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赵树林
- 格式:xls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2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车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设计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步骤,熟悉汽车设计的常用软件和工具。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车设计,能够使用汽车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汽车设计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于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汽车设计的物理原理、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等。
2.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汽车设计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模型制作、试验验证等阶段。
3.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包括CAD、CAE、CAM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汽车设计的案例分析:通过对汽车设计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探讨汽车设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汽车设计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汽车设计》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相关的教学PPT、视频、图片等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第一组:总布置总布置各组可用AutoCAD绘制总布置图,各组分图层布置相应总成或规定部分,最终汇总成总布置图。
总体组协调各总成的布置。
任务1:第一、二周:总体参数测绘●通过测绘和试验方式得到轮距离、轴距、轮距、前后悬、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总质量、轴荷分配、最小转弯直径、通过性参数等相关参数。
●结合各部分布置方案,绘制原车总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总布置图。
第三、四周:总体性能参数计算●根据总体参数,计算通过性参数、平顺性参数、制动性参数、动力性参数等。
●结合各总成的改进方案,绘制改进后的总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总布置图。
任务2:第一、二周:驾驶舱布置测绘●测绘得到座椅、方向盘、制动踏板、油门踏板、驻车制动、仪表或控制开关的布置位置,对人机进行评价。
●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驾驶舱布置改进●根据测绘和分析结果,按照人机和安全性要求对驾驶舱布置进行改进。
●绘制改进后的驾驶舱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驾驶舱布置图。
任务3:车身布置第一、二周:车身布置测绘●与车身组一同完成车架、车身上各附件、各总成安装装置等零部件的测绘●完成车身总布置图●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车身布置改进●结合车身结构分析结果,完成对车身布置的修改●和悬架组合作完成后悬架修改,完成修改后车架的设计●绘制改进后的车身布置图●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车身布置图。
任务4:第一、二周:底盘布置●与悬架组合作,测绘前后悬架结构形式,主观评价其性能,完成悬架布置图。
●与转向组合作,测绘、分析转向系统结构和布置,计算转向性能总体参数,完成转向系布置图。
●与制动组合作,分析前后轴制动器型式选择、制动管路分路系统型式,主要参数计算,完成制动系统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底盘布置图和设计说明书。
汽车构造第六版上册课程设计课程概述汽车构造是现代汽车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
本课程将以汽车构造第六版上册为教材,系统介绍汽车的构造和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汽车的各个部位的构造与功能,并能够通过各种工具和技术实现汽车的设计和制造。
课程目标1.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概念和背景;2.掌握汽车各个部位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3.熟悉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熟练掌握各种工具和技术对汽车进行设计和制造。
课程内容第一章汽车的背景1.1 汽车的历史和进化; 1.2 汽车的流行和发展趋势; 1.3 汽车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第二章汽车的基本构造2.1 汽车的整体构造和组成; 2.2 汽车的底盘系统; 2.3 汽车的动力系统;2.4 汽车的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 2.5 汽车的制动系统; 2.6 汽车的悬挂系统。
第三章汽车的安全系统3.1 汽车的被动安全系统:安全带和气囊; 3.2 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ABS、ESP、ASR、EBD等。
第四章汽车的电气系统4.1 汽车的电器设备和线路构造; 4.2 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管理和车辆控制系统。
第五章汽车的设计方法5.1 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汽车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5.3 汽车的设计流程和实施。
第六章汽车的制造技术6.1 汽车的制造工艺和流程; 6.2 汽车的制造材料和技术; 6.3 汽车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课程要求1.系统阅读汽车构造第六版上册教材;2.学生需要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3.基于汽车构造的知识,学生需要完成一个汽车设计项目;4.学生需要参与课程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小组讨论、项目实践和期末考试等。
课程评估1.平时作业和小组讨论:20%;2.项目实践:30%;3.期末考试:50%。
参考教材汽车构造第六版上册,王文忠、闫书鹏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用木头做汽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用木头制作汽车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和工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掌握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该培养对物理和工程学科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学会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汽车原理、木工技能和制作实践。
首先,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如动力、悬挂、刹车等。
其次,教授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锯、凿、磨等,以及基本的木工技巧。
最后,学生进行汽车的制作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首先,通过讲授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其次,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汽车应用实例。
最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择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专业书籍,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参考书方面,搜集相关的论文和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齐全的木工工具和模型汽车,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平时表现将占课程总评的30%,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
