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酯类药物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动学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57.01 KB
- 文档页数:4
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头痛硝酸酯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如将初始剂量减半后可明显减少头痛的发生率,大部分患者服药1-2周后头痛可自行消失。
阿司匹林亦可使之有效缓解。
头痛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抗心肌缺血效应的减弱或缺失。
其他不良反应1面部潮红2心率加快3低血压:可伴随出现头晕、恶心等4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引起口臭5少见皮疹6长期大剂量使用可罕见高铁血红蛋白血症1.扩张外周血管,改变血液动力学硝酸酯类药物对各种平滑肌均有舒张作用,但对血管平滑肌作用最强。
不同的硝酸酯类药物对血管平滑肌的的作用强度不同。
①舒张静脉:扩张静脉可减轻前负荷,特别是扩张较大的静脉,增加静脉储备量,使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容积减小,降低心室壁张力,减少心肌耗氧量。
由于重力的影响,在立位或坐位时回心血量减少更多,缓解心绞痛的效果比卧位好,也说明降低前负荷的重要性。
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②舒张动脉:可减少左心室后负荷,使心脏射血阻力降低,导致左室内压降低,室壁肌张力下降,左心室作功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
对小动脉、毛细血管作用较小。
药物扩张血管后,由于血压下降,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虽然增加了心肌耗氧量,但给药后节约耗氧量超过增加耗氧量,所以心脏的总耗氧量是下降的。
缓解了心绞痛。
硝酸酯类药物舒张血管的作用不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所以不论冠脉血管内皮细胞有无损伤,均能舒张冠脉。
2.改变心肌血液分布,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①舒张冠脉,增加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冠状动脉从心外膜垂直穿过心肌纤维后,在心内膜呈网状分布,这种解剖特点非常容易受心内压的影响。
当心绞痛发作时,因缺血、缺氧,左室舒张末压LVEDP增高并超过心内膜下冠状动脉灌注压,造成心内膜冠状血管网受压部位严重缺血。
由于硝酸酯类药物能舒张冠脉,使左室舒张末期的压力降低,改善心肌顺应性,减小了心内膜血管的压力,有利于血液从外膜流向心内膜缺血区域。
②舒张心外膜较大的输送血管药物选择性舒张心外膜较大的输送血管,对小阻力血管作用弱。
龙源期刊网
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不宜马上活动
作者:韩咏霞
来源:《药物与人》2013年第01期
临床上应用的硝酸酯类药物主要有三种: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和5~单硝异山梨醇酯。
这三种硝酸酯类药物可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一般用于终止或预防心绞痛发作,也可用于其他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与改善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临床表现。
硝酸酯类药物的扩张血管作用十分迅速,可在服药后数秒至数分钟即可引起血管显著扩张。
因此,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十分讲究。
其讲究之一是必须注意服药时的体位,以坐位或平卧位为宜;讲究之二是服药后至少休息15~30分钟,切忌服药后马上行走与活动,讲究之三是不要大剂量用药,硝酸酯类药物的血管扩张作用和时效与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避免血压过度降低而致心电活动不稳定诱发严重心律失常:二是为了防止血压过度降低而致脑供血不足诱发晕厥与跌倒;三是有助于减轻与缓解头痛、面红等其他不良反应,服药后平静休息可使这些不良反应变得轻微,反之则加重这些不良反应。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硝酸酯类静脉制剂要紧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及高血压急症的急危重症期。
口服制剂要紧用于冠心病及心衰的长期及稳按期医治。
急危重期和稳按期医治时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急危重期医治关注的是如何能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固病情及减缓病症,追求的是药物医治成效;稳按期关注的是如何维持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耐药、改善预后。
一、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制剂的临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具有起效快、便于调剂的特点,要紧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加重期、高血压急症、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 围手术期和经皮冠脉造影或介入术中。
(一)ACS硝酸酯类药物作为抗心肌缺血药物用于ACS(包括急性ST 段举高型心肌梗死、非ST 段举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固性心绞痛),是操纵急性心肌缺血最经常使用的药物之一。
1.ACS 时应用指征ACS 起初发病48h 内为操纵心肌缺血,或为操纵归并存在的高血压、心衰需要持续静脉应用硝酸酯。
病症减缓后12-24h 可停止静脉用药。
2.ACS 时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注意事项(1) 处置好硝酸酯类药物与其他抗心肌缺血药物的关系: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是用于抗心肌缺血的三大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与β受体阻滞剂均为抗心肌缺血的首选药物,ACS 时硝酸酯类药物与β受体阻滞剂常联合应用。
如合用显现低血压等不能耐受情形时,应优先保留β受体阻滞剂,停用硝酸酯类药物。
因β受体阻滞剂既可改善缺血病症又可改善预后,而硝酸酯类药物要紧用于改善病症,尚无改善心血管预后的证据。
若是已经利用了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仍有心绞痛发作,或考虑为痉挛性心绞痛时可选用钙拮抗剂。
