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与未来的中俄合作
- 格式:pdf
- 大小:513.56 KB
- 文档页数:6
40 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问题浅析康 佳(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 要:对于俄罗斯而言,远东地区开发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需要持续探讨和关注的课题。
早在沙俄时期,俄国政府就开始注意远东地区开发问题,此后经历了苏联时期,俄罗斯独立初期,直至普京执政新时期,俄罗斯一直重视其远东地区的发展,但出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因素的多重制约,东部开发战略效果平平。
在此过程中,中国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近邻与重要的开发合作伙伴,在俄罗斯东部开发进程中一直起到互动合作的作用。
未来,俄罗斯远东开发与中国东北发展在两国新的国情背景下将继续互为助力,共同促进两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开发;合作;中国因素中图分类号:F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4-0040-02 [作者简介]康佳(1990-),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方向: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对外关系。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第一大经济区,也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该区地理位置优越,从沙皇时代至今,国家一直重视远东地区开发,且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目的和内容。
在俄发展新时期,在东北亚区域合作迅速发展、亚太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下,俄罗斯把“向东看”作为全方位对外战略的优先方向,尤其是受到乌克兰危机、欧美制裁、国家经济水平下滑的多重影响,远东地区在俄罗斯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俄罗斯更加坚定了“向东看”的决心,中俄合作期待更多看点。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和发展构想沙俄政府时期,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远东地区在国家的监督下独立发展。
当时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同时伴随着城市和交通的初步建设,以及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
这一时期沙俄政府斥巨资在远东地区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以铁路带动其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斯托雷平改革鼓励人口向远东移民以解决劳动力问题。
苏联时期,发展远东地区重点放在对资源的开发上,但是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完整性。
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问题浅析作者:康佳来源:《对外经贸》2016年第04期摘要:对于俄罗斯而言,远东地区开发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需要持续探讨和关注的课题。
早在沙俄时期,俄国政府就开始注意远东地区开发问题,此后经历了苏联时期,俄罗斯独立初期,直至普京执政新时期,俄罗斯一直重视其远东地区的发展,但出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因素的多重制约,东部开发战略效果平平。
在此过程中,中国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近邻与重要的开发合作伙伴,在俄罗斯东部开发进程中一直起到互动合作的作用。
未来,俄罗斯远东开发与中国东北发展在两国新的国情背景下将继续互为助力,共同促进两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开发;合作;中国因素中图分类号:F13/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4-0040-02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第一大经济区,也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该区地理位置优越,从沙皇时代至今,国家一直重视远东地区开发,且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目的和内容。
在俄发展新时期,在东北亚区域合作迅速发展、亚太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下,俄罗斯把“向东看”作为全方位对外战略的优先方向,尤其是受到乌克兰危机、欧美制裁、国家经济水平下滑的多重影响,远东地区在俄罗斯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俄罗斯更加坚定了“向东看”的决心,中俄合作期待更多看点。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和发展构想沙俄政府时期,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远东地区在国家的监督下独立发展。
当时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同时伴随着城市和交通的初步建设,以及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
这一时期沙俄政府斥巨资在远东地区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以铁路带动其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斯托雷平改革鼓励人口向远东移民以解决劳动力问题。
苏联时期,发展远东地区重点放在对资源的开发上,但是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完整性。
苏联当局通过政策措施向远东地区大量移民并投资建厂,生产国内紧缺的产品和原料,此时期渔业、林业以及石油、天然气等原料部门获得长足发展。
“媒”眼观潮作为冷战后崛起中的大国,中俄两国关系牵动国际战略格局,涉及亚太和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并影响到21世纪国际关系的性质。
中国和俄罗斯在崛起过程中都面临着外部势力的挤压,在政治、军事、安全和能源等方面都有现实和潜在的利益交汇,发展潜力巨大。
两国只有相互借重,才能降低各自国家崛起的成本。
无论“中国梦”还是“俄罗斯梦”,其核心内容都是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
深化两国战略关系,必须把握关系实质,正视分歧和矛盾,增强内存动力。
一、把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实质中俄两国是近邻,又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俄关系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格局中极具重要意义的一环。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关系,保障了两国既有各自的行动自由,又能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进行协调,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两国间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应该说,现今的中俄关系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正如习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所说,“两国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
