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
- 格式:doc
- 大小:351.0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学问点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简单变形。
(三角形不简单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p34——-p48【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材包括五局部内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估量。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
它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下根底。
2、本单元内容编写编写特点之一是加强了图形的特征、周长的概念等几何初步的教学。
特点之二是既留意挖掘几何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供应了大量与空间观念亲密相关的素材,从儿童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动身,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开心的学习。
特点之三是充分运用了直观手段来教学,特备注中学生的动手力量的培育,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加活动,积存感性熟悉,进展看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一、根底性目标:1、进一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熟悉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理解周长的含义,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进展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理解括号的作用,会正确使用括号进行混合运算。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第三单元: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四边形的分类,会区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认识余数,理解余数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了解整除和除尽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或除尽。
会进行简单的验算,培养验算意识和验算能力。
复习知识点: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作用。
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
复习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周长的概念。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认识余数、整除和除尽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和简单的验算。
数学园地:了解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时间、人民币换算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一些数学小知识,如数学符号的读法和写法、数字的排列组合等,丰富数学知识储备。
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思考和探索,如数字规律、图形变化等,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分数
- 识别分数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简化和扩展
- 分数与整数的转换
-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小数
-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计数与运算
- 计算加减法算式
- 计算乘法算式
- 计算除法算式
- 运用竖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数据的分类和排序
- 制作简单的图表(例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5. 几何图形
- 识别并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 认识图形的性质(例如边长、角度等)
- 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例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6. 时间与日历
- 计算时间的过去与未来
- 识别并使用日历
7. 金钱与购物
- 识别并计算金额的加减法
- 进行简单的购物运算
这只是一部分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实际课程可能会根据教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和课程大纲,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点内容。
完整版【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附答案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用下面两种卡车运14吨的水果,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可以怎样安排恰好能运完?请写出所有的方法。
大车:载质量4吨小车:载质量2吨解析:大车运3次小车运1次或大车运2次小车运3次或大车运1次小车运5次或小车运7次【分析】两辆车的载质量分别为4吨和2吨,可以只安排一辆车,也可以两辆车同时安排,但要每次都装满。
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运送方案一一列举出来,再选择最优方案。
【详解】派车方案大车小车运送产品吨数①4次0次16吨②3次1次14吨③2次3次14吨④1次5次14吨⑤0次7次14吨答:大车运3次小车运1次或大车运2次小车运3次或大车运1次小车运5次或小车运7次都能恰好运完这些水果。
【点睛】根据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将所有可能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从各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2.丽丽准备买一些橡皮,她所带的钱买2盒还剩36元,买3盒还差12元,已知每盒装8块橡皮,你知道丽丽带了多少元钱吗?解析:132元【详解】36+12=48(元)48×2+36=132(元)3.聪聪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大蛋糕,聪聪吃了整个蛋糕的,妈妈吃了整个蛋糕的,他们两人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将聪聪与妈妈吃的占总量的分率分别相加,即得他们两人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解:+=答:他们两人吃了整个蛋糕的.【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完成简单的分数加法应用题的能力.4.把两根60厘米长的竹板钉在一起,钉完后的竹板长116厘米,钉在一起的部分是多少厘米?解析:4米【分析】如下图所示,两根竹板如果不钉在一起的话长为60+60=120厘米;所以钉在一起部分的长度为:钉之前的两个竹板的长度和-钉完以后的竹板长,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60+60=120(米)120-116=4(米)答:钉在一起的部分是4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题干数量关系,画图帮助理解,列式解答即可。
