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罗为2012年世界气象日致辞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世界气象日WMO秘书长M.雅罗先生致辞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世界气象日WMO秘书长M.雅罗先生致辞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20xx年世界气象日WMO秘书长M.雅罗先生致辞20xx年世界气象日20xx年世界气象日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WMO秘书长M.雅罗先生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及其187个成员国和全球气象界一道庆祝世界气象日。
设立世界气象日旨在纪念WMO公约在1950年同一天生效从而使世界气象组织诞生。
随后在1951年,WMO被确认成为联合国体系的专门机构。
早在20xx年WMO的第57次执委会上,就确定了20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国际气象界以这种方式体现了对WMO和国际科联(ICSU)共同发起的20xx-20xx年国际极地年(IPY)的重视并融入其中。
为了确保研究人员在夏季和冬季能够在两极地区工作,极地年实际上将从20xx年3月持续到20xx年3月。
IPY的基本概念,就是一大批国际协调的,多学科和着眼于地球极区及其深远的全球影响的研究和观测活动。
近年来,历史上很多前辈重视的极地气候和环境又引起人们的兴趣,因为这些区域传统上承载着WMO,以及其前身国际气象组织(IMO)很多重要的活动。
1879年,国际极地年的概念在第二次世界气象大会上得到确认,并于1882-1883年实施。
第二次国际极地年,也是由IMO发起,于1932-1933年执行。
第一和第二次IPY的成功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国际地球物理年的酝酿,活动范围也扩展到较低纬度而不仅仅是另一个国际极地年。
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因此诞生,从1957年7月1日持续进行到1958年12月31日,有67个国家的80000名科学家加入其中,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
通过各国气象和水文机构(NMHS)和成员国的其他机构,WMO将在新的IPY期间,为极地气象、海洋学、冰川和水文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观测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报告称2012年有望成为十大最热年份之一世界气象组织28日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十大最热年份之一。
除温度居高,干旱、洪水、北极海冰范围创新低等成为今年全球气候的标志性注脚,表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谈温度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当天发布报告,盘点2012年全球气候状况,“炎热”成为关键词之一。
报告说,以相同时间段为比较对象,今年1月至10月是1850年有记录以来第九个最热的10个月,预示2012年有望跻身有记录以来“十大最热年份榜”。
报告写道,1961年至1990年,每年前10个月平均温度为14.2摄氏度,而今年前10个月的全球陆地和海平面平均温度高出这一平均值大约0.45摄氏度。
雅罗说,虽然今年年初出现热带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大范围水温异常降低的“拉尼娜”现象,但这“没有改变潜在、长期的温度升高趋势”。
究其根源,这一势头缘于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
报告举例,热浪和干旱今年袭击美国、欧洲南部、俄罗斯和亚洲西北部等地。
仅3月份一个月,美国日最高气温纪录便累计刷新1.5万次。
说海冰世界气象组织证实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今年9月发布的数据,认定北极海冰范围创新低为全球敲响警钟。
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9月19日确认,1979年开始记录卫星数据迄今,北极海冰范围9月16日创下新低,面积为342万平方公里,是1979年至2000年平均水平的大约一半。
数据显示,北极海冰范围不断缩小,8月打破2007年创下的低值。
“8月,北极海冰范围平均每天缩小将近9.2万平方公里,”报告说,“这是有记录以来,8月份北极海冰的最快消融速度。
”报告特别提及格陵兰岛,说那里5月达到24.8摄氏度的高温。
雅罗说,北极和格陵兰岛冰原融化速度较5年前预期更快,这一趋势不但持续,而且速度加快。
“北极海冰范围创新低,它今年惊人的消融速度凸显地球海洋和生物圈经历的深远变化。
”北极有“地球空调”之称,对降低地球温度有重要作用。
法国人掌舵世界气象组织雅罗连任秘书长
【】世界气象组织24日在日内瓦宣布,法国人米歇尔·雅罗再次被任命为该组织秘书长,任期至2015年5月。
新华网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当天发布公报称,正在日内瓦举行的第16届世界气象大会正式任命雅罗担任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
在获悉自己连任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后,雅罗表示,世界气象组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灾害预防等方面面临挑战,仍有“漫长的路要走”,他希望自己能与全球气象工作者一道,为气象事业继续做出贡献。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由世界气象大会任命,任期4年。
根据第十三届世界气象大会的决定,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最长任期为3期,每期4年。
自2004年1月以来,雅罗一直担任该组织秘书长。
(店铺 )。
世界水日:水与灾害--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在世界
水日的致词
米歇尔·雅罗
【期刊名称】《中国减灾》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自然灾害已经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世界干百万人民的生活也深受其害.这些灾害破坏了国家经济,严重削弱了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可持续性发展和消除贫困面临的最大障碍.如要适应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要将灾害和风险管理融入到综合发展规划中,并且依托改善和提高知识层次,政策制定者承担起义务以及公众的参与、意识和教育等.
