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23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
- 格式:doc
- 大小:425.00 KB
- 文档页数:11
学习资料专题第7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考试说明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点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图7-20-1(1)图示中a、b、c过程分别代表、和。
突变发生在(填字母)过程中。
(2)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由突变成了。
2.基因突变要点归纳图7-20-2理性思维1.[归纳与概括]基因突变为什么常发生于DNA复制时?一个人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否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2.[归纳与概括]就“插入”“缺失”“替换”而言,哪类碱基序列改变导致的变异幅度更大?有无例外?科学探究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请依据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合理解释: 。
1.基因突变机理图7-20-32.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2)基因突变不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①突变发生在基因的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
②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密码子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③纯合子的显性基因突变为杂合子的隐性基因,如AA突变成Aa ,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④某些突变虽然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位置,但并不影响该蛋白质的功能。
3.基因突变对子代的影响(1)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子形成时),将遵循遗传规律随配子传递给后代。
(2)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则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但有些植物体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角度1 考查基因突变的实质、特点1.[2017·安徽江南十校二模]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内DNA在复制时偶然出现碱基配对错误而导致基因突变B.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物质能改变DNA的结构而导致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产生的是等位基因,因此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无关,因此不同种群发生的基因突变相同2.某二倍体植株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基因A2是由其等位基因A1突变产生的,且A1、A2基因均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花色。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某生物兴趣小组搜集到两则有关生物变异的案例: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三年内核辐射导致附近居民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提高了1.06%;某医院接收了一名智力低下的患儿,经检测发现患儿体细胞内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
案例中的变异类型依次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数目变异④染色体结构变异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同时产生新的基因型C.A基因可以突变成a1、a2、a3…,同样a基因也可以突变成A1、A2、A3…D.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并一定能改变生物的性状3.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现将M和N置于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通过基因发生突变得到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4.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葛莱弗德氏综合征(47,XXY)患者变异是三条性染色体上基因重组所致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基因交换势必导致基因重组D.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5.下图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
课时分层集训(二十)(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2018·海南海口调研)下列关于生物体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可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C.发生在DNA中的突变一定导致基因结构上的改变D.发生在植物体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上的片段不一定都是基因,则发生在DNA 中的突变不一定导致基因结构上的改变,C错误。
]2.(2018·吉林长春二模)若某植物的白花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缺失的变异,则( )【导学号:41780107】A.该植物一定不出现变异性状B.该基因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C.该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该基因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值改变B[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某植物的白花基因发生碱基对缺失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植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C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突变后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值不变,D错误。
]3.(2018·柳州模拟)由于控制某种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该酶的一个赖氨酸被一个精氨酸所取代,导致酶的活性下降,这种改变是由( )A.DNA中碱基对的增添引起B.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引起C.mRNA中碱基的缺失引起D.染色体片段的移接引起B[DNA中碱基对的增添后,会引起相应的mRNA上突变点后的密码子全部错位,这将导致之后的多个氨基酸顺序改变,A错误;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将导致该处转录形成的mRNA 上的一个密码子改变,从而引起该酶的一个赖氨酸被一个精氨酸所取代,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酶的活性下降,B正确;题干中提出“控制某种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即基因发生改变,不是mRNA发生改变,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课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课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课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染色体变异与生物人教版育种高效演练·创新预测预测点1。
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化实验1.低温可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某同学用生长旺盛的洋葱根尖为材料按要求进行了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采用冰箱冷藏(4 ℃)的方式B。
镜检观察发现视野中所有细胞染色体数都已发生改变C.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或醋酸洋红液处理根尖都可使染色体着色D。
低温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后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是新物种【解析】选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将洋葱放在盛满水的广口瓶上,待洋葱长出1 cm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 ℃),诱导培养36 h,A正确。
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故视野中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大多数细胞染色体数未发生改变,B错误。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或醋酸洋红液都是用来使染色体着色的,C正确。
低温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后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是一个新物种,这是新物种形成的途径之一,D 正确。
预测点2.染色体变异2.脆性X染色体是染色体上的FMR1基因出现过量的CGG//GCC重复序列,使DNA与蛋白质结合异常,从而出现“缢沟”,导致染色体易于从“缢沟”处断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第22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2018·山东烟台模拟)如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 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解析:选B。
首先由赖氨酸的密码子分析转录模板基因碱基为TTC,确定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G,①③处插入、缺失碱基对会使其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④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AAA还是赖氨酸,②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GAG,对应谷氨酸。