作业将占课程总评的30%,包括课后练习和项目报告等。
考试将占课程总评的40%,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将涵盖课程所有的知识点,以保证评估的全面性。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韩宗奇燕山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系2008年12月目录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 2一、题目----------------------------------------------------------------------- 2二、设计任务----------------------------------------------------------------- 2三、设计要求------------------------------------------------------------------2四、参考资料----------------------------------------------------------------- 3五、客车的主要结构性能参数-------------------------------------------- 3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指导书----------------------------------------------------- - 6一、参数选择及计算方法---------------------------------------------------- 6二、减振器的选取----------------------------------------------------------- 19三、关于画图------------------------------------------------------------------ 20四、板簧的材料及提高板簧寿命的途径--------------------------------- 21五、其它工作------------------------------------------------------------------ 22 第三部分附录------------------------------------------------------------------ 23一、GB1222-84 热轧扁弹簧钢国家标准 ---------------------23二、QCn 29035-1991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29三、QC/T 274-1999 汽车钢板弹簧喷丸处理规程------------- 32四、QC/T 298-1999 悬架静负荷特性测定方法---------------- 35五、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37六、QC/T 265-2004 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部分)------------ 41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为某中型客车设计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二、设计任务1. 确定悬架的主要参数,包括载荷、静挠度、动挠度、静弧高、偏频、刚度等;2. 确定钢板弹簧的主要参数,如片数、断面参数、各片长度等;3. 计算弹簧的刚度(总成刚度和装配刚度);4. 计算板簧满载静止时的应力;5. 计算板簧的最大应力和各种极限工况下的应力;6. 计算板簧总成弧高和曲率半径;7. 计算板簧各片弧高和曲率半径;8. 绘出悬架的总成装配图;9. 绘出主片和至少一片非主片的零件图。
汽车构造第二版上册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汽车的结构、车身、底盘、传动系统、电子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掌握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技能。
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维修实践三个部分。
课程大纲第一章:汽车结构1.1 汽车的分类和组成部分1.2 车身结构和零部件1.3 底盘结构和零部件第二章:发动机2.1 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2 发动机的分类和常见故障2.3 发动机维修和保养要点第三章:传动系统3.1 变速器和离合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3.2 传动轴和差速器的原理和结构3.3 传动系统维修和保养要点第四章:车辆电子设备4.1 电磁设备和电子元件4.2 点火系统和充电系统4.3 故障排除和保养要点实验操作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实验操作:1.不同类型汽车的组装和拆卸实验2.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验3.汽车底盘零部件的识别和更换实验4.传动系统的维修实验5.故障排除实验和电子设备保养实验维修实践维修实践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生根据实际维修故障对汽车进行维修和保养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程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出勤率2.实验操作和维修实践的成绩3.期末考试成绩参考书目1.《汽车结构与原理》2.《汽车维修与保养技术实用手册》3.《汽车电气设备维修技术》4.《汽车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结语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维修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全面掌握汽车构造和维修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创业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汽车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Mechanical Optimization Design学分:1.5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实验/实践学时:0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汽车优化设计》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共24学时,1.5学分,考查课。
《汽车优化设计》主要讲述优化设计理论基础及数学模型,单变量函数的优化方法,无约束条件下、有约束条件下多变量函数的寻优方法,模糊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内燃机工作过程及结构参数的最优化,汽车传动系参数和主要总成结构的最优化。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建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方法;2.具备利用数字化工具对典型汽车零件进行三维建模以及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技能;3.熟悉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及优化设计的算法与实现。
三、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
四、主要参考教材[1] 张宝生,李杰, 林明芳. 《汽车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2] 孙靖民.《机械优化设计(第四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五、课程内容(一)优化设计概述主要内容:人字架的优化设计;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示例;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优化设计问题的基本解法。
重点:优化设计问题的基本解法。
难点: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要求:了解人字架的优化设计、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示例、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优化设计问题的基本解法。
(二)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主要内容:多元函数的方向导数与梯度;多元函数的泰勒展开;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凸集、凸函数与凸规划;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
