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蛋植物对重金属镉、锌的吸收动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41.49 KB
- 文档页数:5
球形红细菌转化去除重金属镉及其机理研究
白红娟;张肇铭;杨官娥;熊琦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学报》
【年(卷),期】2006(26)11
【摘要】研究了不同理化因素对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H菌株生长和镉去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生长和对镉的最佳去除条件为:pH=7.0,温度为30℃,好氧黑暗,接种量9%.在最佳条件下,镉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H菌株对镉离子的转化产物为硫化镉.通过测定镉的去除与细菌生长曲线及半胱氨酸脱巯基酶的活性,表明镉的去除与菌体的生长稳定期相关.此外,通过分析菌体对硫酸盐的代谢过程,探讨了该菌株生长细胞去除重金属镉的机理.
【总页数】6页(P1809-1814)
【关键词】球形红细菌;镉;转化;去除
【作者】白红娟;张肇铭;杨官娥;熊琦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2
【相关文献】
1.球形红细菌对镉胁迫下小麦幼苗镉积累的影响 [J], 郭凌;张肇铭;张峰;芦冬涛
2.利用球形红细菌降低小麦、油菜幼苗中镉积累的研究 [J], 郭凌;张肇铭
3.微藻去除重金属镉的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J], 孔祥雪;李宝珍;杨金水
4.固定化球形红细菌去除镉的动力学及其与质粒的关系 [J], 白红娟;张肇铭;李保珍;杨官娥;李琦
5.球形红细菌去除和转化铅的机理研究 [J], 白红娟;张肇铭;贠妮;王玉芬;杨官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效应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环境工程指导教师:***20040701硕士论文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效应研究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效应研究摘要:通过盆栽实验,初步研究了植物对土壤中两种典型重金属吸收效应规律。
选取上海青和四季小白菜为供试植物,向土壤添加cu”和pb2+、NaHC03,来考查Cu2+和pb2+的含量以及Cu2+和Pb2+的复合污染对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能力的影响;实验中采集土样、植物样,经过预处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样和植物样品中的Cu2+和Pb“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上海青和四季小白菜根中铅和铜的含量大于茎叶中铅和铜的含量,铅和铜主要富集在上海青和四季小白菜的根部。
上海青和四季小白菜对cu2斗和pb2+的吸收效应不同。
在cu2+和pb2+的复合污染下,四季小白菜和上海青对cu2+和Pb2+的吸收效应不同于在Cu2+和Pb2+单独作用下的吸收效应。
NaHC03的加入,改变了上海青和四季小白菜对cu2+和Pbn的吸收富集能力。
关键词:植物重金属富集吸收NaHC03Cu2+Pb2+婴主垦茎堕塑型圭垫主重垒垦垫坚坚垫堕婴塑StudyonthelawofplantsabsorbingheavymetalsinthesoilAbstract:ThelawofplantsabsorbingtwotypicalheavymetalsinthesoilWaSpreliminaryresearchedthroughtheexperimentcultivatedinapot.ThefourseasonsChinesecabbageandshanghaiqingwereselectedasexperimentalplantsintheexperiment.TheCu2+、Pb2十andNaHC01wereaddedintothesoilinordertostudytheinfluenceoftheplantabsorbingtheheavymetalswhichincludestheconcentrationsofCu2+、Pb2+、NaHC03andthecomplexpollutionofCu2+andPb2+.TheexperimentalresuItsshowthattheconcentrationsofcu2+、pb2+intherootofthefourseasonsChinesecabbageandshanghaiqingarelargerthanthatintheleafandstemofthefourseasonsChinesecabbageandshanghaiqing.C一+andPb2+areabsorbedmainlybytherootofthefourseasonsChinesecabbageandshanghaiqing.TheinfluenceofthefourseasonsChinesecabbageandshanghaiqingabsorbingCu2+andPb2+inthecaseoftherespectivepollutionofcu2+andPb2+isdifferentwhenthefourseasonsChinesecabbageandshanghaiqingareinthesoilpollutedbyCu2+andPb2+together.TheabilityofthefourseasonsChinesecabbageandshanghaiqingabsorbingCu2+andPb2+CanbechangedbyaddingNaHC03inthesoil.Keywords:plantheavymetalabsorbingNaHC03Cu2+Pb2+ⅡY624689声明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在本学位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植物对金属镉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李玫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本文论述了植物吸收重金属镉的机制,对镉在植物体内的转运、积累和分配规律作了描述,并分析了影响植物吸收镉的内、外因素。
【总页数】7页(P27-33)
【作者】李玫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97硕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3
【相关文献】
1.耐镉菌联合植物吸收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 [J], 周慧芳;王京文;孙吉林;李丹;张奇春
2.锌、镉复合污染对重金属蓄集植物黑麦草养分吸收及锌、镉积累的影响 [J], 徐卫红;王宏信;王正银;熊治廷
3.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Ⅲ. 金属富集植物 Brassica juncea 对锌镉的吸收和积累 [J], 蒋先军;骆永明;赵其国
4.植物对金属镉的吸收、分配及其影响因素 [J], 章金鸿;李玫
