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癫痫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5.33 KB
- 文档页数:2
癫痫治疗和护理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疾病背景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是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失调。
这种疾病可能在任何年龄发病,但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癫痫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遗传、脑部损伤、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癫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癫痫发作不仅会导致意识丧失和肢体抽搐,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问题等。
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控制癫痫发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癫痫的治疗和护理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癫痫患者,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为癫痫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字数:238】1.2 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突然的、短暂的大脑电活动异常,表现为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
治疗和护理在癫痫患者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危险。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及时规范地使用抗癫痫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良好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定期复诊、遵循医嘱、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和程度。
治疗和护理也可以减少患者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和社会融入。
对于癫痫患者来说,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癫痫治疗和护理的最新进展,借助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法。
通过对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癫痫的治疗机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和手术风险。
脑胶质瘤术后继发性癫痫护理查房-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脑胶质瘤术后继发性癫痫护理查房病史:中年女性,2年余前,MRI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
于1年余前于院外行伽马刀治疗,并口服替莫唑胺化疗。
6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丧失。
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行颅内MRI提示右侧额叶近大脑镰旁肿瘤性病变,病灶与邻近大脑镰分界不清,肿瘤较前明显增大,周围占位效应较前明显,提示颅内病变较前加重。
于院外行颅脑手术治疗(具体不详),术后行伽马刀治疗(具体不详),并定期行替莫唑胺化疗约6周期,病情较稳定。
3月前,出现左侧肢体肌力下降,伴癫痫发作。
20余天前,出现左侧肢体肌力完全丧失。
1周前,再次出现肢体抽搐,较前加重,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
既往有高血压史4年余,具体治疗不详。
6天前左侧面部摔伤。
现对答基本切题,反应迟钝,语言欠清晰。
自理能力评分30分重度依赖,坠床/跌倒评分7分,疼痛评分0分,DT评分2分。
目前诊断:1.脑胶质母瘤术后伽马刀治疗后2.继发性癫痫3.高血压病。
诊疗计划:肿瘤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留陪伴,卧床休息,防坠床及癫痫发作,监测控制血压。
予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癫痫发作,同时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及对症等治疗。
今日查体:体温脉搏 78 呼吸 19 血压 141/85 肌力 0肌力如何分级: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将肌力分为六级0级完全瘫痪,不能做任何自由活动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2级肢体可在床上平行移动3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离床面4级肢体能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5级肌力正常,运动自如相关知识:脑胶质瘤概述: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
分类: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划分·星型细胞瘤—星形细胞·少枝细胞瘤—少枝细胞·混合胶质瘤,例如少枝--星形细胞瘤,包含了混杂类型的胶质细胞·室管膜瘤—室管膜细胞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划分·低级别胶质瘤(WHO 1-2级)·高级别胶质瘤(WHO 3-4级)按肿瘤所处的位置划分·幕上胶质瘤·幕下胶质瘤·桥脑胶质瘤临床表现: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1例肺癌脑转移继发癫痫持续状态的应急护理体会颅脑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之一,其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常见[1],约占各种恶性肿瘤的40%[2]。
继发性癫痫是由多种原冈如颅内肿瘤炎症、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外伤、寄生虫、脑发育不全、蛛网膜下隙出血、脑血管病等所引起的一种大脑皮质刺激症状,其中颅内肿瘤是继发性癫痫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程度的障碍[3]。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6岁,左肺周围型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胸椎、颈椎转移瘤(TxNxM1 Ⅳ期),入院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呈喷射性,俱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无呕血、咯血,同时出现左侧肢力肌力下降,无法抬起,自在家中服用止痛药片,效果不佳,并且患者逐渐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焦虑、情绪低落、出现幻觉、发作性烦躁不安、情绪激动、易激惹、冲动。
遂予针对性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情绪改善、病情稳定。
2 急救护理2.1 癫痫发作时护理①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取头低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置入患者的上下臼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颊。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者可置口咽通气导管。
持续吸氧浓度达50%左右。
密切观察患者口唇及颜面部是否转为红润、监测血氧饱和度,如分泌物聚集堵塞呼吸道窒息者,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
对出现呼吸过慢或血氧饱和度<85%。
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③抽搐时不可强力按压肢体,以免造成骨折,可加床挡或使用约束带适当保护。
频繁抽搐可引起脑水肿,及时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警惕脑疝的发生。
癫痫发作对病人的伤害严重,容易出现大脑缺氧、窒息、脑水肿、肢体瘫痪或其他意外伤害。
应积极做好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
2.2 用药护理①地西泮为常规首选药,首次给予安定10~20 mg,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0mg,以遵医嘱给予2~5 mg/min缓慢静脉注射,直到发作停止,为防止复发,可使用安定100~200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中,于12h内滴完。
癫痫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癫痫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护理措施及效果。
结果经治疗结合护理干预,100例患者中显效61例,有效3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6例患者及家属表示对护理非常满意,35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1%。
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癫痫;护理癫痫(epilepsy)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和短暂发作的特点。