重点: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
难点: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
教学要求:了解多元函数的方向导数与梯度、多元函数的泰勒展开、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凸集、凸函数与凸规划、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掌握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课程设计Ⅱ说明书课程名称: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设计题目:2006款1.6L速腾机械式变速器设计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1208107设计者:学号:11208107指导教师:韩秀琴设计时间:2015.12.17哈尔滨工业大学1目录第1章变速器的功用及设计要求 (1)第2章变速器传动方案及机构设计 (2)2.1 变速器传动方案 (2)2.2 变速器机构设计 (2)第3章变速器参数计算与选择 (4)3.1 基本参数 (4)3.1.1 最基本参数 (4)3.1.2 布置形式 (4)3.1.3 外廓尺寸 (4)3.1.4 轴距和轮距 (4)3.1.5 轴荷分配 (4)3.1.6 性能参数 (4)3.1.7 轮胎参数 (5)3.2 发动机的选择 (5)3.2.1 发动机最大功率和相应转速 (5)3.2.2 发动机最大转矩和相应转速 (5)3.3 主减速器的传动比 (5)3.4 传动系最大传动比 (6)第4章变速器齿轮的设计 (7)4.1变速器传动机构的布置方案确定 (7)4.2确定各挡传动比 (7)4.3初选中心距 (7)4.4外形尺寸 (8)4.5齿轮参数 (8)4.5.1 模数 (8)4.5.2 压力角α (8)4.5.3 螺旋角β (9)4.5.4 齿宽b (9)4.5.5 齿顶高系数 (9)24.5.6 各挡位齿轮齿数的分配 (9)第5章变速器齿轮强度计算 (14)5.1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14)5.2轮齿接触强度计算 (15)第6章变速器齿轮材料和热处理 (18)第7章轴的设计及强度计算 (19)7.2轴的刚度计算 (19)7.3轴的强度计算 (21)第8章变速器附件及其说明 (23)8.1 同步器的选择 (23)8.1.1 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23)8.1.2. 同步环主要参数的确定 (23)8.2变速器的操纵机构 (24)8.2.1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用 (24)8.2.2 变速器应满足的要求 (24)8.2.3 换挡位置 (24)参考文献 (25)3第1章变速器的功用及设计要求变速器是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的齿轮传动装置,又称变速箱。
课程整体设计(汽车总成拆装与零部件更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总成拆装与零部件更换》课程整体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汽车总成拆装与零部件更换课程代码:0712053制定人:牟海东时间:2014.10二、基本信息学分:12学时:216授课对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通用平台课程先修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后续课:汽车简单故障毕业设计与论文汽车疑难故障汽车维护深化保养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汽车总成拆装及零部件更换》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通用能力平台课程。
根据基于工作项目和工作能力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将此课程进行改革。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刚刚接触汽车知识的前提下,学会掌握小组协作、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同时具备掌握汽车的总体构造、汽车总成的拆装、汽车零部件的更换等多方面的知识,以达到为今后汽车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的目的。
(1)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按照工单要求,使学生在刚刚接触汽车知识的前提下,学会掌握小组协作、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同时具备掌握汽车的总体构造、汽车总成的拆装、汽车零部件的更换等多方面的知识,以达到为今后汽车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的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掌握和了解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拆装,正确认知汽车零件,规范使用拆装工具,熟练掌握汽车总成的拆装工艺和调试调整的方法;方法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注重平时经验的积累,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岗位和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渐培养自我更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能力:逐渐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就业岗位的职业素质,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从经济、安全、环保及满足顾客需求角度来确定维修、拆装、更换作业计划,独立进行汽车拆装工作,确保车辆各项性能要求,并自觉遵循安全作业规范及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自律)的工作要求。
汽车设计第4版课程设计介绍汽车设计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需要深入了解汽车结构,性能和设计美学。
本课程将教授学生使用SketchUp和SolidWorks等工具设计汽车。
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以下技能:•使用SketchUp/ SolidWorks等工具创建汽车模型,并在软件中对模型进行修改和编辑。
•对模型进行分析,设计汽车的结构和机械部件。
•针对汽车的形态和功能进行设计美学和风格的定义。
•发挥设计想象力,设计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汽车。
课程大纲第一周 - 熟悉汽车结构和性能本周的课程将介绍设计汽车的基础知识。
学生将学习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机械原理,并理解不同车型间的区别。
还将了解设计汽车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概念,如比例,线条和复合技术。
第二周 - 理解汽车的流线型设计本周的课程主要介绍汽车的流线型设计概念,学生将研究设计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对称性,比例和功能性,如何将这些原则运用于设计中。
此外,还将学习汽车的颜色和材料等美学概念。
第三周 - 学习使用SketchUp和SolidWorks本周的课程将介绍SketchUp和SolidWorks等工具,让学生熟悉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汽车设计。
学生将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对软件使用的熟练度,并学习如何使用软件进行汽车设计。
第四周 - 设计汽车的外观和内饰本周的课程将主要关注汽车的外观和内饰设计。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车身,轮毂和保护线,通过软件进行汽车模型的精细化成型。
同时,也将探讨内饰设计的要素,包括座椅,仪表盘和音响系统。
第五周 - 以用户体验为本的汽车设计本周的课程将考虑到用户体验如何影响到汽车的设计,学生将遵循用户体验原则来设计汽车。
通过考虑用户可操作性和舒适性等因素,学生将通过合适的设计,提升用户感官体验。
第六周 - 完成个人设计项目在本周的课程中,学生将完成个人汽车设计项目,通过软件对设计进行完善和优化。
学生将呈现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过程,最终展示交流尝试。
总结汽车设计是一门卓越的科学和艺术,通过多种技能和知识的解锁,学生将能够在汽车设计方面得到很好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