(2) 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时慎用硝酸酯类药物: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常因右室功能障碍,而致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减少,显现低血压,硝酸酯类药物的血管扩张作用易致左室前负荷进一步下降,加重低血压状态,不宜利用。
但如显现血压升高伴心肌缺血相关病症或心衰时,在周密监测下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后的并发症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mg混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连续使用15天。
对照组使用参麦注射液60ml 混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并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一日三次。
结果:两组中,治疗组41例,病死率为4.8%;对照组41例,病死率12.2%。
治疗组41例,心绞痛发生率为8%,心律失常发生率5%;对照组41例,心绞痛发生率为39%。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能够有效的防治心肌梗死后并发症,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具有起效快、疗效高、安全、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血管药物,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基本药物,在心肌梗塞后并发症中的常规用药。
【关键词】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心肌梗死;并发症;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sosorbide Mononitrate Injection on complication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82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1 cases in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Isosorbide Mononitrate Injection 20mg mixed with 250ml 5% glucose solution, intravenous drip, once a day, for 15 consecutive day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henmai injection 60ml mixed with 250ml 5% glucose injection, intravenous drip, once a day, and oral isosorbide nitrate tablets 10mg, three times a day. Results: in the two groups, 41 cases in thetreatment group, the mortality rate was 4.8%; 41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rtality rate was 12.2%. The incidence of angina pectoris and arrhythmia was 8% and 5%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39% in the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Isosorbide Mononitrate Injec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treat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and arrhythmia.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cardiovascular drug. It has become the basic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in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Key words] Isosorbide Mononitrate Injec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ions; curative effect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是由于缺血时间过长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是心肌灌注供给与需求失衡的结果。
硝酸甘油相关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硝酸甘油的化学式是什么?A. C6H8N4O2B. C6H8N6O3C. C6H8N4O6D. C6H8N6O2答案:C2. 硝酸甘油通常用于治疗哪种疾病?A. 高血压B. 心绞痛C. 糖尿病D. 感冒答案:B3.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机制是什么?A. 抑制血小板聚集B. 扩张冠状动脉C. 增加心肌收缩力D. 降低心率答案:B4. 下列哪种情况不宜使用硝酸甘油?A. 心绞痛急性发作B.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C. 轻度高血压D. 心功能不全答案:B5. 硝酸甘油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以下哪些?A. 头痛B. 低血压C. 心悸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硝酸甘油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__色的晶体,在空气中容易________。
2. 硝酸甘油通过扩张血管,减少心脏的________和________,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3. 长期使用硝酸甘油可能导致耐受性的产生,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________用药。
4. 硝酸甘油的禁忌症包括对硝酸盐过敏、________、________和休克等。
答案:1. 硝酸甘油;白色;挥发2. 氧耗;心脏负荷3. 适量4. 严重贫血;青光眼三、简答题1. 请简述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答: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血管,减少心脏的氧耗和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也可用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
