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同的第三方审计Peer-to-Peer系统信誉机制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323.8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方合作评价体系流程英文回答:Third-Party Partnership Evaluation Framework.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framework i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evaluatingthird-party partnerships, ensuring that they align with the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deliver the desired outcomes.Scope:This framework applies to all third-party partnerships, including those with vendors, suppliers, contractors, and other entities providing goods or services to the organization.Process:The evaluation process should involve the following steps:1. Planning: Identify the evaluation objectives, criteria, and timeline.2. Data Collection: Gather relevant data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urces, including historical performance data, stakeholder feedback, and market research.3. Analysis: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against th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criteria to identify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4. Reporting: Summarize the evaluation findings in a clear and concise report, highlighting key insights and recommendations.5.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continuation,modification, or termination of the partnership.Criteria:The evaluation criteria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key areas:Strategic Alignment: How well does the partnership align with the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objectives?Performance: What is the historical performance of the partnership and how does it compare to expectations?Cost-Effectiveness: Is the partnership cost-effective and does it provide value for money?Risk Management: What risk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artnership and how are they being managed?Innovation: Does the partnership foster innovation and bring new ideas to the organization?Customer Satisfaction: How satisfied are customers with the products or services provided through the partnership?Stakeholder Involvement:Stakeholders from across the organization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including representatives from procurement, finance, operations, and customer service. Their input will ensure that all perspectives are considered.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 evaluation process should be ongoing and iterative to ensure that the partnership remains aligned with the organization's changing needs and expectations.中文回答:第三方合作伙伴评估体系流程。
一、“第三方评估”概念厘清评估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第三方评估”则是这一关键环节发挥效用的重要方式。
1979年,英国政府对公共部门进行绩效考核的“雷纳评审”就是第三方评估的典型案例。
第三方评估引入后,在政府改革、经济转型,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政府大力推动第三方评估发展以来,第三方评估的开展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导致第三方评估理论研究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甚至对“第三方”的界定也存在争议。
理解第三方评估,首先应理解第三方评估的概念。
彭国甫认为第三方评估又称“社会评估”主要包括公民个人、社会团体、社会舆论机构、中介评估机构等通过一定程序和途经,采取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正式或非正式地评估政府绩效。
程祥国、李志认为第三方评估是指由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外的人员进行的正式评估。
包括受行政机构委托的研究机构、专业评估组织、中介组织、舆论界、社会组织和公众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参与等多种评估主体。
包国宪、张志栋认为所谓第三方评价是指由与政府无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的第三部门和民间机构所组织实施的评价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的活动。
杨小军、陈庆云认为与被评估者自己进行的自我评估和评估者对被评估者进行的内部评估不同,第三方评估是由评估主体和被评估主体之外的与二者无利害关系的外部主体进行的评估。
在评估中“第三方”的界定方面:王春英认为所谓的“第三方”,一般是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性的中间机构或组织,由他们制定一系列评价标准来对他们业内各组织进行评定,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果与报告。
石国亮认为第三方主要是指除了第一方(被评估对象)和第二方(服务对象)之外的那一方。
通常情况下,第三方同第一方、第二方之间并不存在必然性的隶属关系,也没有根本利益上的相关性,因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第三方实质上应该是指“独立第三方”。
第三方评估问题及困境方面:潘旦、向德彩认为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障碍,主要是制度保障的缺失、信息严重不对称、资金依赖委托、评估方法不专业等。
一种Peer-to-Peer环境下的综合信任模型
宋伟;卢正鼎;李瑞轩;於光灿
【期刊名称】《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年(卷),期】2006(27)5
【摘要】提供一种高效的信任模型是保证P2P系统高效、稳定的关键.列举目前已有的信任模型,并以节点自身兴趣为基础,综合P2P网络中节点的推荐给出了一种
P2P环境下的综合信任模型.在JXTA架构上予以实现,给出实验结果及分析.
