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窄岭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自主探究一、知识准备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当u>2f时,成、的像.这是的工作原理.2.当2f>u>f时,成、的像.这是的工作原理.3.当u<f时,成、的像.这是的工作原理.二、显微镜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103“显微镜”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互动时寻求帮助.1.结构:显微镜的镜筒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和目镜间距可调整.实际显微镜结构比较复杂,除了镜筒、目镜、物镜,还有载物台、反光镜等.反光镜是镜,其作用是将光反射会聚到载物片上,增加载物片的亮度.2.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透过“物镜”后会聚形成、的像.显微镜的“物镜”这一成像特点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把像再放大一次,成、的像.经过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三、望远镜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103~P104“望远镜”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互动时寻求帮助.了解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结构:天文望远镜也是由组镜组成的,分别叫做和.(说明: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物镜和目镜之间的焦点重合.)2.工作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的镜头,使远处的物体在附近成缩小、倒立的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成放大、正立的像.四、视角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104“视角”的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互动时寻求帮助.了解视角及人眼睛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1.视角:物体对眼睛光心所成的张角讨论交流:图中离眼睛远近、大小不相同的AB和CD两个物体,在视觉上大小是什么关系?答: .2.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眼睛观察到的物体大小与的大小有关.视角的大小与物体的和物体到眼睛的有关;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就越,视觉就越清楚.五、探索宇宙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104~P105“探索宇宙”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系的组成是怎样的?2.光年是时间单位还是长度单位?怎么换算?3.根据课本内容说说宇宙的组成.4.浩瀚的宇宙中也许有像地球这样的行星.你认为会有外星人吗?课堂检测1.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B.凹透镜C.放大镜D.显微镜2.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3.甲、乙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分别被放大了100倍和400倍.则观察时镜头的组合分别是( )A.甲10倍和10倍、乙10倍和40倍B.甲10倍和10倍、乙5倍和40倍C.甲5倍和10倍、乙10倍和40倍D.甲5倍和10倍、乙10倍和10倍4.如图所示是2018年5月6日夜空出现的“超级月亮”,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A.月亮本身变大了B.月亮距离我们很近时,视角变大了C.月亮距离我们很远时,视角变小了D.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5.关于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B.宇宙就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C.宇宙只包括太阳系和银河系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6.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选填“平面镜”或“凹面镜”).7.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图甲中箭头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方向.甲乙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知识准备1.倒立缩小实照相机2.倒立放大实投影仪3.正立放大虚放大镜二、显微镜1.两端凸透镜目镜物镜平面2.倒立放大实投影仪放大镜正立放大虚两三、望远镜1.两凸透目镜物镜2.照相机焦点实放大镜虚四、视角1.相等2.视角大小远近大五、探索宇宙1.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绕它运行,还有若干其他天体.绕太阳转动.2.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1年×光速3.宇宙中有上千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4.有;原因略.课堂检测1.D 解析: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不起放大作用;凹透镜不能将物体放大;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倍数也是有限的;显微镜的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这样就能放大很多倍,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选项D正确.2.D 解析: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两眼张开,左眼对准目镜,右眼看桌面.3.A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只有A组镜头的组合符合放大倍数要求.4.B 解析: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状态,此时,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到达离地球最近的地方,距离我们最近,使视角增大,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好像比平时增大了.实际上月亮本身的大小不变.5.D 解析: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星系,太阳系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宇宙的特点有物质性和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可根据运动组合关系组成各种天体系统,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围绕恒星太阳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天体系统是有层次的,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又属于总星系.6.答案:凸透镜凹面镜解析: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成的实像再次放大,所以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当光线较暗时,依靠凹面镜反射更多的光线,使物体更亮,像更清晰.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成像时像随物体移动的变化规律:由于物体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也正好相反.因此应把载玻片向D方向移动.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ρA>ρB>ρC,且ρA>ρ水B.ρA>ρB>ρC,且ρC>ρ水C.ρA<ρB<ρC,且ρA>ρ水D.ρA<ρB<ρC,且ρC>ρ水2.小光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特点。
2.了解视角,知道视角在望远镜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学会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特点。
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所示的是科学工作者观测到的人体血细胞和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图样,你认为他们是选择了哪些工具进行观测的?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显微镜自主阅读教材P10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是一架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图中①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目镜,②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物镜。