【导语】应⽤题可以说是⼩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数学思维及解题能⼒的重要途径,做好应⽤题掉⼩学⽣⾮常重要,它是检验学⽣堆成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且⼩学⽣在解答应⽤题分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能⼒、问题的分析解决能⼒。
以下是整理的《三年级⼩学⽣数学应⽤题及答案(20道)》,希望帮助到您。
三年级⼩学⽣数学应⽤题及答案(1-10道) 1、⼩明家、⼩红家和学校在同⼀条路上。
⼩红家到学校有312⽶。
⼩明家到学校只有155⽶。
⼩明家到⼩红家有多远?(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种情况?) 两种情况: 第⼀种是在学校的同⼀侧:312-155=157(⽶) 第⼆种情况:在学校的两侧:312+155=467(⽶) 答:⼩明家到⼩红家有有两种情况,在学校同侧时是157⽶,在学校两侧时是467⽶。
2、⼀套运动服135元,⼀双运动鞋48元,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了的钱:135+48=183(元)找回:200-183=17(元) 【或:200-135-48=17(元)】 答:应找回17元。
3、客轮上原有205⼈,有79⼈下船,有128⼈上船,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 205-79=126(⼈)126+128=254(⼈) 答:再开船时客轮上有254⼈。
4、⽤900个鸡蛋孵⼩鸡,上午孵出了337只⼩鸡,下午⽐上午多孵出118只。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鸡?337+118=455(只) (2)这⼀天共孵出了多少只⼩鸡?337+455=792(只)(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900-792=108(只) 5、⼀个长⽅形花坛的长是5⽶,宽是3⽶。
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 (5+3)×2公式:(长+宽)×2=长⽅形周长=8×2 =16(⽶) 答:这个花坛的周长是16⽶。
6、⼀块⽅形⼿帕的边长是2分⽶,⽤90厘⽶长的绸带能围⼀圈吗? 2分⽶=20厘⽶20×4=80(厘⽶)【正⽅形周长=边长×4】80厘⽶<90厘⽶ 答:⽤90厘⽶长的绸带能围⼀圈。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时间段专项练习1、小明早上10点出去,经过4个小时33分回来,现在几点?2、一个马拉松运动员6点从起点出发,经过89分钟后到终点,现在几点?3、小明早上午9点出去郊游,下午3点回来,补习了多久?4、莉莉要去北京旅游,上午6的火车,第二天下午5点到,火车开了多久?5、小王下午3点开始玩电脑,到下午5点25分关电脑,他玩了多久?6、妮妮晚上6点56分出去骑单车,晚上8点41分回来,出去了多久?7、白白上午5点17分出去,经过165分钟后回来,他回来是几点?8、飞飞下午2点16分出外吃饭,下午4点34分回来,经过多少分钟?9、幻幻下午2点去上学,下午5点27分回家,他上了几小时的课?10、同学们进行60米赛跑,王乐用了12秒,张鹏用了10秒,李鑫用了13秒,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11、小芊上午9点出外,经过5个小时,小芊回到家,回到家是几点?12、程鲁早上7时59分10秒到学校,张兰7时59分38秒到校,他俩谁先到学校,早到多少时间?13、在100米赛跑中,小明比小方快3秒,小方比小刚慢2秒,你能排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14、现在的时间是4时20分,再过1时30分是几时几分?15、同学们看电影《海底总动员》,看完这部电影需要2时30分,如果下午2时30分开映,放映结束时应该是什么时间?16、现在是下午2时30分,40分钟以前是几时几分?17、赵宁口算一道题,需要5秒,6分钟能口算多少道题?18、同学们去春游,早晨8:20出发,下午3:20回来,共用了多少时间?19、李军早上7:40到校,中午11:40放学,下午2:00上学,下午5:00放学,他一天在学校多少时间? 20、胖胖家到少年宫要走15分钟,他要看上午9:00的演出,最晚应当什么时间从家出发?21、一场足球比赛需要90分钟,如果想在下午5时结束,这场足球赛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22、李静每分钟写3个大字,从7时20分到7时35分,他可写多少个大字?23、工人师傅要做960个零件,从上午8:00开始,到下午2:00完成,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24、李师傅做一个零件要用9分钟,做6个零件,从下午4:00开始,要到下午几时几分才能完成任务?25、汽车每隔10分钟一班,妈妈想搭8时45分的一班车,到达车站时,已是8时47分,还要等多少分钟,才可以搭乘下一班汽车?26、人民银行营业时间是上午8:30—下午5:00,人民银行一天的营业时间是多少?。
1、加法公式:加数+ 加数= 和和- 另一个加数= 加数2、减法公式:被减数- 减数= 差差+ 减数= 被减数或被减数= 差+ 减数被减数- 差= 减数3.、乘法公式: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4、除法公式:被除数÷除数=商5.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L(周长)=2(a+b)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6.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L(周长)=4a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7.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8.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9、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10、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11、11、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公里)=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面积单立换算:1公项=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质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货币单位:元、角、分货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4季=12月,1月=30天,1天=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大月(31天)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300题)1. 商店有4筐苹果,每筐55千克,已经卖出1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苹果?2. 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3. 每盒粉笔1元3角4分,每瓶墨水6角2分,学校买了6盒粉笔5瓶墨水,共花多少钱?有篮球9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8倍,足球有多少个?5. 有足球72个,篮球9个,足球的数量是篮球的多少倍?6. 有足球72个,正好是篮球个数的8倍,篮球有多少个?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50本,平均分给4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本?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10. 商店有黄气球19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7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2倍,花气球有多少个?11. 同学们做习题,小华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比小华和小明的总数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12. 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13. 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14. 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15. 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16. 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下午3时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时间是下午5时整,晚点2小时。