5.华南植物园揭示重金属钝化处理抑制水稻镉吸收的机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19, 9(6), 420-426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journal/hjashttps:///10.12677/hjas.2019.96062Research on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 in PlantsJuan Li1,2,3,41Institute of Land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2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3Key Laboratory of Degraded and Unused Lan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Xi’an Shaanxi4Shaanxi Provincial Lan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Xi’an ShaanxiReceived: May 28th, 2019; accepted: June 12th, 2019; published: June 19th, 2019AbstractIn modern heavy metal pollu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 problem, is not limited to the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the plant has the serious influenc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experiment adopts the Yang herb that has a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of plants for heavy metal lead and cadmium pollution after the study experiment with pH value of4.79 quaternary yellow soil and Yang grandiflorum used as material, potted plant experiment, theindoor combination of chemical analysis and biological statistic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vy metal lead and cadmium in Yang herb are widely distributed: root, stem and leaf. The maximum number of accumulated heavy metal lead in the Yang herb is 446.03 mg/kg, the largest accumulation of cadmium in the Yang herb quantity is 11.23 mg/kg and heavy metal has an impact on Yang herb to absorb nutrients, heavy metals also have a certain poison on Yang herb; leaf form,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and study of poisoning are preliminary in this experiment,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poisoning mechanism and also to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KeywordsHeavy-Metal Contamination, Zingiber mioga (Thumb.) Rose, Lead, Cadmium, Distribution重金属铅和镉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累积效应研究李娟1,2,3,4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李娟3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收稿日期:2019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19日摘 要在现代重金属污染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重金属的污染不再局限于土壤,对植物也有了较严重的影响。
密级: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Sciences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专业综述:调控植物镉吸收转运及耐受性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进展专业综述调控植物镉吸收转运及耐受性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进展摘要镉(cadmium,Cd)对生物有很大毒害作用,因此对抗镉作用机制的研究,增强植物对镉的抗性,调控植物体内不同组织和器官的镉积累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Cd2+主要通过同为二价阳离子的Fe2+、Ca2+或zn”的低特异性转运蛋白或通道蛋白进入植物细胞内,主要被贮存在根细胞液泡中,但有相当部分通过木质部导管长途转运地上部分,再通过韧皮部进行再分配,储存在不同组织的液泡或者细胞壁等部位。
在植物和真菌的重金属解毒机制中,植物螯合肽(phytochelatins,PCs)起着核心的作用,能与重金属螫合为复合物,再通过跨液泡膜转运区室化到液泡,降低细胞质中重金属成分的含量。
本文对近年来调控植物镉吸收转运及耐受性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新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镉;螫合;区室化。
在生命的演化进程中,植物形成了多样化的机制来维持体内与周围环境存在的可利用重金属离子之间的平衡关系。
植物面临着两个重要任务,一是从生长环境中选择吸收生长所必需的重金属离子并拒绝吸收非必需的重金属离子,二是在细胞内维持这些金属离子保持最适宜的生理浓度(Cobbetteta1.,2002)。
对金属离子的吸收和累积机制随着植物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在同一个属,不同种植物的吸收机制也不尽相同(Singha1.,2003)。
植物可通过根部直接吸收水溶性重金属,植物根组织不但可以通过根细胞膜上的质子泵使根际(rhizosphere)酸化,而且能够分泌具有金属螫合功’-能的低分子量复合物,使得土壤的金属离子更易被根部吸收。
现在并不清楚是否植物铁载体(phytosiderophore)或有机酸(例如柠檬酸盐)参与了非必需的毒性金属离子(例如Cd”)的吸收过程。
植物对重金属〔Cd,Cu,Pb,Zn〕富集的研究进展摘要: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区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Pb、Zn、Cu、Cd 四种重金属的污染在我国极其严重。
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较传统方法而言是一种可靠经济平安的技术。
