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280例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医学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外固定支架术后行内固定治疗对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的影响林伟龙,林宇超,郑晓华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莆田九十五医院骨科,福建莆田 351100[摘要] 目的 研讨外固定支架术后行内固定治疗对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方便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5月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莆田九十五医院骨科收治的142例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
对照组在外伤清创后,直接行内固定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外伤清创后行外固定联合内固定的治疗方法。
对比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 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观察组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9.33±3.18)分、(87.99±5.1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308、7.432,P 均<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及C 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 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后先实施外固定支架术,再行内固定治疗,有助于骨折部位的快速愈合,使关节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改善炎性因子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二者联合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4)01(b)-0041-05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after External Fixation Bracing Treatment on Fracture Healing 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Open Fractures of the Tib⁃iofibular DiaphysisLIN Weilong, LIN Yuchao, ZHENG Xiaohua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utian 95th Hospital of China Rongtong Medical and Healthcare Group, Putian, Fujian Province, 351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fixation after external fixation bracing treatment on fracture healing 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open fractures of the tibiofibular diaphysi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20 to May 2022, it is conveniently to selected 142 patients with open 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Putian 95 Hospital of China Rongtong Medical and Healthcare Group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envelop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7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mainly received the treatment of direct internal fixation after trauma debride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mainly received ex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fter trauma debridement. The fracture heal⁃ing time, functional recovery, complication rat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groups. Results The callus formation time, pain disappearance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in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knee joint and ankle joint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9.33±3.18)points and (87.99±5.14) points,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13.308, 7.432, both P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OI :10.16662/ki.1674-0742.2024.02.041[作者简介] 林伟龙(1985-),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小儿骨科、脊椎、四肢创伤。
胫腓骨骨折治疗总结及优化方案本科治疗胫腓骨骨折63例,其中闭合性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跟骨骨牵引术治疗胫腓骨骨折3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9例,外固定支架治疗6例,均治愈,治愈率达100%。
我科治疗胫腓骨骨折取得很好疗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并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骨折与西医比较有如下特点:1、固定方法: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优点创伤轻微,功能恢复快,骨折愈合快,外观满意,但手法操作要求较高(手法娴熟,少数须X光操作),部分骨折对位难以达到解剖对位,骨折对位后相对欠稳定.西医切开复位内固定:优点是可使手法复位不能复位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缺点是切开复位时分离软组织和骨膜,减少骨折部的血液供应,甚则引起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同时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减少局部抵抗力,如无菌操作不严,易于发生感染,导致化脓性骨髓炎;还有切开复位所用的内固定器材如选择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质量不佳时,可因氧化和电解作用,发生无菌性炎症,使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