大脑皮质神经元过度放电是各种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任何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的致病因素均可能诱发癫痫[1]。
根据病变累及大脑的部位,临床上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和自主神经等不同程度的障碍。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究癫痫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41.4±2.3)岁。
2护理措施2.1癫痫大发作后缓解期的安全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恢复情况,有无头痛、疲乏或自动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纠正缺氧状态;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于床上,并加用床档,防止坠床;室内外保持安静,减少护理治疗操作对患者的打扰,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休息;保证患者床单清洁、干燥。
2.2患者住院期间的预防性安全护理2.2.1室外环境保持安静,门窗隔音;病房应远离嘈杂的街道、闹市、噪音轰鸣的工厂和车间。
探视时应限制家属人数。
2.2.2室内光线柔和、无刺激;地方宽敞、无障碍、墙角设计为弧形、墙壁有软壁布包装,地面铺软胶地毯;床间距应在6m以上,床两侧有床档,床档应有床档套包裹;有轮床应四轮内固定。
继发性癫痫护理中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减少继发性癫痫发作频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继发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预防性护理干预),各58例。
结果:研究组癫痫发作频率更低,Barthel指数、总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减少继发性癫痫患者发病次数,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继发性癫痫;应用效果癫痫有继发性、原发性之分,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中枢神经遭受疾病或遗传因素的影响所致,发病时出现意识障碍、四肢不能正常活动、感觉丧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尚无特效手段能够根治癫痫,只能通过科学预防措施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减轻机体损伤。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6例继发性癫痫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8例。
研究组包括34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17-67岁,均龄(46.4±10.8)岁;对照组包括36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19-66岁,均龄(46.9±10.9)岁。
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充分,统计学检验结果P>0.05。
1.2方法对照组5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如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继发性癫痫发生原因;掌握患者血压动态、脉搏、心率、呼吸等体征变化;合理控制患者一日三餐,让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由于癫痫病程迁延,需要患者遵医嘱规律服药,对于用药依从性欠佳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严格督促,强调遵医嘱用药作用,引起患者重视,消除其错误认知。
研究组5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预防性护理干预,包括(1)体征监测。
若癫痫患者高热不退,动态测定其体温,及时用药降温或物理降温;如果发现癫痫患者有抽搐征兆,立即将其平放,清洁口鼻异物,及时氧疗,创建静脉补液通道[1];合理使用镇静药物,患者抽搐症状消除后由专人24h监护。
预见性护理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癫痫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以我科室2022.5-2023.5期间内接收的癫痫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双盲分组方法分为(常规护理模式)常规组及(预见性护理模式)研究组,分别纳入30例。
比较观察2组癫痫病人的HAMA(焦虑)评分、HAMD(抑郁)评分,并发症情况。
结果:同常规组比较,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更低(P<0.05);同常规组比较,研究组发生并发症概率1例(3.33%),明显更低(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在癫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极佳,一方面能够改善患者负面心理,使其保持心态稳定,配合治疗;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建议临床上积极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癫痫;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癫痫属于一种反复性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癫痫患者新增人数大概在45万左右,发病率大概在31/12万[1]。
临床上治疗癫痫主要采取药物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程长,患者依从性不高,使治疗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而且还会引发不良心理[2]。
为此,需要对癫痫患者采取科学护理干预,以改善其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研究分析癫痫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科室2022.5-2023.5期间内接收的癫痫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双盲分组方法分为(常规护理模式)常规组及(预见性护理模式)研究组,分别纳入30例。
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符合癫痫患者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脏器疾病者;②视力、听力、理解能力障碍者;③孕妇、哺乳期者;④病例资料不完整者。
常规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区间:29岁-58岁,中间值(42.24±3.26)岁;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区间:30岁-59岁,中间值(42.26±3.28)岁。
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研究以80名癫痫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入院治疗,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该70名患者进行分组,先入院40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后入院40名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以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为参考标准,进行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差异比较。
结果:在癫痫的控制时间与每日发作次数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观察组(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癫痫;发作次数;不良事件发生率癫痫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功能失调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神经功能障碍。
癫痫又属于慢性病的一种,存在反复发作的特但。
在发病期间,患者的细胞正常代谢功能将会受到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也将受到破坏[1]。
因此,针对癫痫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控制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以80名患者为参考对象,围绕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展开分析,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围绕80名癫痫患者为观察对象展开,从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门诊患者中纳入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7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一组命名为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研究开始即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能够比较(p>0.05),具体介绍如下。
表1 临床基本资料对比组别n性别(例)平均年龄(例)男性女性观察组4251544.54±7.43对照组4241644.56±7.68x2/t/0.05270.0236p/0.81840.98121.2方法常规护理:按照医嘱用药,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等;预见性护理:①心理疏导。
继发性癫痫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7-05-22T15:32:07.3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4期作者:梁斌