2.下图表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核酸链,c是肽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表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B.图中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C.图中氨基酸没有改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D.除图示情况外,基因突变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解析:选C。
由图可知,a→b→c表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A错误;只要DNA中碱基对发生改变,该基因就发生了基因突变,B错误;图中氨基酸没有发生改变,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C正确;染色体片段缺失和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错误。
3.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基因。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B.此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CcDdC.此细胞发生的一定是显性突变D.此细胞既发生了基因突变又发生了基因重组解析:选D。
图示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故不能判断动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图中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为D和d,其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含有d、d,但不能确定的是D突变成d,还是d突变成D,故可能发生的是隐性突变,也可能发生的是显性突变。
第2讲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II)2016 •卷IIIT32, 2015 •卷II T G2.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II)2014 ・卷I T323.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无考题考点一I染色体变异(对应学生用书第135页)[识记一基础梳理]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类型(连线)A.基因数H没有变化,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同--条染色体上存在了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D.染色体上的基因数冃减少(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1)类型①非整倍性变异:在正常的染色体组中,丢失或添加了一条或几条完整的染色体,即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等。
②整倍性变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可分为单倍性变异和多倍性变异。
(2)染色体组①组成如图中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1【、III、W、X或II、III、IV、YoIVY②形态组成特点:细胞屮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互相协调。
③功能: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3)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辨析与识图]1.判断正误(1)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X)【提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2)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X)【提示】染色体易位不改变细胞内基因的数量,可能对当代生物体不产生影响,也可能产生影响,并且染色体变异大多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3)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丿)(4)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X)【提示】染色体片段缺失和重复一定会导致基因的数量变化,而重复不会导致基因的种类变化。
(5)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第2讲染色体变异和人类遗传病李仕才(对应学生用书第136页)[识记—基础梳理]1.下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识图回答:(1)甲表示易位,特点: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2)乙表示缺失,特点: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
(3)丙表示倒位,特点: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4)丁表示重复,特点: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
(5)果蝇的棒状眼、人类的猫叫综合征、果蝇的缺刻翅分别属于上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丁、乙、乙。
(填“甲”“乙”“丙”或“丁”)2.辨析易位与交叉互换图1 图2(1)图1是易位,图2是交叉互换。
(2)发生对象:图1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图2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3)变异类型:图1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2属于基因重组。
(4)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图1,观察不到的是图2。
[思维辨析]1.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的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提示】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不利于隐性基因的表达。
2.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提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使个体表现型不变。
3.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提示】染色体易位不改变细胞内基因的数量,可能对当代生物体不产生影响,也可能产生影响,并且染色体变异大多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4.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提示】染色体片段缺失和重复一定会导致基因的数量变化,而重复不会导致基因的种类变化。
5.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6.果蝇棒眼的形成与染色体缺失有关。
(×)【提示】果蝇棒眼的形成与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有关。
[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分析与判断1.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 )A.突变和倒位B.重组和倒位C.重组和易位D.易位和倒位D[由题图可知,变异类型①中a、b基因被j基因替换,变异类型①为易位;变异类型②中c、d、e基因发生颠倒,变异类型为倒位。
第23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1.(2018·山东德州模拟)下图为来自某二倍体生物的染色体模式图,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1和3为同源染色体、4和5为非同源染色体B.染色体4和5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染色体1、2、3、4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D.染色体2和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联会解析:选C。
染色体1含有的基因是fghj,染色体3含有的基因是FGHJ,两者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说明1和3为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4含有的基因是FGHK,染色体5含有的基因是JmnO,染色体4和5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且为非同源染色体,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染色体4和5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正确;染色体1、2、3、4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其中染色体1、2为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3、4也是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C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染色体2、4有同源区段,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会发生联会,D正确。
2.(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为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子粒较大B.④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子粒较小C.若①和②杂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为1∶5∶5∶1D.①②③④细胞所代表的个体分别是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单倍体解析:选C。
③有可能是由配子发育形成的单倍体,A、D错误;④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高度不育,没有子粒,B错误;AAaa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4∶1,Aa 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1∶1,所以二者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aa=1∶5∶5∶1,C正确。
