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妊娠合并肝炎的营养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51.87 KB
- 文档页数:2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摘要】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按病原分类,有甲型(HAV)、乙型(I-IBVl、丙型(I-ICVl、T型(I-IDVl和戊型(HEV)肝炎病毒。
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
孕妇肝炎的发病率约为非孕妇的6倍。
是孕产妇主要死亡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妊娠病毒性肝炎护理(一)一般护理详细评估病人所具备的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知识。
根据病人本身的性格和受教育的程度,帮助具有不同想法和做法的病人分析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可被利用的资源及支持系统,缓解因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焦虑及自卑心理。
同时让病人认识到焦虑等不良心理负担对病体康复的负面影响,正确对待疾病,通过努力从忧郁中解脱出来,从而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
(二)缓解症状1.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病人护理原则与非妊娠期肝炎病人相同。
(1)注意休息:肝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慢性肝炎及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应适当休息,避免活动过量。
(2)加强营养:及时补充蛋白质并选用优质蛋白,补充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宜食清淡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保肝治疗:按医嘱给予大量维生素和葡萄糖,并可口服核苷酸、辅酶A、辅酶Q等药物,达到保护肝脏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4)定期产前检查:妊娠期反复检查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密切监测母婴健康,检查期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5)妊娠期合并急重症肝炎病人的护理:1)重症肝炎病人需入院治疗,住院期间满足其生活需求,严密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脉搏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
2)给予低脂肪、低蛋白、高糖类饮食,并应用大量维生素。
按医嘱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一葡萄糖,改善氨基酸及氨的代谢,达到保护肝脏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3)按医嘱补充白蛋白和新鲜血浆,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时补充凝血因子。
4)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日<0.5g/kg,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产生。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一)妊娠期 1.开展卫生教育。
传授相关的卫生知识,预防肝炎的发生。
2.加强孕期保健①讲解肝炎与母婴的相互影响转归及预后,帮助孕妇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监护措施。
②预防交叉感染,按传染科处理,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措施。
3.落实孕期监护,定期产前检查,与传染科共同监护,预防早产,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
轻度病人给与适当休息,要把补充足够营养视为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孕妇摄入足够热量的食物。
4.预防妊高征及贫血,以免病情发展,若发现孕妇皮肤、巩膜黄染加深,尿色黄,皮肤瘙痒等,即按医嘱作进一步检查。
若血压升高、贫血等,应及早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5.加强入院病人的护理①专人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②宜进食低脂肪、低蛋白、高糖类食物,保证足够热量并补充大量纤维素。
6.预防交叉感染,按传染病科处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二)分娩期除提供常规的产科护理外: 1.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①在隔离的产房内,为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②增加与产妇交谈,加强沟通,通过观察,周全服务,满足产妇对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消除紧张和孤独情绪。
2.预防凝血功能障碍①分娩前按医嘱肌注、口服维生素K 制剂,配新鲜血备用及监测凝血功能。
②分娩过程中,在严密观察产程时注意产妇有否出血倾向。
3.减少产时体力消耗,应缩短第二产程。
予以阴道助产。
4.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①减少产道损伤。
②仔细检查以防胎盘残留。
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防止肝肾衰竭密切注意血压、神志和尿量变化。
(三)产褥期 1.按医嘱使用对肝损害小的抗生素。
2.继续护肝,保证休息和营养,以防演变为慢性肝炎。
3.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4.加强教育①讲解不宜喂哺的原因。
②指导选用对肝无损害的避孕措施。
③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即刻获得被动免疫或乙肝疫苗,出生后6h内接种乙肝疫苗,出生后,1个月及6个月各接种乙肝疫苗1次,一般可阻断90%的母婴传播率。
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对已不宜终止妊娠的孕妇,应做好隔离并定期检查。
预防妊高征及贫血,若病情加重则需住院治疗,给予专人护理,进低脂肪、低蛋白、高糖类流质饮食,并给予大量维生素,有肝昏迷者,应尽快结束分娩。
严密观察出血情况,有出血倾向给予口服或肌注维生素K制剂,并配好新鲜血备用。
