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九年级化学上册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1新版粤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5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2.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3.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他:火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哪个,其次是哪个,还有哪个和哪个等,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思考得出结论:氧气是看不见的。
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二、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指明重点1.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回答:①无色、气体,②无味,③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回答: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四、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3.不易溶于水。
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五、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1.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有关概念六、化学性质1.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伸入氧气瓶中。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研究详细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木炭、铁丝和蜡烛与氧气反响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响,认识化学反响的基本特色,认识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
【过程与方法】察看与描绘物质与氧气反响的现象,学会从中概括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1.认识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加强环保意识。
2.养成仔细的察看习惯和谨慎的工作作风。
教课重难点【教课重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课难点】掌握各样物质在氧气中焚烧的现象教课过程导入新课[设问]若是你去登攀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此中氧气瓶是必不行少的。
人不吃饭能保持生命6~7 天,但是人假如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好保持6~ 7 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全部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因此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
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新课解说一、氧气的性质[解说] 1.物理性质:(1)色、味、态:往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能够变成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密度:标准情况下,密度为1.429g/L ,略大于空气。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发问]有什么事实能够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回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计的。
2.化学性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发问]怎样查验氧气?[回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
[实验]木炭、细铁丝和蜡烛在氧气中焚烧反响物(颜焚烧时出现的现象色、状态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木炭(灰黑焚烧,发红光,放出强烈焚烧,发出白光,色固体)热量放出大批的热量细铁丝(银不焚烧,加热时保持强烈焚烧,火星四射,白色固体红热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批的热量反响前的物反响后生质成的新物质碳、氧气二氧化碳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蜡烛(白色焚烧,发红光,放出比在空气中焚烧剧白腊、氧气二氧化碳、固体)热量烈,发出白光水[解说]上表中反响的共同特色:①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响;②都需重点燃;③都生成了新物质。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制法。
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关系;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
化学与社会发展: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灭火、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和措施。
科学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简单方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探究。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分解反应物质燃烧条件及探究活动灭火原理和方法,防爆措施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符号及意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教学难点不同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原理的比较;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原理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灭火方法的确定元素概念的建立【复习的目的要求】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
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理解)。
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与性质的关系(了解)。
2.能正确书写碳、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能说出这些反应的实验现象,能说出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
3.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和说明某些现象(应用)。
4.知道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能根据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氧化反应(了解)。
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化合反应(理解)。
5.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6.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
7.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8.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九年级化学上册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新版)粤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九年级化学上册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九年级化学上册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2.过程与方法观察并说出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②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复习巩固(结合导学案)引入新课:多媒体猜谜引入: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打一物质)[板书] 3。
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阅读归纳]学生阅读教材P68,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1.一般条件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
429 g/L,比空气略大(空气密度为1.293g/L); 3。
氧气不易溶于水。
[观察活动]【实验3—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3-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3—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编号燃烧时出现的现象反应前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在空气中在氧气中实验3—1发红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木炭和氧气二氧化碳实验3-2发红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和氧气四氧化三铁实验3-3燃烧燃烧更旺,发出白光石蜡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小结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观察并说出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复习巩固(结合导学案)引入新课:多媒体猜谜引入: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打一物质)[板书]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阅读归纳]学生阅读教材P68,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1.一般条件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略大(空气密度为1.293g/L);3.氧气不易溶于水。
[观察活动]【实验3-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3-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3-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实验3-3[小结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它能与碳、铁和石蜡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或铺少量沙子?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炸裂集气瓶底。
[小结][练习][作业][板书]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一般条件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略大(空气密度为1.293g/L);3.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它能与碳、铁和石蜡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通过对比实验,分析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掌握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4.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氧气的用途。