中俄是伙伴而不是同盟。
不少人对于中俄的国际角色认知仍然停留在冷战时代,认为中俄之间的合作是为了制造一极,对抗美国。
从反对美国全球霸权战略、打破美国遏制来看,中俄两国确实有着共同利益,需要保持一种稳定、友好的关系。
但是,保持良好的军事防务关系并不意味着朝着同盟关系发展,两国在战略上相互支持而非依赖。
中国一直提倡树立新的安全观,愿与周边国家建立一种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
所以,中国不可能与俄罗斯建立一种军事联盟关系。
俄罗斯精英虽然有结盟思想,但尊崇“欧洲中心主义”,也无意与中国结盟。
中俄两国的核心利益虽有不少交汇点,但差异很大。
而且,结盟还可能干扰两国与第三国的关系,影响两国的国际环境。
所以,深化现有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最理想、最现实、最符合两国长远利益的选择。
浅析新时代中俄关系的发展中俄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前,中俄两国正处于新时代发展的关键阶段,双方需要深化合作、促进互利共赢,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双边合作、国际影响等方面对新时代中俄关系的发展进行浅析。
历史背景是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
中俄两国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关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
中国和俄罗斯都曾历经一系列的历史变迁和困难时期,但两国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俄关系取得了显著进展,双方不断加深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形成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紧密配合也进一步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
双边合作是新时代中俄关系的重要内容。
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
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了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双方还积极推进产能合作,特别是在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两国在创新科技、文化教育、人文交流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合作。
中俄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双方在涉及国际安全、发展等问题上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了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
两国还加强了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内的合作,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倡议和机制。
中俄共同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俄关系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双方需要加强高层交往,提升政治互信水平。
中俄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战略对接,深化合作,以推动双边合作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双方需要加强人文交流,加深民间友好,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俄还需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配合,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
新时代中俄关系的发展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与发展中俄贸易合作作为两国长期合作的重要领域,对于促进双方经济发展和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梳理、双边贸易额、主要贸易商品、合作项目、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与发展。
历史梳理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
尽管在冷战期间,两国的贸易合作受到一些限制,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中俄贸易逐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双边贸易额中俄贸易额在过去几年里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最新数据,2019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约1100亿美元。
这一数字虽然相较于中美贸易额仍有差距,但显示了中国与俄罗斯之间贸易合作的潜力和增长空间。
主要贸易商品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机械设备、农产品、高科技产品和消费品等领域。
俄罗斯作为全球能源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机械设备和高科技产品方面,两国也有较大的互补性,为双方提供了良好的贸易合作机会。
合作项目除了传统贸易合作外,中国与俄罗斯还积极合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项目。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这是两国在能源领域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标志。
另外,铁路、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着深入的合作,为两国贸易合作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支持。
现状和未来发展当前,中俄贸易合作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双方需要进一步增加贸易规模,实现更加均衡的贸易结构。
其次,双方还需要加强贸易便利化和降低贸易壁垒,提高贸易合作的效率和便利程度。
此外,双方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新的合作领域,推动贸易合作的深入发展。
展望未来,中俄贸易合作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计划的实施,将为中俄贸易合作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同时,两国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可以预见,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未来将更加广泛、深入,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利益。
7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李晓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摘 要:中俄是亚太地区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中俄两国地缘相近、资源禀赋互补,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可上溯到18世纪,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中俄乃至亚太来说都意义非凡。
