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卷】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实验高中高三下期5月月考化学试(复习必备)
- 格式:docx
- 大小:267.87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河南省郑州二中2016届高三下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CS2 B.PCl5 C.HClO D.BeCl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如果分子中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满足8,则该元素原子就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据此可知,选项B中的P、C中的H、D中的Be元素均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答案选A。
考点:考查8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8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依据,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第一次用无机物制备有机物尿素,开辟人工合成有机物先河的科学家是 ( )A.维勒 B.凯库勒 C.贝采利乌斯 D.李比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将无机物NH4CNO的水溶液加热得到了(NH2CONH2),开创了有机化学新纪元。
考点:化学史点评:属于了解性内容,简单。
3.某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K+、Na+、HCO3-、NO3-B. H+、Mg2+、SO42-、NO3-C. Na+、SO42-、Cl-、ClO-D.Ag+、K+、NO3-、Na+【答案】C【解析】由以下离子反应可知,答案为CHCO3-+OH-=CO32-+H2O H++OH-=H2O Mg2++2OH-=Mg(OH)2↓ Ag++OH-=AgOH↓4.为了证明液溴与苯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如下图所示装置.则装置A中盛有的物质是A .水B .NaOH 溶液C .CCl 4D .NaI 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溴易挥发,生成的溴化氢中含有溴,溴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银浅黄色沉淀,因此需要利用四氯化碳除去溴化氢中的溴,答案选C 。
考点:考查物质的除杂5.已知A 2-核内有x 个中子,A 原子的质量数为m ,则n g A 2-所含电子的总物质的量是( )A .()n m x mol m- B .(2)n m x mol m -+ C .2m x mol m n -+- D .(2)n m x mol m-- 【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以得到,A 2-核内有x 个中子,A 原子的质量数为m ,所以A 2-质子数为m-x,一个A 2-的电子数目为m-x+2,所以n g A 2-所含电子的总物质的量是(2)n m x mol m -+,答案选B 。
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领航实验学校高考5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X和2molY,发生反应4X(g)+2Y(g)⇌3Z(g),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气体密度不再变化B.Y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C.3v(X)=4v(Z)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X):c(Y):c(Z)=4:2:32、硼氢化钠(NaBH4)可用作还原剂和塑料发泡剂。
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反应获取氢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B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若用D2O代替H2O,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含有H2、HD和D2C.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用量和表面积,可以控制氢气的产生速率D.NaBH4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H4-+4H2O=B(OH)4-+4H23、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净化废水的同时能获得能源或得到有价值的化学产品,左下图为其工作原理,右下图为废水中Cr2O72-离子浓度与去除率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Cr2O72-+14H++6e-=2Cr3++7H2OB.电池工作时,N极附近溶液pH增大C.处理1molCr2O72-时有6molH+从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D.Cr2O72-离子浓度较大时,可能会造成还原菌失活4、对C2H4O2(甲)和C4H8O2(乙)的分析合理的是()A.肯定互为同系物B.乙能够发生水解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C.甲可能极易溶于水D.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最简式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P、Q分别位于三个周期,X与Z、Y与P分别位于同主族,Z与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2:1的离子化合物。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河南省郑州回中2016届高三下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是A.汽油B.色拉油C.甘油D.煤油【答案】B【解析】色拉油是油脂,属于酯类,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其余都不能,答案选B。
2.有关合金的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B.合金一定是金属熔合而成的C.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高D.硬铝、黄铜、钢均为合金【答案】B【解析】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B项错误。
3.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不合理的是( ) A.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得失,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B.从物质的分类看,Na2SO4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硫酸盐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D.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答案】A【解析】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决定于是否有电子的得失及电子对的偏移,故A描述不完整,选A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大理石与醋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a2++CO2+H2OB.向过氧化钠固体中滴加水:Na2O2+H2O=2Na++2OH-+O2C.