问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7.一辆汽车早上8点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下午4时到达乙地。
但实际晚点2小时到达,这辆汽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8 .小宁、小红、小佳去买铅笔,小宁买了7枝,小红买了5枝,小佳没有买。
回家后,三个人平均分铅笔,小佳拿出8角钱,小佳应给宁多少钱?给小红多少钱?19.三个好朋友去买饮料,小亮买了5瓶,小华买了4瓶,阳阳没有买。
到家后,三个人平均喝完饮料,阳阳拿出6元钱,他应给小亮多少钱?给小华多少钱?20.用一个杯子向空瓶里倒牛奶,如果倒进去2杯牛奶,连瓶共重450克;如果倒进去5杯牛奶,连瓶共重750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在线阅读请点击链接查看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1】获取三年级语文、三年级数学、三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什么是人教版课本“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书意义而言的,是相对于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而言的。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
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
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各版本的区别是什么小学数学教材各版本的教学大纲是一样的,但呈现方式和特色是不同的,从内容上讲,各版本学年跨度范围内知识点几近相同,具体内容的编排和设置还是有一些区别。
各版本小学数学教材特点详解一、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①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提示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及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②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许多例题插图中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供教师选择使用,或进行创造性地发挥。
例如,第一册中,小猪帮小兔盖房的插图包含了学习“比多少”的多方面的信息,教材提出“还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通过丰富的变式,使学生加深对“同样多”、“多”、“少”的理解。
③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例如,第一册中,小猪帮小兔盖房、野生动物园、小猴吃水果、叠纸鹤、看谁拿得对、喂小鸡、快乐的周末、郊游、堆雪人等等。
总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计时单位:时、分、秒:1时=60分 1分=60秒 1天=24时 1刻钟=15分,半小时=30分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时间之间的进率都是60 3小时=(180)分 3×60=180 120分=( 2 )小时 120 ÷60=2时转换成分(乘60),分转换成时(除60)分转换成秒(乘60)秒转换成分(除60)计算经过的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的时间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2、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分钟,走1大格是()分钟;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钟。
从数字4走到9,时针走了()小时,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了()秒。
3、6小时=()分 4分=()秒 180秒=()分 200秒=( )分()秒 75分=( )时()分4、李响所在学校早上7:50开始上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第一节课什么时间下课?第二节课什么时间上课?5、小明乘坐10时30分的火车去北京出差,结果火车晚点15分钟,火车行驶了6小时25分钟到达北京,小明到达北京是什么时间?6、小强每分钟可以加工8个零件,他从10:50到11:15,共加工了多少零件?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1)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加一位数”(2)先用“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1)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2)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所得差相加。
”3、列竖式加法运算注意: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如果前一位也满十,再向前一位进1;4、列竖式减法运算注意: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足减,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再向前一位借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1、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集体验证:(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
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小学数学计算练习 2024-08-12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情况:___________。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及练习⼀第1题。
教学⽬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向,能够⽤给定的⼀个⽅向辨认其余的三个⽅向,并能⽤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向。
2.通过⼤量的操作活动,让学⽣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向的技能,培养学⽣的观察能⼒,发展学⽣的空间想象能⼒。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向。