【总页数】5页(P774-778)
【作者】宋伟;卢正鼎;李瑞轩;於光灿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一种移动P2P网络环境下的动态安全信任模型 [J], 李致远;王汝传
2.Peer-to-Peer环境下的信任模型研究 [J], 张旭;孟魁;肖晓春;张根度
3.一种Peer-to-Peer环境下的分布式访问控制模型 [J], 宋伟;卢正鼎;李瑞轩;於光灿;柯锋
4.一种有效的Peer-to-Peer环境下的Trust模型 [J], 刘铮;张骞;文学志
5.一个Peer-to-Peer环境下综合信誉计算模型 [J], 孙华; 虞慧群; 杨年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虚拟电厂能量管理的点对点市场交易模型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4T06:15:07.287Z 来源:《电力设备》2021年第10期作者:郭强宋冰郭淙楠[导读]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我国逐渐出现分布式能源渗透率方式,给电力市场与配网运行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著名学者提出了面向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能量管理的点对点(peer-to-peer,P2P)市场交易机制与模型。
主要是针对目前阶段发展现状,对VPP内部的产消者拥有的分布式资源进行量化建模处理,并根据交易流向进行解,其次,构建次梯度法搭建了日前的产消者P2P交易框架,以集群产消者个体收益最大为目标,并通过交互有限的信息,把原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进行迭代求解,实现虚拟电厂内产消者之间的P2P电能交易。
(国网山西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我国逐渐出现分布式能源渗透率方式,给电力市场与配网运行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著名学者提出了面向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能量管理的点对点(peer-to-peer,P2P)市场交易机制与模型。
主要是针对目前阶段发展现状,对VPP内部的产消者拥有的分布式资源进行量化建模处理,并根据交易流向进行解,其次,构建次梯度法搭建了日前的产消者P2P交易框架,以集群产消者个体收益最大为目标,并通过交互有限的信息,把原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进行迭代求解,实现虚拟电厂内产消者之间的P2P电能交易。
所提机制与模型可以有效缓解VPP承担的计算压力,保护用户信息隐私。
针对在实时阶段中VPP可能出现的电能偏差以及其他模型出现的问题。
同时相关专业人员以VCG(vickrey-clarke-groves)规则为基础,提出多边竞价交易机制消除偏差,既能保证实时运行的安全时限,又能实现系统的帕累托改进,降低了交易方信息暴露风险。
基于交易特征和反馈评价的P2P信任模型廖列法;张伟楠【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在P2P系统中基于交易特征和反馈评价的信任评估机制。
为确定反馈评价的真实性,模型引入了时间衰减函数和事务影响参数,给出了反馈评价的可信度计算方法。
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评估机制能够提高局部声誉和全局声誉的计算准确性,有效地抑制恶意节点。
与信任模型PeerTrust和EigenTrust相比,该模型的性能优于其他两者,能够更好地应用于P2P电子商务系统中。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trust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P2P system based on the trad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action feedback.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validity of feedback, this paper adds time-decay factor and transaction factor into P2P trust model, and the model’s calculation method of reliability is also introduced.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can improv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local reputation and global reputation, and inhibit bad nodes effectively.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model is superior to PeerTrust and EigenTrust model, the pro-posed trust mechanism can be applied to P2P system effectively.【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6页(P100-104,123)【关键词】对等网络;声誉;信任机制;信任度;时间衰减【作者】廖列法;张伟楠【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已成为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9期陈亚睿,等:一种SaaS模式下平台运营商信任信息共享的博弈模型185图1软件服务化可信体系结构展.客户可以同时使用多个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这样每个运营商对用户存在一个信任关系,因此在评估运营商对用户的信任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运营商对该用户的信任评估,这样才能得到较客观全面可信的终端用户的信任评估信息.由于平台运营商间的竞争关系,导致它们希望能最大限度地使用其他运营商的提供的用户信任评估资源,同时必然不会无私为其他运营商提供所需的资源,有可能不提供资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建立一种基于信誉的激励机制来激励运营商向其他运营商推荐端客户信息.