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6
价值规律内容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是指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能够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商品生产者只有使自己生产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这就能够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对经济作用: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等价交换这一客观规律,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起着自发地调节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也就是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的作用。
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那么你对价值规律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价值规律的定义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实行等价交换。
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发生主要是商品生产技术的对比,优胜劣汰,以此不断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其表现形式是市场供求影响商品价格,商品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仅由劳动力的必要劳动时间体现,这种说法是古典经济学的理念;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念的话,则是供给与需求决定商品的价格;供给取决于劳动等客观因素,而需求取决于效用等主观因素。
其优胜劣汰、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不论在私有制社会还是在公有制社会,只要有商品经济,都发生作用。
实质对比实际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却是经常发生的。
这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
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
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
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
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
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内容(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其本质是价值规律自发使社会资源在各生产部门间流动。
交换原则①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生产者总想提高价格,而消费者又想降低价格,所以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必然形成等价交换的趋势。
②在商品交换中,如果一方总占便宜,另一方总吃亏,那么这样的商品交换是不能持续下去的。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三篇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一1.3.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重点:⑴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⑵等价交换原则;难点: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⑵等价交换原则;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2、能力方面通过分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使学生懂得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必须自觉地遵循价值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重点的解决办法: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国正在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只有对价值规律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正确认识。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对价值规律应明确以下几点:(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3)价值规律的客观性;难点的解决办法:等价交换的原则怎样贯彻?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靠直观教学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对一些现象的分析,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才能认识清楚。
要讲清这个问题,应教给学生看问题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按等价进行交换的商品很少,不等价交换到处都是。
但应该看到经济学研究的是现象背后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在研究过程中,要抓住本质的东西,舍弃非本质的东西。
否则,科学研究就无法进行。
在知识上,要依次讲清以下几个问题: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在货币出现后,应表现为价格和价值相符;价格和供求之间的关系。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示意图进行,也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
复习旧课提问上节课复习题(1)~(3)题。
导入新课通过商品、货币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及其属决策,商品的价值量决定,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纸币等方面的知识,那么,我们又怎样认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呢?例如,新上市的西瓜要卖几元钱一斤,而大量上市后则几角钱一斤;冬春大棚里种的菜价格昂贵,夏秋大田里种的菜就便宜得多;每到春节前夕,果蔬鲜品价格要比平时高2~3成,甚至一两倍;为什么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一下子冒出的那么多冰箱、彩电厂家,现在有的已销声匿迹,90年代以来纷纷上马的空调、V C D厂家也会重蹈覆辙吗?如此等等。
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答案: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称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形式.
②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原则.“等价”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都要相等,即各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格却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等价交换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合,因为价格由价值决定.
③在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这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关系,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价格接近价值.
④由于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样就会产生以下情况:
第一: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都不会距离价值太远,它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二: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它的价值相一致.