2. 硝酸甘油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答:使用硝酸甘油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严格遵守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2) 服药后应平躺,以防头晕或低血压;(3) 避免与西地那非等药物同时使用,以防严重的低血压;(4)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受性,应定期评估疗效和调整用药方案。
四、论述题1. 论述硝酸甘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及其局限性。
答:硝酸甘油作为治疗心绞痛的一线药物,因其快速缓解症状和相对较低的价格,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硝酸酯类药物的剂型选择和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1-11-02T09:40:06.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王能顺[导读] 硝酸酯类药物在缺血性心脏病发作的治疗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治疗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王能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医院 276500)【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203-02【摘要】硝酸酯类药物在缺血性心脏病发作的治疗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治疗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临床验证结果表明,硝酸酯类药物安全、有效,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临床用药应正确选择剂型,合理使用,避免耐药现象发生。
【关键词】硝酸酯类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硝酸酯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心血管系统的药物之一,最初被用于心绞痛发作的治疗。
经过长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适应证不断地扩展,在缺血性心脏病发作的治疗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治疗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的临床验证结果表明,硝酸酯类药物安全、有效,在临床的应用仍大有前途。
1 常用硝酸酯类药物的特点及作用机制最初认为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绞痛的机制是通过降低血压起作用,随着对硝酸酯类药物临床作用的深入研究,表明硝酸酯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对血液动力学的改善,从而使其适应证得以扩展,开辟了硝酸酯药物治疗的新领域。
尽管硝酸酯类药物已应用了100多年,但其真正的作用机制直至1987年才被阐明。
有研究发现兔主动脉血管条的内皮可在其局部释放出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物质,这种物质被命名为内皮来源的血管舒张(EDRF),后来研究证明这种物质就是一氧化氮(NO)。
冠心病患者EDRF的产生不足,而硝酸酯类药物可以补充其不足EDRF,因而可用于心绞痛的治疗。
在临床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主要是以下三种: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GTN)、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ISDN,消心痛)和单硝酸异山梨(isosorbide mononitrate,ISMN,IS-5-MN),亚硝酸异戊酯及戊四醇酯在临床的应用较少。
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酸酯(organic nitrates,以下简称硝酸酯)是现代使用最为广泛的抗心肌缺血药物之一,尽用已长达百余年,但目前仍存在用药方法不正确、剂型选择不合理、适应证掌握不严格以及对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硝酸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此共识。
硝酸酯的药理学特性用机制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剂,无论内皮细胞功能是否正常,均可发挥明确的血管平滑肌舒张效酯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特异性的代谢酶转化为活性的一氧化氮分子(NO),与血管平滑肌细O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sGC),使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增加,Ca2+水平起血管平滑肌舒张。
主要作用机制与以下环节相关:(1)降低心肌氧耗量:扩张静脉血管,使血液贮存于外周静脉从而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室壁张力;扩张外周阻力小动脉,使动脉血压和心脏后,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
(2)扩张心外膜狭窄的冠状动脉和侧枝循环血管,使冠脉血流重新分缺血区域尤其是心内膜下的血流供应。
在临床常用剂量范围内,不引起微动脉扩张,可避免“冠”现象的发生。
(3)降低肺静脉压力和肺毛细血管锲压,增加左心衰竭患者的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善心功能。
(4)抗血小板聚集、抗栓、抗增殖、改善冠脉内皮功能和主动脉顺应性、降低主动等机制,亦可能在硝酸酯的抗缺血和改善心功能等作用中发挥协同效应。
酸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常用的硝酸酯包括:短效的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和长效的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 nitrate,ISDN)以及5-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5-mononitrate,ISMN)等,短效制剂主止缺血发作,而长效制剂则主要用于预防缺血发生,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区别显著。
硝酸甘油油是硝酸酯的代表药物,易从口腔粘膜、胃肠道和皮肤吸收,有舌下含片、静脉、口腔喷剂和等多种剂型。
舌下含服该药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可达80%,约2-3分钟起效,5分钟达,作用持续20-30分钟,半衰期仅数分钟。