照亮载物台上物体的光先经过②成倒立、放大的像,再经过①成正立、放大的像,进入人眼。
如果这两个部件上分别标有“5×”和“10×”的字样,则使用时能使被观察物体放大50倍。
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选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和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虚(选填“实”或“虚”)像。
知识板块二望远镜自主阅读教材P103~10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让我们观察下面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图,认识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我们发现:(1)望远镜的两组镜片是凸透镜。
(2)望远镜望远处的物体时,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同一人站在固定位置,观察远近不同的同一物体(如图所示),则A、B、C三处,哪一处的物体对应视角大?A处。
说明:物体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知识板块三探索宇宙自主阅读教材P104~10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我们的宇宙拥有上千亿个星系。
八年级物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知道其结构的共同点,2.大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工作原理【课前导学】 1、凸透镜成放大像的两种情况:当物体在时,能成当物体在时,能成。
2、用照相机照像时,想让人的像更大一些,应该( )A.加大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使底片向镜头靠近B.加大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加大底片和镜头间的距离C.减小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使底片向镜头靠近D.减小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加大底片和镜头间的距离3、近视镜片是透镜,它对光线有。
老花镜片是透镜,对光线有。
【课堂导学】 1、视角我们站在一辆大卡车的附近观察它和站在远处观察它,哪一次观察的清楚一些? 看到它的大小一样吗? 但车的大小变了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①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②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要想看清物体,就要增大视角,我们可采用什么方法来增大它?2、显微镜1)如果我们想看清一些很小或很远的物体,我们通常借助两种神奇的眼镜,你知道它们是谁吗?2)请同学们从所给的器材中任选两个透镜,用它们共同来观察这根非常细的纤维丝,看如何能让它变粗?只有短焦距的透镜靠近物体,长焦距的透镜靠近眼睛,它才能当做一个显微镜来使用,3)靠近物体的透镜能使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靠近眼睛的透镜能使这个实像再次放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交流与合作】总结显微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看清楚了很微小的物体,那它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视角的?通过放大物体。
3、望远镜1)可能很多同学都观察过日食,由于日食的出现,在很多地方涌现出了天文热的现象,我们要想观测到遥远的太空,必须借助望远镜,先来认识一些望远镜。
2)请同学们看一下远处的物体,然后用望远镜再看一下。
你看到的像和真实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像好象变大了。
3)、请同学们取下目镜,再来观察物镜所成的像,你又发现了什么?像是变小的。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2.了解我们看到的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情景导入】你是否看过木星的照片?你是否想过,若能飞近土星环,那是—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你可能想不到,1600年以前没有任何人看到过木星和土星环。
直到1609年,望远镜发明后才使地球人看见了那些天体。
学习内容:显微镜和望远镜阅读课本P103至P105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2.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显微镜结合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光路图,小组相互讨论以下问题:(1)显微镜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什么是物镜,什么是目镜?由原理图分析显微镜的物镜焦距比目镜的焦距短(填“长”或”短”),反光镜是什么镜?它的作用是什么?(2)物体放在了什么地方,经过物镜后成什么像?它与生活中的哪种透镜相似?(3)物体经过目镜后成什么像,它与生活中的哪种透镜相似?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二、望远镜结合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光路图,小组相互讨论以下问题:(1)由原理图分析望远镜的的物镜焦距比目镜的焦距长(填“长”或”短”)。
(2)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镜后,成什么像?它与生活中的哪种透镜相似?(3)物体经过目镜后成什么像,它与生活中的哪种透镜相似?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成像特点【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C。
A.②和a B.③和bC.①和c D.b和c2.显微镜放大倍数:如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第5节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用显微镜可以看见很微小的物体,用望远镜可以看见很远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奥秘呢?是怎么样实现的?【自主预习案】知识点1:显著微1、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
2、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的物镜成像,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
显微镜的目镜成像,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普通的。
经过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如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知识二:望远镜一、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的凸透镜叫目镜. 的凸透镜叫物镜。
二、望远镜的原理1.望远镜的物镜成像,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
望远镜的目镜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2.望远镜所成的像比原来的物体,因为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就变得很大。
3.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看物体越清楚。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与有关,还与有关。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靠近镜子时,由于像相对于他的眼睛所成的视角逐渐,所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大”的错觉,其实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因为平面镜成所的像与物体大小。
课题: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课时:1课时主备教师:王媛媛合作教师:张翚、张柯、康永霞【学习目标】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学习重难点】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难点: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主备教师课前建议】本堂课主要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理解其成像原理;了解望远镜的结构,理解其成像原理。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己阅读课本103-104页: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靠近眼睛的是,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相当于的镜头);物镜成的像经过目镜再成、的像(相当于)。
