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司法矫正平台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1
黄冈市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黄冈分公司2012年6月目录一、项目背景 (5)二、社区矫正的需求分析 (5)2.1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 (5)2.2社区矫正的对象: (6)2.3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 (6)2.4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6)2.5社区矫正系统建设: (6)三、市司法局概况 (7)四、系统总体设计 (7)4.1系统简介 (7)4.2建设目标 (8)4.3指导思想 (8)4.4设计原则 (9)4.5总体结构设计 (10)4.5.1 总体逻辑结构 (10)4.5.2 网络逻辑结构 (11)4.6系统结构体系 (11)4.7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15)4.8标准规范化设计 (15)4.9系统与各运营商定位平台接口设计 (16)4.10系统开放性设计 (17)4.11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18)4.12系统的界面设计 (19)4.13系统的设计特点 (20)4.14系统优势 (20)五、经济及社会效益 (21)六、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22)4.1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 (22)4.2总体功能描述 (23)4.3人员定位管理 (24)4.4档案工作管理 (24)4.5网上办公管理 (24)4.6帮教安置管理 (24)4.6系统管理 (24)七、项目实施 (25)7.1 时间进度安排 (25)7.2 项目的组织结构 (25)7.2.1 用户方组织结构 (25)7.2.2 开发方组织结构 (26)7.2.3 项目的人员组织 (29)7.2.4 项目实施阶段 (29)7.3 系统部署方案 (32)7.3.1 安装 (32)7.3.2 定制 (33)7.3.3 调试 (33)7.3.4 培训 (33)7.3.5 问题反馈 (33)7.3.6 系统维护 (33)7.4 培训方案 (33)7.4.1 培训宗旨 (33)7.4.2 培训目的 (34)7.4.3 培训方式 (34)7.4.4 培训考评 (36)八、售后服务 (36)8.1 服务承诺 (36)8.2 技术支持和维护说明 (36)8.2.1 概述 (36)8.2.2 服务宗旨 (37)一、项目背景社区矫正最早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开始出现,那些所犯罪行轻微的人不再入狱服刑,而是在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就地改造。
智慧矫正中心是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定位监管、远程督查、在线教育等社区矫正体系,通过“5+2”监督管理、“白+黑”全面覆盖,推动实现二次违法犯罪行为“零发生”的社区矫正做法。
智慧矫正中心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按照司法部《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规范》《“智慧矫正中心”考核评价表》及“智慧矫正”系列标准等的要求,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分级管理”模式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做到综合管理、监督管理、教育帮扶三个功能区域设置合理,办公会议、指挥中心、装备、值班、档案资料、社会联络、报到登记、信息采集、宣告、训诫、驻检、警务联络、教育培训、心理辅导、宣泄、图书阅览、技能培训、视频会见等十九个功能室齐全完备。
●构建全省统一的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重点开展心理矫正分析、精准定位、智能语音报告、“雪亮/天网工程”+社区矫正、电子网格化管理等“五个应用”,配备自助矫正终端、教育学习设备、心理矫正设备、远程视频督察设备、移动执法车和电子定位装置“六类装备”,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全流程智能化,形成实务应用“两个模式”,具备智能化应用“四种能力”。
●建立健全省、市、县、镇街四级协调联动机制,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建立健全省、市、县、乡五级互联互通的社区矫正指挥系统,具备实时监控、智能督察、督导督办等功能,做到社区矫正场所可视、执法情景可见、社区矫正对象轨迹可查,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防控立体化、管理扁平化、指挥可视化、处置标准化。
●落实经费保障,加强设备维护。