【总页数】1页(P8)
【作者】米歇尔·雅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1
【相关文献】
1.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关于世界水日的致辞 [J], 联合国
2.2007世界水日联合国秘书长致辞 [J], 无
3.联合国秘书长2010年世界水日致辞 [J], 本刊编辑部
4.黄委部署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世界水日”、“中国水
周”活动宣传口号确定 [J],
5.联合国秘书长在世界水日发表致辞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气象日国旗下讲话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亲爱的市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世界气象日,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首先,我代表×××公司/机构/组织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和最热烈的问候。
气象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
世界气象组织将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旨在促进人们对气象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全球范围内的气象工作,推动气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今年的主题是“气象和水资源”,这是非常重要的主题。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要素。
然而,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状况日益严峻,水灾、旱灾、水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气象观测、分析和预测工作,提高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极端天气事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气象工作要充分发挥预警、监测、预测等功能,及时向社会发布准确的气象信息,帮助人们做出科学决策,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福祉。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观测手段和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我们要不断完善气象观测网络,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气象服务。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气象事业离不开每一个人的支持和参与。
作为广大市民,我们要提高气象科学的认知,学会科学利用气象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各个部门、企事业单位也要密切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能力。
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谢谢大家!祝愿大家在世界气象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收获更多的知识,加深对气象的了解,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
世界气象日致辞——以人为本保护大气活力勃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离不开合适的天气平和候,保障人民公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健康离不开干净的大气。
因此,今年 3 月 23 日世界气象日所确定的“天气、天气和我们呼吸的空气〞这一主题,对于经济社会睁开进入要点时期的世界各国和人民,都拥有特别重要的警示作用。
天气、天气是人类赖以生计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无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睁开到什么程度,人类都不能够走开地球大气。
此刻时代,人类社会面对各种复杂而艰巨的睁开难题,其中,空气质量下降和全球天气变暖是世界各国面对的共同挑战,也是经济社会可连续睁开必定重视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大气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以致生计的重要意义已经为整个社会所熟知。
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在烟雾笼罩、沙尘洋溢、气味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那么谈不上身体健康。
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向大气无控制地排放污染物。
工矿企业粉尘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垃圾及其他荒弃物燃烧或发酵、危险化学品泄漏、不吻合环保标准的建筑资猜中间有害物质的释放,等等,都是以致大气污染的源泉。
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高升,必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与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系统失调、空气流传疾病有直接的联系。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 200 万人由于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天气、天气与我们的空气质量息息相关。
一方面,刮风等气象条件十分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雨、雪、雷电等也能对空气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降低特定地域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
但是,若是风力过大,加之地表裸露无聊也许建筑工地沙土直接裸露在空气中,那么会形成扬沙甚至沙尘暴天气,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上升,影响我们的呼吸和感官。
另一方面,当出现静风、牢固〔大气垂直运动不明显〕气象条件时,大气中间的污染物就不易扩散,污染物快速齐聚并且浓度异常偏高,就会产生特别严重的大气污染灾害。
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2012世界气象日
佚名
【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
【年(卷),期】2012(34)4
【摘要】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1947年9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审议和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
