运行技术状况。
5.4.2 主要设备评级时应以主设备本身的技术情况及运行考验为主,其辅助设备技术状况和运行情况良好,能保证主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和出力。
若个别仪表或自动装置的准确程度或可靠性差,可以不作评为三类设备的条件。
5.4.3 对设备制造上存在的某些关键问题,国内尚无解决办法时,只要不限制出力,能安全运行时,可以不评为三类设备。
5.4.4 在提高设备完好率的工作中,必须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分清主次,分别轻重缓急。
对设备尚存在的重大缺陷和隐患要有重点的列入检修或更改工程。
6检查与考核
6.1 本细则的执行情况由部门主任、技术员检查与考核。
6.2 本细则的执行情况按公司及部门有关规定考核与奖惩。
7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