运营商的当前信誉直接影响到该运营商的请求得到应答的概率,因此它们唯一的途径是通过为其他运营商推荐端客户信息来提高自己的信誉.2SaaS中的空载现象图1中展示了具有可扩展性的虚拟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服务化体系,SaaS模式中存在着无数的端客户和平台运营商,图中用2个平台运营商为例.端客户可以同时选择使用多个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平台运营商之间是对等的,他们可以互相利用对方的软、硬件资源、端客户的信任评估数据.当陌生客户请求访问该平台运营商提供的软件服务时,该平台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其他平台运营商询问该端客户情况.平台运营商之间对等的互相请求和推荐信息,其中也存在着类似对等网络中存在的空载现象,有两种情况的“空载”:平台运营商仅共享其他平台运营商的信息而不提供tl己的端客户信息;平台运营商推荐给其他平台运营商的信息是虚假的.对等网络中的空载现象研究【2-33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解决该问题的机制如下:(1)微支付c4j机制,核心思想是以虚拟货币作为网络中服务或资源交易的媒介,服务提供节点可以通过中央服务器收取由服务请求节点支付的虚拟货币;(2)基于信誉的机制,引入了一个等级的概念,即每一个节点根据自己在网络中的历史行为情况获得网络中与它临近的其他节点所评价得出的信任值.在以后的服务或资源交易中,其他节点均根据请求节点的信誉值给予对应等级的回应.针对空载现象,很多研究工作【5-7J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建模分析.文中采用信誉机制来激励平台运营商向其他平台运营商推荐端客户信息,利用博弈理论建立一个简单模型,在该模型中平台运营商间的相互行为可以描述为一个无限循环的博弈,平台运营商根据博弈论自由地决定是否为其他平台运营商提供端客户信息,它们都想实现各自效用函数值的最大化.平台运营商通过获得其他平台运营商的端客户信息来增大效用函数值,若为其他平台运营商推荐端客户信息则失去它们的效用函数值.3基于信誉的博弈模型邻近的一些平台运营商都想共享其他平台运营商的端客户信息,它们会自发地组成一个共享端客户信息的系统.系统模型如下:假设系统的生存时间为无限时间,把整个生存期划分为等分的时隙,用t表示,t=0,1,…,∞.在一个时隙中,每个平台运营商都将得到推荐请求.当平台运营商同意执行某个推荐请求时,该推荐请求就将被执行.简单起见,假设一个平台运营商在一个时隙内提出一个且仅有一个推荐请求,如果平台运营商在该时隙内接收到的推荐请求超过一个,则在该时隙内该平台运营商的效用函数值为零.在实际中,平台运营商将接收不止一个推荐请求,然而这些请求可能来自某个信誉很低的平台运营商,那么该请求就可以被忽略,以节省系统资源.把平台运营商问相互作用的行为描述为一个无限重复博弈模型G”,其中每个时隙内平台运营商间相互作用的行为就是一个阶段博弈G’,模型中的平台运营商在提出推荐请求的同时也在向其他平台运营商推荐端客户信息,并且tl主地决定是否执行这些推荐请求,用博弈论描述该模型如下:参与者空间:系统中的所有平台运营商.策略空间:每个平台运营商采用{推荐或不推荐}策略.。
计算机世界/2006年/5月/22日/第B12版技术专题信任模型描述了如何建立不同认证机构之间的认证路径以及构建和寻找信任路径的规则。
不同的信任模型关振胜所谓信任模型就是一个建立和管理信任关系的框架。
在公钥基础设施中,当两个认证机构中的一方给对方的公钥或双方给对方的公钥颁发证书时,两者间就建立了这种信任关系。
信任模型描述了如何建立不同认证机构之间的认证路径以及构建和寻找信任路径的规则。
层次信任模型1. 认证机构的严格层次结构认证机构CA的严格层次结构可以描绘为一棵倒挂的树,树根在顶上,树枝向下伸展,树叶在最下面的末端。
在这棵倒转的树上,根代表一个对整个PKI域内的所有实体都具有特别意义的CA,通常被称作根CA,把它作为信任的根或称“信任锚”。
在根CA的下面是零层或多层的中间CA,因为是属于根的,也称作子CA,子CA可作为中间节点,再伸出分支,最后是树的叶子,被称作终端实体或称为终端用户。
倒挂大树的根,作为树结构的始点,它不仅是网络、通讯或子结构的始点,它还是信任的始点。
在这个系统中的所有的实体(包括终端实体和所有的子CA)都以根CA的公钥作为他们信任的锚,即他们对所有证书决策的信任始点或终点。
其结构如图1所示。
终端实体的认证过程: 一个持有可信根CA公钥的终端实体甲,可以通过以下过程检验另一个终端实体乙的证书。
假设乙的证书是由CA2签发的,而CA2的证书是由CA1签发的,CA1的证书是由CA签发的。
因为甲拥有根CA的公钥Kr,所以能够验证CA1的公钥K1,因此可以提取出可信的CA1的公钥。
然后,这个公钥可以被用作验证CA2的公钥,类似的就可以得到CA2的可信公钥K2,公钥K2就能够来验证乙的证书,从而得到乙的可信公钥K乙。
甲现在即可根据乙的密钥类型是加密密钥或是签名密钥,来使用密钥K乙.2. 下属层次信任模型下属层次模型与通用层次模型有所区别,下属层次模型是通用层次模型的子集,通用层次模型允许双向信任关系,而下属层次模型只是单向证明下一层的下属CA。
探究P2P网络中的信任模型作者:文勇张慧玲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12期作者简介:文勇(1979,6--),男,汉,河北秦皇岛市人,本科,通信助理工程师。
工作单位:北京铁路通信段秦皇岛车间文勇张慧玲(北京通信段秦皇岛车间秦皇岛市技师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1)摘要信任机制在解决对等网络的安全问题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信任模型研究的本质内容就是在对等网络中用恰当的方法对参与者之间的信任进行度量、评估和推理,然后作为一种有效的自动工具,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任知识表达、逻辑推理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 p2p网络,信任,模型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000-001. 综述P2P(Peer-to-Peer,即对等网络)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的网络,它允许所有的参与者共同使用一部分硬件资源(包括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打印机等),这些共享的资源就要通过网络来提供,能被其它对等结点直接访问而并不经过其他的任何中间实体。
在这种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提供者(Server),又是资源的获取者(Client)。