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减少孕妇体力消耗,分娩后及时给予宫缩剂,减少出血。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密切观察产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以防肝、肾衰竭。
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遵医嘱给予对肝损害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不宜哺乳,产后应退奶,防止传染婴儿。
【关键词】妊娠合并肝炎护理一、概述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也是孕产妇常见传染病之一,病原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5种病毒。
以乙型肝炎常见,可发生在妊娠各期,以妊娠晚期发生率高,病情严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甲型肝炎多呈散发或流行发病。
甲型肝炎病毒(HAV)属核糖核酸(RNA)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也可经血液传播,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并释放至全身,主要杀伤肝细胞。
2.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也可经唾液或其他体液或生殖道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所致病变与免疫有关。
病毒进入血循环后所产生的淋巴细胞和特异抗体与肝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结合,释放出多种体液因子,在杀灭病毒的同时造成肝细胞损害,引起坏死和炎症反应。
反应强烈者可引起急性重症肝炎(暴发型肝炎);轻者成为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者;侵入病毒量较多而免疫功能正常者则表现为一般的急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3种抗原、抗体系统: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HBsAg及HBsAb):表面抗原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激发人体产生表面抗体,后者对感染有保护作用,故可用纯化的表面抗原制作疫苗,预防感染;②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和抗体(HBcAg和HBcAb):核心抗原只存在于病毒的核心部分及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不游离于血中,故血清免疫学检查只能测到核心抗体而不能测到核心抗原。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处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传染病,对母婴的影响均较大,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深入,从而使该病对母婴的影响,如母婴垂直传播、母婴死亡以及母乳喂养等方面更受到关注。
一、生活起居:1、环境宜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2、慎起居,注意休息,避风寒,保暖。
3、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4、起卧动作轻缓避免剧烈运动,防跌扑。
5、预防便秘。
二、饮食指导:1、轻症肝炎加强营养,高纤维素、高蛋白、足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
2、重症肝炎予以清淡低脂肪、低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刺激制之品。
4、必要时禁食。
三、用药指导1、遵医嘱使用维生素类药物,增强抵抗力及凝血功能。
2、遵医嘱使用护肝药物,避免使用损害肝功能的药物。
3、必要时输去白红细胞、血浆、凝血因子等。
4、新生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滴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
5、不能母乳喂养的产妇遵医嘱药物回奶。
四、情志调护1、医护人员、家属关爱孕产妇,消除其紧张情绪。
2、解释病情,做好宣教,消除其顾虑。
3、保持心情舒畅,可听音乐、看电视等舒缓心情。
五、健康指导1、、孕妇根据具体情况孕晚期可采用抗病毒治疗。
2、应该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孕期监护,要避免发生严重危害.3、对新生儿及未患过肝炎人群定期接种疫苗、免疫球蛋白。
4、无禁止母乳喂养指征的产妇,可坚持纯母乳喂养。
5产妇注意清洁卫生,勤换内衣裤及卫生巾,大小便后应清洗会阴部,预防产后感染。
6、顺产后2月内,剖宫产3月内禁性生活。
7、产后42天复查产后康复情况。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护理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是一种严重的妇科急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能导致产妇和胎儿的死亡。
因此,对于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护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病因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是由B型、C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产妇在妊娠期间,免疫力较低,加上怀孕后体内激素的影响,更容易感染肝炎病毒。
如果抵抗力不足,容易发展成严重的肝炎。
二、临床表现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如黄疸、肝区疼痛、肝大等。
同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头痛、发热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产妇可能进入急性肝衰竭,甚至大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三、护理措施1. 加强观察对于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产妇,医护人员应该加强观察。
观察黄疸指数、肝功能指标、出血倾向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肝炎患者容易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液体补充。
对于患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产妇,应该给予适当的补液和电解质治疗。
