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3.35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卫生产业[通讯作者]张康(1976-),男,四川遂宁人,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2274626316@。
抗菌药物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导致细菌耐药性也越来越高[1],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控制[3]。
为提高抗菌药物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该研究对该院2018年3—9月门诊开出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发现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借助医院HIS 系统,提取该院2018年3—9月门诊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共3221张。
1.2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4]《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6]等,结合相关临床疾病诊疗指南与循证药学的证据,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3221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中使用了二联抗菌药物的处方处方568张,联合使用率为17.63%,未发现三联及以上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使用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处方最多,为1268张,占39.37%,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详见表1。
2.2不合理处方分布科室3221张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的处方3023张,不合理处方198张,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为93.85%。
其中妇产科的合理率最高,为98.53%,肛肠科合理率最低,为84.09%,具体门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处方分布详见表2。
DOI:10.16659/ki.1672-5654.2019.07.190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张康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中心卫生院,四川遂宁629007[摘要]目的了解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12月份处方500张(其中住院处方300张,门诊处方200张)。
按设计好的项目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500张处方中有312份使用了抗菌药物, 使用率达62.4% , 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5 大类, 约10余种, 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林可胺类、硝咪唑类; 治疗用药276张, 占53.2% , 预防用药124张, 占24.8% , 无指征用药100张, 占20%。
结论加强管理,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及其合理性。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工作力度, 控制滥用抗菌药物, 向我院临床科(室) 提供合理用药信息,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降低发生院感的危险性, 我们于214 年12月20日, 对我院各临床科(室) 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抽查我院6 个临床科室2014 年6月至12月的住院及门诊处方500张, 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逐份查阅每张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抗菌药在48 h 以上, 不包括外用药物) , 分别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用法(治疗用药、预防用药、无指征用药、单用、二联、三联、≥四联) ,及使用种类和有无院感染进行了分类统计, 并计算各类用药比张。
调查结果参照国家卫生部下发新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标准执行。
2 结果2. 1 一般情况本次调查500 张患者处方,使用抗菌药物者312张, 其中男性182张, 女性130张, 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最小3 岁, 最大85 岁。
平均住院日7 d。
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5大类, 计10 种。
抗生素使用率及院感染率见表1。
表1 各科抗菌药物应用科室调查人数应用张数应用率(%) 医院感染张数感(%)科一 174 158 112 8 70.9 1 1 1科二 78 75 53. 1 70.66 0 1科三 53 49 29 59.18 1科四 83 72 30 41.67 0 1科五 56 50 33 72 0科六 56 48 32 66 0合计 500 452 2289 9 67.52 2 2 2抗菌药物的应用科一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70.9%。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耐药性增加的现象。
因此,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科学、合理的使用。
本文将分析我院儿科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希望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我院儿科门诊的记录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约占总使用药物的三分之一。
最常用的抗菌药物是头孢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例如头孢呋辛和青霉素V钾。
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明显高于其他治疗药物,而且很多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也没有进行敏感性检测。
总体来看,我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于相应水平,且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现象。
二、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分析1. 对细菌感染的误诊很多患者因为对病情不了解,往往会将症状简单的归结为细菌感染。
实际上,很多疾病都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例如流行性感冒、急性喉炎等,这些疾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反而会刺激细菌株的变异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加剧医疗卫生领域的耐药性问题。
2. 按照经验治疗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许多医生会凭借经验或者惯用的方法来选择抗菌药物。