[导读] 探究继发性癫痫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
(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肥城 271600)
【摘要】目的:探究继发性癫痫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继发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4例)采用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76.47%,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继发性癫痫患者中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继发性癫痫;预防性护理;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229-02 在临床中癫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病变,一旦发生该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故障,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癫痫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意识、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精神等功能出现障碍[1]。
根据病因可以将癫痫分为继发性癫痫原发性癫痫,其中前者指的是有先天疾病、围生期损伤、产前期损伤、颅脑损伤等其他病因引起的癫痫,其发病年龄比较广泛;而后者指的是除了遗传因素外尚查不出其他致病原因的癫痫。
并且癫痫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发病的发病次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针对继发性癫痫疾病,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以便提高护理效果,降低该病的发病次数[2]。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68例继发性癫痫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继发性癫痫患者,均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入院治疗。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在27~62岁,平均为(41.2±3.6)岁。
单纯型癫痫23例,复杂型癫痫7例,全面发作4例。
实验组(34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26~61岁,平均为(40.7±3.8)岁。
单纯型癫痫21例,复杂型癫痫8例,全面发作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严格按照常规护理步骤来执行。
实验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内分泌护理
在癫痫疾病中,电解质失调与代谢紊乱是主要引起因素,在预防性护理中,需要对患者的电解质与代谢情况进行及时观察与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现象,需要立即给予相应药物治疗,避免癫痫发作。
(2)生活护理
在癫痫发作过程中,过量饮酒与饮水是其主要引发因素,在生活护理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活情况,严格控制患者的饮水与饮食情况,并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以便降低癫痫的发作次数。
同时,可以制定出相关计划方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严格制定出每日的饮水量与时间,并对食物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显示与控制。
(3)睡眠周期护理
由于癫痫疾病发作与睡眠周期具有密切联系,有44%的癫痫发作为睡眠癫痫,而33%的癫痫发作为觉醒癫痫,因此,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能够显著降低癫痫发作次数。
同时,大多数癫痫药物会对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在给药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用药时间与睡眠时间的间隔,尽量使用对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小的药物。
(4)神经因素护理
癫痫患者在强烈的情感活动刺激过程中极有可能会促使癫痫症状发作,因此,在预防性护理过程中,需要对神经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大多数人对癫痫的不够理解,通常将其与神经病等同,导致癫痫患者在社会环境中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与误解,使得癫痫患者的神经比较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癫痫的发作次数。
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压力与神经压力进行有效的纾解,加大对该病的宣传,以便加深对患者的了解,告知患者家属给予鼓励与支持,帮助患者缓解压力,以便降低癫痫发作次数。
(5)治疗依从性护理
大多数癫痫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使得病程延长,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加重,无法对癫痫进行有效的控制。
因此,需要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加强对患者与家属的教育,正确指导用药,避免出现不规律用药情况,以便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癫痫发作次数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癫痫发作次数有所降低,临床症状得到好转;无效:癫痫发作次数与临床症状无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76.47%,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癫痫疾病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通常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脑部神经元受损,继而出现自限性异常放电情况,使得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反复性、暂时性紊乱,其属于一种慢性临床疾病,其病程较长,会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经济地位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3]。
继发性癫痫的发病因素较多,(1)内分泌因素。
患者身体内部的代谢功能与电解质水平出现紊乱等现象,会导致患者内分泌出现异常,继而可能会导致癫痫发作。
(2)睡眠因素。
大多数研究报道表明,癫痫发作与睡眠质量与周期具有密切的联系。
良好的睡眠质量与周期会显著降低癫痫的发作次数,反之,不良的睡眠质量会加重癫痫发作[4]。
另外,部分癫痫药物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不佳,促使癫痫发作概率的上升。
(3)生活习惯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会导致癫痫发作次数的增加,尤其是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极大的增加了癫痫的发生率。
(4)心理因素。
癫痫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会导致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其精神压力较大,导致癫痫疾病的发生率上升。
(5)患者的依从性因素。
如果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没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出现不规则用药或擅自停药、增加药量等情况,会导致药物作用效果不够理想,对癫痫疾病的治疗效果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加重癫痫疾病的病情。
针对继发性癫痫疾病的发病因素,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为预防性护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加强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从而促使癫痫发作次数的下降[5]。
综上所述,将预防性护理措施应用在继发性癫痫患者中,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樊立风.癫痈病人剥夺睡眠——睡眠与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刘照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2):198-199.
[2]柳德睿.护理干预对生育期癫痫女性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32(24):2286-2288.
[3]俞群.12例以癫痫样发作为首发症状的功能性胰岛素瘤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8):939-941.
[4]赵大美.视频脑电录像监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癫痈的护理千预[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4(12):168-169.
[5]王倩.预防性护理在继发性癫痈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22(1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