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日韩 锂电工厂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9
国外锂重点企业上市公司介绍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清洁能源的发展,锂电池作为新能源的代表,正在快速崛起。
国外的锂产业也因此迅速发展,许多锂重点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成为了国际市场上备受瞩目的企业。
1. 阿尔伯特电气(Albemarle)阿尔伯特电气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锂生产商之一,总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该公司主要生产锂、锂化合物和锂电池材料,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锂供应商之一。
阿尔伯特电气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均有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布全球。
2. SQM(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SQM是一家总部位于智利圣地亚哥的化学工业公司,主要从事化肥、钾盐、硝酸盐、碘和锂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是智利最大的化学工业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锂生产商之一。
3. Tesla作为全球知名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商,特斯拉自然也是一家重要的锂电池企业。
该公司的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均采用锂电池,因此其也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商之一。
特斯拉在美国和中国均有生产基地,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产品。
4. LG化学(LG Chem)LG化学是韩国的一家综合化学企业,主要从事电池、光学材料、塑料、涂料等领域的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商之一,其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移动设备等领域。
5. CATL(宁德时代)宁德时代是一家中国的锂电池企业,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商之一,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宁德时代也是中国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之一。
以上是国外锂重点企业上市公司的介绍,它们的发展和成就不仅在锂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对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电池研制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电池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存储设备,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电动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对高效、可靠、环保的电池需求不断增加。
本报告将对美国电池研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技术进展、市场规模、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
2. 技术进展在电池技术方面,美国始终处于世界前沿,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以下是目前美国主要的电池技术进展:2.1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电池技术之一。
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美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致力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延长循环寿命、降低成本等方面进行研究。
目前,美国已经取得了锂离子电池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突破。
2.2 固态电池固态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
美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安全性高等特点,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交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3 金属空气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技术,能够实现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
美国在金属空气电池领域的研发投入也较为突出,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金属空气电池在电动交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市场规模美国电池市场规模庞大,不断扩大。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交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电池市场的增长。
根据预测,未来几年美国电池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以上。
目前,美国电池市场以消费电子、电动车和能源储存为主要应用领域。
其中,电动车市场是美国电池市场的一个快速增长领域,由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电动汽车的销量在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
