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1单元 现代新诗 3 大堰河-我的保姆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353.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3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教案【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在“阅读与鉴赏”中也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诗歌以诗人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惨经历,抒发了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切的赞美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之情。
教学本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大堰河可亲、可敬、可爱的形象和母爱的伟大,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2、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细节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勤劳、纯朴、善良。
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写的,在一个飞雪的早晨写的,你觉得人在困境中,在饥寒中,总会想到谁?(想亲人,想家人。
)而此时艾青想到的是谁?(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大堰河。
)大堰河连名字都没有说明了什么?(贫穷,社会地位低下)诗人为什么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却想念大堰河?(艾青诞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就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冷遇,大堰河却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艾青,将伟大的母爱毫无保留地给予了艾青。
艾青写这首诗,既是对保姆大堰河的感激,也是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同时表现出作者背叛地主阶级,向劳动人民靠拢的真诚愿望。
)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堰河,看看这个平凡而卑微的劳动妇女为什么能让作者终生敬仰。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课目知识与能力1.正确文下注,并掌握它的意。
2.认识排比、频频、比的修辞方法在的运用和作用。
3.学用歌的形式描绘并抒感情。
4.学、掌握的奏和旋律,体人人民真、烈的感情以及旧世界的愤恨和咒,提升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通频频朗认识意,领会歌感情化与奏和旋律的关系。
接着本的修辞手法及要点段落行尽地剖析,最后引学生品析另一首歌,培育学生的歌欣水平。
感情态度价值观通穿全的思和激情,理解人大堰河的美念之情,是旧中国广大女的。
教课要点1.学排比、频频、比等修辞手法在中的运用和作用。
2.认识并学歌所采纳的抒怀方法。
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括在歌中的真情感,领会作者用情作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课点及打破方法在频频朗基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领会和斟酌重要句在言境中的意和作用。
而后某一详细段落仔斟酌,领会作者抒怀方式与写作手段。
教课准1.准艾青的另一名篇《娃》,并一些。
2.认识一些对于人艾青的平生料及的作背景。
教课程第一一、入新:一唱三、回气的频频,突出要旨、深入意的比,酣淋漓、泻感情的排比,艾青式的抒情把我一个美的世界:勤朴实的崇敬道德,厚和善慈精神,美丰富的心里世界⋯⋯全部尽在不言中。
我一同去欣今世有名人艾青的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去受大堰河般的母吧。
二、介绍作者1.问:有谁能告诉我一些对于作者艾青的资料?抽学生简述作者的平生。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 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
他是我国现代有名诗人。
1929 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
1932 年归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结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
1935 年 10 月出狱,次年第一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遇到文坛重视。
)2.教师增补:大家回答得不错,艾青的主要作品有《喝彩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
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实清爽,韵律和睦,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写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
2、合作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的细节描写、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叙事诗的抒情特点。
【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问题思路】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二、合作探究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大堰河这个形象?(关于手法的知识,老师可做适当提示和补充)(这一环节主要落实细节描写、排比、对比手法)三、作业设计把这首诗改写成“我和大堰河的故事”,可以对诗中内容进行取舍,可以对诗中的人物和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但不能随意地胡编乱造。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大堰河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她的这些优秀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2、这首诗感情真挚,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诗中的细节描绘,发挥想象,就属相、血型、体型、健康状况、人生信条四个方面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可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也可以自己设计。
(选做)二、拓展探究1、母爱写真请从你的生活中摄取一个最打动你心灵的真情片段来赞美你的母亲。
2、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共赏。
(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的伟大;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激发学生用真情赞美母爱、回报母亲的激情,体验高尚的情感生活)三、作业设计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抒情诗。
选择诗中你认为最富于感情的一段,反复朗读,以求成诵。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学习重点: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学习难点: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知识链接:走近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
母亲生他时难产,生了三天三夜,一个算卦的又说他是“克父母”的,因此他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甚至不许他叫父母为“爸爸妈妈”,只能叫“叔叔婶婶”。
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一个不知名的妇女收养。
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
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其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写作背景1928年,艾青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艾青的由来版本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