各地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智慧矫正中心”创建情况,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加大“人、财、物、技”的支持,将创建和运营、运维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经费投入和保障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设备维护、更新、报废等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智慧矫正、司法局社区矫正中⼼信息化建设⽅案【智慧矫正】某司法局矫正中⼼信息化项⽬建设⽅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X⽉1⽬录第1章项⽬背景 (7)第2章社区矫正的需求分析 (11)2.1 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 (11)2.2 社区矫正的对象 (11)2.3 社区矫正的⼯作⼈员 (11)2.4 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12)2.5 社区矫正系统建设 (13)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14)3.1 系统简介 (14)3.2 建设⽬标 (14)3.3 指导思想 (15)3.4 设计原则 (16)3.4.1 系统⾼效性 (16)3.4.2 系统继承性 (16)3.4.3 ⾼度安全性 (17)3.4.4 设计先进性 (17)3.4.5 应⽤实⽤性 (17)3.5 总体结构设计 (18)3.5.1 总体逻辑结构 (18)3.5.2 ⽹络逻辑结构 (19)3.6 系统结构体系 (23)3.7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24)3.8 标准规范化设计 (24)3.9 系统与各运营商定位平台接⼝设计 (25)3.10 系统开放性设计 (27)3.11 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28)3.12 系统的界⾯设计 (30)3.13 系统的设计特点 (31)3.14 系统优势 (32)3.15 系统主要功能 (32)3.15.1 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 (32) 3.15.2 总体功能描述 (34)3.15.3 ⼈员定位管理 (35)第4章矫正管理系统设计 (36)4.1.1 系统概述 (36)4.1.2 编写⽬的 (36)4.1.2 监督考核 (44)4.1.3 教育矫正 (77)4.1.4 奖惩考核 (91)4.1.5 矫正终⽌ (101)24.1.7 ⼼理测试 (109)4.1.8 统计报表 (110)4.1.9 对象监控 (112)4.1.3 信息管理 (115)4.1.4 ⼯作管理 (116)4.1.10 系统管理 (122)4.1.11 预留系统接⼝ (123)第5章重点房间及核⼼系统设计 (124) 5.1 监控值班室 (124)5.2 ⼤会议室 (126)5.3 党委会议室 (127)5.4 ⽹络中⼼机房 (129)5.5 指挥⼤厅 (131)第6章⼤楼和周界安防设计 (133) 6.1 单位周界⼊侵探测报警系统 (133) 6.2 ⽹络监控系统 (138)6.3 出⼊⼝道闸管理系统 (142)6.4 访客管理⼦系统 (154)6.5 智能⼴播系统 (157)第7章⼤数据云平台接⼊系统 (159)7.1 ⽹络资源池 (160)7.1.1 组⽹物理拓扑图 (160)7.1.2 ⽹络负载均衡设计 (161)7.1.3 ⽹络虚拟化设计 (164)7.1.4 IP地址及DNS规划 (169)7.1.5 ⽹络端⼝资源估算 (174)7.2 计算资源池 (175)7.2.1 计算资源池架构 (175)7.2.2 应⽤系统分析 (176)7.2.3 计算资源池建议配置与选型建议 (178) 7.2.4 计算资源池部署 (182)7.2.5 虚拟化软件选型分析 (183)7.3 云计算管理平台 (186)7.3.1 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案 (187)7.3.2 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案 (198)7.4 云计算安全防护⽅案 (208)7.4.1 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 (208)7.4.2 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标 (209)7.4.3 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 (209)7.4.4 IaaS层安全 (210)7.4.5 PaaS层安全 (224)37.4.7 公共安全 (227)7.4.8 安全管理制度 (234)7.4.9 云安全服务 (236)7.5 机房⽅案 (237)7.5.1 机房设备集中管理 (237)7.5.2 布线系统 (238)7.5.3 机房系统 (238)7.5.4 UPS配置⽅案 (241)7.6 标准化⼯作 (247)7.6.1 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 (248)7.6.2 标准规范的总体框架 (248)第8章矫正中⼼基础⽀撑系统 (251)8.1 计算机⽹络系统 (251)8.1.1 系统设计 (252)8.1.2 系统功能 (253)8.1.3 设备选型与配置 (253)8.2 视频会议系统 (259)8.2.1 建设要求 (259)8.2.2 系统设计 (259)8.2.3 系统功能 (261)8.2.4 设备选型与配置 (262)8.3 图像接⼊系统 (267)8.3.1 建设要求 (267)8.3.2 系统设计 (268)8.3.3 系统功能 (274)8.3.4 图像信号显⽰ (275)8.3.5 图像查询回放 (276)8.3.6 设备选型与配置 (278)8.4 主机与存储系统 (282)8.4.1 建设要求 (282)8.4.2 系统设计 (282)8.4.3 系统功能 (283)8.4.4 设备选型与配置 (283)8.5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加⼯ (285) 8.5.1 数据⼊库的处理 (286)8.5.2 数据⼊库准备 (288)8.6 数据整合预⼊库阶段 (289)8.6.1 各要素组织结构重构 (289)8.6.2 数据装载存储 (289)8.6.3 拓扑重构数据拼合 (290)8.7 机房⼯程 (292)8.7.1 建设要求 (292)8.7.2 系统设计 (292)48.7.4 设备选型与配置 (293)第9章施⼯组织计划 (296)9.1 设计概述 (296)9.2 ⼯程⼯期进度控制综述 (296)9.3 ⼯程进度控制的⽅法、措施 (297)9.4 施⼯进度计划 (300)9.5 主要系统施⼯⽅案 (304)9.5.1 施⼯程序 (304)9.5.2 施⼯准备 (305)9.5.3 主要施⼯⽅法 (305)9.5.4 管内穿线 (306)9.6 现有设施保护⽅案 (308)9.7 确保⼯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312)9.7.1 ⼯程质量⽬标 (312)9.7.2 ⼯程质量管理概述 (313)9.7.3 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 (316)9.8 安全⽂明施⼯措施 (320)9.8.1 ⼯程项⽬安全管理⽬标 (320)9.8.2 ⼯程施⼯安全管理概述 (320)9.8.3 施⼯场地治安管理 (327)9.8.4 ⼯地现场的消防保障措施 (329)9.8.5 安全保障措施 (330)9.8.6 施⼯现场夜间施⼯安全措施 (331)9.9 消防保障措施 (332)9.9.1 编制说明 (332)9.9.2 安全防⽕管理组织 (332)9.9.3 安全防⽕措施 (338)9.9.4 安全防⽕教育 (344)9.10 主要施⼯机械及劳动⼒配备计划 (345)9.10.1 施⼯机具调配计划 (345)9.10.2 项⽬组的组织结构及职责 (348)9.10.3 ⼈员保证措施 (356)9.10.4 劳动⼒安排计划 (357)9.11 临时⽤⽔、⽤电、存货、⼯地办公室等要求 (357) 9.11.1 施⼯总平⾯布置依据和原则 (357)9.11.2 施⼯总平⾯布置说明 (358)9.11.3 ⼯地安排 (359)9.11.4 施⼯现场⽤⽔ (360)9.11.5 施⼯现场⽤电 (360)9.12 ⾬季施⼯防护措施 (360)9.13 抢⼯措施 (362)9.13.1 保障施⼯进度的因素分析 (362)9.13.2 抢⼯⽅案 (363)59.14.1 ⽂明施⼯的意义 (370)9.14.2 ⽂明施⼯的监督管理措施 (370)9.15 保证施⼯的环境保护措施 (374)9.15.1 保证施⼯环境的⽬标 (375)9.15.2 ⼯作依据 (375)9.15.3 环境管理⽅针、⽬标、因素 (376)9.15.4 绿⾊施⼯技术措施 (378)9.15.5 降低噪⾳及减少扰民的措施 (380)9.16 施⼯应急预案 (382)9.16.1 紧急情况的处理及应急预案 (382)9.16.2 ⾼空坠落事故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387)9.16.3 ⽕灾事故的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389)9.16.4 触电事故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392)9.17 系统测试验收 (393)9.17.1 项⽬测试及验收依据 (393)9.17.2 项⽬测试及验收标准 (394)9.17.3 项⽬测试及验收程序 (397)9.17.4 项⽬竣⼯验收 (400)9.18 ⼈员培训计划 (403)9.19 质量控制体系 (404)6第1章项⽬背景社区矫正最早于上个世纪五六⼗年代在西⽅开始出现,那些所犯罪⾏轻微的⼈不再⼊狱服刑,⽽是在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就地改造。
智慧矫正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矫正管理系统设计方案1. 引言智慧矫正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旨在增强矫正机构的管理效能和监管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慧矫正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2. 系统需求分析基于矫正机构的实际需求,智慧矫正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2.1 犯罪信息管理功能,包括矫正对象档案管理、罪犯入所登记、犯罪行为记录等。
2.2 健康管理功能,包括矫正对象的健康档案、体检记录、医疗服务管理等。
2.3 行为管理功能,包括矫正对象的社会行为记录、奖惩管理、心理辅导等。
2.4 安全管理功能,包括矫正对象的监控监管、监舍管理、安全预警等。
2.5 社会服务功能,包括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创业扶持等。
2.6 报表统计功能,包括矫正对象的个人信息统计、犯罪行为分析、矫正效果评估等。
3. 系统架构设计3.1 系统总体架构智慧矫正管理系统采用多层架构设计,包括前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组成。
前端部分采用响应式设计,支持PC端和移动端的使用,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
应用服务器部分负责处理前端的请求,并根据具体的功能需求进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
数据库服务器部分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并提供数据的读写操作。
3.2 系统模块划分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将智慧矫正管理系统划分为以下模块:3.2.1 犯罪信息管理模块,包括矫正对象档案管理、罪犯入所登记、犯罪行为记录等。
3.2.2 健康管理模块,包括矫正对象的健康档案、体检记录、医疗服务管理等。
3.2.3 行为管理模块,包括矫正对象的社会行为记录、奖惩管理、心理辅导等。
3.2.4 安全管理模块,包括矫正对象的监控监管、监舍管理、安全预警等。
3.2.5 社会服务模块,包括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创业扶持等。
3.2.6 报表统计模块,包括矫正对象的个人信息统计、犯罪行为分析、矫正效果评估等。
4. 系统实现技术4.1 前端技术前端部分可以采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同时兼容PC端和移动端的使用。
一、社区人员矫正监管方案1.系统设计目标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套能满足司法、监狱、劳教及社区矫正等管理部门人员通过互联网管理大量人员及其相关事务的网络应用系统。
