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 归园田居课后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归园田居(其一)》课后练习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李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2.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
“旧林”“故渊”即篇末的“自然”,指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农村田园。
C.“开荒南野际”,是指诗人回乡之后立即投入垦荒劳动。
“守拙”是和官场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自身好的清高品质。
D.“樊笼”即诗中所说的“尘网”,指当时复杂的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3.下列对《归田园居(其一)》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B.诗人在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
C.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刻的总结,对尘世中的生活有清醒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4.下列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明了作者具有不迎合世俗、喜欢田园生活的本性。
B.“守拙归园田”中的“拙”即“拙朴”,含有“原始本质”的意思,即作者坚守的节操。
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绘出远处村庄隐约可见、乡里炊烟轻柔缓慢飘升的画面。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的“无尘杂”是说居住环境干净,“虚室”说家境贫寒。
《归园田居》习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请补写出《归园田居》(其一)空缺的句子。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性本爱丘山性:天性、本性B、池鱼思故渊渊:河流C、暧暧远人村暧暧:温暖D、依依墟里烟墟:废墟3、“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A3、“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
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
“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
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4、先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
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蜜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红李白的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
接着写远景,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
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上公鸡正在啼鸣。
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
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的情绪。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诗歌标题,思考,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明确:归。
2.用诗中原句回答:①诗人为何而归?②归往何处?③归后如何?明确: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②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③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3.思考,诗中“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分别比喻什么?表明了什么问题?明确:(1)“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写出了官场的污浊、肮脏、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
这两个比喻,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
(2)“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的自比。
这两个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后深受束缚,极不自由,表明了他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
4. 思考,作者为何落入尘网?明确:“误落尘网中”。
说明入仕做官不是陶渊明的本意,而是一大失误。
①养家糊口;②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济苍生。
而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5. “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明确:(1)“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
(2)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拙”字,本义是“笨”,引申义是“原始的、本真的”。
作者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
官场是个是非之地,一个政治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
作者追求生命中最本真的,即回归自然,与自然共存,不愿同流合污。
总之,作者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不仅是身体上的回归,更是精神上和心灵的回归。
6. 思考,文中描绘田园风光时写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明确: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户庭、虚室。
《归园田居》课后练习一、基础演练,读通诗歌1.读懂诗意,理解性学习(1)《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的农村生活图景,使人感到淡泊宁静的高洁心理。
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①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二层讲园田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②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
“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③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④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
“性本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
(2)诗人高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下列能说明“自然”的诗句是:A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①AC②BD③AB④CD(3)下列诗句中皆出于《归去来兮辞》,最能诠释“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句是: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②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③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④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4)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具有共同意旨的一句是: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而知还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2.读出妙笔,探究性学习(10分,每题5分)(1)体会“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深刻含义。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的颔联和颈联中讲求炼字、炼句,给整篇诗作起到提神运气的作用,从而更能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
试作具体赏析。
3.读出问题,研究性学习(16分,每题8分)(1)在世人眼中,为官就是安逸舒适的代名词,陶渊明为什么放弃而选择辛苦的农家生活?(2)联系此两诗,我们可以看出从陶渊明到王维,他们之间的有着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影响与革新。
古代诗歌鉴赏:归园田居课后练习(1)1.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
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2.比较阅读陶渊明的下面二首诗,完成1―2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节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1.陶渊明在这两首诗中都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举出诗句作具体分析。
2.陶渊明的田园诗,因淡远的风格为人称颂。
“淡”指平淡自然;“远”指意境深远,思想深刻。
请联系上面的诗歌,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在樊笼里樊笼:比喻囚牢般的社会制度B.误落尘网中尘网:比喻污浊黑暗的官场C.羁鸟恋旧林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D.池鱼思故渊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2.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的修辞手法及含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格,表达了作者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课后练习1.这首诗可分,,,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
3.这首诗流露了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6.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
”本诗中“,”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7.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
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
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8.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9.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5)“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7)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三、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2、.这首诗可分,三层意思。
3.“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4.这首诗流露了对的感情。
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7、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9、前四句为第一层,10、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11、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参考答案】一、1.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归园田居课后答案归园田居课后答案一、【自主检测】1、常识填空①陶渊明:(365—427),又名____潜__,字___元亮___,自号_五柳先生____ _,谥号__靖节先生___ _。