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
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
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
此后,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了。
版本二:“艾”:其耻于和蒋介石同姓,于草字头下打叉,表达自己的愤恨。
“青”:艾青生于十二月,“十、二、月”三字合起来组成“青”字。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歌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深厚情感。
2. 掌握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并学习其情感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作业内容1. 预读任务:要求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诗歌内容,查找有关艾青及本诗的背景资料,初步理解诗中的象征意象。
2. 深度理解任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主要情感,明确诗中“大堰河”代表的意义及与作者的情感纽带。
组织小组讨论,探究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讨论诗人为何用“大堰河”这一地名来称呼自己的保姆。
3. 朗诵体验任务:学生需朗读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节奏韵律。
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加入个人理解与情感表达,形成个性化的朗诵风格。
4. 创作延伸任务:结合诗歌内容及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段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或短文,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及亲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三、作业要求1. 深度理解任务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准确阐述“大堰河”的象征意义及其与作者情感的联系。
小组讨论时需积极参与,并做好记录,为后续的汇报做准备。
2. 朗诵体验要求:学生需在朗读时注意节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尝试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以真实感受去呈现诗歌的魅力。
3. 创作延伸要求:学生需紧扣诗歌主题,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个人故事或感悟,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表达流畅。
创作完成后需自行修改润色,确保语言规范、逻辑清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预读资料准备情况、课堂讨论表现、朗诵效果及创作作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2. 小组互评: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彼此在讨论环节的表现及贡献,以及在朗诵和创作方面的表现。
3. 自评反思:学生需对本次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指出学生在理解、朗诵及创作方面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高一必修1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
本文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作带有自传性质。
这首叙事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描写了大堰河的悲惨命运,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以及劳苦大众的热情赞美和深切同情,对黑暗旧社会的诅咒和揭露。
教学时可从鉴赏重点“情感与意象〞入手,既品人,又品文。
2、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诗歌的起始单元,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简短的诗歌,对诗歌有一定了解,但停留在感知阶段。
作为传统篇目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堪称经典,但是写作时代距离学生较为久远,需要教师创设阅读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减少阅读障碍,从而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学会感恩。
3、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技术准备教学方式与手段:诵读、启发法、问题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全诗共13节,篇幅较长,需要学生课前熟悉文本。
为保证预习质量,我布置了两次预习作业:〔1〕第一次预习作业:大堰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以“为大堰河写传记〞的形式写了一篇阅读感受,文体不限。
〔2〕第二次预习作业: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
5、教学内容:作者介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赞颂和感恩之情,学习本诗采用的抒情方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诗句分析大堰河的形象特点2、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和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和大堰河的特点、经历2、通过细读诗歌,分析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大堰河对“我”无私的爱,以及“我”对大堰河深沉复杂的感情【教学重点】分析大堰河的形象特点本诗的反复、排比、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及所在段落【教学难点】体会对比、反复、排比和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用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上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首词和两首诗了,根据这三首诗词的不同内容和风格,我总结了这么几句话:《沁园春·长沙》是豪放青年斗志昂扬之词,《雨巷》是惆怅男子执着追求之诗,《再别康桥》是深情“海归”惜别旧梦之诗,那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这个空给大家留着,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完之后用简明的词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请学生回答,并根据实际回答进行总结。
意思与深情乳儿悼念乳母之诗相近即可。
诗人为何要为自己的乳母写一首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艾青和他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背景。
作者介绍:艾青,生于1910年3月27日,他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并找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
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也就是大堰河家。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背景介绍: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感受大堰河对艾青的养育之恩和艾青对大堰河的深情追忆。
2. 通过诗歌朗诵和鉴赏,提高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深度思考。
二、作业内容:1. 完成课后习题,深入阅读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