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大量的受控人员各类数据,同时发送数据到个人终端用于调度。
系统可根据用户需要实现人员监控调度功能,并提供各种报表。
互联网是个神奇的大网,大数据开发与人员管控是一条成熟的路线,这里提供最详细的报价,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来这里,这个手机的开始数字是一陆陆中间的是壹玖玖一最后的是叁⑨仨灵,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凑热闹的话,就不要来了。
系统的基本服务如下:采用GPS(北斗)定位技术、GIS技术、GSM通讯技术(SMS短信息业务/3G通用分组无线业务)、蓝牙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建立人员的位置信息监控调度系统。
采用GPRS技术实现在室内、井下等无法实现GPS定位的环境的人员、物品定位。
系统设计主要考虑监控方管理、人员管理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的应用。
对于监控方,主要从合理监控、管理受监控人员方面出发,包括静态信息管理和动态调度管理。
对于人员管理:操作员基本信息、受监控人员基本信息、人员位置对应关系、区域的设置与管理等,这些情况的初始设置主要由调度管理人员在客户端进行录入更改,并根据情况实时更新。
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对区域内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调度协调。
实时了解受监控人员的行为,做到实时监督,大大避免了违规行为的出现。
对于安全管理,系统设计的功能包括:根据具体行业要求选择适合的传感设备,实时监控受监控人员的安全状况和意外及时求助、合理停留与非法停留管理等。
2.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经济高效性。
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成本,尽可能降低系统的数据通讯费用、运行管理费用等。
(2)实用性。
系统能切实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系统能改善道特殊人员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
为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系统设计多种手段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采用多种手段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安全性、完整性。
XX区“智慧矫正”信息化项目建设意见一、项目建设背景XX区司法局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贯彻落实司法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智慧矫正”建设的实施意见》(司办通(2019)3号),进一步加快“智慧矫正中心”建设。
同时贯彻落实省委“数字化改革”和司法部“数字法治智慧司法”、“智慧矫正”建设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以社区矫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过程的改造,建设心理预警系统、综合指挥系统以及数智驾舱,形成“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信息化新格局。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本项目符合国家政策,是XX区司法局“智慧矫正”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和“数字法治”指导精神的重要途径,还是落实施华淼区长在调研时提出的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
XX区司法局在原有XX区智慧矫正的初步基础上,不断深化应用按照司法部关于“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将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工作深度融合,以社区矫正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以构建数据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移动互联化、指挥可视化的工作模式为目标。
三、建设原则坚持统筹整合。
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整合力度,确立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融合各种应用,推动现有社区矫正综合管理平台和先进科技应用间的融合对接。
坚持协同共享。
依法有序推进社区矫正执法办案数据的融合共享,大幅提升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水平,达到信息数据应用的最大化。
坚持安全可控。
围绕国家信息网络设施安全可控战略,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安全责任,确保网络、应用软件和数据安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四、项目建设内容XX区“智慧矫正”信息化项目,主要是面向XX区司法局和下属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提供智慧矫正各项管理的应用,主要包含心理矫治预警系统、XX 区“如燕”随行智控系统、XX区智慧矫正“数智驾舱”、自助矫正终端服务四项内容。