3. 正确使用药物妊娠期间的药物使用需要特别注意。
对于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产妇,医护人员应该按照医嘱,确保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正确。
4. 改善饮食对于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产妇,应该注意饮食调理。
饮食应该清淡、易消化,多吃蛋白质、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5. 心理护理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产妇通常身心疲惫,神经紧张。
医护人员应该给予积极的心理安慰,缓解其情绪,增强其信心,让她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促进康复。
四、结语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是一种危及孕妇和胎儿生命健康的疾病。
产妇因为身体原因难以完成日常活动,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关注。
对于患有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产妇,必须严格执行医嘱,进行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从而为产妇的康复和胎儿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妊娠合并肝炎是产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此类疾病与妊娠的关系较为密切,不仅会对产妇的健康状况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胎儿的安危。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妊娠合并肝炎,本文先后介绍了什么是妊娠合并肝炎,妊娠合并肝炎的病因,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要点以及预防措施,消除认知盲区,进一步提高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1.什么是妊娠合并肝炎?所谓的妊娠合并肝炎主要就是指在妊娠过程中发生肝炎的情况,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患者自身没有肝炎,但在妊娠过程中出现肝脏损伤,继而引发肝脏功能异常以及炎症感染的情况。
临床数据表明,妊娠过程中出现的肝炎主要包括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妊娠剧烈呕吐、急性妊娠脂肪肝、子痫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以及HELLP综合征五种类型。
第二,患者本身存在慢性肝病,在妊娠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病情发展或加重。
此类疾病主要好发于患有慢性乙肝基础疾病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所以乙肝患者在妊娠前后必须做好相关检查,在顺利妊娠的基础上控制肝病状况。
第三,患者在妊娠期间因病毒感染出现肝炎的情况,临床上称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包括合并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妊娠合并肝炎与普通肝炎的症状较为相似,疾病初期无明显表现,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皮疹、恶心、呕吐、厌油、凝血功能异常等。
肝炎患者在妊娠前期应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肝功能,确保身体状况能够顺利完成生产。
1.妊娠合并肝炎的病因有哪些?(1)产妇本身患有病毒性肝炎或属于肝炎病毒携带者时,会大幅度增加妊娠合并肝炎的发病率。
(2)产妇在妊娠期间随意服用各种保健品、保胎药,引起药物性肝脏损伤,继而引发妊娠合并肝炎。
(3)由于妊娠期间孕妇体内会产生大量雌激素,而雌激素需要在人体肝脏内实现灭活,因此会增加肝脏负担,降低肝脏的脂肪转运与排泄胆汁能力,导致血脂升高,引发妊娠合并肝炎。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一、妊娠期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对母儿的影响病毒性肝炎在早期可加重妊娠反应,晚期则使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高,分娩时因肝脏功能受损并发出血、感染、极易诱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
妊娠早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围生儿死亡率高达4.6%,围生期感染的婴儿,部分转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易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二、治疗原则肝炎患者原则上不宜妊娠。
如若妊娠应保肝治疗、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评估有无肝炎家族史及密切接触史,治疗情况。
(二)身心状况临床上孕妇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厌油腻、肝区叩击痛等消化道症状;重症肝炎多见于妊娠末期,起病急,病情重,表现为发热、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食欲极度减退、呕吐频繁、腹胀、腹水、肝臭气味、肝脏进行性缩小、急性肾衰竭及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症状,如嗜睡、烦躁、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孕妇由于担心感染胎儿,会产生焦虑、矛盾及自卑心理。
还应注意孕妇及家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完善。
(三)相关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清病原学检测可确诊病毒类型;凝血功能及胎盘功能检查可帮助判断孕妇及胎儿整体状态。
四、护理措施(一)加强卫生宣教,普及防病知识重视高危人群,婴幼儿疫苗接种,开展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重视围婚期保健,提倡生殖健康,夫妇一方患有肝炎者应使用避孕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已患肝炎的育龄妇女应做好避孕。
患急性肝炎者应于痊愈后半年,最好2年后在医师指导下妊娠。
(二)妊娠期1.妊娠合并轻型肝炎者护理内容与非孕期肝炎患者相同,更需注意以下内容:(1)保证休息,避免体力劳动:加强营养,增加优质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的摄入。