这为电池制造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4. 应用领域电池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美国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4.1 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领域是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美国的电池制造商和科研机构致力于提高消费电子产品的电池续航能力和安全性能,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全球十大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比亚迪位居第三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一直是固定储能项目的首选技术。
由于低成本、能量密度、效率和安全性等优势,锂离子电池技术已成为许多固定式储能系统(ESS)开发商的首选。
同时,锂离子电池也带动了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储能市场。
这些市场的快速增长使供应商能够通过对降低价格的新生产设施进行重大投资来发展规模经济。
锂离子制造商的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并在制造和研发方面投入巨资。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发布的最新市场报告,公布了全球十大锂离子电池供应商。
其中,韩国LG化学、三星SDI和中国比亚迪BYD位列全球前三名。
第四至第十名分别是日本松下、美国柯卡姆、日本东芝、法国帅福特(Saft)、勒克朗谢(Leclanché)、加拿大Electrovaya和宁德时代(CATL)。
Navigant Research表示,迄今为止,针对固定电池储能市场的最成功的公司是拥有成熟业务的大型企业,为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提供锂离子电池。
虽然几个市场壁垒可能会在短期内限制增长,但是Navigant Research预计到202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模将达到231亿美元,这是巨大的潜。
新能源汽车电解液是电池中重要的材料,对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电解液的生产企业及其分布区域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重点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电解液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新能源汽车电解液的重点企业及其分布区域。
1. 宁德时代宁德时代是我国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公司总部位于我国福建省宁德市,其产品主要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中。
2. LG化学LG化学是一家总部位于韩国的跨国化学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之一。
其新能源汽车电解液产品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韩国、我国等国家和地区。
3. 三洋化学三洋化学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的化工企业,也是新能源汽车电解液领域的重要制造商之一。
该公司的产品覆盖了全球范围,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地区。
4. 格力集团格力集团是我国知名的家电制造企业,同时也涉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
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解液的生产和分布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产品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5. 宝马集团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宝马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和生产资源。
其在欧洲地区的新能源汽车电解液分布范围较广,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6. 特斯拉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在电池技术和电解液领域也具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其产品主要分布在美国本土,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7. 国际巨头除了上述几家知名企业外,还有一些国际知名的化工和电池企业也在新能源汽车电解液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产品分布范围涵盖了全球范围。
总结:新能源汽车电解液重点企业及其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区,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相信新能源汽车电解液领域的企业和产品也将会不断涌现和完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锂电产业国外发展现状
锂电产业是一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在国外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以下是国外锂电产业的发展现状:
1. 生产规模扩大:国外锂电产业的生产规模正在逐渐扩大,许多国际知名的电池制造企业纷纷进军锂电市场。
例如,日本的松下、索尼,韩国的三星、LG化学等公司都已成为全球锂电
池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2. 技术不断进步:国外锂电产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随着科技的进步,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逐渐提高,续航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国外还在探索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例如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等,以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