将溶质物质的量之比为4:3的NaHSO4和Ba(OH)2两溶液混合:4H++3SO42-+3SO42-+4OH-=2BaSO4+4H2O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Fe2++2H++H2O2=Fe3++2H2O【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A中醋酸是弱酸,应写成分子形式,B中电荷不守恒,D中电荷不守恒,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5.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g)△H=a kJ•mol-1H 2(g )+1/2O 2(g )═H 2O (l )△H=b kJ•mol -12H 2(g )+O 2(g )═2H 2O (l )△H=c kJ•mol -1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 .氢气的燃烧热为△H=akJ•mol -1C .反应热的关系:a=bD .反应热的关系:2b=c【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因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故A 错误;B .水为气态水,所以氢气的燃烧热为△H≠a kJ•mol -1,故B 错误;C .因水的状态不同,则a≠b,故C 错误;D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则反应热的关系为2b=c ,故D 正确;故选D 。
河南省顶级2024届高三5月全真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证明氢气的反应放热的实验最有效的是
(A)加氢气放入蒸馏水中,观察温度上升
(B)在隔离装置中加氢气,观察温度上升
(C)将氢气放入铁环中,将火放入环内
(D)放入正气管观察温度上升
答案:C
2.实验室为了获得六氯化铝,向一定体积的己二酸中加入少量氯气,下列作用不正确的是
(A)添加正确的量的氯气,产物的收率提高
(B)添加氯气可以使反应变快
(C)氯气能键合己二酸的酸性氢
(D)添加氯气可以减少反应温度
答案:D
3.关于量子数的正确说法是
(A)物质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电子组成
(B)电子在原子能级中能够跃迁,其通常的跃迁能量由量子数来决定
(C)原子被去电子正好可以得到稳定状态
(D)我国提出了二进制量子数
答案:B
4.反应Na_2+H_2O,中间产物由NaOH构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有可能发生蒸发损失
(B)反应能量变化为正值
(C)反应是向前反应
(D)Na_2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答案:D
5.以下离子反应中,可以观察到气泡溶液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Na_2CO_3+H_2O→2NaOH+CO_2↑
(B)FeCl_3+KOH→KCl+Fe(OH)_3↓
(C)2NaOH+CO_2→Na_2CO_3+H_2O
(D)CuSO_4+2H_2O→Cu(OH)_2↓+H_2SO_4。
河南省顶级2024届高三5月全真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氯化物的共价键是A.同种原子键B.同类原子键C.异种原子键D.共用单电子对2.物质在温度下的蒸气压是101.3kPa,此时该物质的沸点是A.273KB.373KC.473KD.573K3.下列物质具有易燃性A.苯B.氢气C.氯气D.二氧化碳4.对于氯气,其正确的电子式是A.Cl2B.Cl2-C.Cl2+D.Cl5.下列物质表示反应过程的原子数变化最大的是A.2HCl+CaCO3→CaCl2+H2O+CO2B.2H2+O2→2H2OC.2Ag+H2S→Ag2S+H2D.2KClO3→2KCl+3O26.氯气只用于A.充气B.农药生产C.烧焦D.医用麻醉7.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下列哪种化学反应来还原A.2H2O+CO2→CH4+2O2B.2H2O+CO2→C+4H2OC.2H2O+CO2→2H2+O2D.2H2O+CO2→CH3OH+O28.由混合物中精密提纯其中一种物质所采用的技术是A.分馏B.电离C.萃取D.沉淀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温度调节有误的是A.电解溶液时应室温调节B.测定HCl浓度时应加热C.测定NaOH浓度时应冷却D.测定BaCl2浓度时应加热10.下列有关物质熔点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LiCl熔点较NaCl低B.NH4Cl熔点较NaCl高C.NH4Cl熔点较NH3高D.NaCl熔点较KCl低。
河南高三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直径介于1~1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B .Fe(OH)3胶体是纯净物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氨水②重水③明矾 ④纯碱 ⑤天然气 ⑥氧气 ⑦漂白粉 ⑧铝热剂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④⑥ C .④⑦⑧D .③⑤⑥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②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③有气泡产生或固体析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④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酿,一定是化学变化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A .①②③④ B .④⑤ C .①③⑤D .全部4.若A +酸===盐+水,则A 不可能属于( ) A .氧化物 B .单质C .碱D .电解质5.把足量的铁粉投入到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残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来加入的铁粉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H +和SO 4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4 B .2∶7 C .1∶2 D .8∶3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Na 2O 与Na 2O 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Na 2CO 3溶液和NaHCO 3溶液都能跟CaCl 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③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④Na 2O 2可作供氧剂,而Na 2O 不行⑤Cu 与HNO 3溶液反应,由于HNO 3浓度不同可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 A .都正确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D .④⑤7.有A 、B 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 2CO 3和0.84 g NaHCO 3,A 、B 中分别有10 mL 相同浓度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B .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 mol/LC .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 mol/LD .最终两溶液中Na +、Cl -的物质的量相同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2.4 g 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N AB .1 mol HCl 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 mol/L 盐酸中溶质的粒子数相等C .在标准状况下,22.4 L CH 4与18 g H 2O 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 N AD .CO 和N 2为等电子体,22.4 L CO 气体与1 mol N 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9.LiAlH 4()、LiH 既是金属储氢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均能剧烈分解释放出H 2,LiAlH 4在125 ℃分解为LiH 、H 2和Al 。