【新知预习】一、氧气的物理性质【交流讨论】(1)物质的燃烧与氧气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怎样解释物质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不同?(2)①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起什么作用?②集气瓶底为什么要先放少量水?③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里燃烧,这说明了什么?(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发现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1.化合反应:或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2.氧化反应:物质和_______发生的反应。
(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特征反应。
)【注意事项】(1)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气,也包括化合物中的氧元素,不能将概念中的氧改为氧气,会缩小氧化反应的范围。
(2)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3)氧气在氧化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3.缓慢氧化:(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氧气的用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小结】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供给呼吸(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用途支持燃烧(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检测】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对氧气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B.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缓慢氧化C.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发光、放热现象D.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火焰产生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都能发生,其中既属于化合反应有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葡萄糖+ 氧气→ 水+ 二氧化碳B.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C.镁+ 氧气→ 氧化镁D.氢气+ 氮气→ 氨气3.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1)硫+ 氧气二氧化硫(2)铝+ 氧气氧化铝(3)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5)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6)氢气+氧气水化合反应_______;氧化反应_________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__________。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水溶性等);2)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4)理解化合反应的定义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2、化合反应的定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教学工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方法】:讲授法【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3、化合反应【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氧气的有关知识◆教学情景导入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你了解氧气吗?你知道氧气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吗?你知道医院中放氧气瓶的原因吗?◆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景: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几乎保持恒定?2.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进行相关的整理: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上)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66页的部分内容。
师生整理: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3、比空气的密度大4、有三态变化,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问题情景: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实验演示: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整理: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表格中。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的】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知道氧气的重要用途,让学生形成“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
2. 会使用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等常见的化学仪器,规范学生的一些实验操作行为。
3. 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对化学的好奇心。
4. 理解化合反应的定义并能判断化合反应。
5.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会写碳、铁和石蜡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教学重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
2. 化合反应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碳粉、铁丝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解释。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氧气、木炭、铁丝、蜡烛;集气瓶、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空气中,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氧气,因为它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所以人们曾经把氧气叫做“养气”。
我们下面的学习将让你对氧气有更新的认识。
请你观察一瓶氧气,思考:氧气有没有气味、颜色?你能不能用简便的方法证明老师提供的这瓶气体不是空气而是氧气?【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阅读归纳】1.一般条件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略大(空气密度为1.293g/L);3.不易溶于水。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活动】【实验3-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3-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3-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编号燃烧时出现的现象反应前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在空气中在氧气中实验3-1 发红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木炭和氧气二氧化碳实验3-2 发红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和氧气四氧化三铁实验3-3 燃烧燃烧更旺,发出白光石蜡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它能与碳、铁和石蜡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写出反应文字表达式【思考】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或铺少量沙子?因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物熔化而溅落下来。
以氧气的性质探究为例【教学目的】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
【教学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情景引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学生:喜欢)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
教师演示,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学生观看。
提问:从视觉上观察,我们发现集气瓶是空的,为生木条会复燃?(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出示一瓶氧气大家观察一下它的颜色,它有什么气味呢?我们来闻一闻它的气味。
它的密度有多大,是否能溶于水呢?接下来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教材68页氧气的物理性质的资料,提取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2、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二)、氧气的检验1、这儿有一瓶氧气,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它是氧气呢?有什么现象呢,能得出什么结论?2、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并派学生代表给大家演示,总结检验方法。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课件出示表格。
1、铁丝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探究(1)观察铁丝在空气中能不能燃烧?(2)思考:铁丝在氧气中会有什么现象呢,大家拭目以待。
(3)提问:大家发现这瓶氧气与前面几瓶氧气有什么不同?这些水有什么作用呢?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
(4)总结实验现象,完成文字表达式。
(5)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课件展示注意事项。
2、硫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探究硫在氧气中燃烧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两个实验有它的特殊性(硫点燃的时候污染空气,铁丝不容易被点燃),因此[实验2-3][实验2-4]我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完成,学生汇报现象是再播放燃烧时的图片,使实验再次呈现,加深学生的记忆3、学生分小组探究蜡烛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蜡烛、木炭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操作容易,并且不污染环境,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的方法。
(1)学生小组合做实验,完成课件中的表格。
(2)学生讨论交流蜡烛、木炭在空气、氧气中的实验现象并小组讨论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端,是学生终生学习和适应现代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
变化、用途”的内涵;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涵义;察、分析能力,为继续学习化学知识打好基础;通过认识氧气也为学习第三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
除此之外,
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收集有关液态氧固态氧的图片或录像资料,课堂上展
“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说出现象——分析现的未来将发挥它的重大作用,本课时中氧气的用途是很好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