3.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锂电产业在国外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移动设备、电子产品等领域对锂电池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推动了锂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4. 绿色环保意识提升:国外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锂电产业由于其低碳、无污染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支持。
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的发展,为锂电产业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5. 研发合作加强:国外锂电产业之间的研发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加快了锂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总的来说,国外锂电产业在规模逐渐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市场需求增长、环保意识提升和研发合作加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这一发展趋势为我国锂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名列全球前十四位的锂离子电池厂商排名名列全球前十四位的锂离子电池厂商排名1、Sanyo(高能量锂离子电池+高功率锂离子电池)Sanyo(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生产企业,该公司目前主要生产高能量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类电子设备上,月出货量约650万节。
2000年,三洋公司在北京投资8900万美元(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设立了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月出货量约7000万节。
三洋公司计划从2009年开始投入1250亿日元(约12亿美元)扩大锂电池生产能力至9000万节/月。
2、Sony(高能量锂离子电池+高功率锂离子电池)SONY(日本索尼公司)是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先导者,目前其锂离子电池产能位居世界第二,该公司同时生产高能量电池和高功率电池,其中高能量电池月出货量约4000万节。
2000年9月7日,索尼公司在江苏省无锡市投资2300万美元(注册资本约1000万美元)建立生产聚合物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工厂“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生产适用于移动电话等移动终端使用的聚合物锂离子充电电池。
索尼公司计划从2008年开始其投入400亿日元(约4亿美元)并在2010年第一期结束后继续投资以扩大其锂电池生产能力至7400万节/月。
3、MBI(高能量锂离子电池+高功率锂离子电池)MBI(Matsushita Battery Industrial Co., Ltd.)为日本松下公司下属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创立于1923年,1994年开始生产锂离子电池,为世界第三大锂电池生产企业,该企业目前的电池出货量约为2500万/月,该公司计划从2008年底开始投入1230亿日元(约12亿美元)分两个阶段建设两个新工厂,同时改造现有工厂,最终将产能提高到7500万节/月的水平。
4、Maxell(高能量电池)Maxell(日本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成立于1960年,是日本国内第一家研发生产碱性电池、软盘等产品的企业。
美国10家著名能源企业及其前沿科技介绍美国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处于世界的前列,不仅仅使得一些知名的企业总部在美国选址,更是在推动科技的进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推动了节能市场的发展,为节能设备的面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Agrivida 公司及其“纤维素乙醇”技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人们考虑美国的新能源方式转换问题时,一般都会考虑到的方式是利用太阳能或新核能反应堆为美国提供电力支持。
但参加由美国能源部门分支机构ARPA-E 召开的能源革新峰会的与会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不仅仅希望对为美国电力提供支持的能源利用系统进行革新,而且希望重塑整体的能源利用系统。
这些参加能源革新峰会的与会者认为,现有的美国电力系统整体需要技术革新,从传输电力的电线到制造电力过程中废弃热产品所有这些都需要技术革新。
目前,美国境内有十家能源再造公司及其研发的能源再造技术值得人们去关注。
或许任何一项能源再造技术并不能使得美国解决现有的原油危机,也不能减轻日益恶化的气候变暖问题,但如果把所有的能源再造技术整合成一个新的能源再造系统,那么人类或许真的可以战胜气候变暖危机,并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目前,人们已经可以利用玉米芯中所含的糖分来制造乙醇,但玉米芯中所含糖分甚少。
为此,数年前人们就开始尝试利用植物杆等富含纤维素的部分来制造乙醇燃料。
科学家将这项技术称为“纤维素乙醇”技术。
该技术的特点在于,其制造乙醇的主要原材料不是利用植物中的糖分,而是利用植物中富含的纤维素。
但事实证明,将玉米秸秆或玉米芯中的纤维素变为液体乙醇燃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美国Agrivida公司的生物工程师迈克尔·拉布在植物中加入酶,这种酶将使整个植物(种子、茎和叶)更容易转变成乙醇。
在植物中加入酶不是新设想,但还不是很成功,因为酶对植物生长有副作用。
他们通过推迟酶的活性来避免这个问题,从而使植物正常生长。
这种酶能使每英亩植物的乙醇产量增加50%,同时使乙醇的成本降低大约30%。
国外锂重点企业上市公司介绍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锂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也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