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不了解患者的病情,使用药物不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 抗菌药物自行购买一些家长为了便捷或者觉得便宜,在没有医生建议或者处方的情况下,自行购买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这种使用抗菌药物的方式非常不可取,因为很多抗菌药物都是属于处方药,对患者需求量与用量的掌握度也很难掌握,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严重的过敏反应和副作用。
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措施1.临床医生需要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应该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各种疾病和疾病的识别能力。
根据临床实践情况,及时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要严格执行用药指导,出示处方,进行要求的敏感变异性检测等。
2. 加强宣传增强患者对细菌感染和抗菌药拥堵的认识。
告诉患者抗菌药物只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细菌感染。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工具,然而,过度和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进而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于改善抗菌药物管理、控制耐药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使用情况分析:1.抗菌药物使用量:医院通过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情况,从而理解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整体趋势和用药特点。
2.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频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有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因此有必要优化使用频率,并推广合理使用的指导原则。
3.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析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比例,了解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抗菌药物的依赖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临床用药细节分析:1.抗菌药物种类分析:了解医院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及用途,可以为医院提供参考,帮助制定临床治疗指南,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
2.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分析:分析药物治疗指标的合理性,包括药物的剂量、疗程和使用途径等,有助于减少药物使用的不必要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分析:针对多重感染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三、耐药性监测与控制:1.抗菌药物耐药性分布情况:通过监测临床病原体的耐药性情况,分析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布,有助于制定抗菌药物选择原则,及时更换失效的抗菌药物。
2.耐药性传播分析:针对耐药菌株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进行分析,找出感染控制的瓶颈和关键环节,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3.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分析临床药敏试验结果,了解不同菌株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医院提供科学的抗菌药物选择和用药指导。
四、抗菌药物管理和政策建议:1.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与政策:依据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和政策,明确医生开具抗菌药物的权责,推广合理用药并加强监督。
医学论坛鼠的尾静脉上进行效果更好,因为黑小鼠的尾静脉看不见只能凭着手感进行静脉穿刺。
4.2静脉穿刺成功自信心和手感来自于成功的实体静脉穿刺训练。
以小鼠尾静脉作为新护士静脉穿刺模型是一种在活体动物上的静脉穿刺训练,它不受训练次数和法律纠纷的约束。
在训练时新护士能在宽松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周围环境压力下去认真体会静脉穿刺的手法、手感和要领。
在有静脉穿刺经验护士的现场指导和新护士之间的提示,新护士经过连续成功(30~50针)的静脉穿刺后,就能体会到针尖进入血管的手感。
她们觉得与头发粗细相当的小鼠尾静脉都能穿刺成功,还担心小儿头皮静脉或老年人的小静脉吗?4.3小鼠尾静脉作为新护士静脉穿刺实体训练模型的实用性和应用推广价值。
新护士在校阶段对静脉穿刺技术一般只有感性认识,在临床实习阶段,罕有的静脉穿刺机会和病人的高标准要求使她们望静脉而生畏,Mnam的研究报告表明:90%的新护士对病人实施静脉穿刺没有把握。
因此,从实习生到新护士,要求她们能熟练地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的穿刺,准确的穿刺老年人弹性差、脆又细的血管确实是很不实际的。
要解决这个困难,唯一的途径多做模拟静脉穿刺训练和实体训练。
5年来,我们科室新上岗的护士都参加了小鼠静脉穿刺实体训练课程(4小时),当她们真正体会到针尖进入细小血管的手感后便可独立执行静脉穿刺输液的任务。
其它4个科室共有8人也参加了这样的训练,见图表l。
在小儿科,新护士一般要3个月后护士长才让她们独立执行静脉穿刺输液的任务,但后来经过受小鼠尾静脉穿刺课程训练,4小时后就可以独立上班了,小儿头皮一针见血穿刺成功率超过70~80%。
Frieland和BrOWn报告,在小儿科急诊室工作5年的护士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在74%~86%之间。
我院小儿科和其他科的新护士经过小鼠尾静脉穿刺课程训练后连续70~80针静脉穿刺成功者占90%,相当并超过国外有5年工作经验的护士。
效果是很显著的。
这种训练模型是否能进一步应用推广到护士学校的临床前的静脉穿刺课程训练有待进一步探讨。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滥用和错误使用抗菌药物,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在本文中将分析该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案。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抗菌药物滥用的背景。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细菌,有些细菌可以引起疾病。
最早的抗菌药物是在上世纪40年代末发现的,这些药物对当时常见的细菌感染非常有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菌发展出了抗药性,即使使用高浓度的抗菌药物也无法完全消除。