经两次成像就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物体了。
2、望远镜:望远镜是由和两组透镜组成。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这像。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观察更的星。
3、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
视角越大,成的像越,看物体越清楚。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备课拓展: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二、合作探究活动一:显微镜显微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______,能成一个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能成一个像,经过两次放大因此我们看到的不看见的小物体。
例1: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活动二:望远镜望远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的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的像。
例2: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D.以上说法都不对活动三:视角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人对物体看的越清晰。
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大体结构。
2.明白显微镜、望远镜成像原理。
3.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进展历程,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关于社会进展和人类生活的阻碍。
【学习进程】一、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讲义P103-P105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显微镜的两头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镜,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看物体的叫。
2.来自被观看的物体的光通过物镜后成一个的像,原理同一样。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能把像再放大一次,通过两次放大咱们就能够够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体了。
3.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利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
当被观看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然后那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如此就能够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4望远镜有两组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靠近物体的叫。
物镜成像,目镜成像。
4.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与有关,还与有关。
5.一样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利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
当被观看物体在物镜两倍焦距之外时,物体成一个别的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那个像再通过目镜(填“放大”或“缩小”),观看者就能够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先对子彼此交流,再小组内交流,假设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合作合作学习:小组内彼此合作,完成以下学习。
必要时,能够小组间合作。
1活动:书p106自制水滴显微镜:以小水滴作为物镜,再用一凸面镜作为目镜,观看水淌下的白纸上的红色箭头,缓慢调剂水滴与箭头的距离、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2活动:书p104 想一想做做:模拟望远镜(1以焦距较小的凸面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面镜为物镜,调剂二者的距离,观看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以焦距较大的凸面镜为目镜,以较小的凸面镜为物镜,调剂二者间的距离,观看近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二、新课教学[生甲]显微镜的构造?[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结合课本图3.5—1投影.让学生讲解.[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生丙]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生丁]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生戊]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生己]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生庚]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生辛]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一、显微镜(板书)原理:物镜f<u<2f目镜u<f[师]现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先用眼观察,再用显微镜观察.[学生们观察、教师指导,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像][师]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生甲]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生乙]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生丙]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生丁]望远镜的种类有哪些?[师]看投影课本图3.5—2,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生甲]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生乙]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生丙]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生丁]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生戊]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生己]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生庚]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二、望远镜(板书)原理:物像:u>2f倒立缩小的像.目镜:u<f正立、放大的像.[生甲]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生乙]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师]大家知道的真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生甲]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生乙]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生丙]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 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三、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显微镜构造:①物镜原理f<u<2f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望远镜构造:①物镜原理u>2f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四、布置作业P67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注意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做一下,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烧热的玻璃珠碰到身体.