以下是几家国外锂重点企业上市公司的简介:1. 阿尔伯马利能源(Albemarle Corporation)阿尔伯马利能源是全球最大的锂生产商之一,总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公司产品覆盖锂金属、锂化合物、聚合物电解质等领域,主要供应给电池、能源储存、化学品和医药等行业。
公司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ALB。
2. 三星SDI(Samsung SDI)三星SDI是韩国三星集团旗下的一家能源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池、储能系统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多个生产和研发基地,市场份额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排名前三。
公司股票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6400。
3. 资生堂化学(Shiseido Chemical Industries)资生堂化学是日本资生堂集团旗下的一家化学品制造公司,产品覆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化妆品、医药、电子等。
公司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电解质领域,是全球最大的电解质生产商之一。
公司股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4951。
4. 富士化学(Fujitsu Chemicals)富士化学是日本一家化学品制造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池、能源储存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
公司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电解质领域,是全球最大的第二类电解质生产商之一。
公司股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4135。
5. 爱德曼材料(Ardmamaterials)爱德曼材料是英国一家化学品制造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池材料和能源储存等领域。
公司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阴极材料领域,是全球领先的阴极材料生产商之一。
公司股票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ADN。
磷酸铁锂专利之争美国和加拿大的政府和业者,为了取得可能改变电池、汽车和所有动力相关产业生态的磷酸锂铁(LiFePO4)正极材料的专利主导权,早已在国际间为此大打跨国专利战。
专利大战的引燃点相当有意思,若不是是全球最大电动手工具大厂Black & Decker(B&D)出1 款799美元的超热卖新产品组(DCX 6401 Combo Kit,各产品可单独销售),产业界恐难一睹磷酸锂铁专利之争的精采故事。
这款电压36V 无电线新型电动手工具,是以B&D 购并而来的「DeWALT」品牌在市场销售,特别的是,这款产品线不过在上市后的第2 个季度,便因可1 小时高速充电、强大功率提升效率、高安全性与2,000 次以上的电池循环寿命等优点,创下2,000万美元的销售成绩,打破B&D 创立以来的所有纪录。
附相片:引起跨国专利大战的B&D 电动手工具组(B&D网站)B&D 的北美区采购总监Jamie Mann 说,这些新产品不再需要电线,只要装上电池就可以获得比过去插电的旧产品更好的工作效率,这是重大突破,将彻底改变全球电动工具市场的生态。
这款产品立刻在美国市场威名远播,许多相关业者争先研究此产品,甚至连美国「德州大学」也前来关切。
紧接着发生的是,德州大学在德州达拉司法院向B&D与此款产品的电池供货商A123 Systems 提出专利诉讼,控告两造「非法制造且销售」(bootleg)此款侵犯德州大学所拥有专利的风云产品。
专利大战愈演愈烈?span>一所位于美国南方的大学对自己国内最大电动手工具厂和一家甫成立的新兴企业兴讼?而且,有趣的是,德州大学还不是单枪匹马,旁边甚至出现一位重量级帮手──加拿大国家公共事业魁北克水力公司(Hydro-Quebec,H-Q),形成美国公立大学联合加拿大政府一起对付美国自己国内知名大厂的特殊情况!时间点是在2006年9 月,德州大学控告B&D 和A123 在未获得其电池技术授权的情况下制造与销售侵权商品,而H-Q 则是从德州大学获得得独家授权的单位,但是,事实上,真正的幕后藏镜人是从德州大学和H-Q取得独家商业授权的加拿大企业Phostech Lithium公司,Phostech 也是H-Q 旗下的转投资子公司,但其背后还有个大股东是全球排名第1 的德国化学磷肥大厂南方化学(SUD- CHEMIE)。
超级电容生产厂家名单
1. Maxwell Technologies(麦克斯韦科技),总部位于美国,
是全球领先的超级电容器制造商之一,提供各种型号和规格的超级
电容产品。
2. Panasonic(松下电器),总部位于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电
子产品制造商之一,也生产超级电容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能源存储等领域。
3. Nippon Chemi-Con(日本化学电子),总部位于日本,是一
家专注于电子元器件制造的公司,也生产超级电容产品,主要应用
于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领域。
4. LS Mtron(LS电机),总部位于韩国,是韩国最大的电力
设备制造商之一,也生产超级电容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再生
能源等领域。
5. Maxwell Technologies(麦克斯韦科技),总部位于美国,
是全球领先的超级电容器制造商之一,提供各种型号和规格的超级
电容产品。
6. Nichicon(日本日新电容),总部位于日本,是一家专注于
电容器制造的公司,也生产超级电容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
设备等领域。
7. AVX Corporation(AVX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是一家全
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商,也生产超级电容产品,广泛应用于电
子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
8. Ioxus(艾欧克斯),总部位于美国,是一家专注于超级电
容器制造的公司,提供各种高性能超级电容产品,应用于能源存储、电动车等领域。