2. 朗诵诗歌,要求语音清晰、流畅,富有感情,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语气表达诗中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3. 以小组为单位,选取部分诗句或全篇诗歌进行鉴赏讨论,每个小组需准备一份讨论报告,要求从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4.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就艾青的成长经历和大堰河的养育之恩,谈谈你对“感恩”和“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字数不少于300字。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 独立完成作业,如有疑问,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但不得抄袭。
3. 小组讨论时,请尊重每位成员的观点,确保讨论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4. 作业内容要真实,不得虚构或夸大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对每位同学的课后习题、朗诵、讨论报告和感悟进行评分,并根据完成质量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2. 同学之间可互相评价和交流,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 评分将纳入平时成绩,以激励大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
五、作业反馈:1. 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请将作业中的问题和疑惑反馈给老师,以便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2. 老师将及时回复同学们的反馈,解答疑问,并针对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
3. 通过作业反馈和评价,我们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入理解艾青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理解大堰河对他的深刻影响。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艾青的诗,这首诗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家对艾青可能不是很熟悉,那么,关于这首诗的标题和作者请大家看一下注解一;二、朗读课文老师:看完了吧?——好。
关于作者和题目老师还想补充一点:这首诗是作者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奠基之作。
那这首诗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他以此成名?下面我们就走进这首诗歌,欣赏欣赏,品味品味。
因为我们是第一次阅读这首诗,诗也比较长,所以,我想请两位同学把诗先给大家读一下,其他的同学要做的工作就是拿起你的笔,在他们读的时候,认真地看诗,标出自然段,看看全诗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好吗?——好,那我来请两位同学吧?这位女同学你从开始读到第8段:“大堰河深爱他的乳儿”;然后再找个男生读读后半截,请你好吗?——她读完以后你接着读,好吗?——生:读……三、解读诗歌1、第1、2节老师:好,大家标出自然段了吗?有多少个自然段?——12or13,到底多少?——13个。
老师:好,我还想再提一个问题,这首诗的题目叫《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长给自己保姆——大堰河的一首赞歌,那么,“我”和“大堰河”分别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有同学能说说吗?请你——师生:大堰河是“我”的奶妈,那么我就是大堰河的“乳儿”。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学习,使学生:1. 理解艾青的成长背景与大堰河的关联;2. 体会文章中的深情回忆和浓烈的感情色彩;3. 提升阅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故乡、对家人的感情和怀旧情怀。
二、作业内容1. 课文研读:要求学生精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全文,标记出文中表达作者对大堰河深厚感情的词句,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情感。
2. 背景探究:查阅艾青的生平资料,了解其成长背景及与大堰河的关系,整理成简短的笔记。
3. 情感体会:根据文章内容,想象并描述艾青在大堰河的生活情景,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画面。
4. 小组讨论:分小组交流个人对文章情感、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理解,并共同探讨作者艾青的写作风格。
5. 写作练习:以“我的故乡”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和记忆。
三、作业要求1. 研读课文时,应注重细节,包括用词、句式等,并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作者的情感。
2. 背景探究部分,需确保资料来源可靠,整理成条理清晰的笔记。
3. 情感体会部分,应结合个人经历和感受,尽量做到生动具体。
4. 小组讨论时,每位成员需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并做好记录。
5. 写作练习时,要紧扣主题,内容真实,感情真挚,不少于800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文章的内容与结构等。
2. 评价方式:教师批阅、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
3. 反馈形式: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批阅后,针对每位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
2.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 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教师根据整体作业情况,进行课堂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和方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诗歌中大堰河的形象,体会艾青对大堰河的深情。
2. 学习诗歌中运用意象的手法,理解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3. 提高阅读和理解现代诗歌的能力,培养审美意识。
二、作业内容1. 完成课文的朗诵,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
2. 仔细阅读课文,提炼出诗歌中的意象,如大堰河、雪、麦穗等,并分析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以及对现代诗歌的理解。
4. 搜集艾青的其他作品,比较阅读,了解其诗歌风格和特点。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 按时提交作业,逾期未交者将影响最终成绩。
3. 提交作业需注明自己的观点,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作业评价1. 作业成绩将根据完成情况、正确性、字迹等因素综合评定,优秀者将获得额外加分。
2.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出新颖的观点,有一定的深度和见解。
3. 老师将定期对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和作业要求。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老师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批改,并将作业返还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改正错误。
2. 老师将定期收集学生对作业的评价和反馈,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3. 对于学生在完成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将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阅读和理解的方法。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深入理解诗歌中大堰河的形象和艾青的情感表达,提高阅读和理解现代诗歌的能力。
2. 学习诗歌中运用意象的手法,理解意象与情感的关系,为今后的文学学习和创作打下基础。
3. 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和搜集艾青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4. 通过老师的点评和指导,学生将更好地掌握诗歌阅读和理解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希望通过本次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入理解艾青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体会大堰河的勤劳、善良和无私,理解诗人对大堰河以及中国农民的深深同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分析诗歌中大堰河和艾青的形象,深入体会他们的情感和人生经历。