3.(2018·南平质检)豌豆是二倍体植物,取自然状态下的一株高茎豌豆(DD)和一株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得到的F1在幼苗期经低温诱导使其发生变异并发育至成熟。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F1进行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5∶1B.经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诱导豌豆幼苗发生变异的原理相同C.F1豌豆经低温诱导所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且这种变异可以镜检D.经低温诱导得到的豌豆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解析:选D。
高茎(DD)与矮茎(dd)杂交,得到的F1为Dd,在幼苗期经低温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则F1的基因型为DDdd,当F1自交时,产生雌雄配子各3种:DD∶Dd∶dd=1∶4∶1,然后雌雄配子随机受精结合,后代矮茎(dddd)所占比例=1/6×1/6=1/36,高茎所占比例为35/36,A正确;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变异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且这种变异是可以镜检的,B、C正确;经低温诱导得到的豌豆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
4.水稻的高秆、矮秆分别由A和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分别由B和b控制。
现有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如图为不同的育种方法培育矮秆抗病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包括①③过程,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人工诱变育种为②过程,B可能来自b的基因突变C.单倍体育种包括①④⑤过程,⑤过程常用花药离体培养法D.多倍体育种包括①⑥⑦过程,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解析:选B。
过程①③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②过程为人工诱变育种,将aabb人工诱变可变得aaBB,b变成B源于基因突变,B正确;过程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④)得到单倍体,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⑤)染色体加倍成为纯合子,选育得到aaBB,C错误;过程①⑥⑦为多倍体育种,可获得多倍体aaaaBBBB,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加倍,即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5.(2018·山东滨州模拟)金鱼是观赏价值很高的鱼类,利用体积较大的卵细胞培育二倍体金鱼是目前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失活后的精子可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②诱导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处理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经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________变异。
(2)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交叉互换造成的。
(3)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
若子代性别为__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若子代性别为__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ZW型(WW或YY 个体不能成活)。
(4)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将影响基因a的表达,当基因b纯合时,基因a不能表达。
偶然发现一只具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了正常眼雌鱼,则该龙眼雌鱼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子代的正常眼雌鱼杂交,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
(5)研究发现,金鱼的双尾鳍(D)对单尾鳍(d)为显性,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双尾鳍的个体占36%。
现有一对双尾鳍金鱼杂交,它们产生单尾鳍后代的概率是________。
如果它们的子代中有15条单尾鳍金鱼,从理论上讲,这对金鱼所生子代个体总数约为________条。
解析:(1)染色体断裂,属于片段缺失,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胞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可能是由于交叉互换导致。
(3)得到的二倍体中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形成的,二者是同型的,即XX或ZZ,若是XX,则为雌性,若为ZZ,则为雄性。
(4)龙眼鱼的基因型为aaB_,其后代出现正常眼,则确定基因型为aaBb。
正常眼雌鱼的基因型为aabb,则AABB×aabb,子二代中龙眼个体(aaB_)出现的概率为3/16。
(5)根据双尾鳍的个体占36%,可知dd=64%,d=4/5,则D=1/5,DD=1/25,Dd =8/25,DD∶Dd=1∶8,则自然群体的双尾鳍中Dd占8/9,8/9Dd×8/9Dd 后代产生单尾鳍后代的概率是8/9×8/9×1/4=16/81。
如果它们的子代中有15条单尾鳍金鱼,从理论上讲,这对金鱼所生子代个体总数约为15÷16/81≈76(条)。
答案:(1)染色体结构(2)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3)雌性雄性(4)aaBb 3/16 (5)16/81 76【课下作业】[基础达标]1.下列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的部分基因缺失B.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部分结构D.多一条21号染色体解析:选C。
第5号染色体短臂的部分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的缺失;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多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部分结构属于基因重组。
2.(2018·江西鹰潭高三一模)某动物一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图所示,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若干精细胞中,出现了以下6种异常精子。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和6属于同一变异类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2、4、5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C.3发生的变异一般不改变碱基序列,是变异的根本来源D.以上6种异常精子的形成都与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有关答案:B3.下列措施能提高植物突变体出现的是( )A.用嫁接方法培育新品种B.转基因技术培育植物新品种C.用紫外线照射愈伤组织D.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细胞解析:选C。
采用嫁接方法培育苹果新品种属于无性繁殖,不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A错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培育植物新品种属于基因工程育种,不会提高基因突变频率,B错误;愈伤组织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用紫外线对组织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进行照射,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加快植物突变体的出现,C正确;使用秋水仙素对植株进行处理会导致染色体加倍,一般不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D错误。
4.脆性X染色体是由于染色体上的FMR1基因出现过量的CGG//GCC重复序列,导致DNA与蛋白质结合异常,从而出现“缢沟”,染色体易于从“缢沟”处断裂。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脆性X染色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脆性X染色体更易发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C.男性与女性体细胞中出现X染色体“缢沟”的概率不同D.由于存在较多的CGG//GCC重复序列,脆性X染色体结构更稳定解析:选D。
脆性X染色体是因为基因中出现过量的CGG∥GCC重复序列,这属于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为基因突变,A正确;脆性X染色体易于从“缢沟”处断裂,说明易于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出现X染色体“缢沟”的概率更大些,C正确;较多的CGG∥GCC重复序列使染色体结构不稳定,D错误。
5.为研究香烟浸出液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在蒸馏水中加入适量香烟浸出液,培养洋葱根尖一段时间,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需要移动装片寻找处于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B.可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来代替根尖,更便于观察C.预计根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都已加倍,但形态都不同D.依据的原理是“香烟浸出液含有致癌物质,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解析:选A。
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因此低倍镜下,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需要移动装片寻找处于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A正确;细胞分裂时,分裂期的染色质收缩变粗形成染色体容易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的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不容易观察,因此不能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来代替根尖细胞,B错误;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只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后期,C错误;由题意知,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香烟浸出液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不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