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一内容,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在贯彻着.所以,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仅不违背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是价值规律基本内容的外在表现,价格和价值相符的本质,在实际交换中只能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种形式才能实现.价格最终还是由价值决定.。
马哲价值规律内容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商品经济中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2.商品交换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进行。
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是按照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的,但随着货币的出现和发展,商品交换逐渐转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在货币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双方都是以价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的。
3.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调节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
在价值规律的调节下,商品的供求关系会自发地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指商品价格在市场上如何形成和实现。
在货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商品的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形成和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商品的价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如果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那么价格就会上涨;如果市场供给大于市场需求,那么价格就会下跌。
2.货币流通规律影响商品价格。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货币流通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货币经济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流通量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那么市场上的货币量就会增加,从而导致物价上涨;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减慢,那么市场上的货币量就会减少,从而导致物价下跌。
总之,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商品经济中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高一《思想政治》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主要阐述了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内容,属于商品经济的一般知识。
这一课实际上是经济常识的基础课、入门课,内容十分重要,但却比较抽象,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但却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本框是第一课的重点之一,因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作为一只“无形的手”始终贯穿在商品经济中,只有对它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有形的手”,从而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正确认识。
2.教学目标 :
在知识方面: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知识目标为:一是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二是分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在能力方面: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觉悟方面:通过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本规律的分析,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最终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提高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及课文的内容,我认为讲授本框时,应把重点放在“价值规律的内容”上。
之所以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只有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才能真正掌握价值规律的实质,懂得价值规律的作用。
本框的难点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按等价进行交换的商品很少,不等价交换到处都是,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经济学研究的是现象背后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要抓住本质的东西,舍弃非本质的东西,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决非易事。
4.教学模式:
美国着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告诉我们:“有效地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出发点,也是教与学的归宿。
因此,我采用目标教学模式,分五个环节,即确定目标,展示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矫正目标。
实行分层次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展示目标。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可以为教师定下一则金科玉律。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
眼前。
”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在贯穿启发式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图示法来辅助本框的教学。
而且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感官密切配合,协调作用,并发挥大脑两半球的不同优势,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法: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学会”,更要引导他们“会学”,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在讲这部分内容前,我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生活题材,结合价值量、使用价值、供求关系、成本等知识加以分析。
学生为了搞清这些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市场进行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于是,课堂上,学生就能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提出有见解性的问题展开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论题还涉及了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科技含量、劳动者的智商、信息、专利等知识,在理解了课本知识外,还拓宽了他们的认知空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注意近几年VCD价格的情况:据最新统计数字,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VCD品牌达到106种之多。
1996年为600万台,1997年为1000万台,1998年VCD机的生产能力达到4000万台,而市场容量只有1200至1500台。
不
少人疾呼:VCD严重过剩!然而厂家却仍然大手笔再战江湖。
原因何在?原来每台版VCD元单碟机的材料成本只有800 元,而首先上市的VCD售价竟达5300元。
所以形成VCD市场前景一片看好。
然而好景不长,其降幅之快,也是家电市场绝无仅有的。
从1993年最早的5300元一台,到1996年上半年竟下跌至2500元,1997年中,售价普遍在1400元左右。
而现在,厦新等VCD单碟机的价格已跌至700元左右,从推出到现在,价格下跌了7倍多。
接着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这一材料来导入新课,一是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的特点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用学生熟悉并公认的直观形象材料导课,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为顺利完成本科堂教学任务作良好的铺垫。
2.讲授新课
本框知识体系简洁明了,主要分二块,一是价值规律的内容;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关键是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运用VCD“价格大战”的材料来进行教学。
首先我请学生注意材料中的这部分内容:然而厂家却仍然大手笔再战江湖。
原因何在?原来每台版VCD 元单碟机的材料成本只有800 元,而首先上市的VCD售价竟达5300元。
所以形成VCD市场前景一片看好。
然而好景不
长,其降幅之快,也是家电市场绝无仅有的。
从1993年最早的5300元一台,到1996年上半年竟下跌至2500元,1997年中,售价普遍在1400元左右。
而现在,厦新等VCD单碟机的价格已跌至700元左右,从推出到现在,价格下跌了7倍多。
展示这部分材料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VCD价格的下降会一直持续下去吗?为什么?”从学生熟悉的材料以及学生在课前掌握的市场情况,再结合课本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通过争辩,求得共识——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因为交换的一方一直吃亏,那么交换就不会长久持续下去。
商品交换必然要趋向于等价交换。
在有了一定的客观事实和思想认识基础的情况下,学生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不等价交换,这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吗?”为了解答学生的这一疑问,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对照VCD机1993年与现在的价格,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引起VCD机价格的上升与下降?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必然会引起价格背离价值。
接着再问学生:“你认为VCD 价格的下降会不会影响其产业的发展?”在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基础上,让生明白:价格也会反过来影响商品的供求关系,使价格接近价值。
综合这两者,最后得出结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唯一表现形式。
3.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