保持大便畅通。
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减缓孕妇的自卑心理,提高自我照顾能力,评估孕妇在妊娠期母亲角色获得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
妊娠合并肝炎护理常规
一、执行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妊娠期轻型肝炎给予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足量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
妊
娠期重型肝炎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增加碳水化合物。
2.增加休息,避免体力劳动,保持大便通畅。
3.做好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消毒隔离工作。
三、病情观察
1.妊娠期重型肝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前驱
症状。
2.妊娠期重型肝炎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严格限制入液量,积极预防DIC及肝肾
综合征。
3.应用肝素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4.密切观察胎动变化,教会并督促孕妇每天早、中、晚、睡前数一小时胎动,
有异常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5.产后评估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量,及时发现因凝血机制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
四、用药护理
1.应用肝素治疗时,产前4小时及产后12小时内不宜使用肝素治疗。
2.雌激素对肝脏有损害,所以不宜用以回乳。
3.告知孕妇妊娠28周起,每四周肌肉注射一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
肝炎的母婴传播。
参考文献:
【1】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常规.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席伟.助产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妊娠合并肝炎护理常规
[概述]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孕妇健康及胎儿的安全,是产妇围产死亡的重要原因。
[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缺乏肝炎预防及治疗知识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炎食欲不振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产程中及产后婴儿接触母体血液,分泌物有关
4.潜在并发症产后出血
[护理措施]
1.按产前产后护理常规。
2、住单间,保持环境安静、清洁、舒适、床边隔离。
3.重症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及肝功能好转时,可进行轻活动,饮食宜清淡,给高能量、高营养、维生素食物。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导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监测生命特征,遵医嘱记24小时出入量。
5、分娩后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者的物品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处理。
6、预防产科出血,产前应给止血药,产后加强宫缩、按医嘱给宫缩剂、止血药,防止产后出血。
7.向产妇讲解肝炎对母婴的影响,继续保肝治疗,有足够的休息及营养,避免疲劳,做好避孕。
8. 急性期禁止哺乳。
9.新生儿护理物品专用,沐浴最后进行,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妊娠合并肝病护理措施1. 简介妊娠合并肝病是指女性在怀孕期间同时患有肝病的情况。
肝病可能是已经存在的慢性肝病,也可能是在怀孕期间产生的急性肝病。
怀孕合并肝病会给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来保障母婴的安全。
2. 妊娠合并肝病的分类妊娠合并肝病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2.1 孕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合并肝病,其主要特征是孕妇体内胆汁酸代谢紊乱,导致胆汁淤积和胆汁反流。
这会导致孕妇出现黄疸、瘙痒等症状,对胎儿的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2.2 妊娠期肝功能损伤妊娠期肝功能损伤是指在怀孕期间肝功能异常,但不存在其他病因解释的情况。
这种肝病常见于孕后期,常伴有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对母婴的安全构成威胁。
2.3 孕晚期肝衰竭孕晚期肝衰竭是指在怀孕后期出现肝功能严重损伤和衰竭的情况。
这是一种比较罕见但十分危险的妊娠合并肝病,常常需要及时进行紧急处理,以避免对母婴的不可逆伤害。
3. 妊娠合并肝病的护理措施对于妊娠合并肝病的孕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护理措施来保障她们的健康和胎儿的安全。
3.1 医疗监护妊娠合并肝病的孕妇需要接受医生的定期监护和检查。
医生会密切关注孕妇的肝功能指标、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等,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治疗。
3.2 健康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妊娠合并肝病的孕妇来说非常重要。
她们需要遵循均衡营养的原则,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同时,要避免摄入过多的肥胖食物和对肝脏有负担的食物,如油腻食物和酒精。
3.3 定期体检妊娠合并肝病的孕妇需要定期进行产前体检。
这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4 保持充足的休息妊娠合并肝病的孕妇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
这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减轻肝脏的负担。
3.5 注意药物的使用妊娠合并肝病的孕妇在使用药物时要特别注意。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护理妊娠合并肝炎的发生率约0.25%~1.6%,属高危妊娠,孕妇死亡率很高。