这只是一些知名的超级电容生产厂家名单,市场上还有许多其
他厂家也在生产超级电容产品。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超级电容产品。
american battery solutions介绍-回复关于American Battery Solutions的介绍American Battery Solutions(ABS)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高科技公司,专注于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制造。
作为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系统领域的领先企业,ABS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可持续的电池解决方案。
1. 公司背景和历史American Battery Solutions成立于2019年,是由AutoDiscovery LLC 和其他相关公司合并而成。
AutoDiscovery LLC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从事高性能电池工程和研发的公司,该公司与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合作开发电动汽车电池系统。
合并后的American Battery Solutions专注于电池技术的创新和市场应用。
公司的总部位于密歇根州劳尔维尔市(Livonia),同时在德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Fredericksburg)设有制造工厂。
2. 产品和解决方案美国电池解决方案公司提供多种电池制造和储能技术解决方案。
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模组和储能系统。
ABS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卓越的安全性能。
它们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商业及工业储能系统等领域。
这些模块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以适应不同的应用。
ABS还提供基于锂离子电池的储能系统,用于解决能源存储和管理的需求。
这些系统可以在可再生能源装置(如太阳能和风能)产生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以平衡电网负荷或备用电源。
3. 创新技术和研发能力American Battery Solutions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公司拥有一支由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的研发团队,致力于推动电池技术的进步。
ABS与各类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和行业合作伙伴,以进行联合研究和开展项目。
借助这些合作,公司能够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趋势,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
1、JohnsonControls-Saft(美国江森自控和和法国Saft的合资公司)JohnsonControls,Inc.(纽约证交所代码:JCI)和Saft(欧洲证交所代码:SAFT)已达成协议,关闭其合资公司JohnsonControls-Saft。
该合资公司建于2006年,主营锂离子汽车电池的开发和制造。
据协议条款,JohnsonControls将现金收购Saft所占$1.45亿美元的公司股份。
协议包括JohnsonControls向Saft支付的一笔事前特许权使用费,用于展期JohnsonControls在所有市场使用某项Saft锂离子技术的许可。
此交易有待监管机构的批准,最早可能于2011年9月30日达成。
JohnsonControlsPowerSolutions总裁AlexMolinaroli先生表示:“非常感谢与Saft这段时间的合作,很高兴能够以互利的方式解决这件事情。
”Saft管理委员会主席JohnSearle先生认为:“很高兴此争议能得到快速积极的解决,这符合我们客户、员工和股东的利益。
另一方面,Saft就此不再承担合资公司的现金与损益责任。
Saft管理层现在全力以赴,在精心挑选的所有市场中,为我们的锂离子技术寻找发展良机。
”随着双方一致同意结束合作关系,两家公司之间的所有法律程序也告结束。
“对JohnsonControls来说,此协议进一步反映出我们对高级电池行业的战略思考。
”Molinaroli先生认为,“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此领域的已有进展,此外,现在我们可以围绕技术、系统、应用和业务模型,扩展全部战略能力。
”合资公司的所有资产都将由JohnsonControls接管,只有法国夏朗德的一座工厂将于2012年底移交给Saft。
交易完成之后,JohnsonControls将经营该公司,履行公司的现有合同协议,相应地与客户和供应商开展合作。
关于JohnsonControls:JohnsonControls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地区的客户服务,是多种技术和行业的全球领跑者。
动力锂电池国内外发展概况1.1 国外发展现状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新能源研发计划。
随着燃油车禁售时间的逐步接近,各个国家也都加大力度在车用动力电池上进行技术的研发和产业的发展。
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由于锂电池技术发展的比较早,在技术,产业以及研发上有着很明显的技术优势。
日本在技术上有明显的优势。
韩国在电力电池制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研发和制造能力很强,而美国在科学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009年,日本政府启动了“上升计划”(创新电池科学和基础研究)和uead (下一代高性能汽车电池系统)。
随着产业的调整和技术的发展,日本政府于2013年修订并更新了电力电池技术路线图。
该路线图介绍了电动汽车的二次电池和固体电池技术。
从技术指标、能量密度、比功率、成本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确定了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具体各项参数指标如下图)图1.1 日本动力电池发展线路图最早的锂离子电池就是由日本的索尼公司研发商用的,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3c数码产品用的都是锂电池,后来索尼将18650圆柱形电池技术转卖给了日本的松下公司,松下公司也就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锂离子电池设计制造公司。