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 (2)第二章系统功能 (2)2.1区域监控 (2)2.2警示告知 (3)2.3信息交互 (4)2.4档案管理 (5)2.5考核管理 (5)第三章技术方案 (7)3.1手机+腕带标签方案 (7)3.2GSM腕带标签方案 (8)3.3RFID腕带标签+GSM读卡器 (9)第一章项目背景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监外服刑,一直通过司法人员、社区自愿者管理,人员缺乏,同时,矫正人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无法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在流程、监督上存在管理难的问题。
如何行之有效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管理一直是司法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创羿科技作为专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针对目前司法部门在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解决方案,以期为司法部门在社区矫正执法中提供方便。
为此,公司研究了三种解决方案,方案采用先进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结合GSM移动通信技术。
实现了被矫正人员的实时监管,提高了矫正管理的效率,使得管理更方便更人性化。
第二章系统功能2.1区域监控●实时位置查询:在设定的时间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是否离开安全活动围,并提供考核依据。
●随机查询功能:根据特别的授权可以对矫正对象进行随机查询。
2.2警示告知●越界告警:当矫正人员超出安全活动区域,系统自动报警,自动备案,自动发送信息通知矫正管理人员。
●腕带拆卸报警:矫正对象佩戴的创羿腕带标签被非法拆卸时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到期提示: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前7天,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保证矫正对象能在规定的期限准时解矫。
●审核提示: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前15天,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提醒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期满鉴定表提交。
●宣告提醒: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前30天,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提醒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解矫前资料整理。
2.3信息交互●资料查询:矫正工作者、矫正对象均可通过手机查询每月的考核情况。
●信息传递:通过系统平台下发教育文件、教育通知等各类信息。
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 (2)第二章系统功能 (2)2.1区域监控 (2)2.2警示告知 (3)2.3信息交互 (4)2.4档案管理 (5)2.5考核管理 (5)第三章技术方案 (7)3.1手机+腕带标签方案 (7)3.2GSM腕带标签方案 (8)3.3RFID腕带标签+GSM读卡器 (10)第一章项目背景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监外服刑,一直通过司法人员、社区自愿者管理,人员缺乏,同时,矫正人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无法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在流程、监督上存在管理难的问题。
如何行之有效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管理一直是司法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北京创羿科技作为专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针对目前司法部门在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解决方案,以期为司法部门在社区矫正执法中提供方便。
为此,公司研究了三种解决方案,方案采用先进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结合GSM移动通信技术。
实现了被矫正人员的实时监管,提高了矫正管理的效率,使得管理更方便更人性化。
第二章系统功能2.1区域监控●实时位置查询:在设定的时间内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是否离开安全活动范围,并提供考核依据。
●随机查询功能:根据特别的授权可以对矫正对象进行随机查询。
2.2警示告知●越界告警:当矫正人员超出安全活动区域,系统自动报警,自动备案,自动发送信息通知矫正管理人员。
●腕带拆卸报警:矫正对象佩戴的创羿腕带标签被非法拆卸时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到期提示: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前7天,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保证矫正对象能在规定的期限准时解矫。