2.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和情感。
3. 提高阅读和理解现代诗歌的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1. 完成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包括诗歌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等方面。
2. 回答课后问题,尤其是对诗歌中重要意象和象征的理解。
3. 撰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如何理解大堰河和艾青的形象以及他们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请注意运用你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4.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现代诗歌,尝试分析其主题、意象和象征手法,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 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文,不要遗漏任何重要的细节。
3. 在撰写短文和进行讨论时,请确保引用课文中的观点和信息。
4.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我们将根据你们的作业提交情况,对你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具体标准如下:1. 是否认真阅读和理解了课文,回答问题准确无误。
2. 短文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和形象。
3. 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
4. 作业完成时间,迟交或未按时提交的作业可能会影响你们的评价。
五、作业反馈:我们希望通过作业反馈,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知识。
对于未能充分理解的部分,我们将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问题和答案:1. 你认为大堰河和艾青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情感?是否可以通过具体诗句来证明?2. 你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请举例说明。
3. 你认为这首诗歌在表达主题上有何独特之处?它对你有什么启示?4. 你选择的现代诗歌是否符合你的理解能力?你是否能够分析其主题和手法?5.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了困难?如果有,请说明并提供我们帮助的请求。
希望这些反馈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凌侮.(wǔ)荆.棘(jīn)檐.头(yán)掐.死(qiā)B.咒.语(zòu) 冰屑.(xiè)胳臂.(bei) 扯.开(chě)C.夸.口(kuā) 火钵.(bō)典押.(yā) 碾.压(niǎn)D.掰.开(bāi) 保姆.(mǔ)团箕.(jī)忸怩.(niè)解析:A项,“荆"应读“jīng”;B项,“咒"应读“zhòu”;D项,“怩"应读“ní”。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________,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辞藻来掩饰空虚;________,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________,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________,不含糊其词,不写让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如堕五里雾中。
”A.朴素集中单纯明快B.单纯朴素明快集中C.朴素单纯集中明快D.单纯集中明快朴素解析:解答此题不需要对词语的意思全部理解,可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进行排除。
第一个横线后有“华丽”一词,所以第一个横线处应填“朴素",排除B、D两项. 用这种方法进一步排除可选定答案为C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因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D.诗中有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地传达了出来。
解析:A项,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该诗"后面;B项,“因而"应为“从而”;C项,成分残缺,应在“对给大堰河……”前加“抒发了”.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佳作看似平淡,却饱含了诗人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团箕.(jī)隽.永(juàn) 载.歌载舞(zǎi)粗糙.(cāo) 溘.死(kè) 张灯结.彩(jiē)躯壳.(qiào) 胳臂.(bei) 叱咤.风云(chà)【答案】“载”应读“zài”,“结”应读“jié”,“咤”应读“zhà”。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碾压/辗转保姆/永保青春堤堰/偃旗息鼓佼美/矫健瓦菲/雨雪霏霏赡养/高瞻远瞩欺侮/诲暗苔藓/怡然自得沉沦/天伦叙乐【答案】“永保青春”应为“永葆青春”,“佼美”应为“娇美”,“诲暗”应为“晦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诗中描写了他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
②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威,他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之中。
③全篇不断地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反复的吟咏中,更使诗人的感情凝重隽永,意犹未尽....。
④大堰河多么渴望能和她的乳儿、儿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⑤猴年春节前夕的“极寒天气”给我国南北地区都带来了五风十雨....,对交通造成极大影响,让旅客归家的路充满了艰辛。
⑥近期,经济低迷,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既没有工作经验,又身无长物....,往往被拒于就业门外,处于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境地。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解析】①“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多指神情不大方。
②“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③“意犹未尽”指还没有尽兴;意思还没有全部表达出来。
句中用来说“诗人的感情”不合适。
④“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⑤“五风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是太平盛世的吉祥征兆。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⑥“身无长物”指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及节奏和旋律的关系。
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2、教学难点: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分析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
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
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作者介绍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三、创作背景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
次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
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想起已长眠于地下的她,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
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