1950年3月23日这一公约正式生效后,国际气象组织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并在1951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总页数】1页(P39-39)
【关键词】世界气象日;天气;气候;世界气象组织;水;华盛顿;联合国;国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2001年世界气象日纪念主题 [J],
2.2014年世界气象日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 [J],
3.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全球变暖的联系——纪念2002年世界气象日"减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J], 丁一汇;张锦;宋亚芳
4.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世界气象日--2021年3月23日 [J],
5.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纪念“3.23”世界气象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气象日主题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亲爱的观众,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演讲,共同庆祝世界气象日。
首先,我想向你们介绍今年的主题:“人与天气、气候的共同未来”。
天气和气候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无论是农民、渔民还是市民,我们都无法脱离天气的影响。
气候变化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并关注天气和气候的重要性,以及人与天气、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更频繁、更剧烈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水、暴风雨等。
这不仅威胁到我们的生活和财产,也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气和气候的科学研究和观测。
只有通过更准确的气象数据,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规律,并进行有效预测和灾害风险评估。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气象数据和技术,提高全球气象监测网络的覆盖率和质量,以实现精确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
其次,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努力降低其排放量,减少对大气层的污染。
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效率、发展可持续交通等措施,我们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此外,我们应该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
生态环境的破坏会直接影响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而气候变化又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破坏的程度。
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保护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弹性,并采取可持续的农业和水资源管理措施,确保未来代际之间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提高公众对天气和气候问题的意识。
公众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行为和选择直接影响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鼓励他们采取环保措施,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共同为实现人与天气、气候的共同未来而努力。
XX年下学期第四周“世界气象日”国旗下讲话稿今天是3.23,引来了第55个世界气象日。
世界气象日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在1960年决定把3.23定为世界性纪念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
恰逢今天是xx高中第四周国旗下讲话,G1407班童泽轩同学以环保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世界气象日的有关信息。
由于天气原因,国旗下讲话改为广播会议。
世界气象日,与孩子们一起亲近气象——记xx第四周国旗下讲话童泽轩同学在演讲中说到,绿色环境是健康自然的一种象征,绿色能带给我们生机、带给我们活力,而绿色校园中的绿色也不就只是一种颜色那么简单。
走进我们如今洋溢着书香味的校园,你会被那迷人的风景所吸引。
漫步在校园里这一派绿景下,会使你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校园中的绿色风景,对我们是及其有益的。
一节课后,站在走廊上看看校园中的绿,让我们精神达到更高更好的状态!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又可以在校园小道上走走,看看周围的景物,不是有着置身花园之感吗?由此校园的美好可见一斑,所以我们就应该让校园中的绿色永存。
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会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感受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触摸壮丽;“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聆听喧闹;“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让我们亲近悠闲;“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让我们体味斑斓。
雨天,让雨点亲吻面颊;雪天,让雪花栖挂眉梢;喂蚂蚁每餐,浇花草甘露;问候晨曦“你好”,道别月色“晚安”。
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环境李。
近年来响应“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我们的校园环境也正在发生全面的变化。
创建了彩色校园,不仅只是要有优美的硬件环境,更应该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携手播种希望共享美好明天——二○一二年世界气象日致辞郑国光今年3月23日是第五十二个世界气象日,其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昭示着人们科学认识天气、气候和水对人类未来的重要性,在人类可持续发展实践中,世界各国需要携手努力,让日趋敏感的天气、气候和水资源成为拉动未来发展的引擎之一,共同寻找出一条人类发展困境的破解之道。