___晋宋__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_田园_ 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略(1).鸟( ) (2)守拙.( ) (3)荫.( ) (4)暧暧..( ) (5).里( ) (6)樊.笼(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少无适.俗韵.:迎合误落尘网..中:此处指仕途鸟..恋旧林:笼中鸟守拙.归园田: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柳荫.后檐:遮挡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依依..里烟轻柔而缓慢的飘升虚室..有余闲:空室久在樊笼..里:比喻官场生活复得返自然.. :二、【引导鉴赏】(一)、诵读诗歌,把握题眼。
1、“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归(二)、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1、诗人从何而归? 官场生活(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1)性本爱丘山(本性)(2)守拙归园田3、归向何处?归向田园4、归去如何?5、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 1、常识填空潜元亮五柳先生靖节先生晋宋(时代)最杰出田园_ 诗派2、略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适:俗韵. 迎合尘网:此处指仕途鸟:笼中鸟守拙: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荫:遮挡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虚室:空室樊笼:比喻官场生活自然:指田园生活二、【引导鉴赏】(一) 归(二)1、官场生活(尘网、樊笼。
)2、 (1)性本爱丘山(本性)(2)守拙归园田3、归向田园4、“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5、诗人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憎恨之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7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
麻雀蹲在树上叫着,抖掉身上的黑夜,观察日出前每一个细节。
一辆辆早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
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在脑海里浮动成一首首错散成韵的诗。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的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
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张芝、张昶兄弟的墨池。
每天清晨,他们在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
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
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草书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烫透、蒸熟那些生硬的果实。
党河岸上,土坯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声飘在村庄上空。
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一样在墙上轻轻蹦跳。
阳光向四面舒展开去,华彩斑斓,无边无际。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齐声朗诵那首《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C.她磕磕巴巴地说:“……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D.“还没结婚吧?”“……”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起来。
答案:B解析文中和B项的省略号都表示列举的省略。
A项,表示引文的省略;C项,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D项,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2.比拟能准确再现情态,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①本句把党河岸边的草木当作动物来写,表现水边植物的情态,神形毕现,十分生动。
②“舔”字用词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流动的河水轻拍河岸边的草木、草木在水边摇曳的动态情景。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阳光华彩斑斓,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参考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
语文《归园田居》课后习题练习小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对《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
B.《短歌行》中的“月明”四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喻,最后四句则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C.《归园田居》(其一)开头两句中的“俗”指尘俗杂事,“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D.《归园田居》(其一)一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错误,此处用典表达曹操对贤才的渴望,应理解为曹操是在委婉地提醒人才主动来投奔他,没有“埋怨”的意思。
故选A。
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爱爱远人村,依依墟里烟B.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C.媛媛远人村,依依墟里烟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暧”“墟”“烟”。
故选D。
3.下列对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现了诗人对天下贤士的仰慕之情。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隐约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里的炊烟。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错误。
课后分层训练(十)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一、语言基础落实练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格、气质)B.方.宅十余亩(四面、周围)C.何时可掇.(拾掇)D.枉用相存.(问候、思念)解析:选C掇:拾取、摘取;或同“辍”,停止。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鼓.瑟吹笙B.榆柳荫.后檐C.愿为市.鞍马D.天下归.心解析:选D D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
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A项,弹奏。
B项,遮蔽。
C项,买。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
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说,《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①琴书诗酒是他生活的情趣②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③躬耕田园是他生活的保障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⑤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⑥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A.①②④⑤③⑥B.①⑥②⑤③④C.⑥③⑤①②④D.⑥⑤③①④②解析:选D本题“鄙弃官场”的⑥呼应首个横线前句的“入仕为官”,接着,从句式协调一致的角度填⑤,然后,按从物质到精神的逻辑顺序,填③①。
最后,“意念的巩固”是纵深发展,“人生的真悟”是生命的升华,所以填④②。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
后世常以“杜康”借指。
(2)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的服装,这里指代。
(3)阡陌:阡,向的田间小路;陌,向的田间小路。
(4)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史称。
答案:(1)酒(2)读书人有学识的人(3)南北东西(4)太祖魏武帝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需要美酒的诗句是“?”。
归园田居其一习题本一、选择题1. 春江花月夜诗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中的“春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江- B. 黄河- C. 江苏- D. 北京答案: A2. 以下哪个是《归园田居》的作者?- A. 陆游- B. 辛弃疾- C. 王维- D. 杜甫答案: C3. 《归园田居》描述的是作者怎样的经历?- A. 远离尘嚣,回归田园生活- B. 游历四方,寻求名利- C. 参与政治,谋求权力- D. 持续奋斗,追求荣誉答案: A二、填空题1. 归园田居中写道:“野田生春草,行路随俗尘。
”这句诗强调了什么?答案: 返璞归真,随顺周围环境2. 归园田居一诗中,描写的“云落”指的是哪个季节?答案: 秋天3. 归园田居一诗中,提到的“且乐生前忧百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答案: 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三、简答题1. 《归园田居》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 《归园田居》的主题是返璞归真,追求简单自然的田园生活。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心境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2. 出现在诗中的“春江”和“秋草”的象征意义分别是什么?答案: “春江”象征着美好的人生境界和开阔的前景,“秋草”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
3. 归园田居一诗中展示了怎样的审美情趣?答案: 归园田居一诗展示了对自然景色的独特审美情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内在的情感表达,诗中呈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
结语本习题本对《归园田居》进行了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练习,希望能够增加对该诗的理解和欣赏。
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习题,并与标准答案对照,加深对《归园田居》的理解。
《归园田居》课后练习答案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归园田居》课后练习答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归园田居》随堂练习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
归园田居(节选) 归园田居(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解释诗中加点的宇。
荫:_______________ 罗:______________ 兴: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 荷:______________ 荒秽: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A. 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 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 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 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 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5.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其一)》)(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拟古(其七)》)(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
(《和郭主簿(其一)》)(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归园田居课后练习
归园田居课后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鸟恋旧林:
②依依里烟:
③狗吠深巷中:
④久在樊笼里:
2、简要括这首诗所写的内容。
3、品读作者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说说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作者身处其中的感受如何?
