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市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解析版
- 格式:docx
- 大小:108.44 KB
- 文档页数:10
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21•深圳)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天然气燃烧是物理变化B.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C.棉花里的纤维素是有机物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会出现乳化现象【答案】A2.(2021•深圳)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汞元素hgB.五氧化二磷P5O2C.钠离子Na﹣D.镁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2Mg+O2点燃2MgO【答案】D【解析】汞的元素符号是Hg,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是P2O5,钠离子可表示为Na+。
3.(2021•深圳)量取2mL NaOH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B.量取液体C.滴加液体D.加热液体【答案】C4.(2021•深圳)硅和锗都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已知锗原子序数为32,相对原子质量为72.59。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硅为非金属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C.①为72.59D.锗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答案】C【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①为32。
5.(2021•深圳)水是生活中最常见与最重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必须:水是人体中重要的营养剂B.生活的必须:由汽油引起的大火用水来扑灭C.实验的必须:溶液的溶剂一定是水D.实验的认识: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H2与O2组成的【答案】A【解析】汽油燃烧造成火灾,不能用水来灭火;溶剂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酒精、汽油;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6.(2021•深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A.反应Ⅰ前后原子数目不变B.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Ⅱ丙中N的化合价﹣3价D.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答案】B【解析】由微粒图示可知,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N2H4催化剂N2+2H2,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反应Ⅱ中丙N为氨气,氢元素显+1价,则氮元素显﹣3价;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押题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
1.(3分)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杯破碎B.鲜牛奶变质C.钢丝球刷碗D.葡萄榨成汁2.(3分)某校组织学生到郊外野炊,同学们带了如下的食品,其中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
A.牛肉、鸡蛋B.米饭、土豆
C.番茄、黄瓜D.色拉油、花生
3.(3分)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B.
C.D.
4.(3分)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项目的是()A.N2浓度B.O2浓度C.SO2浓度D.H2O浓度5.(3分)Na2CO3俗称纯碱,侯德榜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Na2CO3属于()A.氧化物B.盐C.有机物D.混合物
6.(3分)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的体积变化
B.茉莉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分子种类改变
D.隧道扫描显微镜拍摄到苯分子﹣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7.(3分)下列生活物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第1 页共25 页。
2021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深圳卷】
化学·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C D D D C A C D A D
13.【答案】(7分)
(1)锥形瓶;CaCO3+2HCl=CaCl2+H2O+CO2↑
(2)c
(3)红色恰好消失
(4)稀盐酸(或稀硫酸);NaCl和HCl(或Na2SO4和H2SO4)
14.【答案】(6分)
(1)含C、H和O三种元素
(2)③①②④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H
(4)含
(5)未设置一氧化碳的测定装置,熔喷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使测定结果不准确15.【答案】(8分)
(1)金属;大
(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3)氧气、氢气
(4);置换反应
(5)BD
16.【答案】(9分)
化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1)NaOH、NaCl
(2)
(3)解:设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解得:y=7.4g由图示可知,与氢氧化钠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56g﹣4.4g=6.16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解得:z=5.6g该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5%。
答:该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5%。
化学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2021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深圳卷】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共20分;前八题每题1.5分,共12分,后四题每题2分,共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答案】D【解析】A. 佩戴口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 改变握手拥抱礼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 保持社交距离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 利用食盐制消毒剂二氧化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答案】C【解析】①糖类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是主要能源来源,故不符合题意;②在人体内含量超过0.01%的元素,就是常量元素,如氧、钙、钠等,故符合题意;③血浆的pH为7.40则人可能是健康的,故不符合题意;④蔬菜和水果中不仅富含维生素,同时也含有较多的纤维素,故符合题意;⑤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⑥锌属于必需的微量元素,若人体中缺少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 【答案】C【解析】A.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悬空竖直滴加液体,不能伸入试管内或触及试管壁,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 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验满,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D. 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D【解析】A.铝的活动性比铁活泼,但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铝膜,比铁的抗腐蚀性好,不符合题意;B. 氯化银不溶于水,锌不能与固体反应置换出银,不符合题意;C.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是生铁,不符合题意;D. 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甲比乙活泼,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答案】D【解析】A. H2O、H2O2、H2SO4中只含有氢元素,没有氢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B.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第二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 KCl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KClO3中氯元素是+5价,故C不符合题意D.氧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镁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铝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答案】D【解析】A、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但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钠属于盐,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但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原子的最外层为1个电子,不符合题意;D、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则破坏燃烧的条件一定能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2021年深圳市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分)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锌
B.不合理施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用水喷淋燃着的酒精以降低着火点
【解答】解:A、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是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故错误;
B、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故正确;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易连电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故错误。
;
D、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B。
2.(3分)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N2:“2”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两个氮原子
B.2Ca:“2”表示两个钙元素
C.Mg+2:“+2”表示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D.S2﹣“2﹣”表示硫元素为负二价
【解答】解:A、N2中的“2”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两个氮原子,正确;
B、2Ca中的“2”表示两个钙原子,错误;
C、镁离子表示为Mg2+,错误;
D、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错误;
故选:A。
3.(3分)生活中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酒B.糯米磨粉C.蔬菜腐烂D.菜刀生锈
【解答】解:A、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糯米磨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蔬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第1 页共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