●审核提示: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前15天,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提醒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期满鉴定表提交。
●宣告提醒: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前30天,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提醒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解矫前资料整理。
2.3信息交互●资料查询:矫正工作者、矫正对象均可通过手机查询每月的考核情况。
●信息传递:通过系统平台下发教育文件、教育通知等各类信息。
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设计方案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设计方案一、概述智慧社区矫正平台是为了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而设计的,其主要功能包括矫正对象信息管理、矫正计划制定和执行、矫正进展监控和评估等。
本方案将介绍该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架构、功能模块以及技术实现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原则1. 用户友好性:系统的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操作流程应简单顺畅,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
2. 数据安全性: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技术,确保矫正对象和相关数据的安全性。
3. 实时性: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和反馈功能,能够迅速响应矫正过程中的问题和进展。
4. 可扩展性:系统的架构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的功能扩展和业务变更。
三、系统架构智慧社区矫正平台采用三层架构,包括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1. 表现层:负责与用户进行界面交互,向用户展示信息并接受用户的操作请求。
采用Web界面或移动应用程序形式,可根据需要进行定制。
2.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包括生成矫正计划、分配任务、监控进展和评估等,同时也负责与数据访问层进行交互。
3.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包括读取和写入数据。
采用数据库技术存储矫正对象信息、矫正计划和进展等数据。
四、功能模块智慧社区矫正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 管理员管理:用于管理员对用户账号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管理员账号信息。
2. 矫正对象管理:用于管理矫正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社区关系等。
3. 矫正计划管理:用于生成并分配矫正计划给矫正对象,包括目标设定、任务分配、时间安排等。
4. 矫正进展监控:用于实时监控矫正对象的进展情况,包括矫正任务的完成情况、行为记录、社区关系等。
5. 系统评估:用于对矫正对象的矫正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矫正计划的完成情况、行为改变情况、社区反馈等,可生成评估报告。
六、技术实现在技术实现方面,可以使用以下技术和工具:1. 前端开发:采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用户界面,并使用jQuery或Vue.js等框架简化开发过程。
《社区矫正学习平台》操作手册2017-06杭州创盾科技有限公司目录一、简介 (1)1 手册目的 (1)2 手册范围 (1)二、系统简述 (1)三、操作说明 (1)1 操作指南 (1)2 平台操作 (2)2.1 平台登录 (2)2.2 管理员操作 (3)2.2.1 首页展示 (3)2.2.2 公告信息 (4)2.2.3 专题管理 (5)2.2.4 视频管理 (5)2.2.5 学习管理 (6)2.3 矫正对象操作 (7)2.3.1 首页展示 (7)2.3.2 视频观看 (7)3 手机端操作 (9)3.1 手机端下载 (9)3.1.1 安卓手机端下载 (9)3.1.2 苹果手机端下载 (9)3.2 手机端登陆 (10)3.3 在线签到 (11)3.4 语音报到 (13)3.5 在线教育 (14)3.6 信息查询 (15)3.6.1 个人资料 (15)3.6.2 学习情况 (15)3.6.3 警告信息 (15)3.6.4 外出记录 (16)3.7 菜单栏 (17)3.8 用户中心 (18)3.8.1 公告通知 (18)3.8.2 清理缓存 (18)3.8.3 关于我们 (18)3.8.4 检测更新 (18)3.8.5 用户登录 (19)4 记录查询(管理员) (20)4.1 在线签到记录查询 (20)4.2 在线教育记录查询 (21)4.3 语音汇报记录查询 (22)一、简介1手册目的为了更加方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系统管理员操作在线学习平台,方便指导社区矫正对象如何进行在线学习教育,更好的开展司法教育学习信息化工作。
2手册范围包括《社区矫正学习平台》WEB端(含系统管理员、矫正对象角色入口)、手机客户端(含iPhone版、Android版)、《浙江省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及其手机客户端-【司法通】上对接的记录查询方式。
二、系统简述应司法社区矫正管理的需要,根据《浙江省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包括法律常识、道德规范、时事政策、文化知识等内容。