2.P2P网络中的信任P2P网络中的信任是什么呢?实质上它就是P2P网络中参与网络事务行为的用户或是网络结点根据自己的交互经验,在特定环境以及时间下,与其它实体的推荐相结合,而后对目标实体未来行为的一种主观期望。
其实网络安全的实质内容就是信任关系的建立。
在P2P网络中,每一个结点都要通过自己与其它结点进行交易后,并对自己的行为和其它结点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判断,然后把这些观点收集、量化并交换。
最后把量化后的观点形成与某一结点相对的信任程度。
这样就使结点之间根据信誉度进行互相推荐,并以此来指导用户进行交易,就形成了一个分布式的、人格化的“信任网络”。
在某一结点的信誉度与其它结点的推荐关系密切。
这样就使得在这样的信任网络中,任何一个个体的信誉度都不是绝对可靠的,都可能有虚假信息参与其中,但可以不作为交互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仅作为参考依据。
基于可信任第三方的网上诚信交易机制设计
康旺霖;王垒;姜亚楠
【期刊名称】《系统管理学报》
【年(卷),期】2016(25)5
【摘要】面对网上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买卖双方双边囚徒困境问题,设计了带有集体声誉的可信任第三方主体机制(CR&TTP),采用注册费用和惩罚欺诈等形式能够实现网上诚信交易。
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重复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在短
期交易中,诚实交易者会在第1阶段选择注册CR&TTP,买卖双方在第2阶段都会选择诚实交易,并给出了机会主义交易方在第1阶段参与注册CR&TTP的纳什均衡条件;在长期交易中,当支付罚金和欺诈损失率满足一定条件时,交易双方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是双方都选择注册CR&TTP并诚信交易;通过数值分析还显示,第三方平台的惩罚因子和交易提成设置越大都会降低欺诈交易方支付CR&TTP罚金的可能性。
【总页数】8页(P821-828)
【关键词】网上交易;动态博弈;第三方平台;机制设计
【作者】康旺霖;王垒;姜亚楠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5
【相关文献】
1.网上交易中诚信交易激励机制设计 [J], 张娥;杨飞;汪应洛
2.动态交易保证金在网上交易信誉激励机制中的设计和实现 [J], 孙宝文;李二亮;王珊君;何毅;李永焱
3.排污权交易的网上双边拍卖机制设计 [J], 王雅娟;殷志平
4.基于博弈视角的跨境电商交易诚信机制设计 [J], 俞裕兰; 杨靛青
5.关于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激励机制设计的分析 [J], 张馨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块链专用服务网络基础设施总体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区块链专用服务网络基础设施的总体要求,包括基础层、支撑层、接入层、应用层、安全体系、与外部节点的数据交换、运行维护、监管机制等方面。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政府、事业和企业单位等开展专用网络环境中区块链系统的建设和服务运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32905-2016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GB/T32907-2016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GB/T32918.2-2016信息安全技术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第2部分:数字签名算法GB/T32918.3-2016信息安全技术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第3部分:密钥交换协议GM/T0045-2016金融数据密码机技术规范GM/T0054-2018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GM/T0059-2018服务器密码机检测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区块block一种包含区块头和区块数据的数据结构。
注:区块头包含前一个区块的摘要信息。
3.2共识consensus在分布式节点间达成区块数据一致性的认可。
3.3共识机制consensus mechanism在分布式节点间达成共识(3.2)的规则和程序。
3.4共识算法consensus algorithm在分布式节点间为达成共识(3.2)而采用的计算方法。
3.5分布式账本distributed ledger在分布式节点间共享并使用共识机制(3.3)实现具备一致性的账本。
3.6区块链blockchain使用密码技术链接将共识确认过的区块(3.1)按顺序追加形成的分布式账本(3.5)。
3.7区块链专用服务网blockchain private service network区块链专网在专线传输的内网或局域网内,搭建包括底层区块链(3.6)网络、配套的管理平台、运维平台和应用门户等在内的一整套区块链(3.6)应用运行的基础设施。
Peer-to-Peer网络信誉评价体系的设计
门涛;文军
【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4)003
【摘要】分析了P2P网络共享文件的可靠性问题,以及各种解决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文件内容的信誉评价体系模型,该体系模型通过收集各个节点的评价信息,来保证共享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门涛;文军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08
【相关文献】
1.基于合同的第三方审计Peer-to-Peer系统信誉机制模型 [J], 刘洪
2.P2P网络信誉评价体系研究与设计 [J], 吴宁;李斌
3.基于信誉的peer-to-peer推荐信任模型 [J], 金兰芳;朱艳琴
4.基于Peer-to-Peer网络的安全邮件系统设计 [J], 雷继业;傅建明;张焕国
5.一个Peer-to-Peer环境下综合信誉计算模型 [J], 孙华; 虞慧群; 杨年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