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阜外心血管医院作者:蒋立新2010-3-5文章号:W034160关键字:硝酸酯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蒋立新1879年,年仅26岁的英国医生Willian Murrell首次报道硝酸甘油可有效治疗心绞痛,由此揭开了有机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新的历史篇章。
有机硝酸酯(organic nitrates,以下简称硝酸酯)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抗心绞痛和抗心肌缺血药物之一,临床医生对其十分熟悉。
为规范临床实践中硝酸酯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共同制定此共识。
一、硝酸酯的药理学特性1. 作用机制细胞水平硝酸酯在临床应用长达百余年后,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才逐步认清其作用机制的基点是,非内皮依赖性的外源性(exogenou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即无论内皮细胞结构和/或功能是否完整,均可发挥明确的血管平滑肌舒张效应,这一点与内源性(endogenous)NO供体形成鲜明对照,只有内皮(endothelium)结构完整、功能正常时,NO等舒血管物质才能被合成,舒缩血管物质保持平衡。
内皮功能失调时,NO等舒血管物质合成减少,而缩血管物质合成增多,活性亦异常增强,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而硝酸酯在这些病理生理状态下仍可独立地发挥血管平滑肌舒张效应。
硝酸酯进入体内后,在静、动脉血管平滑肌的细胞膜或邻近部位完成生物代谢过程:通过特异性的代谢酶转化为活性的NO分子,激活可溶性的鸟苷酸环化酶(sGC),使血管平滑肌和血小板内的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增加,通过进一步激活cGMP依赖性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细胞外Ca2+ 内流,减少细胞内Ca2+释放,增加细胞内Ca2+排出,从而使细胞内Ca2+水平降低,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1)。
血小板内cGMP 浓度增加,Ca2+水平的降低,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反应,具有抗血栓作用(2,3)。
[文章编号]1007-7669(2004)04-0239-04硝酸酯类药物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动学比较陈 钧,蒋新国,江文明,高小玲,陆 伟(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上海 200032)[收稿日期] 2004-01-05 [接受日期] 2004-02-09[作者简介] 陈 钧(1974-),男,上海人,博士研究生,从事药物制剂和药物分析研究。
[联系人] 蒋新国。
Phn :86-21-5423-7381。
E -mail :xgjiang @shmu .edu .cn[关键词] 硝酸异山梨酯;药动学;色谱法,气相;投药,口服;输注,静脉内;单硝酸异山梨酯[摘要] 目的:评价5-单硝酸异山梨酯(5-ISMN )片剂和注射剂及硝酸异山梨酯(ISDN )注射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采用自身对照交叉给药的方式,单剂量口服5-ISMN 片剂20mg 或静脉滴注(静滴)5-ISMN 注射剂(5mg ·h -1,维持4h )或ISDN 注射剂(5mg ·h -1,维持4h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
结果:18名受试者口服5-ISMN 片剂和静滴5-ISMN 注射剂后的药动学参数为:T max 分别为(0.7±s 0.6),(4.1±0.7)h ;C max 分别为(389±86),(283±59)μg ·L-1;A UC 0-∞分别为(3266±624),(3179±769)μg ·h ·L -1。
静滴ISDN 注射剂后IS -DN ,2-单硝酸异山梨酯(2-ISMN )和5-ISMN 的C max 分别为(18±7),(59±4),(209±50)μg ·L -1;AUC 0-t 分别为(85±28),(380±59),(1384±427)μg ·h ·L -1;T 1/2分别为(1.00±0.20),(2.6±0.8),(6.1±0.9)h 。
结论:5-ISMN 片剂与注射剂相比,两者的A UC 等效,但片剂的达峰时间明显快于注射剂。
ISDN 注射剂给药后能较快达到稳态浓度,而且迅速代谢成活性代谢产物。
[中图分类号] R972.3;R969.1[文献标识码] A 硝酸酯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目前常用的有硝酸异山梨酯(isoso rbide dini -trate ,ISDN )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5-isosorbide mononitrate ,5-ISM N )。
ISDN 在临床上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继发左心室衰竭,各种不同病因所致左心室衰竭及严重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代谢产物5-ISM N 和2-单硝酸异山梨酯(2-isoso rbide mononi -trate ,2-ISMN )均具有药理活性[1]。
5-ISMN 在临床上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心绞痛的预防、心肌梗死伴有心绞痛症状的后期治疗等[2]。
目前,国内市场上硝酸酯类的药物剂型较多,有普通片、缓释胶囊、注射剂等。
缓释制剂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长期治疗,其药动学研究国内已有较多文献报道[3,4];普通片、注射剂则常用于急性心绞痛发作时的治疗,临床上应用亦较多。
本试验对3种具有代表性的硝酸酯类药物———5-ISM N 片剂、5-ISMN 和ISDN 注射剂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药品与试剂 试验药物:5-ISM N 片,由珠海许瓦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异乐定片,每片20mg ,批号01082401;5-ISM N 注射剂,由山东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鲁南欣康注射剂,每5mL 注射剂含5-ISMN 20mg ,批号0000814;ISDN 注射剂,由珠海许瓦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异舒吉注射剂,每10m L 注射剂含ISDN 10mg ,批号4439701。
定量用标准品:ISDN (含量:100.2%),5-ISMN (含量:99.7%),2-ISMN (含量:99.5%)均为德国许瓦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内标物:对硝基苯乙腈(含量:99.2%)由复旦大学合成药化教研室提供;硝酸甘油(含量:99.5%)由上海市药检所提供。