教学过程: ⼀、情境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民努⼒的结果,⼤家想不想看看⾸都北京的美景呢? ⼆、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导游为⼤家介绍⼀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师他在⼲什么吗?⼤家想和他⼀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向?⾯朝太阳,我们⾯对的是什么⽅向?背对的⽅向是什么⽅向? 学⽣相互说说⾃⼰前⾯的和后⾯的⽅向。
现在同学们像⽼师⼀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指的⽅向是北,右⼿指的⽅向是南。
(2)让学⽣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
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 (3)请4位同学⾯朝4个⽅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对的⽅向。
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写一篇关于数学的作文三年级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就像一个超级大宝箱,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宝贝。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在这个宝箱里发现的一些有趣的东西。
我们来看看数学里的加法。
加法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总是陪伴着我们。
比如,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一碗饭就是1+1=2,吃两碗饭就是2+2=4,吃三碗饭就是3+3=6,以此类推。
所以,我们可以说,加法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计数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数学里的减法。
减法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淘气,总是让我们捉摸不透。
比如,我们有5个苹果,吃掉2个,还剩下3个。
这就像是5-2=3。
所以,我们可以说,减法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计算方法。
然后,我们来看看数学里的乘法。
乘法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超级英雄,总是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我们有3个苹果,吃掉2个,还剩下1个。
但是,如果我们再吃掉1个呢?这时候就用到了乘法。
因为3×1=3,所以我们又可以吃掉1个苹果。
所以,我们可以说,乘法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着,我们来看看数学里的除法。
除法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大侦探,总是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比如,我们有10块钱,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多少钱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除法了。
因为10÷3=3...1,所以每个苹果的价格是3块钱。
所以,我们可以说,除法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找答案的方法。
我们来看看数学里的分数。
分数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画家,总是能帮助我们画出美丽的图画。
比如,我们有一个蛋糕,把它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分数了。
因为8÷8=1,所以每份的大小就是1/8。
所以,我们可以说,分数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画图的方法。
数学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宝箱,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宝贝。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学习,就能找到这些宝贝的秘密。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数学吧!。
寻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牛刀小试】
观察图下列各图,并按照变化规律填上合适的图形(试试看哦!)
好棒!恭喜你已经闯过了第一关,让我们继续闯关发现乐趣吧!
1.下列各题中问号处应填什么图形
(1)(2)
(3)
2.你发现下面的排列规律了么?请根据这一规律把第四幅图填出来
(第2题)(第3题)
3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填出第四幅图
在(A) (B) (C) (D)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问号处
1.在(A) (B) (C) (D)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问号处
2.观察下列图形的规律,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3.观察下图,按照(1)到(2)的变化规律,根据(3),在(4)中填上适当的图形
仔细观察图,并按照它的变化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
1.你能按照图中图形的规律,画出横线上的图吗?
(第1题)(第2题)(第3题)
?
顺序观察给出图形的变化,按照变化规律,在空格中填上应有的图形
1..选一选,哪个图形填在“?”处比较合适。
(第2题)(第3题)
仔细观察下图中图形的变化规律,并在“?”处填入合适的图形
1.观察下面图的变化规律,在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2
3.仔细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中间空的图应该怎样画?继续下面的两幅又应该怎样画?
在下图问号处画上小圆,使它符合排列规律
1.观察下列图形的规律,选择正确的图形
2.在(A) (B) (C) (D)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问号处
3.如右上图,在(A) (B) (C) (D)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问号处
1.将下面两个图形重叠起来将是什么图形?请从(A) (B) (C) (D) (E)中找出来
2.将下面两个图形重叠起来将是什么图形?请从(A) (B) (C) (D) (E)中找出来
3.根据图形变化规律,在(A) (B) (C) (D 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问号处
4.如右上图,在(A) (B) (C) (D)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问号处
5..下面一组图的阴影变化是有规律的,请根据这个规律把第四幅图的阴影部分画出来
6.
1.下面是两串有规律的珠子,其中一段装在盒子里看不到,请画出盒子里串的珠子。
2.在正方形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上“北”、“京”、“巨”、“人”、“学”、“校”六个字,现有完全一样的四个正方体,如下图拼成一个长方体,问“北”、“京”、“人”三个字各与哪个字相对?
3.你能找到图 (3)中,A,B,C,D,E,F,G,H,各部分内数字的规律吗?中心问号应填什么数?
4.在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涂上“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
现有涂色方式完全一样的四个正方体,如下图拼成一个长方体。
问图“红”、“黄”、“白”的三个上面各与什么颜色的面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