滥用是抗菌药物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人在患有病毒感染时滥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此外,一些病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自行中断,或者在感觉稍好后停止服药,这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另外,动物饲养业中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也是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原因之一解决抗菌药物滥用问题的关键是教育。
人们需要了解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限制。
医生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需要准确诊断,并正确处方和监控抗菌药物的使用。
此外,公众需要更好地了解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的区别,以避免滥用抗生素。
农业和畜牧业行业也需要采取行动,限制抗菌药物在动物饲养过程中的使用。
除了教育之外,科学研究和创新在解决抗菌药物滥用问题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新型的抗菌药物需要被开发出来,以应对新的细菌耐药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应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细菌病毒联合治疗和抗细菌药物替代品。
最后,国际合作也是解决抗菌药物滥用问题的关键因素。
抗菌药物滥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最好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共同制定并执行国际标准和准则。
总结起来,抗菌药物滥用是一个严重的全球问题,需要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来解决。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保证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全球公众的健康提供保障。
海峡药学2021年第33卷第(期需要预防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只有在一些高危因素存在时,如患者高龄、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有异物置入或涉及重要器官、营养不良等情况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944年3月5日卫生部医政司发布的《204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最高上限为3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院200例I类切口手术病例中,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为59例,占比29.50%,没有超过规定。
调查显示该院关节置换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60.53%。
3.2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I类切口手术部位的感染主要是由金葡球菌引起,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选择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要结合手术的种类、手术部位常见的病原菌和患者的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中一、二代头抱类药物对金葡球菌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并且它们安全性高、价格低廉,一、二代头抱类药物已经成为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首选,如果对头抱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可以选用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等4S-。
本调查结果显示,头抱唑林钠和头抱咲辛的使用率最高,但也有选用左氧氟沙星或三代头抱药物的情况,使用高级别的头抱类抗菌药物预防I类切口手术部位的细菌感染,非常容易引起耐药细菌的产生,同时目前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趋势越来越严重,喹诺酮类药物对于手术部位的细菌感染应严格限制预防性应用,这也表明该院还有不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3.5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输注给药时机本次调查发现,3例住院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给药时间与规定不符,其中术前>、h输注抗菌药物6例,术中输注抗菌药物5例,术后输注抗菌药物2例。
根据规定住院患者围术期预防性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时间控制在术前0.2 ~14h或麻醉开始的时候,目的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已经达到可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提前或者太晚给予抗菌药物,并不能有效预防手术部位的细菌感染。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摘要】目的:评价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方法: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2010年1月1日- 2011年1月1 日共128326 份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处方审核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
【关键词】门诊;抗菌药物; 限定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随着抗菌药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及细菌对抗菌药敏感性的变化,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日趋复杂。
医院制定并印发了我院抗菌药物分线指导原则。
明确了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应掌握的基本原则以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将我院抗菌药物分为一线(非限制性应用) 、二线(限制性应用) 和三线(特殊性应用) 3 类进行分级管理。
其中,一线抗菌药物11类共计57种,二线抗菌药物4类12种,三线抗菌药物3类4种。
对我院2010年1月1日- 2011年1月1 日共128326份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回顾性分析。
表1抗生素使用情况表抗生素占抗生素处方的比例(%)占总处方比例(%)一种29.253 10.189二种61.01 21.25三种9.676 3.37四种0.061 0.021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来源选择我院2010年1月1日- 2011年1月1 日共128326 份门诊处方为统计分析对象, 共涉及15个科室。
1. 2方法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查阅并记录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名称、剂型、规格等;统计分析以下内容:①病人情况(科别、性别、年龄);②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用药总量)。