进入21世纪,中俄先后提出了“振兴东北”和“开发远东”两大战略,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的出台,中俄区域合作正式上升为双方的国家发展战略。
2015年国际局势突变,中俄双边经济合作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抑制本国经济持续下滑,俄罗斯远东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自由港正式启动,这为中俄再次带来巨大的经济合作机遇。
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加强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对中俄两国的地区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9-0007-05 [作者简介]李晓如(1990-),女,汉族,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苏联历史。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历程(一)俄罗斯帝国时期18—19世纪,随着俄罗斯帝国的不断扩张,远东地区的开发在其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作用有所提升。
接受政府指令和资助的考察队日益频繁地到远东地区进行探险、考察,以及传教士们汇集的资料,加深了俄国政府对远东地区政治经济状况的了解,引起了俄国对这一地区的关注,从这一时期开始远东地区逐渐成为俄国亚洲政策新的焦点和核心。
通过远东地区,俄国与东北亚地区的交往和联系逐渐加强。
中俄之间的贸易逐步发展,同时,两国都把对方视为对本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对象。
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和控制,沙皇政权和中国清政府,分别实行了向远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移民政策。
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意义深远作者:周力来源:《人民画报》2019年第07期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建立外交关系70周年。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之时,中央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致信苏联驻华使馆代办齐赫文,表达建立外交关系的愿望。
10月2日,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复信周恩来,确认从即日起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
70年来,中俄两国共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冷战结束后,双方都意识到,对于中俄这样两个相邻的大国来说,旧式的那种结盟也好,相互发生对抗也好,不但不利于而且还会严重损害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只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完全平等、互利合作、睦邻友好的新型国家关系,才是最佳的选择。
中俄关系经受住了历史风云和各自国内变化的种种考验,成为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树立了睦邻友好、合作共赢、道义担当的典范。
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牢固的政治互信和坚定的相互支持的基础之上,既不针对第三方,也决不会因受第三方的挑拨和干扰而发生摇摆。
双方还意识到,不结盟原则并不妨碍两国在目标和利益一致的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拉紧利益纽带,发展战略关系。
我们始终将彼此视为重要发展机遇,相互支持,相互借力,实现同步振兴。
中俄关系特有的政治优势在不断地转化为务实的合作成果,直接造福于两国人民。
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1070.6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
双方正在实施1200亿美元的战略性投资项目。
新兴领域合作也在快速发展。
两国军事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地方交往持续扩大,人文交流不断升温。
此外,双方在应对恐怖主义、毒品走私、有组织犯罪等安全领域相互密切配合。
在对外合作方面,中方支持俄方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欧亚伙伴关系”都致力于促进区域合作,强调开放包容,两大倡议在诸多合作领域具有广泛共同利益,可以并行不悖,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俄罗斯和我国在远东的相互关系和合作历史文献一、介绍俄罗斯和我国作为临近的大国,在远东地区有着长久的历史联系。
两国之间的联系并不仅仅是相互中立,而是包含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研究俄罗斯和我国在远东地区的相互关系和合作历史文献,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的发展和国际关系。
二、相互关系1. 边境争端俄罗斯和我国在远东地区的边境问题一直是两国关系的焦点之一。
在历史上,两国曾经因为远东地区的边界问题而发生过多次冲突和争端。
这些边境争议的历史文献记录了两国在这一地区的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2. 贸易和经济合作除了政治上的争议,俄罗斯和我国在远东地区也有着广泛的经济合作。
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历史文献记录了两国在远东地区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合作意愿。
这些文献也反映了双方在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的进展和成果。
3. 文化交流俄罗斯和我国在远东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献中记载了两国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语言交流、宗教传播、文学交流等。
这些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两国在远东地区的文化交流历史和发展变迁的重要资料。
三、合作历史文献1. 边界条约和协定俄罗斯和我国在远东地区的边界问题通过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得到解决。
这些历史文献记录了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谈判和协商,以及双方为解决边界争端所做的努力和妥协。
这些文献对于理解两国在远东地区边界问题上的合作和妥协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2. 经济合作协议俄罗斯和我国在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协议也有着长期的历史。
这些合作协议的文献记录了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这些文献对于了解双方在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文化交流文件俄罗斯和我国在远东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
这些文献记录了双方在语言、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交流活动和成果。
这些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两国在远东地区的文化交流历史和发展变迁的重要资料。
