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 第三单元 我们生活的社区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27
我生活的社区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
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3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4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大家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今天我们来说我们的家住在哪里?
2、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都有写什么?
二社区里有什么
1、说说字家附近除了商店,邮局,派出所还有些什么?
2、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引导学生尊敬,感谢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学生说说社区有哪些设施?感受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小小聪明泉:我们应该这样保护使用这些设施呢?
三社区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1、比一比:社区里多了什么变化?
2、你喜欢这些变化吗?为什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
四社区的日常生活
1、说一说:自己平时都在干些什么?早上,中午和晚上。
你的邻居们有干写什么?
2、你觉得生活得开心吗?为什么?感受社区带来给我们的快乐。
五归纳总结
1、说说自己的家是在哪种社区?
2、你眼中的城市社区是怎样的?农村社区呢?
3、比一比: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之处。
4、城市社区和农村的相同之处。
小结:社区虽然不同,但生活环境都不断改善,这里共同的我们的生活必定会更加幸福电脑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再展开谈话,引入话题。
第三课·我生活的社区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二.教学难点了解社区的生活方式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1、大家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今天我们来说我们的家住在哪里?2、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都有写什么?二社区里有什么1、说说字家附近除了商店,邮局,派出所还有些什么?2、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引导学生尊敬,感谢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三.社区的日常生活1、说一说:自己平时都在干些什么?早上,中午和晚上。
你的父母、爷爷奶奶邻居们有干什么?2、你觉得生活得开心吗?为什么?感受社区带来给我们的快乐。
五归纳总结1、说说自己的家是在哪种社区?2、你眼中的城市社区是怎样的?农村社区呢?3、比一比: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之处。
4、城市社区和农村的相同之处。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告诉了老师你们所住的社区,但是你们知道社区有哪些各个设施吗?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的一些公共设施,他们是做什么用的?2.这些设施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方便?3.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二)课题讨论小区的健身器材、路灯等有没有损坏的啊?小小聪明泉:我们应该这样保护使用这些设施呢?小小妙招:我们该怎样让更多的人都加入我们的队伍保护小区的公共设施呢?(小组讨论并且课堂交流意见,让同学知道每个人的好方法保护公共设施)五.课后作业小调查: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有哪些变化?完成24页小考察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二.教学难点了解社区的变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三.课堂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同学们你觉得你们生活的社区漂亮吗?2.社区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比一比:社区里多了什么变化?你喜欢这些变化吗?为什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小组交流,进行汇报)3.多媒体展示小区变化的图片,让同学们说说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第三单元第一课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三下)第三单元的第一个话题。
品味这一话题的提法──我们的生活需要谁,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关键词“需要”,也就是说不仅让学生发现相关的人,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需要”。
“需要”是一种体验,在学生的体验培养中既要有情感的投入,也要有思维的介入,情理交融才能使感悟深刻丰富。
1、生活体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走进社会”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理念,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孩子们生活的舞台,也是他们成长的课堂。
因此,引导他们从熟悉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出发,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不但可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而且可以帮助他们逐渐体验到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前我引导孩子对自己某一天的生活进行了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于是一些平常熟视无睹的画面映入了孩子们的眼帘。
在课堂上的交流中,孩子们谈到了帮助过家找回钱包的警察,生病时为他看病的医生护士,在外吃饭时为他端菜倒茶的服务员,甚至是买早点的摊主、买菜的阿姨。
生活中的这些细微末节,在课堂上明晰起来,孩子们纷纷认识到,一个时段为我们服务的人不少,一天中更多,生活中为我们服务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的生活是需要这些劳动者的服务的呀!2、活动体验──让孩子在实践中自己感悟听到过的、看到过的、亲身经历过的,哪一种做法能让孩子印象更深,让孩子有真切的感受?我们的选择不言而喻,孩子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或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得到某种知识,感悟出一定的道理。
教学中,孩子们在情景中去体验劳动者为我们生活提供的服务──送牛奶的模拟,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送奶工的辛勤劳动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也更是他自己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从而揭示劳动者与社会的依存关系;在视觉享受中去感受劳动者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由配音演员引发开来,幕后的劳动者们可能并不为人们所知;在问题假想中去发现如果没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