河南省郑州十四中2016届高三下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放出的能量可设计为原电池转化为电能B.煤燃烧是化学能转换为热能C.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D.可充电电池在充电时是电能转换为化学能,而放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A【解析】A 错设计为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 对煤燃烧放热是化学能转换为热能C 对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D 对充电是电解池,把电能转换为化学能,放电是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下列描述的元素中,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有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个数为2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个数为6C、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ⅡA族右边的元素D、阴离子RO4-中R元素【答案】B【解析】3.某实验室仅有如下仪器或用具:烧杯、铁架台、铁圈、三脚架、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滤纸。
从缺少仪器角度看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A.蒸发 B.萃取 C.过滤 D.蒸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蒸发液体,需使用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玻璃棒、铁架台、铁圈或三脚架,所给仪器充分;B.萃取需使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铁圈,所给仪器充分。
过滤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铁圈全都有;D.蒸馏需要蒸馏烧瓶,没有,选D。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为,B正确;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C错误;D.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为,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判断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浓氨水显碱性B 其他条件不变,压缩2HI(g) I2(g)+H2(g)平衡体系的体积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平衡向生成I2(g)的方向移动C 将碱式滴定管下部的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排出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D 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Ksp(AgCl)>Ksp(AgI)【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浓氨水中一水合氨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且大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溶液显碱性,则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A正确;B、2HI(g)I2(g)+H2(g)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化的可逆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平衡体系的体积,混合气体颜色变深,但平衡不移动,B错误;C、将碱式滴定管下部的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排出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C正确;D、在溶液中溶度积小的沉淀先析出,已知向2.0mL浓度为0.1mol/L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先生成AgI,所以AgI的溶解度小,即Ksp(AgCl)>Ksp(AgI),D正确。
河南省郑州三中2016届高三下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钠有很强的氧化性C.钠燃烧时生成过氧化钠 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正确,不选A;B、金属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错误,选B;C、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正确,不选C;D、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正确,不选D。
考点:钠的结构和性质2.从1L1 mol/L的氯化钾溶液中取出50mL溶液,该50mL氯化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2 mol/L B.0.05 mol/L C.1 mol/L D.2mol/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溶液中取出一部分,体积发生了改变,浓度没有发生改变,故取出来的50mL 氯化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选C。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的关系。
3.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上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锌、铜和盐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锌片上有6.5g锌溶解,正极上就有0.1g氢气生成【答案】B【解析】4.下列反应结束后,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的是A.铁锈与过量稀盐酸 B.FeCl3溶液与过量铜片C.FeCl3溶液与过量铁粉 D.FeCl2溶液与过量Zn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三价铁离子遇到遇到KSCN发生络合反应显血红色,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三价铁离子。
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铁锈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B、C、D选项均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所以,只有A溶液变成血红色,故A正确。