综述了Pb、Zn、Cu、Cd 四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分析了可用于的我国重金属富集植物的分布情况和生活环境,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区;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Abstract:Heavy metal pollution especially Pb,Zn,Cu and Cd is very serious in mine area. Technical use ofhyperaccumulators to restore the contaminated mine soil is feasible and reliable 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Four kindsof heavy metal hyperaccumulators were reviewed,with analysis of their distributions and habitat,which will offer referencefor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ed soil.Key words:mine area;heavy metal pollution;hyperaccumulators1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涵义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并通过接触、食物链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康。
据估算,中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 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 亿元。
据环保总局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107hm2,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104hm2,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104hm2,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 以上。
高丹草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机制研究高丹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
它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吸收和转运能力,被广泛用于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本文将探讨高丹草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机制,并阐述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高丹草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
根系是植物与土壤环境的交界面,其根毛结构能够扩大吸收表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高丹草的根系表面还覆盖着一层黏液物质,能够吸附金属离子。
研究表明,高丹草的根系对镉、铅、铬等重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亲合力,能够迅速吸附这些离子。
其次,高丹草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将吸收的重金属引导到地上部分。
韧皮部和木质部是植物的导管组织,具有输送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功能。
高丹草根系通过这些导管将吸收的重金属转运到地上部分。
研究表明,高丹草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对重金属具有较高的透过性,能够有效地将其向地上部分输送。
此外,高丹草地上部分还通过叶片和植株皮层吸收空气中的重金属。
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气孔,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气体和微量元素。
高丹草的叶片能够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重金属颗粒,植株皮层也能够吸附空气中的重金属离子。
这种叶片和植株皮层的吸收能力使得高丹草能够通过地上部分进一步吸收和转运重金属。
高丹草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机制能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和优化。
首先,选择适应性强的高丹草品种。
不同品种的高丹草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能力有一定的差异,通过选择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品种,可以提高环境修复效果。
其次,调节土壤pH值。
土壤pH值的酸碱度会影响重金属的形态和可移动性,适当调节土壤pH值可以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并提高高丹草的吸收和转运效率。
此外,添加适量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菌种也有助于提高高丹草的吸收和转运效率。
高丹草的重金属吸收和转运机制不仅在环境修复中有重要应用,还可以用于重金属的富集和提取。
通过种植高丹草在重金属污染地区建立植物修复工程,可以将重金属积累在高丹草植株中,然后利用生物炭等材料将高丹草进行焚烧或加热炭化,以提取和回收重金属。
蔬菜中铅镉汞砷四种元素积累的机理
蔬菜中铅镉汞砷四种元素的积累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土壤是蔬菜元素积累过程的重要来源。
土壤中的这些元素来自于自然或人为污染,包括工
业废水、气体的排放、农业投入物、垃圾填埋等。
这些元素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不同,难
以被完全吸收,一部分会与土壤颗粒粘着或流失到地下水中,一部分会进入植物体内。
其次,植物自身的生长条件也会影响元素积累。
蔬菜生长需要水、土壤养分、阳光等
多种条件,其中土壤养分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影响吸收铅镉汞砷的量。
同时叶面积、植物质
量等因素也会影响元素的积累。
此外,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能力也不同。
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大量吸
收铅镉汞砷的能力,而另一些植物可以将其积累到较高含量的水平。
在蔬菜中,叶菜类的
铅积累较少,而砷积累相对较多。
根据某些植物的物种特性,有时也可以通过在种植时选
择适合的品种来减少元素的积累。
最重要的是,人为因素也对元素积累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过量施用肥料或农药会导
致土壤中元素的过多积累;生产工艺不当、饮食不规律等都可能导致蔬菜中元素积累超过
安全限制。
综上所述,蔬菜中铅镉汞砷四种元素的积累机理十分复杂,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在其
中的作用。
因此,要减少蔬菜中铅镉汞砷四种元素的含量,需要从综合角度出发,从源头
上控制元素的排放和营养僵化管理。
植物对重金属的紫外激发荧光响应研究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群体之一,起着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净化的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被排放进入土壤和水体中,对植物生长和生理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如铅、镉、汞、铬和镍等。