内固定器材拔除,大多需要再一次手术。
2、局部与全身治疗兼顾:骨折以后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内在变化,局部受伤不能只从局部着手,我们采用了一整套包括局部的包扎固定、手法按摩、被动活动、自动运动、红外线照射、外敷膏药、内服接骨丹等综合疗法,能使骨折愈合时间缩短二分之一,整个疗程缩短三分之二.3、固定与运动的统一:骨折后长期连续固定,势必引起关节僵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动静结合是在运动的基础上固定,避免了以上并发症。
4、整复、固定和功能恢复同时并进:促进骨折愈合、保持关节功能,避免了肌肉粘连、感染造成骨髓炎,减少手术瘢痕等。
5、在用药上,要内服与外敷相结合。
中医治疗骨折主张全身用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药,除内服药物外,局部采用中药外敷熏洗;西医主张内服抗生素、维生素、镇痛剂等,很少用外敷药。
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胫腓骨骨折患者58例,其中16例为闭合性骨折,42例为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愈合情况及切口感染情况。
结果:治疗过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应用相应抗生素及换药处理过后均愈合,有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
结论: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胫腓骨骨折;疗效【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54-01在骨折患者中,大约有13.7%的患者为胫腓骨骨折,它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
胫腓骨骨折位置一般比较表浅,同时,胫腓骨还是负重的骨骼,所以很容易遭受直接暴力损伤,且实际临床中常常合并皮肤软组织损伤,从而形成开放性骨折。
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胫腓骨骨折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胫腓骨骨折患者58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年龄为37.8岁。
58例患者中16例为闭合性骨折,42例为开放性骨折。
8例为砸伤,15例为坠落伤,35例为交通伤。
合并内科疾病及其他疾病患者19例,其中15例患者合并1种疾病,3例患者合并2种疾病,1例患者合并3种以上疾病。
合并内科疾病中,主要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4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行急诊清创术,同时行支架外固定,在伤后1~17d内对16例闭合性骨折患者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在手术之前,对所有患者行全面检查,先治疗相应的内科合并症,纠正血糖、贫血、电解质紊乱等。
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作者:刘平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防治。
方法26例开放性骨折采用急诊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结果26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无骨髓炎、肢体短缩、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关节功能恢复好,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患者早期下床,可反复利用等优点。
我科2005年——2011年2月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外固定器;胫腓骨骨折随着我国逐步步入汽车社会,加之农村摩托车及农机机械的广泛使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特别是Ⅲ型开放性骨折患者明显增多。
对于胫腓骨骨折,髓内固定是最常使用的内固定方式,但对于开放性胫腓骨折,一期髓内固定容易并发骨髓炎,治疗难度大[1]。
我科2005年3月——2011年2月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中,均为新鲜骨折,男22例,女4例,年龄19-60岁。
平均年龄31.5岁,胫腓骨骨折:部位上1/3 1例,中1/3 15例,中下1/3交界处10例,骨折类型:斜形15例,螺旋形7例,粉碎形4例,均为开放骨折,GustiloⅡ型19例,Ⅲ型7例。
1.2治疗方法所用患者均在纠正休克、处理危及生命合并症之后急诊手术。
一般采用连硬或全麻,彻底清创、切除失活组织,尽量保留骨膜及软组织,粉碎严重骨折折块间行克氏针或螺钉有限固定,借助电视x光机进行操作,从小腿前内侧胫骨结节至内踝连线上进针,选择近侧或远侧骨折端4-5cm处为第一进针点,麻醉成功后,手法大致复位以纠正旋转及部分重叠移位,经皮穿针用手摇钻或低速电钻钻入3mm克氏针,针穿过对侧骨皮质约0.5cm,第二穿针点,原则上只要骨干长度允许,第二固定针距第一穿针点相隔越远越好(外固定支架距离的极限)。
四根固定针以相对平行为准。
普通直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发表时间:2011-10-08T10:53:38.19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韩中金[导读] 总之,适时的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同时配合术后的积极功能恢复锻炼,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韩中金(广西河池市巴马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547500)【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效果以及预后。
方法病例来自2008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24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
结果本组24 例骨折全部愈合,其中术后1 例术后3 个月出现螺钉松动脱落,骨折处可见大量骨痂生成,骨折端无移位,未出现感染迹象,继续夹板外固定1 个月后骨折线消失,愈合良好。
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治疗效果好,利于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近年来,交通事故日益增多,高能量损伤明显增多,四肢骨折明显增多,胫腓骨骨折是四肢骨折较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占下肢开放性骨折比例较高,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发生的同时,常伴有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挫裂,肌肉、血管、神经断裂或缺损,并有严重感染。
由于胫腓骨解剖、血供特殊,其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合并感染、骨髓炎、关节功能障碍等十分常见,使骨科医师在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上较为犹豫。
现将我院自自2008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采用普通直型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24 例,随访8~24 月,效果满意。