考点:考查铁离子的检验方法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B.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4H+=SO42-+3S↓+2H2OC.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2Cu+O2↑+4H+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2H2O+Cu2+=Cu(OH)2↓+2Na++H2↑,错误;B.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 S2O32-+2H+=SO32-+S↓+H2O,错误;C.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由于Cu参与电极反应,所以实质是铜的精炼,溶液的成分不变,错误;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由于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所以会发生反应:3Mg(OH)2+2Fe3+=2Fe(OH)3+3Mg2+,正确。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高三下-第三次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0.1 mol·L-1CH3COONa溶液的pH=8,则该溶液中c(CH3COOH)=(10-6-10-8)mol·L—1B.对于相同浓度的弱酸HX和HY(前者的Ka较大)溶液,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HY溶液的pH改变值大于HX溶液的pH改变值C.硫酸钡固体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BaSO4(s)Ba2+(aq)+SO42-(aq),当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时可以生成BaCO3沉淀D.常温下,a mol·L-1的CH3COOH溶液与0.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此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9 10a-0.012、298K时,用0.01mol∙L-1NaOH溶液滴定10mL0.01mol∙L-1H2A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已知:25℃时,H2A的K a1=10-1.75,K a2=10-7.1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所得溶液中:V0=5mLB.B点所得溶液中:c(H2A)+c(H+)= c(A2-)+c(OH-)C.C点所得溶液中:c(Na+)>3 c(HA-)D.D点所得溶液中A2-水解平衡常数K h1=10-6.813、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所在周期数之和为11。
YZ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R的原子半径是五种元素中最大的,W与Z同主族。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河南省郑州十九中2016届高三下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为了除去C02中的02、S02、H20(g)等杂质,可用①NaHC03饱和溶液②浓硫酸③加热的铜网,通过以上试剂顺序净化效果最好的是 (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②③【答案】D【解析】略2.J、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表。
已知: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J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B.工业上用电解M和T组成的化合物来制备MC.R、T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T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D.J、M、R、T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TO4【答案】AB【解析】3.某有机物的结构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A.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答案】C【解析】该有机物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醇羟基、醛基和羧基,因此只有水解反应不能发生,其余均可以发生,答案选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吸热过程C.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强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全部溶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氯化氢,A不正确;电离过程都是吸热的,B正确;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例如硫酸钡的饱和溶液,C不正确;D不正确,例如难溶性的强电解质,答案选B。
考点:考查强弱电解质的有关判断点评:广告条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难易适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电解质概念以及特点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5.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
河南高三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①氢氟酸;②浓H 2SO 4;③烧碱溶液;④Na 2CO 3固体;⑤氧化钙;⑥浓HNO 3,其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SiO 2反应的有 ( ) A .①②⑥ B .全部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⑥2.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且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a 2+、Al 3+、SO 42-、Cl -B .K +、Na +、SO 32-、NO 3-C .Na +、K +、NO 3-、SO 42-D .NH 4+、Na +、Cl -、CO 32-3.同温同压下,甲、乙两容器分别盛有甲烷气体和氨气,已知它们所含原子个数相同,由甲、乙两容器的体积比为 ( ) A .4∶3 B .5∶4 C .4∶5 D .1∶14.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 A .用25 mL 量筒量取12.36 mL 盐酸 B .托盘天平称取8.75克食盐 C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4.90mL 硫酸 D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溶液pH 为3.55.将溶质A 的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A 的质量分数小于3X%,则A 可能是 ( )①H 2SO 4 ②C 2H 5OH ③NH 3 ④CH 3COOH ⑤NaOH A .①⑤ B .①④⑤ C .②③ D .②③④6.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的是 ( )A .含K +为2mol 的K 2SO 4溶液 B .将58.5gNaCl 溶解于1L 水中C .将0.5mol/L 的NaNO 3溶液100mL 加热蒸发掉50克水的溶液D .将80gSO 3溶于水并配成1L 溶液7.下列溶液中Cl -浓度与50 mL 1 mol·L -1 AlCl 3溶液中Cl -浓度相等的是( )A .150 mL 1 mol·L -1的NaCl 溶液B .75 mL 2 mol·L -1NH 4Cl 溶液C .150 mL 2 mol·L -1的KCl 溶液D .75 mL 1 mol·L -1的FeCl 3溶液8.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a 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 .LB .C .LD .9.