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恋:依恋。
烟:炊烟。
吠:狗叫声。
久:长久。
2、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3、笔下的田园生活是安静和谐平凡的生活,感受是轻松愉悦,挣脱了了官场的束缚。
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
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
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归园田居课后练习归园田居课后练习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译: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课后练习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带:_______荷:_______荒秽:_______2、“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3、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其一)》)(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拟古(其七)》)(4)堂前林,中夏贮清荫。
(《和郭主簿(其一)》)(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题答案:1、带,通“戴”。
荷,扛着。
荒秽,荒地杂草。
2、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3、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
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
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
“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
归园田居练习题及答案归园田居练习题及答案一、文体知识(1)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山水诗人( ),字( )。
《使至塞上》描绘了( )风光,反映了( )生活,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2)李白,唐代诗人,字( ),号 (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诗人。
(3)陶渊明,名( ),字( ),( )时期诗人。
《归园田居》叙述了诗人的( ),诗中( )、( )、( )达到了有机统一。
(4)陈与义,字( ),号( ),( )著名诗人。
二、基础知识(1)注音征蓬( ) 候骑( ) 汉塞( ) 燕然( ) 荆门( ) 荷锄( ) 荒秽( ) 帘旌( ) 徙倚( ) 草木长( )(2)解释词语晨兴荷锄归但使使至塞上欲问边大荒流仍怜夕阳迟徙倚凭危(3)默写(1)晨兴理荒秽,( )。
(2)( )都护在燕然。
(3)月下飞天镜,( )。
(4)《归园田居(其三)》中,表明作者不擅农事的诗句是( ,)。
辛勤劳作的诗句( , )。
表明作者热爱田园生活,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点睛之笔)的诗句( , )。
(5) 《使之塞上》中,运用借代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 )。
以比喻诗人惆怅抑郁的诗句是( , )。
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景象的诗句是( , )。
(6)《渡荆门送别》中点明出发地和目的地的诗句( , )。
化静为动,表明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和朝气蓬勃的句子( , )。
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 , )。
与“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一句相似的'诗句是( , )。
三、阅读鉴赏(1)作者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作中,寄予了怎样的人生情怀?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愿在黑暗的现实和混浊的官场中失去自我。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归雁”与作者的境遇有何联系?诗人是一个富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茎,四处漂泊“征蓬”“归雁”自比,暗写自己的内心飘零。
(3)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归园田居其一习题集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项不是归园田居的特点是?
- A. 环境幽雅
- B. 回归自然
- C. 丰富农业生产
- D. 建筑风格独特
2. 归园田居最早起源于哪个时期?
- A. 春秋战国时期
- B. 唐宋时期
- C. 明清时期
- D. 当代
3. 归园田居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强调什么?
- A. 空间布局
- B. 艺术表达
- C. 生态环境
- D. 社会交流
4. 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是谁?
- A. 魏晋时期的曹操
- B. 唐代的杜甫
- C. 宋代的苏轼
- D. 清代的袁枚
5. 归园田居文学作品中,描写室外环境最多的是?- A. 园林景色
- B. 农田景观
- C. 动物活动
- D. 果树花卉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说明归园田居文学作品中的主要题材内容。
2. 归园田居与现代城市生活有哪些相似之处?