作为自然环境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气和气候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意义已为世人所熟知。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为人们所关注。
气候与资源环境的变迁,带来了色彩斑斓的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
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是人类永续生存和健康生活最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之一。
人类一方面从天气、气候和水中汲取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又品尝着其带来的苦难:在所有自然灾害中,有90%都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既是开发利用天气、气候和水资源的创造史,也是同灾害性天气、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斗争史。
从夏禹治水、羿射九日等中华民族传说故事中,古代中国人为抵御气象灾害、利用气候资源所做出的努力可窥一斑。
地球气候复杂多变,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等极端事件频繁发生,天气气候的反常性、突发性、不可预见性更是日益凸显,防御天气气候灾害的难度也在增加,对社会财富造成的损失和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社会、环境等问题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引发的“水资源危机”正实实在在地困扰着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可供人类使用的水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离需求有很大差距,每年有2000多万人因缺水而被迫背井离乡。
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和地区,约有35亿人将为水所困。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除了水资源安全,气候变化还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并对基础设施、人居健康、城市发展等产生不利影响。
美好地球上的天气、气候和水都是宇宙中极其珍贵的资源。
两极气候是什么意思1、两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共同特点?纬度高——太阳辐射能少,两极均寒冷。
极地高压——气流下沉,降水少,很干燥。
极地东风——从极地高压到副极地低压引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盛行极地东风,风力强劲。
2、南北两极气候是否在转换磁极翻转不一定意味着气候也翻转,但却极有可能进入冰川期。
地球历史上共有五次进入过冰川期,气候极端寒冷,都是在磁极翻转之后形成的!3、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寒冷、干燥、多大风。
原因:纬度高,地面终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气温很低;受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4、为什么地球南北两极气候变化好似“跷跷板”因为地球自转是侧着身子的,在自转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23°26′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由于有这个夹角的存在,在地球公转时,位于公转轨道不同的位置,太阳对地球的南北方向上的照射角度也不同。
能照射到南极地区时,就照射不到北极地区;能照射到北极地区时,又照射不到南极地区。
太阳光线照射到时,气温就高;照射不到时,气温就低。
所以说,是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变化的现象。
但根源还是地球自转时黄赤交角的存在。
5、两极气候寒冷的原因声音:极地环境影响全球气候雅罗说,过去几十年,极地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例如,永久海冰在减少,一些冰川和冻土在融化。
2001年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发表的评估报告显示,地球平均表面温度在20世纪大约升高了0.6摄氏度。
报告估计,在1990年到2100年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还要升高1.4摄氏度到5.8摄氏度。
在2100年前,海平面将升高9厘米到88厘米,这将对小岛屿以及更多的全球低地地区造成严重威胁。
雅罗指出,海冰收缩可能导致严重的海洋生态变化,比如海鸟、海豹和鲸鱼的重要食物源——磷虾的数量大减等。
永久冻土也对气候变暖比较敏感,因此在北极可能会出现冰冻陆地不断融化、沼泽湿地面积不断扩大的现象,这可能对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造成严重的破坏。
校长世界气象日国旗下讲话稿尊敬的各位师生,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世界气象日,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全校师生传达一些重要的信息。
首先,我要向全体同学们介绍一下世界气象日的来历和意义。
每年的3月2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定为世界气象日。
这一天是为了纪念1853年3月23日成立的国际气象组织,也是为了加强全球范围内对气象之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气象不仅关乎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也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世界气象日的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气象知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能力。
气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温暖的阳光、清凉的风,给我们带来舒适;雷电暴雨、狂风暴雪,给我们带来挑战。
气象对农业、交通、健康、环境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注气象,我们能及时预测天气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时,气象也是一门科学,它研究着大气的运动规律、气候的变化机制,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培养对气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有助于我们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当前,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发程度和强度,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我们常常能够在新闻中看到因洪涝、干旱、台风等天气极端事件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些事实再次提醒我们,我们要时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加强对气象现象的研究和预测,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青少年学子,你们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地球的希望。