这些重金属中的铅和镉尤为常见,它们毒性较高,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植物对重金属的响应机制对于揭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植物对重金属的紫外激发荧光响应,来揭示植物对重金属的感应和适应机制。
紫外荧光是指在紫外线激发下,植物体内产生的荧光信号。
紫外荧光常用于测定植物的光合效率和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的效率。
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会降低植物的光合效率和光合作用效率,导致植物生长迟缓和凋落。
植物对重金属的紫外激发荧光响应与植物体内的光合色素和光合蛋白有关。
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它们是捕获太阳光能并参与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重金属污染会降低植物体内光合色素的含量,导致植物对光能的吸收能力降低,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此外,重金属还会干扰光合蛋白的合成和组装过程,进一步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为了研究植物对重金属的紫外激发荧光响应,研究人员通常采用草本植物或小麦等作物进行实验。
他们首先将植物培养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物的生长介质中,然后使用紫外光源激发植物体内的荧光信号,并通过荧光成像技术或荧光光谱技术来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紫外激发荧光响应。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植物对重金属的感应和适应机制的信息,并为通过调控植物的生理反应来减轻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植物对重金属的紫外激发荧光响应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植物对重金属的感应和适应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机制,并为减轻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菠菜吸收累积重金属铜、锌、铅和镉的特征及调控措施研究茹淑华;张国印;王凌;耿暖;孙世友【摘要】针对叶菜类蔬菜容易积累重金属引起重金属含量超标,在温室采用土培试验对代表叶菜类蔬菜的菠菜吸收累积重金属铜、锌、铅和镉的特征以及调控措施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重金属Cu、Zn、Pb和Cd含量的增加,菠菜地上部Cu、Zn、Pb和Cd的含量均明显增加。
随着菠菜的生长,地上部重金属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在土壤加入重金属处理条件下,土壤中也只有很小部分的重金属能被菠菜的根系吸收,Cu和Pb元素被菠菜吸收后大部分累积在菠菜的根系中。
Zn元素被菠菜根吸收后,一半以上向茎叶中迁移。
Cd元素被菠菜根吸收后,有将近一半能向茎叶中迁移,一半滞留在根系中。
施入石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菠菜地上部的Zn吸收量和Zn含量。
与对照相比,施入石灰菠菜地上部Zn吸收量和Zn含量分别降低42.50%和33.35%。
【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2(027)B12【总页数】5页(P182-186)【关键词】菠菜;重金属;吸收;特征;调控措施【作者】茹淑华;张国印;王凌;耿暖;孙世友【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加剧,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含金属的农药、化肥和有机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
蔬菜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其体内累积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
目前,国内报道较多的是重金属在土壤-小麦、水稻系统中的迁移累积特征和规律的研究[1-3],而对复合污染条件下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规律报道甚少。
陈玉成[4-5]研究重庆市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化学调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的富集能力为叶菜类>茄果类>豆类>块茎类>瓜类,不同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镉>汞>铅>砷。
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效应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重金属污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防治和修复技术越来越成为实验研究的焦点。
镉污染是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之一,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与其他重金属相比,更易被植物吸收,存留在植物的可食用部分,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在人体中,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1955—1972 年,日本富山县的骨痛病就是镉中毒的很好例证,给人们敲响了重金属镉污染的警钟。
据报道,我国受镉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20000 hm2,并有逐渐恶化的趋势;另外,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这将对农作物生长构成威胁,严重影响我国粮食产量。
植物修复是一种成本低、适应性广、无二次污染的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方法。
然而,目前传统的植物修复方法效率低下。
为了更好地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恢复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生存,我们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高效创新的植物修复方法。
因此,本文研究了植物抗镉的机理和分子机制,为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创造高效的植物修复体奠定基础。
植物受镉的毒害植物镉中毒时,一般情况是细胞和整株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强烈抑制,线粒体和叶绿体受到极大破坏,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叶片变黄,植株生物量减少,干重减少;保卫细胞中水和离子的迁移受到很大影响,导致整个植株缺水萎蔫。