3. 归园田居其一题集中提到的农田景观的描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三、解答题
1. 就你对归园田居的理解,你认为这种生活方式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2. 请结合归园田居其一的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3. 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江苏省启东中学归园田居课后练习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归园田居课后练习(1)1.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
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D项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分析错误,尘杂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灰尘和杂物,实际上还指尘俗杂事。
点睛:这是对诗词鉴赏的综合考查,这类题型在诗词鉴赏中比较常见,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
2. 比较阅读陶渊明的下面二首诗,完成习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节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1).陶渊明在这两首诗中都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举出诗句作具体分析。
(2).陶渊明的田园诗,因淡远的风格为人称颂。
淡指平淡自然;远指意境深远,思想深刻。
请上面的诗歌,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厌恶官场、回归自然或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2).淡指平淡自然;如内容上描写的是田园风光,平常的农村生活(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此抱着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又如形式上,诗中使用的是朴素的语言,直率自然地叙事抒情。
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白描的手法,毫无斧凿痕迹。
远指意境深远,思想深刻。
如语言上虽是白描,但经过高度的提炼,含有丰富的形象:榆柳、桃李、远村、墟烟、狗吠、鸡鸣……这是一种宁静安谧,怡然自适的境界。
营造一个淳朴宁静的田园,对抗黑暗污浊的官场,表现出洁身自好的孤傲之情。
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点睛: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一定要从两首诗歌中举出一些诗句或字眼,而且一定要加以具体的分析,举诗句时一定要加引号。
可以从和创作背景入手,要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2)试题分析:要紧扣题目要求,结合诗句,针对其中一点,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或能从一个角度,较深入、全面的分析,且言之有理,均可得高分直至满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久在樊笼里樊笼:比喻囚牢般的社会制度B.误落尘网中尘网:比喻污浊黑暗的官场C.羁鸟恋旧林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D.池鱼思故渊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2).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的修辞手法及含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A.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格,表达了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B.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C.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D.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格,表达了思念故乡的急切心情。
(3).下面对《归园田居》一诗的鉴赏不正确一项是(____)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前四句是近景,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后四句是远景。
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1). A(2). C(3). A【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A项樊笼:比喻囚牢般的社会制度理解错误,樊笼应该是喻指官场生活。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也不是写对故乡的思念。
它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以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点睛:诗词的修辞手法一般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作答时对照诗句认真分析,并明确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效果或作用。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
A项,分析错,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但诗中透露的是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和池鱼的热爱。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诗人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如何理解守拙这个词?(3).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明诗人已看透官场的污秽黑暗,对官场极度厌恶。
羁鸟池鱼是诗人自比,意在说明诗人误入官场,深受束缚,因此迫切希望摆脱束缚、回归自然。
(2).拙本义是笨,又作谦辞,取其引申义,即原始的,本真的。
守是坚持之意。
守拙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反对虚伪取巧,要返璞归真。
(3).前四句写近景,描写自己的宅院,体现了诗人心满意足的欣慰之情。
后四句写远景,描写了一幅更为广阔的田园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谧、淡泊、幽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
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还有从中所体现的效果。
尘网樊笼在看来是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羁鸟池鱼是诗人自比。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炼字。
文中的词语守拙不是本义,应是引申义。
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
点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这类题答题步骤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点有二:一是描写的手法,二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方宅十余亩可知先是近景,再筛选出暧暧远人村,可知是远景。
从整体画面充满生机来看,可知诗人对田园生活是喜爱的。
5. 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习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诗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从做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实际上仅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
B.诗句中的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从而反衬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热爱。
C.暧暧远人村,是说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
暧暧,意思是模糊不清。
D.守拙归园田一句,表现了陶渊明安守本分、清贫乐道的思想。
守拙的意思是说陶渊明本性朴实,不善于做官。
(2).这首诗在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答案】(1)D(2)白描。
用简洁的诗句描绘出了一幅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鸡鸣狗吠的故园乡景图画,表现了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闲适和愉快的心情。
(手法答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并且分析合理,也可得分)【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综合分析。
D项陶渊明本性朴实,不善于做官和诗意不符,守拙,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点睛:诗词的描写手法一般有: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等,作答时简要地描绘情景,概括画面的内容和特色,最后通过所描写的环境或场景的特色来概括的情感即可。
6.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A.处诗人点明自己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清高孤傲的诗人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去,并宣泄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B.处写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
前两句写为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句式对仗,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C.处从远景到近景,犹如电影的镜头般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D.处以写景与同开头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又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收结,全诗向往田园的主旨也得到了升华。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可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
选项C从远景到近景理解不正确,读后可知,应是由近景到远景。
故选C。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