气候变化是一个关乎全人类的问题,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来应对。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生活。
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共同为地球的蓝天白云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要积极学习气象知识,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增强自己的气象意识和科学素养。
尊敬的老师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您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希望您们在教学中,多关注气象知识的教育,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低碳生活,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迎来了第58个世界气象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全体同学发表一篇关于世界气象日的发言稿。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世界气象日的由来。
世界气象日,又称国际气象日,是每年的3月23日。
这一天,世界各国气象部门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识和关注。
世界气象日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气象组织(IMO)共同发起,旨在唤起人们对气象科学的重视,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
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对全球气候和天气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还是地球上气候调节的重要载体。
因此,了解海洋的气候和天气,对于我们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海洋与气候的关系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气候系统,它对全球气候和天气产生着重要影响。
海洋的蒸发、降水、海流等过程,直接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天气。
以下是海洋与气候之间的一些关系:1. 海洋温度:海洋温度是影响全球气候的重要因素。
海洋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大气温度,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2. 海洋盐度:海洋盐度是影响海洋蒸发和降水的重要因素。
海洋盐度的变化会影响海洋水循环,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3. 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海洋热量和物质的传输载体。
海洋环流的变化会影响全球气候和天气。
4.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二、海洋与天气的关系海洋与天气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是海洋与天气之间的一些关系:1. 海洋蒸发:海洋蒸发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海洋蒸发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大气水汽含量,进而影响天气。
2. 海洋降水:海洋降水是大气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降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地区气候和天气。
3. 海洋气旋:海洋气旋是海洋上的一种气象现象,它对海洋和沿海地区的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世界气象日的资料每年的3月23日,世界范围内都会庆祝世界气象日。
这个特殊的日子旨在提醒人们关注气候变化以及了解气象科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以促进气候保护和提高气象意识。
首先,了解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是必不可少的。
WMO是联合国专门负责气象和气候的国际机构。
它的使命是协调各国之间的气象和水文观测、研究和预报工作。
WMO成立于1950年,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
当前,WMO有193个成员国和6个地区组成。
其次,了解气象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
气象科学不仅仅是关于天气预报的科学,它还研究气候、大气环境和天文学等领域。
气象研究和预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气象数据和预报对于航空、海洋、农业、能源和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决策都有重大影响。
第三,认识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气候变化给全球造成了诸多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了解这些挑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非常重要。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WMO制定了一些关键的目标。
首先是提高全球气候服务的效能和准确性,以帮助政府和社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其次是推动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气候观测和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此外,WMO还致力于扩大气象和气候教育的范围,提高公众对气象的认识和理解。
在世界气象日上,各地会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气候保护和提高气象意识。
孩子们会参加气象科学的教育活动,了解天气预报的运作原理。
大学或学术机构会举办讲座和研讨会,介绍最新的气象研究和技术进展。
社区和非营利组织也会组织意识活动,激发人们对气象的兴趣和参与度。
总之,世界气象日是一个重要的机会,让我们集中关注气候变化和气象科学的发展。