同时,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体内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增加,严重时植物死亡。
镉主要影响植物的后续生理代谢。
1.抑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镉胁迫抑制细胞分裂和植物生长发育。
实验表明,镉对生长素载体的影响与抑制细胞伸长生长有关。
刘东华在研究镉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影响时,发现它通过影响钙调素参与纺锤体微管的组装和拆卸来抑制细胞分裂。
2.抑制植物光合作用。
植物吸收重金属镉后,体内叶绿素合成受抑制,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受制。
用镉处理处于分蘖期的水稻植株,发现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而且叶绿素a 比叶绿素b 降低得少。
研究表明,不同蔬菜的重金属含量有较大的差异。
按照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将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分为强、中、弱、抗4个等级。
叶菜类中的芥菜,对镉、铜和铅(Pb)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芹菜对镉(Cd)、汞(Hg)、砷(As)和铬(Cr)吸收富集能力较强;蒿菜、菠菜吸收富集镉(Cd)和锌(Zn);四季豆和马铃薯吸收富集铅(Pb);包菜、莴笋等则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较弱。
研究人员还对铅锌矿矿区植物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冬青和杜鹃对铅(Pb)、镉(Cd)、锌(Zn)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杨树对铅(Pb)、镉(Cd)、铜(Cu)、锌(Zn)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禾本科植物对镉(Cd)、锌(Zn)具有高富集能力。
杜鹃花科与禾本科植物的重金属含量比较来看,杜鹃花科植物含铅(Pb)、镉(Cd)、锌(Zn)的含量是禾本科植物的2倍以上,而对铜(Cu)的富集能力接近。
同样,灌木对铅(Pb)、镉(Cd)、锌(Zn)的富集是草本植物的2~7倍,乔木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也比草本植物高。
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植物生长周期和年龄、富集时间的长短有关。
矿区植物中石竹科的园叶无心菜、十字花科的小花南芥和菊科的续断菊等对重金属具有极强的吸收和累积能力。
植物促生细菌提高植物对铅、镉的耐受性及富集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生产不断加快,伴随着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愈发严重。
目前,铅和镉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它们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由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敏感性,一旦土壤中出现铅、镉等重金属,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其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如何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富集效应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有效途径。
生物促生剂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植物促生细菌作为一种主要的生物促生剂,能够通过调节植物生长与发育的代谢途径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植物对铅、镉的富集效应。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植物促生细菌提高植物对铅、镉的耐受性及富集效应的机制,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案(一)研究内容1. 确定适宜的植物促生细菌菌种。
2. 研究植物促生细菌对植物对铅、镉的耐受性的影响。
3. 研究植物促生细菌对植物对铅、镉的富集效应的影响。
4. 探究植物促生细菌提高植物对铅、镉的耐受性及富集效应的机制。
(二)研究方案1. 确定适宜的植物促生细菌菌种,选择几种常见植物促生细菌进行筛选,并分别进行人工合成和分离纯化,通过实验比较筛选最适合的植物促生细菌进行控制实验。
2. 在盆栽试验中将植物促生细菌种植入土壤中,通过对植物的生长和铅、镉的吸收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确定植物促生细菌对植物对铅、镉的耐受性的影响。
3. 在盆栽试验中将植物促生细菌种植入土壤中,在植物生长季节内,定期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分析植物体内和土壤中铅、镉的含量,确定植物促生细菌对植物对铅、镉的富集效应的影响。
4. 探究植物促生细菌提高植物对铅、镉的耐受性及富集效应的机制,通过研究植物促生细菌对植物种子萌发、根系吸收和转运等关键环节的影响,探究其促进植物对铅、镉耐受性和富集效应的分子机制。
4种菊科植物对重金属吸收的比较研究
李庚飞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47)003
【摘要】本研究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附近地区菊科植物萎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叉枝蒿(Artemisia divaricata(Pamp.)Pamp)、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体内铜、镉和锌等重金属含量,以便确定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结果表明:4种植物中,小飞蓬对Cu和Zn的吸收效果最好,对Cu的富集系数为L 39,对Zn的富集系数为14.5,Cu和Zn主要储藏在植物的根部和叶片中.萎蒿对Cd的吸收能力强于其他3种植物,茎中Cd含量高于根系和叶片.茵陈蒿对3种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均较弱.筛选富集植物对3种金属元素的吸收时,小飞蓬为首选植物,茵陈蒿被排除.
【总页数】5页(P57-61)
【作者】李庚飞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53
【相关文献】
1.三种菊科草本植物对重金属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实验研究 [J], 蒋兴一;李景吉;钱美玲
2.湘西铅锌矿区的菊科植物及其对重金属的积累 [J], 彭克俭;刘益贵;邓小鹏;沈振国
3.几种菊科植物对矿区土壤重金属的吸收研究 [J], 李庚飞
4.重金属污染河流生态修复区挺水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特性 [J], 陈天;包宁颖;杜崇宣;刘云根;张慧娟;王妍
5.三叶鬼针草等7种常见菊科杂草植物对重金属的超富集特征 [J], 魏树和;杨传杰;周启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