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78 gNa 2O 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2N A B .1.5 g CH 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C .3.4 g 氨气分子中含有0.6N A 个N —H 键D .常温下,100 mL1 mol·L -1AlCl 3溶液中Al 3+离子总数等于0.1N A10.在bLFeBr 2溶液中通入amolCl 2时,使溶液中50%的Br -氧化为Br 2,则原FeBr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 -1B .mol.L -1 C .mol.L -1D .mol.L -111.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河南高三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焰火的五彩缤纷是某些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展现 B .将煤气化后再作为能源,可减少PM2.5引起的危害C .用激光笔分到照射盛有蓝墨水、FeCl 3溶液的玻璃杯均出现光亮的通路D .氨气液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常用来做冷冻剂2.分子式为C 5H 8O 2的有机物,能使溴的CCl 4溶液褪色,也能与NaHCO 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最多有 A .8种 B .7种 C .6种 D .5种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4.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NaOH 溶液滴定醋酸时,可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B .花生油、菜子油漕油等水解时可碍到一种共同的产物C .能自发进行,其一定小于零D .甲烷和氯气反应与苯和硝酸反应的反应类型不同5.X 、Y 、Z 、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Z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Y 能形成两种常见的液体二元化合物M 、Q ,其中M 是生物生存必需的物质.x 能形成多种单质,其中有两种单质硬度差异极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xB .化合物Q 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共价键C .Z 、X 都可以形成两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D .四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X 的单质的沸点最高6.某强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中的若干种,现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有.B .原溶液中一定没有c .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 .气体A 、B 之间肯定不能发生反应 7.如图是草酸溶液中三种微粒的分布分数(某微粒物质的量浓度与三种微粒物质的量被度和的比值)与pH 的关系,下到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pH=5的溶液中B .溶液中:C .向溶液中加强酸至pH 与a 点对应时,溶液中D .为使溶液中c()尽可能多一些,溶液的pH 最好控制在2.7左右二、实验题1.(14分)磺酰氯(SO 2Cl 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实验室可利用SO 2与反应制取少量的SO 2Cl 2。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河南省郑州五中2016届高三下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B.饱和食盐水可以导电,所以饱和食盐水属于电解质C.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答案】D【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理解这个概念时需注意“水溶液”、“或”、“熔融”、“化合物”四个关键词;化合物是否为电解质与其溶解度无关,只要两个条件满足任一条件均可。
虽然饱和食盐水能导电,但却属于混合物,NH3溶于水得到的是氨水,可以电离出NH4+和OH-而使溶液导电,但并非NH3自身导电,故NH3属于非电解质。
2.燃烧法是有机化学发展初期测定简单有机物组成的常用方法。
验证某有机物是否为含氧元素,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是A.只有验证它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H2O和CO2B.只有测定其燃烧产物中H2O和CO2物质的量的比值C.测定完全燃烧时消耗有机物与生成的CO2、H2O的物质的量之比D.测定该试样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以及消耗O2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答案】D【解析】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判断。
产物是CO2和水不能说明是否含有氧元素,A不正确。
B 中只能得出有机物中碳、氢原子的个数之比。
C中只能得出有机物中含有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选项D,根据氧原子守恒即可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
答案选D。
3.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更注重身体健康和食品卫生。
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A.烹饪时使用加铁酱油 B.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元素C.用石灰水保存鲜鸡蛋 D.用硫磺(S)熏蒸漂白银耳【答案】D【解析】ABC选项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并且不对人体产生有毒物质,是允许的、正确的。
而硫磺虽然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用来熏蒸漂白银耳是违法的,会对人体有害,故选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2(SO4)3,可加入铁粉,再过滤B.为除去溴苯中的溴,可用NaOH溶液洗涤,再分液C.为除去乙炔气中少量的H2S,可使其通过CuSO4溶液D.为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可使其通过饱和Na2CO3溶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2(SO4)3,可加入铁粉即发生反应:2Fe3++ Fe = 3Fe2+,故A正确;B.氢氧化钠与苯互不相溶,且与溴单质反应,故B正确;C.H2S与CuSO4反应生成CuS沉淀,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正确;D.CO2会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故D错误,此题选D。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实验高中2016届高三下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食品的主要成分大都是有机化合物.以下食品中的有机成分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食醋中含有的醋酸B.酒中含有的酒精C.谷类中含有的淀粉D.植物油、动物脂肪中含有的油脂【答案】C【解析】A.醋酸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酒精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淀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高分子化合物,明确物质的成分及相对分子质量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2.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在NaC1O的溶液中:I一、SCN-、K+、H+B.含有大量AlO2一的溶液中:Cl-、Na+、Al3+C.在c(OH-)=10-12mol/L的溶液中:NH4+、Na+、NO3一D.在水电离产生的c(OH一)=10-12mol/L的溶液中:NH4+-、K+、HCO3—【答案】C【解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可以。