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选用原则、应用方法、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用药效应等作出初步评价,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 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全部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为44696张,占总处方的34. 83 %。
联合情况见表1。
2. 2各种抗生素出现频率及排序,表2,列出前15位抗菌药出现频率,未列出的35种抗菌药出现频率均小于0.25%。
表2抗生素使用频率及排序表排序药物名称处方数处方出现频率(%)1 克林霉素 11820 26.452 左氧氟沙星9829 21.993 头孢他啶 8467 18.944 头孢克肟 6995 15.655 哌拉西林钠5925 13.266 头孢哌酮 5651 12.647 头孢美唑钠4611 10.328 头孢硫脒 4083 9.139 阿莫西林 3877 8.6710 五水头孢唑林钠 2964 6.6311 红霉素2579 5.7712 美洛西林钠2381 5.3313 培氟沙星 1879 4.2014 克拉霉素 1559 3.4915 头孢孟多酯1499 3.352.3 应用频次排序前25位的抗菌药物品种见表3从表3 可以看出, 排在前6位的抗菌药物用药频率远远超过后19位。
2012年下半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为了掌握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做综合分析。
全面评价2012年下半年住院手术患者、住院非手术患者及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有效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与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有限的医药资源提泌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5%。
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中,一联使用抗菌药物为59.37%,二联使用抗菌药物为25%,三联使用抗菌药物为3.13%。
在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中,预防用药为12.5%,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为50%,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为50%,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为18.75%。
2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情况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实际应用的抗菌药物(包含滴眼剂、软膏等外用制剂以及抗真菌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单位DDD/100人天)是43.39,高于卫生部规定的综合医院抗菌药物药物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的要求。
2012年下半年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表3抗真菌药5 氨基糖苷类 3.32 7.606 头霉素类 3.18 7.287 硝基咪唑类 3.04 6.968 林可霉素类 1.91 4.379 大环内酯类 1.14 2.6110 四环素类 1.04 2.3811 β-内酰胺酶抑制药0.92 2.1112 磺胺类0.04 0.0913 糖肽类0.02 0.05四季度各类抗菌药物强度及构成比序号分类AUD 构成比(%)1 头孢菌素类9.8 29.862 头霉素类 5.21 15.873 喹诺酮类 3.43 10.454 青霉素类 3.34 10.185 抗真菌药 2.78 8.476 硝基咪唑类 2.61 7.957 大环内酯类 1.5 4.578 氨基糖苷类 1.26 3.849 四环素类 1.04 3.1710 林可霉素类0.89 2.7111 β-内酰胺酶抑制药0.83 2.5312 糖肽类0.06 0.1813 磺胺类0.06 0.18100%四、12根据我院临床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性,同时依据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一线、二线、三线。
医院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统计分析目的对医院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用药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对抗菌药物使用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2年来我院抗菌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的38.2%,头孢类、青梅素类及喹诺酮类药使用位于前3位。
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占12.6%,医院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标签: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合理用药从1942年青霉素首次被临床使用后,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近70年的历史,基本上医院每个科室、每个专业医师都在使用抗菌药物。
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调查方法与结果随机抽查我院2011~2012年门诊的每月2d的处方共5378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2055张,对2055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剂型、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用药目的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2055张,占总处方总数的38.2%。
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其它类区分,各类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数和比例见表1。
2 统计结果与分析在使用抗菌药物的2055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258张,占12.6%。
主要问题和所占比例见表2。
2.1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此问题比例较高,占35.3%,主要表现在同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①头孢肤辛钠、头孢噻肟钠与青霉素联用,属同类抗生素联用,不能明显提高疗效,会导致抗药性产生;②氨苄西林与青霉素合用,两种联用药物同属β2内酰氨类,可产生拮抗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不合理使用:①头孢噻肟钠、头孢呋辛与速尿联合应用,可造成对肾脏的损害;②杀菌剂与抑菌剂合用,如克林霉素针与头孢曲松钠针合用,前者是繁殖期抑菌剂,后者是繁殖期杀菌剂,两药合用,可降低后者效价;抗菌药物联用激素及广谱抗菌药物联用现象:如地塞米松分别加入含有青霉素、克林霉素、头孢派酮、氟罗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的输液中静滴,有滥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