90分• 1.共建原则体现为(),各尽所能。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各取所需o B.各抒己见o C.各施所长o D.物尽其用• 2.()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对俄罗斯出口贸易中的第一大类贸易商品。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高新技术产品o B.矿产品o C.农产品o D.机电类产品• 3.资源,特别是()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问题成为冷战后中亚国家关系中重要内容。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草场o B.水资源o C.矿产o D.森林资源• 4.自()年建交以来,马来西亚与中国密切沟通,人文往来也日益频繁。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1974o B.1991o C.1951o D.1980• 5.大陆桥的主要功能是便于开展(),缩短运输里程。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海陆联运o B.空海联运o C.陆路转运o D.转口贸易• 6.中蒙俄经济走廊将推动“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和“蒙古国——矿业兴国战略”对接。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京津冀协同发展o B.振兴老东北战略o C.中部崛起o D.西部大开发•7.()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单选题3分)得分:0分o A.哈萨克斯坦o B.蒙古o C.俄罗斯o D.巴西•8.中国是柬埔寨最大的()。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投资来源国o B.陆上邻国o C.电力输出国o D.资源出口国•9.()年中印两国正式建交。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1950o B.1952o C.1954o D.1956•10.中巴经济走廊于()李克强总理上任后首次出访访问巴基斯坦时正式提出。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2013年9月o B.2013年5月o C.2014年9月o D.2014年5月•11.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平等互利o B.和平共处o C.求同存异o D.平等对话•12.新亚欧大陆桥未来应建立铁路国际联运业务统一完善的()。
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一、序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迅速、稳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中国已连续 8 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据俄海关统计,2017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 87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5 %。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立的原则,中俄各领域合作持续稳步发展,包括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高科技、农业、人文等领域。
鉴于远东开发已确定为俄罗斯 21 世纪的优先发展方向,双方认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是双边关系中的重要方向。
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国,中国是俄罗斯加快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合作对象。
在本文件中,中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及经授权支持中国投资者在俄远东地区实施项目的中国组织。
俄方指俄罗斯联邦远东发展部以及经授权支持中国投资者在俄远东地区实施项目的俄联邦组织。
2二、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优势俄远东地区是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的一部分,地理上比俄其他地区更接近中国,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毗邻。
据俄方统计,俄远东地区分布着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煤矿、锡矿和世界级的大型多金属矿,以及占整个亚太地区81%的钻石储量、51%的森林资源、37%的淡水资源、33%的水生生物资源,还有 32%的黄金储量、27%的天然气储量和17%的石油储量。
远东地区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中心,正在形成全球性的石油化工中心,液化天然气出口量约占液化天然气国际市场份额的 5 %。
远东地区森林的设计年采伐量为 9380 万 m 3 木材,目前的采伐水平为 17.4 %。
远东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 250 万公顷耕地以及超过 400 万公顷的牧场和草场,远东南部地区的植物生长期为 130-200 天。
远东地区是欧亚交通走廊中的重要一环,是俄最大铁路干线西伯利亚大铁路及贝阿铁路的起始端,合计运输能力超过 1 亿吨,并将在 2020 年前再提高 6500 万吨。
2010年12月第43卷第6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Yanbian U niversit y(So cial Science)Dec.2010V ol.43 N o.6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与未来的中俄合作刘 涛(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吉林延吉133002)摘 要:俄罗斯远东的发展在亚太地区史上是一个独特的过程。
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该地区独有的发展模式和人文环境。
为了全面统筹规划该地区的未来发展,为俄罗斯更好地融入亚太创造条件,俄罗斯政府对远东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并计划同中国开展多方面的合作。
从客观条件上看,俄罗斯远东是个极具投资价值的地区。
但更应该看到,其社会内部存在的诸多负面因素在短期内是无法消除的,对俄罗斯东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未来的中俄区域合作都将产生影响。
加强区域合作,营造新 国家形象,推动民间交流,扩大人文领域的合作,使中俄合作机制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将成为发展未来中俄关系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中俄合作;负面因素;经济结构;人文环境;社会舆论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11(2010)06-0043-06收稿日期:2010-10-25作者简介:刘涛(1975!),女,吉林辽源人,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讲师。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毗邻中国东北的重要地区,对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以及两国军事、经济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历史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缘关系。