次氯酸就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A不正确。
铝离子和能与AlO2一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B不正确。
C中溶液显酸性,正确。
D中水的电离钡抑制,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HCO3—和氢离子及OH-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正确,答案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80℃时,1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0.2N A个H+B.4.6gNa完全转化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生成物中阴离子总数为0.1 N AC.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D.300mL 2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 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80℃时,1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0.1N A个H+,故A错误;B、4.6g Na 物质的量为0.2mol,完全转化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氧离子,过氧化钠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生成物中阴离子总数为0.1 N A,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2.24L Cl2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部分和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 A,故C错误;D、300mL 2mol/L蔗糖溶液中含有水分子,所含分子数大于0.6N A,故D错误;故选B。
河南高三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 .Zn 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B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SO 2C .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 .铝热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常用于焊接钢轨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乙烯和聚乙烯均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B .分子式为C 5H 12的烃有三种可能的结构C .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D .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3. W 、X 、Y 、Z 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A .W 2-、X +B .X +、Y 3+C .X +、Z 2-D .Y 3+、Z 2-4.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子中C 、H 、O 原子个数比为7∶6∶5B .分子中不只含有两种官能团C .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 .在水溶液中羧基容易电离出氢离子而羟基不能5.下图所示的电解池I 和II 中,a 、b 、c 和d 均为Pt 电极。
电解过程中,电极b 和d 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 <d 。
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6.已知CO (g )+H 2O (g ) H 2(g )+CO 2(g )△H <0,若其他条件不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 也随之改变 B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 .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 .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7.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 3)3、Cu(NO 3)2、HNO 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 2+的浓度(纵坐标)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Fe(NO 3)3、 Cu(NO 3)2、HNO 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 .1∶1∶1B .3∶3∶8C .1∶3∶1D .1∶1∶4二、填空题1.下图是一些重要工业生产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请完成下列问题:(1)若D 是单质,且与A 属于同一主族,反应在高温下进行,则: 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河南省郑州一中实验分校2016届高三下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苏教版,解析版)1.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B.家庭中不宜用铝合金容器长期存放咸的食品C.水处理常用到明矾和漂白粉,但二者的作用原理不同D.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体现了胶体聚沉的性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有氮元素,完全燃烧还有氮气生成,A错误;B.铝能与碱液反应,家庭中不宜用铝合金容器长期存放咸的食品,B正确;C.水处理常用到明矾和漂白粉,但二者的作用原理不同,前者是可以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后者是氧化性,C正确;D.河水中的泥沙形成胶体,海水中含有电解质,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体现了胶体聚沉的性质,D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比例模型:B.HClO的结构式:HClOC.H2O2的电子式:D.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C原子比H原子大,黑色球表示C原子,则乙烯的比例模型为,故A 正确;B、O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结构式中O原子在中间,则HClO的结构式为H-O-Cl,故B错误;C、H2O2为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则H2O2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化学用语的相关知识。