通过了解气象的重要性、认识气候变化的挑战以及参与各种活动,我们可以更加积极地保护环境,提高气象意识,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XX年世界气象日致辞XX年世界气象日:“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不妨跟着聘才XX来了解一下XX年世界气象日致辞,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气候变化正在影响我们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
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上升,低层大气和海洋温度正在上升。
现在,地球温度已比二十世纪初高了1°C。
国际社会已一致认识到需要采取大胆行动。
去年,各国政府通过了《巴黎协议》,以“将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的全球平均温度升幅维持在2°C以下,并继续努力将温度升幅限定在°C”。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承诺,迄今通过的国家计划根本不足以避免温度上升3°C。
然而,我们具备了应对未来所需的知识和工具。
WMO和各国家气象水文部门在建设气候抗御型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过去和现在的排放,未来会出现更多炎热的白天、温暖的夜晚和热浪,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这将影响公共健康,并给社会造成压力。
我们可以通过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来减轻与高温相关的健康风险该系统可为决策者、卫生部门和公众提供及时的警报。
我们还必须通过综合干旱管理更主动积极地应对干旱。
我们需要为决策者提供有关有效政策和土地管理战略的指导意见。
我们还需要提高科学知识的可及性并共享最佳做法以应对干旱。
气候变化还在增加暴雨和洪水的风险。
利用基于影响的预报,我们可以保护生命和财产免受此类灾害的影响。
这种应对灾害风险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应急管理人员提供了采取行动所需的信息。
2030年联合国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了消除贫困的强大全球承诺。
这包括努力提高粮食安全以及人人享有供水和环境卫生。
它呼吁使用清洁能源并建立抗御型城市。
它提倡可持续地管理自然生态系统。
建立气候和天气抗御型社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WMO将通过提供尽可能最好的天气、气候、水文、海洋和环境等科学知识和业务服务,继续支持各国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
世界气象日致辞——以人为本保护大气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离不开适宜的天气和气候,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健康离不开清洁的大气。
因此,今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所确定的“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这一主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世界各国和人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
天气、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都不能够脱离地球大气。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面临各种复杂而艰巨的发展难题,其中,空气质量下降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大气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意义已经为整个社会所熟知。
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在烟雾笼罩、沙尘弥漫、气味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则谈不上身体健康。
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向大气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
工矿企业粉尘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垃圾及其他废弃物燃烧或发酵、危险化学品泄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当中有害物质的释放,等等,都是导致大气污染的源头。
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升高,必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与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系统失调、空气传播疾病有直接的联系。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20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天气、气候与我们的空气质量息息相关。
一方面,刮风等气象条件十分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雨、雪、雷电等也能对空气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降低特定区域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
但是,如果风力过大,加之地表裸露干燥或者建筑工地沙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则会形成扬沙甚至沙尘暴天气,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上升,影响我们的呼吸和感官。
另一方面,当出现静风、稳定(大气垂直运动不明显)气象条件时,大气当中的污染物就不易扩散,污染物快速聚集并且浓度异常偏高,就会产生特别严重的大气污染灾害。
雅罗为2012年世界气象日致辞
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气象界一起共同庆祝世界气象日,以纪念WMO公约于1950年正式生效。
根据该公约,WMO继承了于1873年成立的国际气象组织(IMO)所承担的责任,旨在加强国际气象和水文的协调,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非政府的IMO不属于当时的国际联盟,但新成立的WMO于1951年成为联合国系统的专门机构。
1972年WMO开始拓展其在气象和气候方面原有的职责,越来越多地参与水以及一系列环境方面的问题。
通常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会以某一特定的主题为重点。
WMO执行理事会为2012年选定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重点展现天气、气候和水信息对社会经济部门的直接效益。
2011年召开的第十六次世界气象大会一致同意响应2009年夏季召开的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WCC-3)的授权,在2012年正式启动全球气候服务框架(GFCS)。
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是分别于1979年和1990年由WMO召开的前两次历史性世界气候大会的后续。