仪器 美国Ag ilent 公司6890型气相色谱仪(包括G2613自动进样器、惠普CHEM STATION 色谱工作站)。
毛细管柱HP -50+(Agilent )30m ×0.53mm ×1.0μm ;检测器为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
受试者 选择健康男性志愿者18名,年龄(23.0±s 1.0)a ,身高(173±3)cm ,体重(65±3)kg ,经病史询问,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和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健康受试者,志愿参加硝酸酯类药物的人体药动学比较试验,并于受试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试验期间有内科医生及护理人员监护,针对药物可能出现的不·239·E -mail :xyy lc @shyy x x .com http ://x yyl .chinajournal .net .cn http ://zg xyy lczz .periodicals .com .cn良反应,充分准备好有关监护设备和药品,试验场所与医院急诊科保持联系。
给药方案和血样采集 采用3制剂3周期的拉丁方交叉设计。
18名受试者随机编号并分成3组,每组6人。
受试者给药前1d 晚餐后开始禁食,给药当日早上服用5-ISM N 片剂(每片20mg )或恒速静脉滴注(静滴)5-ISM N 注射剂(给药前将20mg 注射剂溶解于500mL 氯化钠注射液中,以5mg ·h -1静滴,4h 滴注完毕)或恒速静滴ISDN 注射剂(给药前将20mg 注射剂溶解于500m L 氯化钠注射液中,以5mg ·h -1静滴,4h 滴注完毕),并于给药后0.08,0.25,0.5,1,1.5,2,3,4,4.5,5,6,10,16h 取静脉血,每次取血2.5m L ,收集于加有肝素的聚丙烯离心管内,离心15min 后分离得血浆,于-20℃冰箱中放置,待作血药浓度分析。
给药后2h 方可饮水,4h 后进低脂肪标准午餐,晚上也给标准餐。
受试者给药后避免剧烈运动。
试验期间禁烟、酒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受试前2w k 至试验期间禁用任何其他药物。
每次给药间隔为7d 。
血浆样品处理 由于本试验中需测定2-ISMN ,5-ISM N 和ISDN 的血药浓度,但2-ISMN ,5-ISMN 与ISDN 理化性质有较大的差异,所以采取2套色谱体系分别定量3种组分。
1 测定2-ISMN 和5-ISMN 的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受试者血浆0.5m L ,置10m L 试管内,精密加入内标物50ng (对硝基苯乙腈水溶液,浓度为1mg ·L -1)摇匀,加入乙醚3.0m L ,漩涡混旋2min ,静置15min ,取上层清液于离心管中,40℃水浴挥干。
进样前用300μL 乙酸乙酯溶解,进样5μL 作气相色谱法(GC )分析。
2 测定ISDN 的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取受试者血浆0.5mL ,置10m L 试管内,精密加入内标物4ng (硝酸甘油水溶液,浓度为0.08mg ·L -1)摇匀,加入乙醚3.0m L ,漩涡混旋2min ,静置15min ,取上层清液于离心管中,30℃水浴挥干。
进样前用200μL 乙酸乙酯溶解,进样5μL 作GC 分析。
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5]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方法测定3种组分。
检测器温度225℃;柱温:起始温度为160℃,停留6.0min ,然后以50℃·min -1升温至220℃,停留3min ;柱前压180kPa ;进样口温度200℃(在测定ISDN 时温度设定为145℃);进样量5μL ;尾吹气流速60m L ·min -1。
本试验建立的2套测定方法专属性强,在5-ISM N ,2-ISM N ,IS -DN 出峰处,无其他内源性杂质的干扰。
2-ISM N 在7.5~600μg ·L -1(r =0.9976),5-ISMN 在10~600μg ·L -1(r =0.9925),ISDN 在2~40μg ·L -1(r =0.9956)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都小于15%,回收率在93%~108%之间,均符合定量要求。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18名受试者口服5-ISM N 片剂,静滴5-ISMN 和ISDN 注射剂,用梯形法计算AUC ,T max 和C max 以实测值计算,采用统计矩方法计算其他药动学参数。
用3P97软件将5-ISMN 片剂和注射剂的C max 和AUC 0-t 的值对数转换后再进行方差分析、双单侧t 检验,并计算90%的置信区间;T 1/2的值不作对数转换直接作方差分析。
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18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5-ISMN 片剂和静滴5-ISMN 注射剂后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1,药动学参数见表1。
18名受试者静滴ISDN 注射剂后2-ISM N ,5-ISMN ,ISDN 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2,药动学参数见表2。
图1 18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5-ISMN 片剂和静脉滴注5-ISMN 注射剂后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Fig 1 Mean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5-ISM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20mg 5-ISMN tablet and intravenous drip of 20m g 5-ISMN injection in 18volunteers I SM N 为单硝酸异山梨酯药动学参数 18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5-ISM N 片剂和静滴5-ISMN 注射剂后人体内药动学参数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T 1/2和AUC 无显著差异(P >0.05),但T m ax 和C max 有显著差异[T max 片剂为(0.7±0.6)h ,注射剂为(4.1±0.7)h ,C max 片剂为(389±86)μg ·L -1,注射剂为(283±59)μg ·L -1,P <0.01]。
见表1。
将2种制剂的AUC 和C max 进行对数转换,并作方差分析、双单侧t 检验和置信区间法的检验,结果表明:5-ISMN 片剂的AUC 与静滴5-ISM N 注射剂的AUC 相比,无显著差异;片剂AUC 的90%可信限落在静滴制剂的95.6%~112.4%范围内;但C max 落在119.0%~151.8%的范围内,考虑到静脉持续滴注4h 的特殊情况,认为2种制剂仍属生物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