3.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B.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C.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均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 比133Cs多4个中子,错误;B.P、S、Cl是同一周期的元素,由于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序数逐渐增大,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正确。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实验高中2016届高三下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食品的主要成分大都是有机化合物.以下食品中的有机成分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食醋中含有的醋酸B.酒中含有的酒精C.谷类中含有的淀粉D.植物油、动物脂肪中含有的油脂【答案】C【解析】A.醋酸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酒精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淀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高分子化合物,明确物质的成分及相对分子质量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2.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在NaC1O的溶液中:I一、SCN-、K+、H+B.含有大量AlO2一的溶液中:Cl-、Na+、Al3+C.在c(OH-)=10-12mol/L的溶液中:NH4+、Na+、NO3一D.在水电离产生的c(OH一)=10-12mol/L的溶液中:NH4+-、K+、HCO3—【答案】C【解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可以。
次氯酸就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A不正确。
铝离子和能与AlO2一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B不正确。
C中溶液显酸性,正确。
D中水的电离钡抑制,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HCO3—和氢离子及OH-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正确,答案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80℃时,1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0.2N A个H+B.4.6gNa完全转化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生成物中阴离子总数为0.1 N AC.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D.300mL 2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 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80℃时,1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0.1N A个H+,故A错误;B、4.6g Na物质的量为0.2mol,完全转化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氧离子,过氧化钠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生成物中阴离子总数为0.1 N A,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2.24L Cl2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部分和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 A,故C错误;D、300mL 2mol/L蔗糖溶液中含有水分子,所含分子数大于0.6N A,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相关知识。
4.“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下列与之相悖的是( ) A.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B.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C.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D.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以减少碳、氮氧化物的排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能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故A 正确;B.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故B正确;C.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消耗更多的化石燃料,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故C错误;D.发展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以减少碳、氮氧化物的排放,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5.将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试剂瓶质量增加了5.6克,则吸收的乙烯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 2.24LB. 4.48LC. 6.40 LD. 12.8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乙烯能被溴水吸收,则混合气中乙烯的质量是5.6g,物质的量的是5.6g÷28g/mol =0.2mol,则乙烯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2mol×22.4L/mol=4.48L,答案选B。
考点:考查乙烯和溴水反应的有关计算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和溴水反应的是烯烃,而不是烷烃,然后结合题意直接列式计算即可。
6.下列有关高级脂肪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都不溶于水 B.都为固态 C.都比水轻 D.其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高级脂肪酸基本不溶于水,故A正确; B.高级脂肪酸有的呈液态,有的呈固态,故B错误; C.高级脂肪酸密度比水小,故C正确; D.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故D正确;故选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高级脂肪酸的性质,掌握其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向某烧碱溶液中通入5.28gCO2后,将溶液在低温..下蒸干,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7.32g,则该固体物质是A .Na2CO3 B.NaHCO3 C.Na2CO3和NaOH D.Na2CO3和NaHCO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5.28gCO2的物质的量0.12mol,根据C守恒,若全部是Na2CO3,质量是106g/mol × 0.12mol=12.72g ,若全部是NaHCO3,质量是84g/mol × 0.12mol=10.08g ,固体中一定有NaOH,只能是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考点:金属钠及其化合物8.将0.2mol/L HCN溶液和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A.c(HCN) >c(CN—) B.c(Na+)>c(CN—)C.c(HCN)-c(CN—)=c(OH—) D.c(HCN)+c(CN—)=0.1mol/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将0.2mol/L HCN溶液和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到0.05mol/L NaCN和0.05mol/L HCN的混合溶液,溶液存在HCN H++ CN—,CN—+H 2O OH—+HCN,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大于电离,c(HCN) >c(CN—),故A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Na+)+ c(H+) >c(CN—)+ c(OH—) ,溶液呈碱性,c(Na+)>c(CN—),故B正确;c(HCN)-c(CN—)=2c(OH—)-2 c(H+) ,故C错误;c(HCN)+c(CN—)=0.1mol/L符合物料守恒,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盐的水解。