同时伴随着特斯拉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它使用的松下电池也让松下公司成为了目前动力锂电池行业的领导者占据了全球市场的20%。
松下公司主要生产的是18650和最新的21700圆柱形电池,这两种电池都是三元材料锂电池,拥着这较高的能量密度,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能够达到300Wh·kg-1。
图1.2 日本经济产业省设置的动力电池系统相关参数目标值韩国知识经济部也宣布大力推进动力锂电池的研发,重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单元、模块、系统和关键原材料的研发。
电动汽车方面主要关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成本。
领导绿色社会二级电池技术研发项目,包括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应用技术研究(储能纯电动汽车)、评价和测试基础设施、新一代电池研究-2020年计划,基础研究,关键原材料,测试评估和标准,电力电池的应用准备建设完善的电力电池产业链在韩国。
美国锂电工厂:美国锂电动力电池,家用锂电池主要从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进口,锂电工厂主要分布在亚洲国家,但自2010年开始倾向在本土做汽车动力电池、。
美国锂电公司主要有:日本的锂电池企业A123 Systems1.美国A123系统公司(A123 Systems)200年1月7日宣布,计划在美国密歇根州东南部建电池工厂,并称这将是第一个工厂,之后还将在美国再建几个工厂,满足到2013年底500万辆混合动力车或50万辆充电式混合动力车(Plug-in Hybrids)的电池需求。
A123系统公司将会在新工厂投资23亿美元,并申请从美国能源部批准的250亿美元贷款中分得18亿美元贷款。
据底特律自由报消息,虽然全球的汽车制造商们普遍计划在未来的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上使用锂离子电池,但这种电池的生产大部分集中在亚洲。
美美国只有EnerDel在生产车用锂离子电池。
2.通用还未宣布选择谁作为其雪佛兰Volt电动车的锂电池供应商,现在争这个订单的有两个,一个是采用A123系统公司电池技术的大陆集团,另一个是韩国LG化学在美国的子公司Compact Power。
2007年底,大陆集团联合A123 为雪佛兰Volt插入式混动车研制的首批电池,就已交付通用的技术中心进行测试。
底特律自由报消息称,通用管理层大部分倾向于推动电池的美国本地化生产。
但美国时间1月11日也有消息曝出,通用将会把第一个锂电池订单交给LG化学的子公司。
A123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vid Vieau表示该公司将新建数个锂电池工厂,“以先进的美国本土电池,帮助美国经济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该公司还未透露将在美国建多少家锂电池工厂。
通用和克莱斯勒都在考虑将A123系统公司的锂电池用在自己的电动车上。
克莱斯勒公司曾宣布,A123系统公司是其ENVI电动汽车(最早将于2010年投产)项目用电池的关键供应商。
“克莱斯勒强烈支持A123系统公司在美国发展并量产能量储存系统,”克莱斯勒先进车辆工程部门副总裁Lou Rhodes 表示。
3.据日经BP社消息,美国Ener1的子公司——从事锂离子充电电池开发及制造的EnerDel于2009年5月8日启动了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生产工厂。
印第安纳波里斯(Indianapolis)工厂生产用于混合动力车及电动汽车(EV)的锂离子充电电池单元,诺布尔斯维尔(Noblesville)工厂生产电池组。
EnerDel为首家在美国量产汽车驱动马达用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厂商。
目前EnerDel每年可供应3000~4000个EV电池组。
该公司计划逐年扩大产量。
为了进一步扩大产能,考虑继印第安纳波里斯工厂和诺布尔斯维尔工厂之后,购买或建设第三个工厂。
希望将混合动力车电池组的年产能扩大至150万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用扩大至60万个、EV用扩大至15万个)。
EnerDel已决定将锂离子充电电池配备于挪威Think Nordic的小型电动汽车“Th!nk”上。
此次还发布了最新信息:将配备于美国Fisker Automotive公司预定2010年6月上市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Karma”。
Fisker计划通过美国的32家连锁店年销售1万5000辆。
还预定在欧洲展开销售,欧洲的销售网点详情将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公布。
EnerDel计划2010年春季前后正式开始量产面向Fisker公司的充电电池。
4.最有可能开发汽车动力电池的国际大公司1.日产与NEC 日本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日产与日本电子巨头NEC公司将共同投资1000亿日元(约11亿美元)大批量投产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用锂电池,投产规模将于2011年或之后达到20万组左右。
据《日经商报》12月29日披露,2007年日产、NEC和NEC东金(NEC-TOKIN)三家公司联手投建的锂电池生产工厂将于2009年投产,初期年产能为1.3万组,主要用于叉车。
日产与NEC计划再度联手在2011年或之后在日本建立一座新的工厂,另外还计划在美国和欧洲设厂向当地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2.大众与三洋7.69亿美元电池动力已成为全球各汽车厂商追逐的领域。
日前,大众汽车宣布,已与世界领先的充电电池开发商日本三洋公司缔结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将携手开发基于锂离子技术的新型高效高性能电池系统。
与此同时,日产也表示,其合资公司斥资1.15亿美元的大规模锂电池生产也将启动,日产将在环保汽车上追赶丰田和本田。
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博士表示:“未来大众汽车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将是电动汽车和配备更加高效的内燃机汽车。
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蓄能系统,如果车辆的运行方式与客户的要求不合拍,整个设想就是空谈。
”在今年三月日内瓦车展上,大众展示了高尔夫TDI(柴油)混合动力汽车的样车,其装配的“柴-电”混合动力系统与7速DSG技术相结合产生出强大的节能潜力。