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睛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如果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作用了.五、板书设计复习课复习和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2.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物和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3.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更加热爱祖国,立志为科学献身.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的应用.●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①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②什么叫焦点?什么叫焦距?③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各起什么作用?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⑤照相机的构造及原理?⑥投影仪的构造及原理?⑦放大镜的原理?⑧眼睛的成像原理?⑨显微镜的光学原理?⑩望远镜的光学原理?二、知识网络(板书)。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学习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三:学法指导:探究法四:预习导学:1、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凸透镜能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
凸透镜有 _____个焦点(填写“实”或“虚”)用字母表示。
2.焦点到凸透镜的中心距离叫做,用字母表示。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立、大像,这个像(填“能”或“不能”)成在光屏上。
.五.课上导学: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7页第一自然段和98页第一自然段内容后回答下面的问题:什么是物距和像距?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物距: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表示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表示2、让学生看书本上的字,成正立、放大的像;再让学生通过凸透镜来观察电灯,改变透镜与灯泡间的距离,发现有时成倒立、放大的像;有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3、提出问题:凸透镜能成各种不同的像,应满足什么条件呢?4、问题探究:(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用凸透镜焦距f=10cm(1)阅读课本97页图(5.3-2)说出该实验所需的器材是:、 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A.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_.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B、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并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
C.把凸透镜向蜡烛移近,使物距u=2f,重复以上操作,并进行观察和测量。
D.把凸透镜向蜡烛移近,使物距在f和2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并进行观察和测量。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教学器材:显微镜、电脑平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新课:1、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作用……目镜:物镜:反光镜:(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作光路图说明)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各部分的作用……目镜:物镜:反光镜:(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作光路图说明)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教学后记: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谢谢你.....................................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优秀教案课件文档服务需求,为大家节约时间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结构和物镜目镜的成像情况。
2过程和方法:主要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进行引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主要结构及物镜目镜的成像情况。
2难点:物体经过两个透镜的作用后最终的成像情况。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嫦娥身居广寒宫,她的美丽与孤独总是令我们羡慕和同情,但这始终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科学家已经利用某种仪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尽是些石头,根本没有任何生命,更没有嫦娥与广寒宫。
那同学们知道科学里用的是什么仪器吗?(望远镜) 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 显微镜的结构是怎样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如何?2 望远镜的结构是怎样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如何?3 望远镜最后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何我们感觉像是放大的?4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口径)为什么做得很大?5 人类观测宇宙的望远镜粗略的变化史如何?(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1显微镜:(1)结构:由两个凸透镜组成 (2)成像原理图物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
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物物物f u f 2<<,物物f v 2>)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目物目)(f v u <=) 反光镜:光线充足使成像更明亮。
(光线较暗用凹面镜会聚更多的光,光线强烈用平面镜反射减弱光线)注意:①目镜把物镜所成的像进行放大。
目镜所成的像正倒和大小是相对于物镜所成的像而言的。
最后的成像与物体本身比,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②物镜和目镜的距离大于两个透镜的焦距之和。
(第一次成像在物镜的两倍焦距外,要使目镜的放大倍数尽可能最大,则这个像要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且尽可能靠近焦点。
) ③要让像变大,可减小物体到物镜的距离(上调载物片或下调物镜),同时保持目镜位置不变或者增大目镜到物镜的距离(上调目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方法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教学重点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教学难点视角的理解。
解决办法实物展示教师讲解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方法与手段)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教)一、复习导入(5分)二、研读目标(2分)三、自主学习(10分)四、合作探究(15分)望远镜一、提问,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入新课1、复习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2、提问:我们能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小物体。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一般用放大镜来观察哪些物体?那如果现在你想观察一些更小的物体,比如植物的细胞,你们能用放大镜来观察吗?为什么?那么你们在生物课上用什么来达到这一目的的呢?天文爱好者用什么来观察遥远的星空的呢?1、学生讨论会议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
显微镜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大得多吗?2、指导学生观察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凹面镜),并说明各部分的用途。