现将临床观察资料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4 例,男18 例,女6 例。
年龄17~73岁,平均45 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h,平均4h。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 例,高处坠落伤8 例,重物砸伤4 例。
以上骨折均为单侧,左侧9 例,右侧15 例,均为中下段骨折,横形骨折4 例,斜形、螺旋形骨折6 例,粉碎性骨折9 例,多段骨折1 例并伴有骨缺损,以上均符合开放性骨折的标准。
小腿骨折诊断报告内容XXX医院诊断报告患者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XX岁主诉:右小腿剧痛,活动受限现病史:患者在XX日期XX时段因交通意外导致右小腿受伤,伤后出现明显剧痛,并且无法正常行走。
就诊时,患者表现为右小腿肿胀、压痛,活动时疼痛加重。
体格检查:患者右小腿可见明显肿胀,局部压痛明显。
活动时表现为剧痛,并出现活动受限。
辅助检查:X射线检查显示右小腿骨干部位出现骨折,具体骨折类型待进一步评估。
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体格检查和X射线结果,初步诊断为右小腿骨干骨折。
治疗建议:1. 担架固定:为了稳定伤口位置,减少疼痛和创伤,患者需使用担架进行固定,避免继续活动。
2. 疼痛控制:建议患者口服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症状,例如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等。
请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得自行调整剂量。
3. 外科治疗:根据骨折类型及伤情,建议患者接受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例如内固定术或骨折复位术。
4. 伤口护理:注意伤口卫生,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并遵循医生的护理建议。
5. 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以帮助恢复正常的肌肉力量和关节运动。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和治疗情况,预计恢复时间为X周/月。
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和康复训练,定期复诊以及遵守医嘱,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功能。
此诊断报告仅供参考,请患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如有其他问题,请及时咨询主治医生。
医生签名:X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280例报告
作者:鞠学教李培臻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0期
【摘要】目的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进行总结。
方法对2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
结果 275例患者均一期愈合,3例发生骨不连,2例发生延迟愈合,植骨治疗后均愈合。
16例出现针孔感染,经换药既应用抗生素后均痊愈。
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胫腓骨;骨折
自2001~2010年,我科共对2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行单侧单面外固定支架治疗,获得了良
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者共280例,其中男209例,女71例:年龄15~71岁,平均41岁;车祸伤190例,砸伤75例,高处摔伤15例;开放性骨折181例,闭合性骨折99例;38例合并神经损伤。
2 治疗方法
结合患者的病情及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闭合性简单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复杂的骨折,行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并结合有限内固定,如钢丝、螺钉固定。
若严重粉碎骨折或骨缺损,一期行植骨治疗。
大部分患者术后1周可扶拐下床活动,
不负重。
后期根据患者的愈合情况行加压治疗。
3 治疗结果
本组28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个月。
3例发生骨不连,2例发生延迟愈合,植骨治疗后均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为130 d。
膝关节功能均正常。
本组患者有16例出现针孔感染,经换药既应用抗生素后均痊愈。
3例发生皮肤坏死,行皮瓣治疗后痊愈。
4 讨论
4.1 骨外固定支架加压较均匀,应力在骨折断端的分布较均匀,骨折端紧密接触,摩擦力大,能在局部形成足够的稳定性。
相对于钢板固定,外固定支架是一种有限的“弹性固定”,应力遮挡效应得到削弱[1],但稳定性是相对而言,四枚钢针与骨架组成一平面矩形,可承载产生的剪切力和扭转力,不易造成外固定支架松动和骨折移位。
固定针离骨折断端越近,稳定性越强,同一骨折段上的两枚固定钢针距离越远,也越稳定。
另外骨架间距过大,骨折断端容易不稳,间距过少,会压迫皮肤。
因此要适时调整增大骨架距离,这样钢针的形变量增大,降低外固定支架的应力遮挡作用,使骨折断端在生理应力的作用下愈合,以提高骨折愈合的质量[2]。
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只需经皮钻孔穿钉,组织损伤小,不会对髓内及骨折局部血液供应造成过多的干扰。
手术操作方便,节约手术时间。
愈合早期,外固定支架能够给骨痂的形成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后期,外固定支架又能够动力性加压,使骨折端受到应力刺激,促进
骨折愈合。
且去除外固定支架简单,创伤少,花费少。
4.2 对于粉碎性骨折应该恢复局部的稳定性。
将碎骨块在尽可能不破坏血运的情况下复位,然后应用钢丝或螺钉等内固定稳定骨折,达到生物学固定。
当长骨接受轴向应力时,97%的应力由骨折端传递[3],这应力能够刺激骨痂生长,有利于骨痂的塑形按生理要求进行,故出现骨缺损时,应予患者植骨,恢复骨结构的完整性、支撑性。
4.3 针孔感染时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平均感染率达10%[4]。
多为护理不当[5]所致,也有穿刺部位皮肤条件差所致[6]。
因而穿钉时,从正常皮肤进出是避免针孔感染的关键。
应用酒精棉签定期擦洗保持清洁。
经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处理
后一般均可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徐莘香,刘一,李长胜,等.当前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心几个基本问题.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
[2]徐莘香.长骨固定的新进展与新概念.中华骨科杂志,1991,11:
[3]李起鸿.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中华骨科杂志,1996,16:
[4]李起鸿.骨外固定原理与临床应用.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7-
[5]李由,吕锡好,赵剑波,等.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长管状骨骨折并发症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1):
[6]贺西京,李吾成,陈伯伦,等.外固定器治疗中针道感染既其防治中华骨科杂志,1996,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