由于肝炎对孕妇及胎儿均有不利影响,原则上肝炎患者不宜妊娠,但有些孕妇发现肝炎时已不能终止或不愿终止妊娠。
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死亡率逐步降低。
2002~2006年,我科对体检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16例,经过精心的健康指导和出生后护理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饮食护理1.1 合理的营养摄入: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因为肝脏功能发生障碍而影响物质代谢,如果不提前预防,对胎儿影响很大,所以合理的营养饮食对肝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
既要重视蛋白质和糖的摄取,又要考虑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补充。
所以,既要吃些肉、蛋、乳、豆制品、糖果和粮食等,又要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既要重视蛋白质和糖的充足,又要结合病情考虑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和体重增长情况。
饮食过量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1.2 食物的选择:在妊娠早期,患者食欲不佳,食物以少油质清淡为主,适当增加糖量,以保证热量的充足。
妊娠晚期仍以清淡为宜。
但需增添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并力求做到美味可口,多样化,以促进食欲。
若妊娠后期体重有明显增长趋势应及时控制油脂和糖量,防止脂肪肝。
1.3 合理的餐次安排:因为肝炎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弱,少食多餐既可减轻肝脏负担防止消化不良,又可增加进食量,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
1.4 加强饮食卫生宣传教育,注意餐具消毒,特别对生拌凉菜要注意卫生。
2 切断传播途径一般来说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尿液、汗液、唾液、乳汁及血液制品感染。
妊娠期,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实行分餐制,生活用品与家人的用品分开放置。
经常清洗外阴,会阴纸垫焚烧。
同时要加强锻炼,每天散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防病能力,预防感冒。
如妊娠期患病需治疗输液、打针,严格执行针管、针头、采血针、牙科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医疗注射及预防接种时应做到1人1针1管制度。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如何进行饮食调养
一、概述
前段时间我在产科实习的时候,碰到一位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孕妇,当时主任告诫她说由于妊娠期间孕妇需要大量的营养供应,而合并肝炎时,这种对食物营养的需求会远远大于正常孕妇。
所以,主任特意叮嘱病人的家属说,一定要保证妊娠期间的营养充足。
那么,对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孕妇来讲,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进行饮食调养以满足胎儿和母体的需求呢?
二、步骤/方法:
1、
要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孕妇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营养,选择高热量、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
不宜饮酒,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难以消化的食物。
2、
要控制好饮食总热量。
饮食中应该确保每天的总热量在2500-2600千卡之间,不过,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会过犹不及的。
虽然蛋白质是保证孕妇乳腺发育和胎儿健康的最重要的“原材料”,但如果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血氨升高的情况,发生了肝昏迷的前期症状,就应该及时限制或者停止蛋白质的供给,特别是动物蛋白质。
3、
注意维生素的吸收。
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必须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因为妊娠期的患者需要大量的维生素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另外,胎儿的正常发育也需要大量的维生素,而且,维生素的摄入还有助于预防胎儿出现畸形。
所以,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等以补充维生素。
23例妊娠合并肝炎的营养护理薛 梅(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1)[摘 要]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母儿的生命安全,如不进行干预,母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将显著增长,且是导致孕产妇间接死亡的第二位。
[关键词]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合理营养;有效隔离;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3324918202 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我科收治了23例妊娠合并肝炎的孕妇,入院后依据病情对她们进行了心理护理,健康保健知识宣教,同时加强了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各项护理措施。
在本科未发生孕产妇、新生儿的死亡,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甲型肝炎病毒,不经胎盘或其他途径传给胎儿,仅在分娩期前后产妇患H AV病毒血液时,对胎儿有威胁。
乙型肝炎,母婴间的传播途径有:病毒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传播;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时接触母血及羊水而传播;产后接触母亲的唾液、汗液或母乳喂养时通过乳汁传播,特别是e抗原阳性者,传染性较强,胎儿易感染。
丙肝,也存在母婴间传播。
丁肝、戊肝,母婴间传播少见,但戊肝病死率高。
孕产妇最常见最严重的是合并乙型肝炎,H B s Ag携带者约40%为母婴传播,因此预防H BV在围生期的传播很重要。