3、小组讨论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为什么?1、探究: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至看清楚为止。
实验时注意几个问题:①物体是变大还是变小?②把两个凸透镜位置前后交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便于学生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知识。
学生通过回忆生物课上显微镜的使用,对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有了初步印象,然后学习本节内容,便于理解。
通过探究,理解望远镜的原理。
易于知识理解五、当堂检测(5分) 六、小组评价与课堂小结(5分) 2、请学生谈谈探究活动中观察到了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望远镜内容,找出望远镜的原理?3、提问:根据刚才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望远镜的大体原理,但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物体距离物镜很远,他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的学习这样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是使用望远镜观察到的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呢?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4、请学生根据刚才的阅读回答问题,有不准确的地方应及时指出并补充,介绍视角概念。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课程重点(内容)1、显微镜;2、望远镜;3、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知识总结★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考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教具——挂图★过程一、显微镜1.结构——镜头两端各有一个透镜组2.原理图物镜目镜把物放大看投影仪原理放大镜原理两镜成像:倒、大、实正、大、虚总体成像:正立、放大、虚像3.f目﹥f物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1.2.两镜成像:倒、小、实正、大、虚3. f目﹤f物4. 视角放大口径参数:如 7×35放大倍数例1、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D )A.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B.观察物体的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张开;C. 欲将物象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D.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增多,视野变暗。
例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此时用一块橡皮泥粘住凸透镜中间一小部分,则光屏上所成像(C )A.像消失了B.像没有变化C.像比原来暗了D.像中间部分看不清了例3、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烛焰和光屏的距离为16cm,把透镜移到距烛焰4m时,屏上刚好得到一个和透镜大小的光斑,则透镜向右移动4 cm时,屏上看到一个和烛焰等大清晰的像。
★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显微镜构造:①物镜原理f<u<2f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望远镜构造:①物镜原理u>2f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注意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做一下,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烧热的玻璃珠碰到身体.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睛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如果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作用了.★板书设计★反思:。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过程与方法1.能独立完成探究活动,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能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领略奇妙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显微镜、望远镜、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白纸、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焦距分别为5cm、10cm)、显微镜、植物细胞装片【教学过程】己动手制距的作目镜镜相关知识的同时,2、望远镜(1)引入的(1)视角:是从眼睛的光心们的伟大贡献,体反射式望远镜【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2.原理: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二、望远镜1.结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2.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三、视角1、定义:是从眼睛的光心向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2、影响视角大小的因素:物体本身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四、探索宇宙【教学反思】亮点:1.主导思想:在教法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很轻松的将学生引入本节知识体系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学法上,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中感受探究的乐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主要思路:(1)利用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突破由两组凸透镜组合成像得出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这一难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光路图,加深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的理解。
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与原理、目镜和物镜的作用以及成像情况。
2、了解望远镜的结构与原理、作用和视角,并会自行设计、制作望远镜二、课上导学(一)新课引入首先请同学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本组手中的透镜去观察,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原来,人眼在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
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
思考:怎样才能将看到的像放大的更大呢?.(二)新知学习【学点一】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观察p103图5.5—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2、目镜和物镜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总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异同点(可参照练习册p91的表格完成)【学点三】视角(阅读课本p104前三段回答下列问题)1、看图5.5—4理解什么是视角?2、完成练习册p91当堂测评的4、6、7题【学点四】阅读课本p104---p105了解世界探索宇宙的发展历程(三)当堂练习1、显微镜的物镜形成的是___________像,目镜形成的是__________像2、如图2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这类似于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_____。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_____。
2.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物体通过______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____成放大的虚像。
所以,物镜的作用是,目镜的作用是。
【学点二】望远镜1、望远镜是由两组组成的,观察课本p103图5.5—3说出什么是物镜和目镜3、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观察较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