目前,中俄两国基于这一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经济、文化领域的合作,优势互补,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2010年1月20日,俄罗斯总理普京正式批准了∀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新远东战略#),这意味着俄远东地区的新一轮开发正式拉开序幕。
但远东社会历史沿袭下来的发展模式与社会环境中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以现阶段俄罗斯的国力很难在短期内完全突破历史的局限。
俄罗斯区域合作一体化战略及进展一、俄罗斯区域合作一体化战略的背景及意义俄罗斯是一个具有广阔领土和丰富资源的大国,但其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经济模式、能源依赖、地区差异带来的不平衡发展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俄罗斯实施了区域合作一体化战略,旨在促进各地经济协同发展、提高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二、俄罗斯区域合作一体化战略的发展现状目前,俄罗斯正在推进多项合作一体化计划。
其中,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主导的区域一体化平台,该联盟旨在加强欧洲和亚洲国家间的经贸往来,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
此外,俄罗斯还推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多项区域合作计划,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俄罗斯区域合作一体化战略的优势及挑战俄罗斯区域合作一体化战略的优势在于:一是可以有效提升各地区发展水平,推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二是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三是可以降低地区间的贸易壁垒,扩大贸易规模。
同时,该战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地区间利益冲突、经济结构不同带来的配合困难等。
四、俄罗斯区域合作一体化战略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俄罗斯区域合作一体化战略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实现,不仅是在欧亚范围内,还将涉及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经济体。
随着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俄罗斯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将得到提高。
五、俄罗斯区域合作一体化战略的启示俄罗斯区域合作一体化战略的成功实践,对其他国家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实践中,保持合作的开放、公平和可持续性,为推动区域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案例一:欧亚经济联盟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主导的区域一体化平台,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
该联盟成立于2015年,旨在加强欧洲和亚洲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
联盟内部取消海关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同时提供了投资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
截至2021年,该联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700多亿美元,成为了该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111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2022年5月第16卷第3期May 2022V ol. 16, No. 3收稿日期:2021-12-27作者简介:陆南泉,男,江苏江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F151.2A 1674-0955(2022)03-0111-122021年8月,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学术界人士会面时提出,应将俄罗斯首都从莫斯科迁往西伯利亚,并围绕新首都兴建5座人口达到百万的卫星城,此外还应扩充太平洋舰队。
这可以加快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发展和俄罗斯战略东移亚太的进程,且势必会对俄罗斯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产生很大影响。
该建议的提出,使俄罗斯东部地区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一、俄罗斯东部地区区划沿革俄罗斯东部地区系指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
大量考古发掘与文献资料表明,西伯利亚与远东的历史十分悠久,众多民族在这里创造了古代文明。
1407年,“西伯利亚”一词首次出现在俄罗斯史籍中。
与对西伯利亚的征服相比,俄国对远东的兼并与开发要困难与复杂得多。
这不仅因为该地区离俄国的统治中心更远,自然条件更为严酷,还因为那里的土著居民对哥萨克人的闯入进行了顽强抵抗。
而中国对沙俄的入侵进行了坚决抗击,使其长期未能占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
1858年,沙俄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摘 要:俄罗斯东部地区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两大部分,可分为西伯利亚和远东两大联邦区或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和远东三大经济区。
苏联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
普京上台执政后,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加快开发开放东部地区,目的是加强与亚太地区各国的合作,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巩固与提升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减少对欧盟的能源出口依赖,以及维护和巩固国家安全。
论文关键词: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中国国际战略;中俄关系论文摘要: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毗邻,随着中俄关系的逐级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容的不断丰富,加强中俄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在中国国际战略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俄两国不仅不断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行政治合作,而且经贸合作和人文合作也空前高涨。
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和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就是两国战略伙伴与合作关系发展的合乎规律的延续。
在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俄罗斯经济发展重心东移这样的战略背景下,中俄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俄罗斯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在中国国际战略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其政治、经济中心位于欧洲部分。