要重视孕期监护,妊娠早、中、晚期反复检查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提高肝炎病毒的检出率。
当孕妇患有肝炎后可出现:妊娠反应严重;妊娠晚期易患妊高症,可能与患肝炎的醛固酮能力下降有关;分娩后因肝功能受损致凝血因子合成下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若为重症肝炎D I C发生率增加,出现全身出血倾向,直接威胁到母儿生命安全;肝炎孕妇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病死率较正常妊娠为高,有资料报道,妊娠早期患病毒性肝炎者,胎儿畸形发生率约高于正常2倍,肝功能异常者,围生儿病死率高达46%。
妊娠期间孕妇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也易使原有的肝病加重,其原因如下:孕期孕妇所需热量增加,新陈代谢率增高,营养消耗增多,肝内糖原储备降低,使肝脏负担加重;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而雌激素需在肝内灭活且妨碍肝对脂肪的运转和胆汁的排泄;胎儿的代谢产物需在母体肝脏内解毒;分娩的疲劳、出血、手术和麻醉等均可加重肝脏损害。
本文对23例在我院住院的肝炎合并妊娠的孕产妇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一点体会报道如下,谨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1 临床资料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包括从他院他科转入的23例肝炎孕妇,顺产10例,助产5例,剖腹产8例,早产儿14例,足月产9例,发生新生儿轻度窒息的12例,重度窒息3例,2例产后大出血,无新生儿死亡。
2 护理2.1 妊娠期护理 入高危产前门诊进行系统产前检查,这类主要是针对乙型肝炎合并妊娠的孕妇。
定期检查,产科、传染科共同监护,使其积极主动配合,为防止交叉感染,应对肝炎患者提供专室就诊,检查完毕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向孕妇及其家属讲解肝炎对母婴的影响,以及消毒隔离的重要性,积极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帮助孕妇消除因患传染病而产生的顾虑和自卑心理。
重视B超和胎儿宫内检测及早发现胎儿畸形。
定期或必要时随时增加肝肾功能检查次数,并注意有无妊娠瘙痒的发生。
嘱孕妇注意休息,每天保证9h 睡眠和适当午睡,避免体力劳动,加强营养,注意补充蛋白质、G、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多食优质蛋白、新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遵医嘱使用保肝药物,如肌苷,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下面是对23例妊娠合并肝炎者产前检查情况,与其母婴合并症发生率之间的分析。
表1 两组产前检查母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组别例数无并发症轻度并发症重度并发症发生率(%)系统产前检查1413107.1未行系统产前检查913588.9合计23144539.1 从表1可见:两组并发症发生率χ2=9.22P<0.01。
故可认为平时不进行系统检查的妊娠合并肝炎,母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平时按时产前检查者。
为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针对乙肝阳性的孕妇,于妊娠28周后每4周进行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直至分娩,可以起到较好的宫内阻断作用。
防治重症肝炎的发生,重症肝炎是妊娠合并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
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妊娠合并肝炎孕妇,以防重症肝炎发生。
未行产前检查而致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者,我们必须积极治疗,严密隔离,认真护理。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应<0.5g/kg,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天提供热量为7431.2kJ以上。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和抑制肠道有毒物质的吸收,严禁肥皂水灌肠,必要时可给予醋灌肠,以改变肠道内酸碱度,抑制肠内氨的吸收。
如有肝昏迷前驱症状可用降氨药物,改善脑功能。
预防和治疗D I,D I往往是重症肝炎患者的致死原因,应积极预防D I发生。
3例妊娠合并肝炎的孕产妇有5例合并了不同程度的重症肝炎,经住院积极治疗及护理后,肝炎症状都得到了控制。
胎心监护,定期产检、测宫高、腹围、胎心监测,30周后教会数胎动,预防胎死宫内。
2.2 分娩期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将产妇安置在隔离待产室和产房,提供安全、舒适的待产环境,满足其生活需要,同时密切监测产程进展情况,关心产妇,解除产妇因隔离而引起的紧张、恐惧心理。
注意孕妇的出血及凝血功能情况,按医嘱于临产前一周开始服用维生素K、维生素C,临产后配新鲜血备用。
缩短第二产程,必要时给予阴道助产,减少孕妇体力消耗。
按医嘱应用催产素防止宫缩乏力及产后出血。
预防感染:产时执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产程中、产后按医嘱应用对肝脏损伤小的广谱抗生素,以免诱发肝昏迷。
接产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产道损伤及新生儿产伤、窒息、羊水吸入等,以减少母婴垂直传播。
所用物品严格消毒,凡接触过肝炎产妇的器械、布类物品、产妇的排泄物、沾有血迹的8194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11月第15卷第33期(旬刊) JP MT,Nove mber.2008,Vo l.15,No.33(Issued Every Ten Days)C CC2用物等,均需用0.2%~0.5%的84消毒液浸泡消毒。
2.3 产褥期 23例产妇产后继续按医嘱选用对肝脏损害小的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治疗3d~5d,嘱产妇产后多饮水,增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观察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腹部切口和会阴伤口的局部反应,延长伤口拆线时间,每日冲洗会阴两次。
观察子宫收缩及恶露情况,预防产后出血。
指导喂养:HB s Ag阳性产妇,可以母乳喂养,而HBeAg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不宜母乳喂养。
要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不宜母乳喂养的原因,使其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其人工喂养知识及技能。