四、分析全诗诗人感情的变化: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提问:浏览全诗,思考,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那样的一些感情?现在我们就来读诗,看一看这些同学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一)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
②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________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艾青对他的保姆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________的。
A.庄严肃穆激动刻骨铭心
B.寒冷萧条激动刻骨铭心
C.寒冷萧条感激耿耿于怀
D.庄严肃穆感激耿耿于怀
解析:选A。
“庄严、肃穆”能与诗人的“深切的悼念”之情吻合,用在句中很恰当。
“激动”指(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感激”指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根据语境,应选“激动”。
“耿耿于怀”指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用在此处不合适。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人善于以日常生活口语和朴实的描述来绘景写情,因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D.诗中有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解析:选D。
A项,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该诗”后面;B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因而”应为“从而”;C项,成分残缺,应在“对给大堰河……”前加“抒发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20世纪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曾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
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
④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
⑤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A.②③①④⑤ B.④①③⑤②
C.②④③①⑤ D.④②③⑤①
解析:选C。
解答连贯排序题,判断首句很关键,根据句中省略号前面的“德国有……埃及有尼罗河”可判定②句是最恰当的衔接,然后④紧承②叙述一些人对“大堰河”的误解,接着根据“但是”“那么”“它……这个……”等连词或代词可排定后面三句顺序为③①⑤,故答案应选C。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分)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
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②____________________,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
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③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答案: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②那中国诗歌将黯然失色③他却是高视阔步的王者5.下面是一幅题为“一个劳动母亲的手”的图片,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这双手”为开头,写一组排比句,用来赞美母亲的辛劳,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分)
答:
答案:这双手,被生活划满了伤口;这双手被贫困淘洗尽了红润;这双手,被岁月打磨得粗糙;这双手,被艰辛雕刻成干瘦……但是啊,这双手,挡住了饥饿,拂去了忧愁,收获了温暖。
如何解答图片类图文转换题
图片主要是指绘画、摄影或剪纸等艺术性很强的作品。
因为是艺术,所以在转换时就要特别凸显艺术的形象性,要尽可能使语言鲜明、生动。
第一,激发感官,转换画面。
注意观察、捕捉图片的细节,把握图片的深层内涵,充分利用和挖掘画面信息。
第一步,要细致观察画面的整体内容,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看图片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第二步,要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和人物,看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背景和人物有什么联系。
第三步,要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尤其是要与画面进行心灵的对话。
第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画面上的内容总是有限的。
观看图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画面内容有助于揭示画面蕴含的主题精神。
6.请为下面一首题为“门”的小诗补足诗句。
(4分)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执着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时间把梦想的门推开了
二、阅读提升(2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9题。
(9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7.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3分)
答:
答案: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温柔的黎明象征着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8.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答案: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9.诗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4分)
答:
答案:比喻、排比。
整首诗将自己比喻为一只鸟来抒发感情,形象而生动。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运用了排比手法,很有气势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苦难的关注和由此引发的激愤。
(二)阅读艾青的《礁石》一诗,完成10~12题。
(10分)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笔,看着海洋……
10.艾青说过:“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试比较分析《礁石》与《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表达观念、抒发感情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
(4分) 答:
答案:《礁石》借物象——礁石的形象来表达观念,抒发感情;《大堰河——我的保姆》
借塑造人物形象——大堰河来表达观念,抒发感情。
11.试简要分析“礁石”这一形象。
(4分)
答:
答案:《礁石》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12.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礁石”这一形象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答案:诗人对于礁石这一形象和其具有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赠傅都曹别
鲍照
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千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13.对应一课一考点诗歌最后四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歌九、十两句通过描写落日、川渚、愁云等,表现了诗人对漂泊不定生活的厌倦以及朋友远去的哀伤之情;诗歌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孤雁徘徊在烟雾里,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隐痛和无所依傍、孤寂彷徨的状况。
这样就可以得出诗人的形象特征——一位孤寂的游子形象。
答案:诗歌通过描写落日的余晖、川渚的凄寒、孤雁的徘徊等,塑造了一位厌倦漂泊生涯、壮志难酬而无所依傍的游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