在欧洲,北约东扩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给俄罗斯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目前,北约已将边境推进到俄罗斯家门口,与立陶宛和波兰相邻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的土地已经被北约彻底包围。
俄美关系由于伊拉克战争和北约东扩而出现倒退,目前处于一种非敌非友、既竞争又合作、既矛盾又协调的状态。
从长期看,美国认为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将导致其重新崛起,会危及美国的全球利益,美国很可能对俄罗斯实行遏制政策,俄美关系同样不容乐观。
作为俄罗斯战略依靠的独联体离心倾向日益明显。
1999年3月,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三国退出独联体安全体系。
在亚洲,美日不断强化军事同盟,并积极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对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中国是一个陆地海洋性国家,与很多国家陆地或海洋连接,是相邻强国最多的国家,地缘关系十分复杂。
东边,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日本不断强化美日安保体系,扩大美日同盟的职能与范围,并积极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东南边,南海诸岛的归属问题仍未解决,东盟在发展同中国关系的同时,不断加强同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来牵制中国;南边,与印度的关系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双方在边界问题上仍然没有达成协议,相互间的不信任根深蒂固。
┣ ┫COVER STORY立后与外国政府签订的首个政府间贸易协定。
此间,得益于两国良好的外交关系,中苏贸易实现快速发展。
1959年,中苏贸易额达到18.9亿新卢布(折合20.98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8%,比1952年增长了5.2倍。
上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两国政治外交关系恶化,双边经贸关系跌入低谷。
两国贸易额由1961年的8.28亿美元下降到1969年的4800万新卢布(折合5422万美元),较1959年下降97.5%,成为两国经贸合作史上贸易额最低的一年,双边经济技术合作亦全部中断。
20世纪70年代后,伴随中苏政治外交关系逐渐回暖两国经贸合作得以缓慢恢复。
双方签署了《成立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定》。
80年代初,中国政府颁布了扩大北部五省区对外开放的鼓励政策,极大地带动了中苏边境贸易的发展并促进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全面回升。
1980年双边贸易额接近5亿美元,1989年两国贸易额已达到36.7亿美元,较1980年增长7.5倍。
两国经贸合作领域逐渐拓展,涵盖了经济技术、科学技术、建筑以及工业项目改造等。
(二)中俄贸易历经调整进入快速发展期(1992年至今)1991年8月,俄罗斯宣布独立;同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签署《会谈纪要》,确认俄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1992年12月,中俄签署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互相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
在两国政治外交关系持续改善的背景下,双边贸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自1992年起两国贸易规模一直保持在50亿美元以上。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巩固。
1996年,两国元首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俄决定建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年,中俄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两国关系新的里程碑,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为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关系提供了政治保障。
1999—2018年是中俄经贸关系史上发展最快的20年。
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中,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和深化。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人文三个方面,论述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推动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
一、经济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首先,双方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关注互联互通,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建设,这直接符合了俄罗斯自身的需求。
中国与俄罗斯可以加强在铁路、港口、通信网络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双方的贸易往来。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共同发展的理念,双方可以通过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俄罗斯则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市场潜力。
双方可以在制造业、能源、农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互补,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共同繁荣的目标,其中包括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中国与俄罗斯可以通过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双边贸易的顺利发展。
同时,双方可以加强投资保护和促进投资便利化的合作,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两国。
二、政治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与俄罗斯的政治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双方可以加强高层交往,搭建多边合作平台,加强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机制,双方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
另外,一带一路倡议也强调了政策的沟通与协调。
中国与俄罗斯可以加强政策的对接,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促进两国经济的良性互动。
双方可以共同推进贸易便利化的改革,共同制定适合双方利益的政策,推动两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人文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注重民心相通,推动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
中国与俄罗斯可以加强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