产妇回乳不能用增加肝脏负担的雌激素,可口服生麦芽冲剂并用芒硝外敷乳房。
新生儿隔离4周,并注射乙肝疫苗和(或)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V母婴垂直传播。
出院指导:产妇应继续保肝措施,保证足够的休息及营养,避免疲劳,加强产后随访。
综上所述,加强对妊娠合并肝炎孕妇的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护理,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对降低及避免围生期母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儿的生命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8208228)684份胆汁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张民军(解放军第86医院,安徽当涂243100)[摘 要]目的:分析胆系感染中致病菌构成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肝胆外科送检的684份胆汁标本进行细菌普通培养和药敏试验,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了不同病种的阳性检出率,培养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情况。
结果:684份临床送检胆汁标本中321份培养出细菌,总的阳性检出率为46.9%。
其中单纯性胆囊结石阳性检出率为25.0%(113/452),急性胆道感染阳性检出率为99.2%(130/131),差异显著。
共培养出17个菌属33个菌种的353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71株(占76.8%),革兰阳性菌75株(占21.2%),真菌7株(占2.0%)。
大肠埃希菌(106株)、肺炎克雷伯菌(61株)、粪肠球菌(41株)占分离菌株的前三位,分别为30.0%、17.3%、11.6%。
主要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左旋氧氟沙星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性高;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红霉素敏感。
结论:胆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
不同胆道疾病细菌检出率差别很大。
应重视胆汁标本的送检,依据检验结果合理用药。
[关键词]胆道感染;胆汁;细菌培养;构成比[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3324919203Ana lysis of Ba cter i a C u lt i v a t i o n of684C a ses B ile Spec i m en sZHANGM in2jun(The86th hospita l of PLA,D a ngtu,Anhui243100,China)Ab stra ct:O bj e c tive T o inve sti ga te the constit uent of the m ain pathogenic bacteria of bili a ry trac t i nfec ti on and their anti2 m icrobia l resistance trends s o as to apply clinic s o m e sugge stions for antibi oti c thrapy.M e tho ds684case’s bile fr om s urgical depart ment of our hos p ital we re coll ec ted,ge r m iculture an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were carried out.The cultured positi ve ra t e i n v a ried bilia ry tract disease s,constituent of ma in pa th ogeni c bac teria and the ir re sistance to an tibi otic swere ana l yzed ret2 r o s pec tive l y co m bi ned wit h t he clinica l file s.R e sults321cases had found out bac t e ria in684case s.The t otal positive ra t e was46.9%,while it wa s diffe rent clearly bet ween i n pure gallstone(25.0%)and acute biliary trac t infec ti on(99.2%). 353stra i ns of pa th ogeni c bacte ria bel ongi ng to17genu s,33categ o rie swere isolated.271strains we re Gra m-nega tive bacte2 ri a(76.8%),75strains we re Gram-positi ve cocci(21.2%),7strains were fungi(2.0%).Esche ri chia coli(30.0%), Kl ebsi e lla pneu moniae(17.3%)and E.faecalis(11.6%)we re t he most three pa t hogens.E.coli and K.pneu moni ae we re re sistant t o Ampicilli n and Lev ofloxacin deeply,sensitiv e t o Am ikacin,Cefoprazone/sulbactam and I m ipene m.E.faecalis had high resistance rate t o Penicillin and Ampic illin,aswhile sensitivity t o Vanco m y c in and Erythr omycin.C onc l u si o n Es che rich2 i a coli,Klebsie lla pneumoniae and E.faeca lis a re the m ain pa th ogenic bac teria in biliary tract infecti on.The cultured positi ve ra t e is diffe rent in type s of bili a ry tract disea s e s.W e should pay a ttenti on t o t he bacte ri a cultivation of c linical bile spec i mens.Key wor d s:B iliary tract infec tion;B ile;Bacte ri a cultivate;Constituent ra ti o 胆石症、胆系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细菌感染以及抗生素治疗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