正如大家所熟知,由WMO创建并自1988年以来与UNEP共同成功主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明确指出,某些人类活动正在加剧气候系统变热,它将对自然环境造成直接影响,如全球平均气温和海洋温度升高,冰雪大量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联合国秘书长将这一问题定调为"当代明确的挑战"。
IPCC在2007年底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殊荣。
因此保证全力以赴地落实GFCS,尤其是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极其重要,我们要牢记尽可能地减少大气温室气体的排放。
2011年的WMO第十六次大会还同意将减轻灾害风险、水、健康和粮食安全作为GFCS 四个最基本的优先重点。
其中排在第一的减轻灾害风险多年来始终,并将继续是WMO
的优先重点,特别是全世界一些脆弱的社会部门正在努力提高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效率。
在过去的50年,近百分之九十的灾害与天气、气候和水相关,它们都属WMO的职责管理范围。
在过去的数十年,由于城市化加剧和人口向更为脆弱的地区迁徙(如沿海、低地、旱区、大型河口区及洪泛区)脆弱的社会部门不断增加。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预计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将增加,这将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严峻。
因此决策者和紧急响应部门的人员会更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天气和水信息以及气候服务,由此来制定最适用的应急计划。
一些至关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如农业、卫生、运输、能源生产和水资源管理也都需要天气、气候和与水相关的信息支持,在这些部门只需为数不多的投入即会产生相当的发展效益,尤其在能力发展方面。
最近在德班(南非)召开的 UNFCCC COP 17会议上,WMO再次强调改进科研、观测、预测和能力发展对保护最脆弱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十分重要。
有些最脆弱的国家在维护它们的水文气象观测和通信网方面面临相当的困难,它们需要更强有力的支持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
此外,WMO继续强调最不发达国家(LDC)、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和其他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应更多地提高应用早期预警系统的能力,为当代和未来维护好当前十分脆弱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和全球气候。
因此,2012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十分切题,它为WMO会员展示天气、气候和水观测及预测产生的最主要的效益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尤其是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以便通过GFCS促进可持续发展。
无论针对那种资源,这些效益在各种尺度上均十分明显。
让我们侧重看一下GFCS 四大优先以外的例子,在发电方面,尽管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必须是大规模的,但一些"绿色"技术,比如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特别适用农村和偏远地区,在这些地方利用当地的资源往往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
尽管有数百万的家庭用小规模家庭式太阳能系统供电,但与之相比,在一些地区小型的乡镇规模水力发电系统却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长期来,在全球供电领域中,利用小型水库储存水能始终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目前其发电量占全球电力需求的五分之一。
尽管风力发电需要大量的前期基础设施投入,但它正在迅速发展。
2010年底全球已安装的风力发电功率接近200 GW,相当于全球电力消耗的2.5%。
要确定一个地区的风电或太阳能发电的可行性必须有可靠的气候资料。
尤其太阳能在各地区的差异很大。
位于瑞士Davos的世界辐射中心负责保管用于太阳辐射测量的世界标准仪器,WMO还在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设有WMO世界辐射资料中心(WRDC)。
此外,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正在自制沼气用于照明和炊事。
生物质能生产是利用废弃物,甚至农作物,如玉米、甘蔗或其他植物,生产生物燃料或直接将它们作为燃烧物。
但必须十分谨慎以免弄巧成拙,导致效应更强的温室气体排入大气,以及避免由于生产能源危及脆弱人口的粮食安全。
联合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高级别咨询组在2010年的可持续未来能源报告中指出,通过扩大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低排放技术的比重,到2030年有可能不会明显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即可实现人人享有现代化的能源供应。
在联合国系统,WMO积极参与能源领域的跨机构机制"UN-能源",其中承担的职责是确保联合国系统协调一致地作出响应和集体地参与非联合国系统的利益攸关者的活动。
在结束前,请允许我回顾最近出版的WMO 2011年气候状况声明,声明明确强调气候将继续发生变化。
自1997年以来已出现了13个最暖的年份,2011年的全球温度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拉尼娜年,而拉尼娜往往具有降温效应。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不断增加,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
同时,去年夏季北极州的海冰面积为记录上倒数第二,海冰总量很可能是纪录上最低的。
多年来,天气、气候和水不断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方面它们将做出更多的贡献。
尤其通过全球框架,WMO及其189个会员的国家气象水文部门(NMHS)将在权威的科学技术、及时的天气气候资料和产品,以及从现在开始的气候服务方面为所有的社会经济部门的效益增添动力。
在UNFCCC方面,我们将更多地倚赖GFCS,如果我们确实要延续文明,我们必须毫不迟缓地采取减缓气候变化措施,GFCS不仅有助于此举,而且对减轻灾害风险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同样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我们已经在考虑气候系统惯性的基础上对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承诺。
在这个至关重要的进程中,我相信2012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将有助于进一步动员所有的WMO会员和合作伙伴在最高层次上参加这一重大的倡议,由此,在2012年世界气象日之际我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