9.下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A池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同,如图所示,以下有关的推断中正确的① M是电源的负极② B中Cu电极的质量减少③ C中溶液的pH升高④ D中溶液的pH下降⑤ B中一段时间后溶液出现蓝色沉淀⑥ 相同条件下的A,C,D池中生成气体的总体积为C>A>DA.只有⑤⑥ B.只有③④⑤⑥ C.全部 D.除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A池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同,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钠溶液相当于电解水,阳极产生氢气,阴极产生氧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则M是电源的负极,N是正极。
B中Cu电极是阳极,铜失去电子,质量减少,阴极氢离子放电,产生的氢氧根与铜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C中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溶液的pH升高;惰性电极电解硝酸银生成银、硝酸和氧气,D中溶液的pH下降;A中产生氢气和氧气,C中产生氢气和氯气,D中产生氧气,则相同条件下的A,C,D池中生成气体的总体积为C>A>D,答案选C。
考点:考查电化学原理的应用和计算10.下列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SO2气体B.通入BaCl2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C.因为SO2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褪色D.将SO2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红色逐渐褪去,给试管加热恢复红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不能用碱石灰来干燥SO2气体,A错误;B.通入BaCl2溶液中不能生成白色沉淀,B错误;C.因为SO2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与漂白性没有关系,C错误;D.二氧化硫的漂白是不稳定的,将SO2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红色逐渐褪去,给试管加热恢复红色,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名师点晴】关于的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主要从酸性氧化物、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等几个角度去分析,尤其注意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是不同的。
另外二氧化硫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H2CO3、H2SiO3、HClO都属于弱酸 B.Na2O、MgO、Al2O3都属于碱性氧化物C.石英、纯碱、明矾都属于盐 D.碱石灰、铁红、水泥都属于混合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硅酸和次氯酸都为弱酸,正确,选A;B、氧化钠和氧化镁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不选B;C、石英是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错误,不选C;D、铁红是氧化铁,属于纯净物,不选D。
考点:物质的分类12.物质的量相等的戊烷、苯和苯酚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依次是x mol、y mol、z mol,则x、y、z的关系是()A.x>y>zB.y>z>xC.z>y>xD.y>x>z【答案】A【解析】(1)戊烷C5H12+8O25CO2+6H2O苯2C6H6+15O212CO2+6H2O苯酚C6H5OH+7O26CO2+3H2O设有机物均为1 mol 时,需O2量依次为8 mol、7.5 mol、7 mol。
所以x>y>z,故选A。
(2)如能熟记1 mol C需1 mol O2、4 mol H需1 mol O2,则只由分子式可直接求出完全燃烧时需O2的量。
(如有机物中含O,可从需O总量中减去。
或含有一个O原子从有机物分子先去2个H,再算需O2的总量)。
13.已知:2Fe 2++Br 2=2Fe 3++2Br -,2Fe 3++2I -=2Fe 2++I 2。
向FeI 2、FeBr 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还原性:I ->Fe 2+>Br -B .原混合溶液中FeBr 2的物质的量为3 molC .当通入1mol Cl 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反应为2Fe 2++Cl 22Fe 3++2Cl - D .原溶液中n (Fe 2+) :n (I -) :n (Br -)=2 :1 :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反应2Fe 2++Br 2=2Fe 3++2Br -中,还原剂Fe 2+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Br -,所以还原性:Fe 2+>Br -,反应2Fe 3++2I -=2Fe 2++I 2中,还原剂I -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Fe 2+,所以还原性:I ->Fe 2+,所以还原性I ->Fe 2+>Br -,故A 正确;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在通入氯气的量为0~1mol 的过程中,碘离子从最大量降到0,即得到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通入氯气的量为1~3mol 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ol 降到0,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所以含有亚铁离子共4mol ,在通入氯气的量为3~6mol 的过程中溴离子从6ml 降到0,所以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 ,即FeBr 2的物质的量为3mol ,故B 正确;当通入1molCl 2时,2mol 的I -消耗氯气1mol ,即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I -+Cl 2=I 2+2Cl -,故C 不正确;由B 可知,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亚铁离子是4mol ,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 ,n (Fe2+):n (I-):n (Br-)=2:1:3,故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