社区矫正网络定位方案社区矫正是针对因违法犯罪行为被判刑的人进行的一项社会刑罚。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被判处社区矫正,如何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保障社区安全,是每一个社区矫正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
而网络定位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社区矫正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管理手段。
一、网络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网络定位技术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定位技术来确定用户位置的一种技术手段。
目前主要有GPS定位、基站定位、WIFI定位和IP定位等几种方式。
GPS定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定位方式,它主要通过卫星定位的原理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GPS定位准确性较高,但需要在室外开阔的场合进行使用。
基站定位:基站定位是通过手机与移动基站之间的通信记录来进行定位的方式。
由于目前移动基站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因此基站定位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网络定位方式。
WIFI定位:WIFI定位技术是利用WIFI信号在空间中的信号强度分布特征确定用户位置的一种技术。
WIFI定位准确性较高,但需要在有WIFI信号覆盖的地方进行使用。
IP定位:IP定位是通过根据用户的IP地址确定其大致的位置信息的技术手段。
但由于网络环境的变化和网络加密的影响,IP定位的准确率较低。
二、网络定位技术在社区矫正中的应用网络定位技术可以为社区矫正提供以下几种应用方案:1. 矫正人员定位社区矫正机构可以通过给矫正人员佩戴电子定位器来实现对其行踪的全天候监控,减少矫正人员逃逸的情况的发生。
定位器可以采用GPS定位、基站定位或WIFI定位,监管人员可以通过web端或APP 查看矫正人员的实时位置、历史轨迹等信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社区的安全。
2. 矫正人员考勤社区矫正机构可以利用定位技术实现矫正人员的考勤。
矫正人员可以通过佩戴手机APP或者卡片等设备,实现在矫正场所签到、签退等操作,系统将自动记录签到时间、地点等信息,并计算考勤奖励分数,以及根据规定扣除矫正人员的违约分数。
鞍山市智慧城市社区司法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 (4)二、社区矫正的需求分析 (4)2.1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 (4)2.2社区矫正的对象: (5)2.3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 (5)2.4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5)2.5社区矫正系统建设: (5)三、市司法局概况 (6)四、系统总体设计 (6)4.1系统简介 (6)4.2建设目标 (7)4.3指导思想 (7)4.4设计原则 (8)4.5总体结构设计 (9)4.5.1 总体逻辑结构 (9)4.5.2 网络逻辑结构 (10)4.6系统结构体系 (10)4.7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14)4.8标准规范化设计 (14)4.9系统与各运营商定位平台接口设计 (15)4.10系统开放性设计 (16)4.11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17)4.12系统的界面设计 (17)4.13系统的设计特点 (18)4.14系统优势 (19)五、经济及社会效益 (19)六、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20)4.1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 (20)4.2总体功能描述 (21)4.3人员定位管理 (22)4.4档案工作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网上办公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帮教安置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系统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项目实施 (31)7.1 时间进度安排 (31)7.2 项目的组织结构 (31)7.2.1 用户方组织结构 (31)7.2.2 开发方组织结构 (32)7.2.3 项目的人员组织 (35)7.2.4 项目实施阶段 (35)7.3 系统部署方案 (38)7.3.1 安装 (38)7.3.2 定制 (39)7.3.3 调试 (39)7.3.4 培训 (39)7.3.5 问题反馈 (39)7.3.6 系统维护 (39)7.4 培训方案 (39)7.4.1 培训宗旨 (39)7.4.2 培训目的 (40)7.4.3 培训方式 (40)7.4.4 培训考评 (42)八、售后服务 (42)8.1 服务承诺 (42)8.2 技术支持和维护说明 (42)8.2.1 概述 (42)8.2.2 服务宗旨 (43)一、项目背景社区矫正最早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开始出现,那些所犯罪行轻微的人不再入狱服刑,而是在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就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