在上一次东京车展上,奥迪展示的代号为A1的概念车已经配备了这项动力总成系统,其续驶里程已经可以达到100公里。
大众集团希望在2010年开始将锂离子电池技术应用于汽车3.博世与三星博世集团与韩国三星视界有限公司已达成协议,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锂离子蓄电池。
该合资公司将被命名为“SB LiMotive有限公司”,总部设在韩国,计划于今年9月份启动。
在合资公司中。
博世集团与三星视界有限公司将各持50%股权。
即双方在董事会和理事会中具有同等的代表权4.德国大陆与英耐时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宣布已收购了日本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智囊团”Enax(英耐时)公司16%的股份,大陆集团将联合Enax研发更安全、供电时间更长、更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用于节能减排新宠——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
Enax公司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方面已积累了10多年的经验,在锂离子电池生产、电池材料、电池安全技术方面获得了很多专利。
在大陆集团之前就有很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从Enax引进锂离子电池方面的技术,如2006年村田制作所宣布涉足高输出功率锂离子充电电池业务时,就是引进的Enax层叠(Laminate)型锂离子电池技术。
Enax(英耐时)公司建于1996年,总部日本东京,创始人就是现任总裁Kazunori Ozawa博士,员工80多人,其中大约一半的人从事研发工作,研发中心位于日本北部的米泽(Yonezawa)。
该公司,2006财年的销售额为1050美元。
2005年6月,Enax公司与德国Degussa分别各出资50%在山东潍坊安丘市成立德固赛英耐时(安丘)普力昂技术有限公司(Degussa Enax (Anqiu) Power Lion Technologies Co., Ltd.),生产销售锂离子电池电极,并供应至中国与欧美日等国。
5.丰田与松下据美联社报道:丰田汽车公司计划在日本建立两家工厂以生产用于混合动力车等环保车型的车载电池。
丰田与松下共同出资的电池生产企业将负责在新建生产车载电池的工厂。
其中一家工厂将生产镍金属氢化物电池,另一家将生产锂离子电池,计划用于未来生态车型。
日本汽车制造业巨头丰田以其大受欢迎的“先驱者”在混合动力车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丰田表示2010年后将使混合动力车销量达到100万辆。
混合动力车可以在气体引擎和电动机之间换档,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这样能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有关。
丰田的“先驱者”已上市近十年,最近销量更是达到顶峰至100万辆。
锂离子电池如今更常用于笔记本电脑。
这种电池产生电能更多,且比镍金属氢化物电池更小。
“先驱者”即是使用镍金属氢化物电池。
丰田表示锂离子电池或将被应用于插电混合动力车,这种车型可通过家里面的插座进行充电。
全球其它主要的汽车制造商也在致力于环保车型的开发,竞争愈发聚焦于制造出性能最优异的电池。
本周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本田表示将使其混合动力车销售增加至每年50万辆。
另一大汽车生产商日产至今尚未开发出投入市场的混合动力车。
但它表示将于2010年将这种车型制造出来。
日产着眼于电动车的制造。
公司本周还表示其与日本电气公司的合资企业于明年起将大幅增产锂离子电池6.江森自控-SAFT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消息(2008年1月22日)本月底,江森自控公司(Johnson Controls Inc., JCI)及其合资伙伴Saft Groupe SA公司将在欧洲开始为汽车市场成批生产锂离子电池,同时还将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应电池,以将该技术扩展至中国市场。
这两份新合约推动全球汽车业开始在传统的混合电力车、插入式油电混合车和卡车中使用锂离子电池驱动。
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JCI Power Solutions分公司总裁Alex Molinaroli说,凭借合资集团Johnson Controls-Saft Advanced Power Solutions 公司的业务发展(以Saft Groupe SA的名义经营,总部设在法国巴黎)JCI正在证明锂离子已做好进入市场的准备。
锂离子电池采用分离薄膜,以塑料作为外壳的接合材料和车内缆线的导管。
北美、欧洲和亚洲汽车制造商对在混合动力车和未来的电动车中用锂离子电池代替镍氢电池很感兴趣,因为锂离子电池充电更方便,且能保持更长时间。
但是,电池生产商必须开发出一种更稳定的系统,因为锂离子电池很容易过热。
1月8日,Molinaroli在美国底特律举行的北美国际车展上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说,JCI-Saft公司已开发出可供全天候驾驶的电池。
该合资企业位于法国Nersac的工厂配备了两条生产线,为戴姆勒集团的新款梅赛德斯S级混合动力轿车和另一款未透露名称的欧洲产汽车供应锂离子电池。
公司将于1月底向梅赛德斯交付第一批电池。
他说:“我们已做好了准备。
我相信还有其他公司也差不多做好了准备。
”在中国,JCI-Saft公司将向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系列展示用车供应电池。
与此同时,公司正在将未来的电池技术带入中国.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由著名蓄电池公司日本GS汤浅公司、三菱公司和三菱电机公司联合筹建的合资新公司---日本锂离子能源公司(Lithium Energy Japan)成立。
据悉,今年5月,这三个公司就宣布,要成立一个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合资公司。
合资公司的注册资金为30亿日元(约合1.9亿元人民币),三菱汽车、三菱电机和GS汤浅分别出资15%、34%及51%。
同时,三菱汽车也表示,将在2009年开始销售电动汽车。
新公司的目标是2009财年销售200,000块电池。
该合资公司计划首先生产的电池是LEV50,该电池基于GS汤浅公司的LIM系列,但是改进了电池结构和电极板材料,存储性能和能量密度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LEV50是一个3.7V、50Ah的电池组,重1.7 kg,体积为85L,由4块LEV50-4电池组成7.通用与LG化学据韩国韩联社报道,美国通用汽车12日同韩国LG化学就混合动力车充电电池供货合约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